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課后教學反思
初一數學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課后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提升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重要途徑。關于初一數學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的課后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初一數學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課后教學反思,希望會給大家?guī)韼椭?/p>
初一數學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課后教學反思(一)
本節(jié)課內容是七下第三章《三角形》第三部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第三課時,通過復習已學習了“SSS,ASA,AAS”三種判定三角形全等方法,引導學生繼續(xù)探索在已知兩邊及一角的條件下三角形是否全等,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得到:兩邊一角有兩種情形:“兩邊及其夾角”與“兩邊及其中一邊的對角”。
對于“兩邊及其夾角”的情況,先要求學生利用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畫出三角形,同桌或上下桌的同學并進行比較,看所畫的三角形是否會完全重合,教師演示邊長擴大6倍后的所畫三角形,讓學生觀察兩個三角形重疊后是否完全重合,再通過電腦課件演示,最后得到結論。結論: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成“邊角邊”或“SAS”。該環(huán)節(jié)教師最好演示改變條件后所畫三角形依然重合的情形,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結論具有一般性;課件中最好對夾角用紅色字體突出體現。
這樣讓學生經歷了“從一般到特殊,再從特殊到一般”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將一般轉化為特殊的數學思想方法。然后出示圖形,讓學生將圖形語言轉化為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培養(yǎng)學生符號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嚴格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
對于“兩邊及其中一邊的對角”的情況,類比上面的方法得到結論。結論:兩邊及其一邊所對的角對應相等,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讓學生了解用舉反例的方法來說明“兩邊及其中一邊的對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師最好將兩種情況進行總結:兩邊一角僅兩邊夾角能用來判別三角形全等。
接著通過練習和例題進行鞏固。首先,練習呈現了兩邊及夾角對應相等的情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條件中的夾角。但該環(huán)節(jié)最好同時也出示兩邊及其中一邊的對角的情形,以形成強烈對比,使學生更好領會兩邊一角中的角一定要是夾角,教師還要做重點強調。
例題呈現的是僅有兩個條件,第三個條件需要從圖形中尋找的情形,引導學生總結:“三角形全等至少需要三個條件,當題目中已知條件僅有兩個時,一定要從圖中尋找公共邊或公共角或對頂角”。再者讓學生體會到:“判定兩條線段相等或兩個角相等可以通過說明它們所在的兩個三角形全等而得到”。例題和練習以層層遞進的形式和變式以及學生自我提出問題的方式達到對知識的鞏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學生對例題和練習的思考,語言表述說理過程,板演推理過程和課件展示解題過程以及對解題過程中書寫的規(guī)范要求和注意點的強調,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規(guī)范的書寫能力;對例題和練習的解后反思和總結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一數學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課后教學反思(二)
本節(jié)課是數學探究課的一節(jié)很好的課例。在課中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情境,給學生很好的視覺享受。學生們一直在輕松愉快的交流中進行學習,通過動手操作,實驗探究,經歷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在教師的角色和地位發(fā)生改變的同時,學生的人格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本節(jié)課主要體現了以下幾方面:
1、設置問題,引導思維。一個好的數學問題,既能揭示課堂的教學內容,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本節(jié)設置了一個個的問題,把知識串聯起來,以引導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別條件及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從而完成了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
2、自主探究,訓練思維。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不能把知識的結果強加給學生,而應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本節(jié)教學設計中,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探究的特點。尤其在難點的突破過程中,一方面體會分類討論方法,確定探究的方向,另一方面設計學生動手畫圖、剪切等活動,訓練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
3、合作交流,激活思維。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引導學生交流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所以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兩次組織學生分組學習,相互交流,使學生的參與熱情更高,思維更活。
但是本節(jié)課仍有不足之處,需要反思的是:
在時間安排上,應再給學生留出一些時間,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另外感到課堂氣氛沒有預想的好,學生間互相合作的能力還有待于繼續(xù)提高.總之,從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實現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體現了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真正做到了每個學生在數學課上有不同的發(fā)展。尤其是活動探究,啟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初一數學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課后教學反思(三)
本節(jié)課探索的三角形全等的條件1,是后面幾種判定方法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也是難點。
本節(jié)課探索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一,是后面幾種判定方法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也是難點。教材看似簡單,仔細研究后才發(fā)現對八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困難,處理不好可能難以成功。備課時發(fā)現本節(jié)課的難點就是處理從確定一個三角形到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動手操作和學生相互交流驗證很好地解決了問題,圓滿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反思整個過程,我覺得做得較為成功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設計整體化,內容生活化。在課題的引入方面,讓學生動手做、裁剪三角形。既提問復習了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又很好的過度到確定一個三角形需要哪些條件的問題上來。把知識不知不覺地體現出來,學得自然新鮮。讓學生初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數學學習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學得輕松有趣。
2、把課堂充分地讓給了學生。我和學生做了些課前交流,上課前我先對他們提了四個要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大膽嘗試,踴躍發(fā)言。其實,這是一個調動學生積極性,同時也是激勵彼此的過程。在上課過程中,我盡量不做過多的講解,通過引導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并通過動手操作、交流討論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明確書寫過程及規(guī)范,嘗試書寫的推理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3、在難點的突破上取得了成功。上這堂課前,我一直擔心學生在得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上出現理解困難。課堂上我通過讓學生動手制作一個兩邊長分別為6cm和8cm,并且這兩邊的夾角為45度的三角形,并要求相互之間互相比較發(fā)現制作的三角形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即三角形都全等,最后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得出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但也有幾處是值得思考和在以后教學中應該改進的地方:
1、在課堂上優(yōu)等生急著演示、發(fā)言,后進生卻成了觀眾和聽眾。如何做到面向全體,人人學有所得,也值得我們數學教師來探討。
2、在課堂中學生的操作應努力做到學生自發(fā)生成的,而不是老師說"你們比較下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應換為自發(fā)地比較更好。
3、教學細節(jié)需進一步改進,教學時應多關注學生,在學習新知后,雖然大部分的學生都掌握了,但有少數后進生仍然是不理解。
看了初一數學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課后教學反思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