馬云勵志故事簡短_馬云勵志故事及感悟(2)
馬云勵志故事篇5:創(chuàng)新返回目錄☚☚☚
小時候我有很大的夢想,想進清華、北大,也有很大的使命,想為國家做貢獻。但因為缺乏創(chuàng)新手段,一次次沒有考上。我在想為什么沒考進清華?
小學我念了七年,中學念了三年,高考考了三次,我從來沒有被認為是好學生,但也沒變成一個壞學生,小學我是最好的小學生之一。我們去參加重點中學考試全軍覆沒,第二年再度全軍覆沒,后來實在沒有中學要我們,就把小學改成杭州天水中學。在杭州歷史上,只有這一所小學被改為中學,改了一年后實在不行,后來撤了。我也不知道問題出在我們這里,還是出在教學的方法上。
馬云說,信息時代是認為“我比別人聰明”,數據時代是別人比我聰明。
我分析為什么自己考試考不好,老師講的東西我永遠記不住,優(yōu)秀的學生是老師講的他記得很清楚,然后一遍一遍幾乎是原版的拷貝。我特別喜歡這兩個字:啟迪。我認為知識是可以灌輸的,但是人類的智慧是啟迪的,是喚醒的。我們進入21世紀,在知識爆炸的時候,重要的不是獲取更多的知識。以前可能需要大量的記憶,現在通過電腦一查就可以知道,中國人的文化中說勤勞勇敢,勤勞是很重要,機器是永遠不會偷懶的,人和機器最大的差別,我們懂得創(chuàng)新。
我覺得未來學校和教育最大的改革是發(fā)現、好奇、獨特的思考,我們去喚起人的智慧,而不是教更多的知識。王安石變法是哪年?我到今天還記得是1069年,我覺得這簡直就是個悲哀。1069年跟我有什么關系?知道是宋朝就好了,可是高考就考那些東西。我以前數學還不錯,后來高考數學考了一分,我學數學時學 sin、cos、tan、cot,他們說很重要!到今天為止,我一次都沒用到過。我認為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去啟迪不同人、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思考模式的人,去喚醒人的智慧,發(fā)現孩子的強項。這可能是我們未來最大的挑戰(zhàn),也是我們今天在教育上面需要找出來的巨大創(chuàng)新。
而我理解的企業(yè)創(chuàng)新,就是創(chuàng)造新的價值。創(chuàng)新不是因為你要打敗對手而創(chuàng)新,不是為了掙更多的錢,為更大的名,而是為了社會,為了客戶,為了明天——創(chuàng)新不是為對手競爭,而是跟明天競爭。真正的創(chuàng)新一定是基于使命感。
十多年來,我做阿里巴巴從來沒改過使命: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讓小企業(yè)成長起來,成為明天的Google,明天的Apple,明天的騰訊,明天的阿里巴巴。微博上說,阿里巴巴的股票是投資負增長,我們掙錢確實沒游戲公司多,但我們掙得踏實,我沒騙過投資者。
我第一天就講,我拿的錢是為十年以后中國的電子商務做的。我們拿到的錢影響了今天的一個行業(yè),我不敢說我們有多大的貢獻,但中國電子商務發(fā)展到今天,阿里人做出的貢獻很大。我們自己可能沒掙很多錢,但是我們創(chuàng)建了電子商務,創(chuàng)建了誠信體系和物流體系。也許今天沒有回報,但是我相信三五年以后一定有回報。明白自己有什么,明白自己要什么,明白自己放棄什么。做企業(yè)有錢的人千萬不要想有權,當政府有權的人千萬不要想自己有錢,這兩個東西就像火藥和火一樣,碰在一起,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只有明白自己要什么,走得才會踏實、穩(wěn)健,而基于使命感的創(chuàng)新也才是持久的。
首先,我覺得創(chuàng)新一定是在企業(yè)外部。在大企業(yè)內部找創(chuàng)新其實很難很難,我相信喬布斯沒有離開蘋果那么多年,蘋果不會有今天,是社會培養(yǎng)了他。
前一段時間,美國一個學者問我,“你認為學校應該怎么培養(yǎng)企業(yè)家?”我認為社會是最好的學校,學校給了我們框架,是社會培育了我們、鍛煉了我們。公司兩三千人的時候,是我最困難的時候,管理混亂,我不知道怎么辦。那時,我發(fā)現了一個問題:國家是怎么管理的?和尚是怎么管理的?我專門去研究了一下。
我發(fā)現建國這么多年,國家無論經濟好壞都很穩(wěn)定。而我們公司內部換一個經理,所有人都要辭職。仔細去研究發(fā)現,組織部很厲害,中央黨校灌輸黨的價值體系、組織部管人,效果很好。由此,阿里建立了自己的阿里學院,建立集團的組織體系。中央副省級以上由中央組織部集中管理,后來我們改成總監(jiān)以上是集團直接管理,越管越靠譜。我們今天換一個總監(jiān),換一個副總裁很方便,這樣的機制才能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創(chuàng)新是在公司以外。
馬云勵志故事篇6:永不言棄返回目錄☚☚☚
一天,電視上播出一個紀實節(jié)目。屏幕上放一個年輕的小伙子在挨家挨戶地推銷網站。這個小伙子臉上呈現出很激進的表情,嘴里喋喋不休,身上穿著很廉價的襯衫,理著很土氣的頭發(fā)。因為長相怪異,乍一看,我很不屑,以為是一個騙子,就是那種極沒素質的死纏爛打的推銷員。
接下來,讓我大吃一驚。
鏡頭回放,原來這是一部講述阿里巴巴網站CEO馬云的紀實采訪。剛才播出的影像是他從前做網站推銷時的情景。
片子后來介紹了馬云與他的團隊。他們曾經合作過無數個項目,經歷了無數的失敗,每一次都是掏光了身上的最后一分錢,甚至是把自己所有的、可以借到的都來拿創(chuàng)業(yè),結果是每一次都要失敗,每一次都不得不散伙。等到有下一個項目的時候,他們又聚在一起,一次又一次,不知道有多少次。
看到后來,我簡直認為馬云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倒霉蛋。
2005年度經濟人物評選,主持人曾問馬云:“阿里巴巴網站成功,是否因為軟銀2000萬美金的注入,你是否一直就想從事IT業(yè)?”
馬云:“當時從學校辭職時,我就想拿出10年的時間來做一件事。不管是做什么,當時沒有想是網站或是其他什么,哪怕是開一個餐館,我也會立即就去。”
馬云就是這樣一個,經歷了無數的失意與失敗,甚至要去開餐館、永不言棄的這樣一個人。
說到IT精英,我們不難想到與他同時代:百度的CEO李彥宏?!稌r尚先生》是這樣評價李彥宏的:“好男人不一定有錢;有錢的男人不一定長得帥;又有錢又長得帥的男人不一定顧家;而有錢長得帥又顧家是斷臂山;有錢長得帥又顧家不是斷臂山的就是李彥宏。
另外一個是盛大網絡的陳天橋。有經濟學家稱陳天橋為機會主義的企業(yè)家。因為他的創(chuàng)富成功是因為代理了韓國的游戲“傳奇”,一個機遇成就了他的成功傳奇。
馬云真的沒有那么好的運氣,長得不帥,甚至是難看。又沒有背景與一次成功的機遇。
他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可謂來之不易,可能花費了別人幾倍的心血。
在被評為2005年度經濟人物,主持人同時對三位企業(yè)家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你們的公司怎樣才能吸引我到你們的公司去工作?”
有一個人說:“憑我男人的魅力。”
馬云說:“你如果來到阿里巴巴網站。第一年,你會感受到很多的委曲、打擊、甚至是不公平;第二年,你就能接受與適應;直到第五年,你從阿里巴巴出去,你不會懼怕任何挑戰(zhàn)。”
當時說完,只聽見場內觀眾的鼓掌聲,我十分激動。
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只要有一點光亮都會感到溫暖。只要有一線希望,都永不言棄。
馬云勵志故事篇7:北京連著兩次舍棄返回目錄☚☚☚
1999年初。夜。大雪。北京小酒館。馬云和18個手下不停地喝酒,吃肉,一直到醉,然后,唱《真心英雄》,說長相聚,多開心……天亮了,馬云提議爬長城。長城上,終于有人忍不住嚎啕大哭。“為什么我們付出那么多,卻什么也都不到?”馬云無法回答,他忍住傷心,發(fā)誓要建立一個讓所有中國人都為之驕傲的網站。馬云指著長城上的“張三到此一游”,逗趣:“這是中國最早的BBS。”那晚8時,馬云和18個手下跳上北京開往杭州的列車,揮手南下……
中國黃頁上線后,馬云帶何一兵到北京拜會當時的互聯網偶像張樹新。張樹新很忙,她花了半小時見馬云。
從瀛海威出來,又望了一眼那塊著名的“中國離信息高速公路離還有多遠”牌子,馬云對何一兵說:“如果互聯網有人死的話,張樹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第一、她的觀念我聽不懂;第二、我做的是企業(yè)上網,她做的是老百姓上網。”
1995年7月,中國黃頁為浙江省外宣辦做了一個網站,在網上宣傳浙江的經濟文化,美其名曰“金鴿工程”?!跺X江晚報》記者文敏、周丹以中國最早的政府上網工程為題大篇幅報道。文中說,“為金鴿工程下一步的技術問題,總經理馬云已飛赴美國……”
杭州出名之后,馬云要進一步在全國成名。1995年12月,他再次來到北京,通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北京青年報》一名司機。馬云將稿件遞給司機,同時塞給他500元錢。“不管什么媒體,發(fā)了就算你的。”司機很有能耐,發(fā)了5個媒體,還上了《中國貿易報》頭版。馬云意識到了《中國貿易報》有眼光,馬上找到了該報副總編孫燕君,跟他談了兩天兩夜。早在1995年10月20日,《中國貿易報》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個上網的媒體。“當時他和我一樣不懂互聯網,但是他覺得互聯網肯定有戲,他說馬云,我支持你。”
一個月后,北京長安俱樂部,孫燕君請了京城各大媒體30多位編輯記者,馬云出3萬元錢,得到了向京城媒體集體宣講互聯網的機會。北京網速太慢,沒辦法聯網,馬云就將內容全部拷到硬盤上。
大清早,將兩臺從杭州帶來的486電腦安裝好,馬云就在那里等編輯記者們陸續(xù)到場。那天,馬云講了兩個小時,講什么是互聯網,網絡有什么好處。
馬云沒等到文章見報,因為,第二天上面就有文件下來,要求暫時不要宣傳互聯網。“他們說,馬云,你如果能夠說服《人民日報》上網的話,我們就可以報道了。”馬云通過一個朋友認識了《人民日報》辦公室里的一個行政人員。有天晚上,馬云和他聊得很晚,這個時候來了一個人,他問:你們在聊什么?馬云說在聊互聯網。這個人就跟馬云聊起來,這個人就是《人民日報》發(fā)展局局長谷家旺。臨了,谷家旺說:“你應該給《人民日報》處以上干部講一次Internet。”馬云給《人民日報》講了兩次Internet,并參與了《人民日報》上網的框架構思。“《人民日報》對我還不錯,我把北京杭州來回的車票錢,還有日常開支都賺回了。”在京期間,馬云住在朋友辦公室里,天天吃麥當勞,一直吃到現在見了麥當勞就想吐。馬云越來越有名,中國黃頁越做越大,引起杭州電信注意,杭州電信也做了一個中國黃頁,域名是:chinesepage.com,分食馬云的市場。“杭州電信注冊資本三個億,我們才2萬,另外,田溯寧的亞信當時也虎視眈眈。”1996年3月,馬云決定和杭州電信合并。中國黃頁作價60萬元,占30%股份,杭州電信投現金140萬人民幣,占70%股份。1996年,中國黃頁營業(yè)額做到了700萬人民幣,但馬云和杭州電信合作并不愉快。“做.COM公司猶如養(yǎng)孩子,而杭州電信想賺現錢,你不可能讓3歲小孩去掙錢吧!” 1997年初,在得到外經貿部進京成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邀請后,馬云決定放棄中國黃頁。他將自己所持的21%中國黃頁以每股2、3毛錢的價格賤賣給了公司,拿回10多萬元。當時中國黃頁賬上還有107萬現金,40多萬應收款。“等于已經打開局面。”“自從我離開之后,中國黃頁再就沒有賺過錢。”“做企業(yè),個人英雄主義必須去除。個人英雄主義最后反而會把企業(yè)給害了。”外經貿部給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200萬元啟動資金,還說給馬云他們30%股份。馬云很興奮地從杭州帶了5個兄弟北上,6個人租了一個20平方米的房間,連續(xù)苦干了15個月。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和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網站全干了出來。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是中國政府首次組織的互聯網上的大型電子商務實踐,凈利潤做到了287萬元。事情做出來了,但馬云們的股份在體制內卻很難落實。“我們那時候就拿幾千元一個月的工資,其他什么也沒有。”
1998年底的互聯網越來越熱,借助外經貿部平臺,馬云認識了楊志遠,結交了廣泛的外貿關系。名有了,關系有了,方向有了,資源有了,4年時間,舍棄兩次,算什么,馬云決心重新開始。
>>>下一頁更多馬云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