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初一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綜合測試題及答案
再過一段時間,就即將迎來重要的考試了,作為考生的你,做好了復習的準備工作了嗎?讓我們來做一張試卷測試一下你的學習水平吧!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鄂教版初一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綜合測試題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鄂教版初一上冊語文第六單元綜合測試題
一、完成下面1—8題。
1.根據(jù)文意與拼音在括號中填寫常用字詞。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fán(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 )yū泥而不染,zhuó( )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 )xiè玩焉。
2.根據(jù)課文內容填寫詞語。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 );日星隱耀,( );商旅不行,(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感極而悲者矣。
3.體會下面兩個句子的句式特點,在橫線上仿寫一句。
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敏,寫作則能使人精確。
狡詐者輕鄙學問,愚魯者羨慕學問,聰明者則運用學問。
4.以下面的句子開頭寫一段話,要求語意連貫,中心突出。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5.寫出下邊這段話的中心句。
不過我的意思,并非說諸君應該都退了學,去看自己喜歡看的書去,這樣的時候還沒有到來;也許終于不會到,至多,將來可以設法使人們對于非做不可的事發(fā)生較多的興味罷了。我現(xiàn)在是說,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但請不要誤解,我并非說,譬如在國文講堂上,應該在抽屜里暗看《紅樓夢》之類;乃是說,應做的功課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樣的書,即使和本業(yè)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個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6.讀文答題。
珍珠
(黎巴嫩)紀伯倫
一只海蚌對它身旁的同伴說:“我身子里有一顆東西,很痛,它又重又圓,我真苦惱。”
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贊美天空,贊美大海,我身子里沒有痛苦。我里里外外完整無缺,安然無恙。”
這時,正好一只螃蟹走過,他聽到了兩只海蚌的對話,便對那只里里外外完好無缺的說道:“是的,你的確完整無缺,安然無恙,但你要知道,讓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顆無與倫比的美麗的珍珠。”
?、?a href='http://m.rzpgrj.com/yu/wenzhang/' target='_blank'>文章主要通過 描寫來表現(xiàn)形象。
②試提煉文章的寓意:
7.閱讀白居易的《觀刈麥》答題。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龠@是一首敘事詩,詩中描述了兩個勞動場景,其一是 ,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另一個是 ,揭示了賦稅的繁重。
?、谌姳磉_了作者的怎樣的思想感情?
8.默寫。
?、偃缓笾趹n患, 。
②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塾H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
?、馨驳脧V廈千萬間,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二、完成下面9—12題。
岳陽樓記(節(jié)選)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在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9.對文中加點的詞浯,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勝狀:勝景,好景色。
B.橫無際涯:寬闊無邊。
C.南極瀟湘:瀟水和湘水的南邊極遠。
D.騷人:戰(zhàn)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后世稱詩人為騷人。
10.下面句中加點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的一項是( )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前人之述備矣 D.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11.對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段文字簡要記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以及作者寫作本文的緣由。
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C.“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寫滕子京雖為“謫守”亦政績顯著。
D.“屬予作文以記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
12.對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段文字詳細描寫了洞庭湖及其周圍的景色。
B.“前人之述備矣”是對“岳陽樓之大觀”的小結,簡潔不繁。
C.“然則”輕輕—轉,引出“遷客騷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懷。
D.“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反問,引出下文的寫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