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基礎足尖訓練視頻
芭蕾舞作為一種流傳歷史悠久,傳播地域廣闊的舞蹈種類,在當代的舞蹈行業(yè)中仍然占據(jù)著重要的一席之地。長期以來,芭蕾舞一直是深受人們喜愛與推崇的舞蹈藝術之一下面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收集了芭蕾舞基礎足尖訓練視頻,一起來看看吧。
芭蕾舞基礎足尖訓練視頻
芭蕾初學者的外開訓練有效的方法
眾所周知,外開這一動作是古典芭蕾舞體系的審美標準之一,外開完美詮釋了芭蕾舞美學“肢體向外呈放射性延伸”才是美的訴求。通過對外開的仔細探究,包括外開的定義、與外開相關的肌肉群及其作用、關于外開的一些誤區(qū)、訓練方法的探索等,探索對于芭蕾初學者來說能夠行之有效地外開訓練的方法。
一、外開的基本定義
如今關于外開的定義舞蹈界已有了較為明確的觀點,即:外開應該自上向下向外打開,自上而下的外開方式指的是髖關節(jié)球窩在人的神經(jīng)、肌肉的支配下,向外旋開,同時由包裹著股骨的肌肉外轉帶動膝蓋和腳踝也同時轉開。如果外開的發(fā)力沒有從髖臼關節(jié)啟動,就會迫使雙腿在膝蓋處產生擰轉、膝蓋無法伸直、塌腰、倒腳等不良的姿態(tài)習慣。而膝蓋作為腿部的鉸鏈關節(jié),如果經(jīng)常經(jīng)常被迫旋轉極易受傷,所以正確的外開發(fā)力對于舞蹈演員的培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與外開相關的肌肉群有些是可見、可觸的、有明顯的線條的肌肉,在平常的訓練中教師可通過觀察其形狀,來進一步監(jiān)督學生們良好的訓練,這些肌肉有:髂腰肌、縫匠肌、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后部(位于臀部深層次),他們的主要功能是在運動的過程中協(xié)助保持腿部外開的幅度;還有六條位于骨盆深處的肌肉,他們是:梨狀肌、上孖肌、下孖肌、閉孔內肌、閉孔外肌和股方肌。這六條肌肉起始位在薦骨下方三分之二處、盆骨的后方;終止位則在股骨的大轉子及其后方,他們才是外開的真正主動肌,由于這些肌肉群是無法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的,所以老師必須給學生正確的動作啟發(fā)使學生有正確的動覺反應。切忌剛開始不要用到“擰開”、“轉開”等有旋擰意味的詞語,容易誤導學生外開的位置和方式。
二、關于外開的一些誤區(qū)
1、細心的芭蕾教師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上課站五位或一位腳時,會采用這樣一種方法:以五位腳為例,先站好croisé后面的那只腳,然后前腳腳尖對準后腳腳跟慢慢踩下去,最后在將胯部拉起來,這就是從下到上外開的一種典型的做法,這樣做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學生外開能力不夠,企圖借助地面與腳部的摩擦力保持住外開,這樣做很容易使膝蓋和腳踝的韌帶發(fā)生扭傷,教師應該細心觀察并及時糾正。初學者應該采取這樣的站位方法:小八字位準備,releve雙腿同時外旋,打開到最大幅度然后落腳后跟,同樣在站其他任何位置時腳外開的幅度都不要超過這個位置。
2、以tendu動作為例,許多學生為了達到老師要求的“在動作腿收回時也要保持絕對的外開”在收回動作腿時經(jīng)常會先把胯縮回來再把腳尖打開,或者在收回動作腿時不自覺地先彎曲膝蓋,以便達到腳收回五位時要“腳尖向正旁”的標準規(guī)范,這種時候學生往往是忽視了tendu動作訓練的初衷,把注意力放錯了位置。教師一定要仔細觀察,及時糾正。在對待軟開度、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時一定要因材施教。
3、很多教師在訓練的時候都會要求學生夾緊臀部,這種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臀部過分夾緊不僅會導致學生向前腆胯、腆肚子的不良姿態(tài),還會限制下身的運動,使學生腿部動作過分僵硬,失去美感。應該告訴學生,要感覺自己的臀部肌肉向上提向上端,在此基礎上以骶骨為中軸臀部向內合。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臀部上端的肌肉,并培養(yǎng)他們向上的意識。
4、另一個誤區(qū)是“大腿內側肌肉是外開動作中的主要發(fā)力肌”, 很多人認為外開是腿向外打開,應該是大腿內側的肌肉主動用力向外翻,而人體肌肉的運動特點是靠收縮來發(fā)力,應該是位于動作相反方向的肌肉為了達到特定的動作,當主作用肌或主作用肌群收縮時,反方向的肌肉或肌群放松,而負責把大腿內側在髖關節(jié)處向外打開的,應該是分布在大腿前、外側,和臀部的肌肉群。所以在動作中應該引導學生將意識放在大腿的前側、外側以及后側肌群的收縮,而并非內側肌向外翻。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