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韻味與修煉
太極拳的韻味與修煉
太極拳鍛煉重在領悟,學習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圓活輕靈、剛柔相濟,能提高身體各項機能。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太極拳的韻味與修煉。歡迎閱讀!
太極拳的韻味與修煉
太極拳運動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通過太極拳端麗能平衡心態(tài),使身心達到平衡狀態(tài),練太極拳需要長久的堅持。
如何欣賞太極拳的演練?怎樣看一個人的拳打得好不好?如何評價演練者的水平高低?以上諸問題,可以從三個角度和層面來回答,一是從健身的角度看他打得是否和順通達,動作是否舒展大方、剛柔相濟,能否做到動如行云流水、靜如春風拂面,達乎生理之快感與精神上之享受相貫通。
如此則既有利于養(yǎng)生養(yǎng)氣,更有利于養(yǎng)神養(yǎng)意,頤神健體。在這個層面上,可不必刻意追求動作的規(guī)范和標準,根據(jù)個人自身的情況,多一些隨意性,以順遂、愜意和舒適為主,以自我感覺舒服、自我體驗美感,即自娛又娛人即可。
太極拳是中華傳統(tǒng)武術,太極拳養(yǎng)生已經成為未來發(fā)展的趨勢,在學習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
二是從競技的角度看他在賽場上演練的得分高低。在這個層面上,主要取決于演練者的技術水平是否符合競技的規(guī)范要求以及裁判的評判尺度。
三是從內涵的角度看他打得是否有韻味。王先生曾經說過:“看有的人打拳,越看越有味;有的人乍看有味,細看無味;有的人看一眼就不想再看,根本就沒有味。”這就應了那句老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拳味”就是太極拳的一種內在的“韻味”。何為“韻味”?一是要有看頭,值得觀賞,從根本上講,就是要符合拳理拳法。“實則遵乎規(guī)矩,繼則化乎規(guī)矩,終則神乎規(guī)矩。在我打得天花亂墜,在人自然拍案驚奇。”此論可以說是談到了根本之處。
太極拳的韻味及修煉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想要滲透太極拳學習,就要靜心修煉,提高自身修為。
前人傳下來的諸多拳理拳法是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總結與理論結合的產物,凝結著諸多科學合理的因素。我們打出的拳若合乎這些規(guī)矩和原則,就自然具有了科學性和合理性,當然經得起推敲和琢磨。二是要有內在的功力支撐。
功力深厚者必然氣韻飽滿、輕靈穩(wěn)健,騰挪閃展,應物自然,自非初學者伸伸胳膊、踢踢腿或者所謂“太極操”演練者能做得到的。
太極拳大師李經梧先生在1958年拍攝的《簡化太極拳》電影資料,一式“白鶴亮翅”的定勢,大氣磅礴、八面支撐、中規(guī)中矩、氣貫長虹、頂天立地,自然給人一種健、力、美的享受。
三是要有文化內涵。“打拳之欲抑先揚,欲揚先抑,其間天機活潑,極有情致。拳無情致,如木偶人一般。死蛇踏地,有何景致。又安能見其生龍活虎,令觀者眼欲快睹,口中樂道,心中愿學?此拳之不可無情致也。”
這里所說的“情致”,應該即是我們苦苦追求的“韻味”之核心。這種“韻味”應該是最高層次,它最有深度、最富內涵也是最難量化的,是太極拳的精髓和靈魂,是練拳人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所以,僅僅好看、舒服還不夠,更要有味道、耐看、耐琢磨,有了味道,會更舒服、更好看。
怎樣去追求、修煉這種“韻味”呢?首要就是要學習和掌握拳理拳法,認真領會和踐行經典拳論中的原理、原則和方式方法,學規(guī)矩、守規(guī)矩、脫規(guī)矩、合規(guī)矩。尤其是初學者,更要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尊重和遵循這些基本的理法原則。
其次是要注重內在功力的修煉,決不能停留在“畫道道”、“太極操”的水平和境界,既然同樣是學拳、練拳,就要往好了打,用心去打,這樣才能增長功力,同時也會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
三是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與修養(yǎng)。太極拳是文化拳、哲學拳,其博大精深的拳學體系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只有具有良好文化素養(yǎng)者才能真正領會和掌握。
所以,我們要多讀書、多體驗,繼承和發(fā)揚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同樣拳有文化味自然更加飽滿深沉。四是要用心打拳,入情入景,情景交融,像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論“意境”時所說的“有境界則自成高格”。
又如“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陽春煙景,大塊文章,處處則柳亸[duo(音朵)下垂意]花嬌,著著則山明水秀。游人觸目興懷,詩家心怡神暢,真好景致。拳景至此,可以觀矣。”
太極拳演練者也要像詩人那樣善于融合、創(chuàng)造一種意境的美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把自己融進去,也把所有的人融進去,首先感動自己,然后感動別人。
把太極拳真正打成“功夫拳”、“文化拳”、“哲理拳”、“美學拳”和“健康拳”,讓人越打越愛打、越看越“有味”的拳。
太極拳境界的領悟
一、體察名家意境
歷代太極名家,窮畢生精力,使功夫達到很高境界。他們在長期的練習過程中,以身心的體會,提煉出太極功夫的意境。
對于后學者是極其寶貴的財富。“立如秤準,活似車輪”“蓄勁如開弓,發(fā)勁如放箭”“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這些意境的描繪,不僅令我們神往,也是我們習練太極功夫的準則。
陳氏太極拳是我國太極拳門派成立最早的門派,陳氏太極拳的先輩們留下了豐富的經驗。
陳式太極十八代宗師洪均生,品味太極的輕靈如“回風燕子,點水蜻蜓”,超逸如“流水潺緩,行云飄飄”,雍容如“滄海旭日,泰山蒼松”。
當代太極名家王成在練拳時形容“卷藏芥子闊,放開天地窄”,充分顯現(xiàn)了太極的“卷之則退藏于密,放之則彌六合”的精髓。而太極則以棚勁最為神奇,王成老師在解釋棚勁時則以“你發(fā)力我撐舵的勁為棚勁”,淺顯易懂,言簡意駭。
要想真正體察到名家的高深意境,首先要按照名家的要求,一絲不茍地勤加練習,而更為重要的是虛心求教,多與高手交流,悉心感受名家的言傳身教。由此才能不斷進步,進入更高境界,正所謂“一層又一層,層層妙無窮”。
二、感受自然意境
人體是小宇宙,自然界是大宇宙,所以太極拳就是將兩者相統(tǒng)一,所以在練習時要感受自然境界。
陳式太極拳體現(xiàn)了自然規(guī)律和古老的哲學思想。從練習太極中感受自然意境,從自然意境中品味太極蘊含。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必須適應自然,融于自然。同樣太極也必須適應自然,融于自然。
把高山大川的壯偉融入太極,使太極呈現(xiàn)出雄渾氣象;把長江大河的洶涌融入太極,則產生太極勁力滔滔不絕的意境;把藍天白云融入太極,在習練中盡情感受太極的雋永、雍容和飄逸。
歷代名家輩出,而太極風格不同,甚至由陳式而逐漸演化出楊式、吳式、武式、孫式等,這就是緣于各人境遇不同,身體素質不同,對太極的理解、對自然意境的感受不同。
當然,感受自然意境,并不是練太極時強制性的意念,更絕非練習太極時所追求的幻覺。而是我們在太極拳中體現(xiàn)自然的氣象,從心靈上得到大自然的熏陶,從技術上得到自然意境的啟發(fā),例如“起手如閃電,電閃不及合眸。
襲敵如迅雷,雷發(fā)不及掩耳”,這就是自然與太極拳術的融合,“行云流水,淳樸自然”,其本身就是人們所追求的一種人生境界。而太極拳源于自然,在練習中也應該感受自然,體現(xiàn)自然,以大自然作為太極拳的源泉,從而不斷提高太極境界。
三、提高自身修養(yǎng)意境
古人崇尚“行千里路,讀萬卷書”走遍千山萬水,感受山河壯麗;踏遍大江南北,體察風物人情。“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都是歷練,這都是人生的修為。同樣太極功夫也講究千錘百煉。
古人常說“拳打萬遍,其義自現(xiàn)”,要想達到極高的境界,一流的水平,必須歷經艱苦,長練不懈。而太極拳博大精深,蘊含著中國千年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人文武雙修的智慧的體現(xiàn)。
所以太極拳不僅僅是“武練”還有“文練”,文以養(yǎng)性,武以修身。太極作為一種功夫,更體現(xiàn)為一種境界。提高自身修養(yǎng)意境,是練好太極功夫的必要條件。
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
1、打太極拳要衣著寬松
練太極切記上衣和褲子不宜穿得過緊,褲帶也要扣得寬緊適度;鞋子要穿得舒適,不宜穿太緊或太寬松的鞋子。
2、選擇好鍛煉場所
春、夏、秋最好在庭院、走廊、公園、樹林、河邊、空場等空氣清新和安靜的場所。在戶外習練太極拳時,要避免在過堂風、大風、霧雨、煙塵中進行。
選擇好的場地,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入靜,能全神貫注練習起來,提高太極境界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修為。
3、遵循動作規(guī)范,量力而行
如在習練太極拳過程中,無論弓步或下蹲時,膝蓋都要保持不超過腳尖,不可過度扭擰,中老年人不可拳架過低,也不可強下腰、猛下蹲、硬壓腿、強劈叉等,以防傷膝及腰腿扭傷。
初次學習太極拳的中老年人,常會感到兩腿酸疼。每次鍛煉的時間、次數(shù)應因人制宜,身體健康的可以打一遍或幾遍太極拳;體弱的可做一組或幾組動作,也可以打幾個動作,主要應視自身的實際情況酌定。
4、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練習太極拳“千遍熟,萬遍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短時期內顯現(xiàn)療效,需要至少堅持數(shù)月以上甚至數(shù)年方有效果。
學習太極拳貴在堅持,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則不僅練不出武術,反而會傷了自身元氣,長期練習太極拳健身效果令人驚訝。
看了“太極拳的韻味與修煉”文章的人還看了:
4.太極拳修煉十訣
5.太極拳的神韻
7.太極拳內功修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