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上冊教案學情分析
只有有一個很好的教案,其初二政治課程的進度才能保持一致,學習啦為大家整理了初二政治上冊教案學情分析,歡迎大家閱讀!
初二政治上冊學情分析
教學目的:
1. 師生相互認識,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
2. 新教材特點的認識,使學生對本學科初步了解。
3。對學生提出具體的建議與要求。
重點:師生交流,新教材的特點介紹。
難點:對學生提出本課程的要求。
教學方法:活動
教程:
[導入] 自我介紹
一、認識班級成員(學生自我介紹)
[活動]1、分組:把全班學生編成兩大組,看哪一組成員的介紹更精彩?
2、要求:每位學生在黑板上“簽名”,并用1—2句話介紹自己。
3、評價
4、獲勝組代表講話。
注:每位學生介紹后都以掌聲鼓勵。
二、新教材特點介紹
內容生活化,活動內容化
素質教育包括思想品德、學習成績、身心素質三方面,其中“思想品德”包括政治素質、集體觀念、遵紀守法、道德修養(yǎng)。“身心素質”包括體育課成績、平時鍛煉記錄、心理健康水平。發(fā)展性素質包括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技術技能,組織管理水平,文體特長,知識面的廣度等因素。
整套教材,以學生不斷擴展的生活為構建的基礎,以幫助學生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建康的生活為追求,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與積極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tǒng)一為基本原則。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fā),圍繞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等關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教育內容,統(tǒng)籌設計教材結構。
——七年級,針對學生適應中學生活、把握自我成長等問題,以珍惜初中生活、學做生活主人為教育主題,以關愛、自尊、自強為核心概念,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適應、自我調適等能力。
——八年級,針對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中遇到的“我與他人關系”問題,以學會交往合作、維護權利履行義務為教育主題,以交往合作、權利義務為核心概念,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維權等能力,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和正直的品質。
——九年級,針對學生生活擴展到國家社會層面及面臨的未來選擇問題,以承擔社會責任、迎接希望明天為教育主題,以責任、使命為核心概念,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參與和選擇等能力。
八年級上冊教材,圍繞交往合作這一主題,遵循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的邏輯來安排。按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設計為四個單元:相親相愛一家人,師友結伴同行,我們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藝術新思維。
八年級要求:人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溝通、積極行使)
教材的設計,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依托,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注重學生的體驗,注意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安排內容,力求幫助學生建構適合自己的知識框架和思維框架。
三、對學生提出的要求
“三動”
1、動腦 多提問題
2、動口 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觀點
3、動情 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學習中,學以致用。
四、作業(yè):課后調查
1、調查自己的家(家庭成員、他們的愛好、脾氣如何、身體狀況如何……)
2、收集有關“家”的歌
初二政治上冊教案
第一單元 相親相愛一家人
第一課 愛在屋檐下
第一框:我知我家
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愛自己的家、熱愛父母的情感和厭惡不孝行經的情感。
能力目標:認識自己家庭的能力。
知識目標:了解家庭的一般概況;家庭關系的確立;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了解父母的特點;家人的優(yōu)秀品質。
重點與難點: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不可選擇
教學準備
和父母一起回憶在你們的家庭生活經歷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禍、比賽成功等)是什么?父母當時是怎么做的?
教學過程
[導語]有了泥土,嫩芽才會長大;有了陽光,春芽才會開花;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我們的家。當我們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愛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開始為我們繪制宏偉的藍圖,編制美麗的理想甚至為我們早早起好了名字。
有沒有同學愿意為大家介紹一下你們名字的含義呀?(請2—3名同學介紹。)
一、“什么是家呢?”
簡簡單單的名字,寄予了家長深切的愛。我們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溫暖所包圍。
[情景故事]教材P4兩則故事說:“那……不是我的房子” “我又有家了”。那么“家到底是什么?”
二、體驗活動: “家”的遐想 /我眼中到的家。(并請說明理由)
[小結]家是溫暖的避風港;是一片藍天;是一把傘……
三、“畫”家
A 爸爸、媽媽、哥哥、小松
b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蘭
c 爸爸、小剛
d 爸爸、媽媽、小浩、叔叔、嬸嬸
——我們有不同的家庭結構:大致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單親家庭,聯(lián)合家庭等。
[知識拓展]家庭是有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yǎng)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家庭關系的確立也有多種情形,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結婚組成的新家庭;因生育導致的血緣關系結合的家庭;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收養(yǎng)而組成的家庭;隨父母再婚組成的新家庭。不同的家庭關系,促成了不同的家庭結構。
——父母賺錢不容易:為了撐起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爸爸媽媽努力工作。你知道爸爸媽媽具體從事的工作嗎?他們工作中有什么困難和委屈嗎?他們回家后還要干什么?
——父母養(yǎng)育我們不容易:爸爸媽媽為了我們,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對我們的成長無時不刻傾注著他們對兒女的愛。你能說說爸爸媽媽在你成長道路上付出的愛嗎?
四、實話實說:喜歡“選擇什么樣的父母”?
A、小冰早就想買一個新款MP3了,媽媽說家庭經濟不寬余,一定要買的話就看期末考試有沒有進步。
B、小亮是一個很調皮的男生,這次在學校不小心打破一塊玻璃,要賠償人民幣15元??墒切∷母改竸偮犃艘粋€開頭,便不高興了,拿起皮鞭打了他一頓。
C、小寧生活在一個十分優(yōu)越的家庭。怕起早,每天爸爸開車送她去學校;嫌菜差,每天保姆送飯來學校;穿的是名牌,用的是精品;媽媽還告訴她學校的值周勞動最好不要參加。
D、……
五、小結: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這種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親情,是無法選擇、無法改變的。
六、作業(yè):介紹我家的好品質、好家風。
第二框:我愛我家(一課時)
知識目標:體會家庭中親情的溫暖,明白撫養(yǎng)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義務,而父母也理應受到子女的孝敬。
能力目標:辨證看待家庭中父母與子女權利義務關系的能力;收集父母為家庭作貢獻的具體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親情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心和撫育,尊重父母的勞動和情感,培養(yǎng)學生權利與義務的意識,承擔起自己的對家庭的責任。
教學重點:感受家庭的溫暖。
教學難點:擔負起自己的責任,與家人一起營造溫馨的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在一個小生命還醞釀在母體的時候,已經傾注了家人對他的關愛,那就是他的名字。請學生說說他們的名字的用意。以此來體會家人的期待和關愛。
一.愛的回憶
活動內容:先讓學生回憶小時候受父母呵護的甜蜜時光,并把自己的童趣講給同學聽。再設問:在你的家庭中,有沒有發(fā)生過令你感動的事?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回憶,感受家庭的溫馨,感受父母對自己的呵護。
教師行為:開展這一活動,一要注意正面引導,防止學生討論親子矛盾,而要著重引導學生感受父母的愛;二要注意辨證地看待這些事,因為許多家長對子女愛護有余,嚴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對學生反映出來的問題作具體分析。
二.無悔的愛
活動內容:讓學生填寫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誰來做?”另外,討論兩個問題:“說說自己家中貢獻最大的人是誰,要說出具體理由”和“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講給同學聽”。
教師行為:指導學生開展這一活動,一要讓學生根據(jù)家庭情況如實填寫,通過填寫體會父母的貢獻;二要引導學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滲透在家盡責的教育;三是說說家人的貢獻,包括物質方面的,也包括良好道德、優(yōu)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貢獻;四是找父母的優(yōu)點,夸夸自己的父母。
教學建議:開展這一活動,可以不限于教材表格中所列的項目,由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填寫。家中的事,凡學生能做的,要鼓勵學生做,這既能培養(yǎng)學生能力,又能陶冶學生情操,而且有助于增進學生與父母的親情,與父母更好地溝通。在學生的討論中,可以講“大”的事情,也可以講感人的具體事例,有些小事反而更能體現(xiàn)父母的一片苦心,容易感動人。在活動中,要注意家庭有缺陷的學生的反應,防止傷害這些學生。
三.愛的低訴:
活動內容: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寫一段他對母愛或父愛的認識,交流自己對這種愛曾經的誤會或曾經的感動。
教師行為:呈現(xiàn)兩個關于母親的故事(見附錄),并引導學生用心感悟他對母愛或父愛的認識,并將優(yōu)秀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意在讓學生體會原來未曾注意的東西,也是豐富學生情感、促進其良知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的老師說,現(xiàn)在的學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動,認為父母對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原因之一是我們的教育忽略了學生的體驗,缺乏正確有效的引導。有的學生對家長不滿甚至看不起父母,也與他們缺乏對父母的理解,不會感受或感受不到親情呵護有關。因此,要通過這一活動,讓同齡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輕松的氛圍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獲得的愛。
教學建議:開展這一活動,老師要善于引導,可以用具體事例來啟發(fā);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圍;不必面面俱到,只要發(fā)動學生積極地說、積極地體驗就行了;要有意識地從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責任兩個方面來啟發(fā),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如果有學生從反面沖突來講,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蘊涵的愛,把學生引導到愛父母、愛家庭上來。
四.愛的告白:
活動內容:讓學生給父母寫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撫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礎上,寫幾句話并交給父母,表達自己對父母的心情。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活動,在于讓學生與父母心靈碰撞,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表達自己對父母的責任和決心。
教師行為:指導學生開展這一活動,第一步,可以讓學生寫父母的優(yōu)點長處,也可以讓學生寫父母對自己的呵護和期望,還可以讓學生寫自己的感受和決心。第二步,在同學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啟發(fā)。第三步,把自己所寫的交給父母,與父母溝通互動。
教學建議:在這一活動中,要注意展示學生的才氣,如讓他們寫詩歌、散文等形式來寫。要強調寫出自己的情感體驗,避免說空話,避免應付。要注意引導學生把情感和意志結合起來,即要把自己的決心和打算反映出來。這件事是一個學生與家長的互動過程,要注意發(fā)揮家長的作用,如將學生的感受反饋給家長,有條件的可以讓家長也給學生寫寄言,在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五.愛的成長:
活動內容:討論:當你們的父母發(fā)生了矛盾,你是怎樣做的?若父母一方或雙方下崗怎么辦?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滿,你還應做些什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驗溫馨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齊心協(xié)力。
第三框:難報三春暉(一課時)
知識目標: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不孝敬父母長輩要受道德的譴責,要承擔法律責任;孝敬父母長輩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標:辨證分析孝敬父母好處與不孝之壞處的能力,辨別具體行為是否屬于孝的能力;孝親敬長的具體行為實踐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厭惡不孝行徑的情感;體驗盡孝后的快樂;樹立家庭中的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履行家庭義務的責任觀念。
教學重點:如何孝敬父母。
教學難點: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礎,防止愚孝。
教學過程:
一.愛灑心間
活動內容:出示材料:一封別樣的信(見附錄),引導思考:你能讀懂母親這樣做的良苦用心嗎?
設計意圖:一是設置懸念,激發(fā)興趣;二是與教材中的故事有異曲同工之效。
教師行為:引導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愛。
二.愛的回報
活動內容:小組競賽,孝親故事知多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孝親”的典例中感受榜樣的力量,為自己“孝親”行為提供借鑒。
活動內容:討論:“你平時是怎樣孝敬父母的?你認為孝敬父母應該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把自己盡孝后的感受談出來與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讓學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獲,達到同齡人互相教育、啟發(fā)、感染的效果。
活動內容:討論,遇到下列情形該怎么辦:
⑴父母只要我讀好書,我該怎么辦?
⑵父母不讓我做家務,該怎么辦?
?、峭獬鰰r應對父母說什么?
?、雀改干×?,該怎么辦?
?、僧敻改竸诶垡惶煜掳嗷丶?,我該做些什么?
⑹當父母煩惱時,我該怎么做?
?、俗鳂I(yè)未完成被老師留下來而遲歸,我該怎么面對父母?
?、坛煽儧]考時,該如何面對父母?
?、臀蚁胭I電腦,父母認為我控制能力不強而不贊成,我該怎么辦?
⑽朋友來訪,但父母不喜歡,該怎么做?
設計意圖:設計這一活動,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把孝敬父母落實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上。孝敬父母表現(xiàn)于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甚至在與父母交往的任何活動中,都有孝與不孝的問題。通過這一活動,可以把學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現(xiàn)與行為選擇結合起來,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教學建議:指導學生開展這一活動,可以就教材所給材料進行討論,通過分析、選擇來判斷是與非,進而明確應該如何對待父母。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題目都是開放性的,有許多可以辨析之處,關鍵是幫助學生樹立為父母著想的觀念,找出孝與不孝的出發(fā)點的不同。比如,成績要不要告訴父母,本身很復雜。就學生的權利而言,不告訴并不一定錯。但如果從愛父母、孝敬父母出發(fā),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與父母溝通,這對學生自己也有利。如果從怕批評、防父母出發(fā),與父母有情感上的隔閡,就處理不好這件事。中國有句古話“百事孝為先,論心不論事,論事無孝子”。
教師行為:指導學生開展這一活動,首先要表揚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如果老師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揚,再引導學生自己談。其次,讓學生談自己孝敬父母的具體做法,并注意將孝的各個方面的表現(xiàn)予以歸類。再次,讓學生談盡孝后的感受。盡孝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讓學生在比較中選擇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實處的最好策略。也就是說,這種道德規(guī)范不是由外界強加的,而是學生自己的主動選擇。
三.愛的反思:
活動內容:仔細閱讀漫畫,回答下列問題:圖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現(xiàn)象?你對此持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行為?如果有,你將如何改進?
教師行為: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曾有過不善待父母的事嗎?你當時是怎么想的?發(fā)生了怎樣的后果?現(xiàn)在你對這件事又是怎樣想的?如果你當時按你現(xiàn)在的想法去做,設想一下結果又會是怎樣?這一活動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再進行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主要通過學生的回憶和反省,來體會父母對子女深沉、無私的愛,同時,意識到自己對父母付出太少,從而增強同學的責任意識,和為父母、為家庭付出的主動意識。
四.愛的傳遞
教師行為:引導學生回憶2004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小品“糧票的故事”。
設計意圖:體驗孝敬父母不僅是物質上的扶助,更應是精神上的關愛;不僅要孝敬我們的父母,還應孝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長輩,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看了“初二政治上冊教案學情分析”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