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合性學習與探究
語文綜合性學習與探究
什么是綜合性學習?它是集傳統(tǒng)聽、說、讀、寫和素質教育倡導的搜、煉六種基本能力訓練為核心,以實現(xiàn)跨學科、多領域的語文學習和運用,獲得語文實踐能力,提升人文素養(yǎng)為目標的訓練活動。 接下來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語文綜合性學習與探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綜合性學習與探究篇一
【摘要】受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固執(zhí)地認為語文教學就是完成我們的教材上的課文的學習,而忽視了能夠提供豐富語文教學資源的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綜合性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的知識面和學習語文的主動性,體現(xiàn)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通過組織學生調(diào)查潁上推劇,我得到了這樣的認識: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活動開展,使學生文化視野得到開拓,了解了語文的課外延伸;找到了自主研討合作的學習空間,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同時學生也開始關注熱愛地方文化,成功構建起了大語文課堂。希望通過此文引起同行們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重視,也讓他們認識到我們的周邊都有無窮無盡的能為語文所用的資源,而民俗文化就是一項重要的語文資源。作為語文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關注這項重要的語文資源。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 潁上推劇 積極影響
【正文】《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已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重視語文課程的綜合性,突出跨領域的綜合性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致力于課程內(nèi)容的革新,強調(diào)課程的現(xiàn)代性和創(chuàng)新性,努力建設開放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無論是在繁華的都市還是閉塞的鄉(xiāng)村,我們的周邊都有無窮無盡的能為語文所用的資源。受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固執(zhí)地認為語文教學就是完成我們的教材上的課文的學習,而忽視了其他的豐富的語文教學資源。殊不知,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等同。生活的舞臺有多寬廣,語文學習的范圍就有多寬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絕非一學期幾十篇、一個初中學段二百來篇的課文的學習就能夠完成的,它需要大量的成天文數(shù)字的語言文字的積累。但是,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在語文教學時,重視了課文的閱讀教學而忽視了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的開展。盡管我們每年的中考都加大了綜合性學習的考察,一般都在10--20分,2012年的中考試題中的寫便條,就是考察學生的綜合性學習的能力。即使這樣依然沒能引起老師的足夠重視。雖然部分老師也想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課,但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難以做到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這種現(xiàn)狀勢必影響到學生學語文的知識面、主動性,更無法體現(xiàn)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點。在此,我特以我開展的“調(diào)查潁上推劇的綜合性實踐活動”的一些收獲,來談談本人的一些淺薄的認識。并以此文和同行共同商榷。
《新課標》告訴我們:“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時間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背踔薪滩挠腥齻€單元涉及到民俗文化中的地方戲曲的內(nèi)容,分別是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本次民俗文化綜合性實踐活動是符合初中生語文學習特點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響力。我在開展“調(diào)查潁上推劇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中,得到以下的認識:
一、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開拓了文化視野了解了語文的課外延伸。
1、學習了書本上所沒有的推劇的知識,以下是學生收集整理的推劇資料:花鼓燈歌舞的后場小戲“弦子燈”后來派生出一種新的劇種――推劇,也稱四句推子。全國稀有劇種之一,載入《中國戲曲大辭典》,安徽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項目。 潁上推劇是民間代代口頭相傳的文化藝術表現(xiàn)形式,她產(chǎn)生于潁上縣,流行在沿淮農(nóng)村。推劇藝術來源于民間小調(diào),與當?shù)厝嗣袢罕娚盍晳T、民風民俗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其主要內(nèi)容反映群眾追求國泰民安、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展現(xiàn)沿淮地區(qū)人民的禮儀風情和勤勞勇敢的精神風貌。推劇藝術風格熱情奔放、詼諧幽默、灑脫大方,其旋律、唱腔、身段、手法,充分體現(xiàn)了淮河人民淳樸、粗獷、開朗、樂觀的性格特征,具有顯著的地方特征和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她是淮河戲曲的瑰寶。這種了解與學習恰恰體現(xiàn)了語文的知識性,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的知識面加寬。在不斷地走訪和查閱知識的過程中也豐富了社會見聞,養(yǎng)成了收集篩選編輯資料的好習慣。
2、收集到部分推劇的唱詞,
例如:《送香茶》中,秀英欲借送香茶之名,到寶童屋中傾訴愛慕之心。秀英的唱詞是:
穿一條綠綾褲對龍對鳳,穿一雙繡花鞋格外的喜人;紅綾子繡鞋綠葉幫,鞋幫上又繡滿面子的花;鞋尖上又繡朵大牡丹,牡丹旁邊我繡上哈蟆;不走路它不響,走一步一吱哇走二步二個哇;
秀英我走了二三步,親娘來我的媽媽,那蛤蟆咯咯哇哇,咯咯哇哇,一個哎喲哇喝來喲哎喲個來喲??????
這段唱詞用當?shù)胤窖猿鰜?,真是韻味無窮;若改成普通話呢?恐怕就沒法唱了吧。
以上是學生整理和收集的具有地方性和文學性的推劇唱詞。古人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語文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走向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的平臺,不是坐在教室之中只通過教科書獲取知識。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我也會播放了一些優(yōu)秀的推劇唱段視頻,比如播放推劇名段《楊八姐闖幽州》,給學生們欣賞,他們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和感受。在對唱詞的品味推敲中,學生的培養(yǎng)了自己對藝術的鑒賞能力。
在了解潁上推劇的同時,學生們對中國各地方的戲曲也有了知識性的了解,比如:他們了解了川劇的三種變臉技藝:抹臉、吹臉、扯臉。他們也學會欣賞中國古老的戲曲 ――昆曲。
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提高了自主研討合作的學習能力。
1、自主探究意識明顯增強。
相當一部分學生依賴性較大,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對自己和他人缺乏應有的責任。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明顯增強。學生們都有一個共識,“學習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學生投身于各種自主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在許多公眾場合,比如圖書館文化館,一些以前躲于人后、怕拋頭露面、學生也開始有了開始與人交往,表達自我的渴望。課外閱讀更是深入學生心,部分學生一面主動借書閱讀,一面還請管理員指導上網(wǎng)?! 』顒訌娀藢W生對語文學習的體驗:語文學習不僅僅是課堂的學習,語文學習工夫在課外。作為教師就是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和情境。此次活動搭建一個語文學習的平臺。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自始至終參與其中,產(chǎn)生了全新的體驗和感受。
2、合作共享資源能力明顯提高。
綜合性實踐活動激勵了學生參與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活動中成了主人。從活動的安排到制定活動計劃,開展活動均體現(xiàn)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學習方式,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目的。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
為了更全面的了解推劇藝術,活動前我設置了表格,把學生分成三組:材料組、走訪組、賞品組,確定四項活動內(nèi)容,三個小組承擔了不同的職責:
材料組成員在組長帶領下利用在雙休日到圖書館文化館查閱和推劇相關的資料,做摘抄筆記、拍攝一些圖片。 學生聽館長有關推劇知識的報告,做好記錄。小組成員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網(wǎng)絡進一步調(diào)查推劇。組員定期交流討論,教師指導學生對材料進行整理篩選編訂,向全班同學公布調(diào)查結果。
接著走訪組的成員借助材料組對推劇藝人的調(diào)查資料,認真審核討論,決定分成甲乙兩組進行走訪。甲組走訪居住在二中路孫井橋巷的推劇第三代傳人-------曹樹芝老藝;乙組走訪楊湖鎮(zhèn)展洼村的唐派第四代傳人劉電云。返回整理訪問記錄。小組成員隨意從身邊調(diào)查100人,了解推劇在社會的影響,小組合作寫調(diào)查報告。
賞品組從材料組那里得到他們收集的劇本,進一步深入探究,利用網(wǎng)絡信息資源,觀看推劇表演視頻,寫觀后感。因為推劇是民間代代口頭相傳的文化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有些原始唱詞網(wǎng)上查詢不到,于是在組長的帶領下再次進入文化館圖書館尋找第一手資料。收集整理品味唱詞,體會唱詞文學性和地域性。
活動第四項:小組成員做活動總結,撰寫“如何保護傳承推劇藝術?”的文章。
三個小組有明確的合作分工,資料共享,進行思想和見解的交流。英國作家蕭伯納說:“如果你有一個人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仍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交換想法后,不只是每人有兩種想法,而是每人原先的想法也得到修正、補充和提高,同時,甚至產(chǎn)生第三種新的想法。本此活動中學生們就是在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相互合作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掌握了更多的技能。
3、學生自我認識評價能力得到增強。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各種學法的嘗試和探索,并及時作出自我評價,了解自己的活動現(xiàn)狀,反思現(xiàn)狀,總結經(jīng)驗教訓,進行學法的改進,學習狀態(tài)的調(diào)整,使自己始終處于一種學習的興奮狀態(tài)。學生置身于綜合性實踐活動之中,根據(jù)評價標準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正確的認識。評價不是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而是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是要對學生的活動結果做出或肯定或否定的判斷,而是要揭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和表現(xiàn)。評價的目的不再僅僅是甄別和選拔學生,而是促進學生的潛能、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掌握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
三、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關注家鄉(xiāng)的風俗文化構建起了大語文課堂。
早在《漢書?王吉傳》一書中就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記載。家鄉(xiāng)文化與語文教學具有一種緊密的聯(lián)系。它不僅蘊涵著豐富的語文知識、語文技能,又兼具人文性、社會性、知識性和倫理性。充分利用鄉(xiāng)土文化資源,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以及吸取人類的進步文化,提高國民的素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實現(xiàn)這一意義必須依靠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
第一,活動為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提供一種新的渠道。家鄉(xiāng)文化成為重要的語文教學資源,既便于把教師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都帶入到教學過程中去,也便于深層次地挖掘教師、學生的主體潛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這是切實優(yōu)化語文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劑良方。
第二,活動中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特點可以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運用好家鄉(xiāng)文化內(nèi)容,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和建設家鄉(xiāng)的責任感,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 提升學生的人文主義修養(yǎng)和人文精神,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使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和發(fā)展。
第三,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對家鄉(xiāng)文化的感情。走訪組的學生采訪潁上推劇藝人曹樹芝,在這位老人的身上學生們發(fā)現(xiàn)了樂觀自信淳樸,這也是潁淮老百姓的品質。這位老藝人家境貧寒,學生們感受到什么是草根文化,他們也切身的意識到民俗文化發(fā)展的步履維艱,激發(fā)了他們傳承發(fā)揚我們的民俗文化的心愿。在調(diào)查日志中許多同學表達了這一心愿。比如:走訪組的學生在感受中寫道,活動感受最深的就是,多才多藝的人就在我們身邊,它與普通老百姓一樣,但同時又擁有高雅的生活情趣,推舉要傳承,推劇藝人要關注。這也是本次實踐活動一次巨大的收獲。
中國古代教育在學習內(nèi)容和教育方式上就也充分體現(xiàn)了綜合性,《中庸》就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孔子編撰的《詩》、《書》、《禮》、《樂》、《易》、《春秋》也是中國最早的“綜合化”語文教科書??鬃觿?chuàng)立了一套具有很強實踐性的智德雙修、內(nèi)外兼通、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融才智教學與道德教育為一體,集內(nèi)在教化與外向達行于一身;寓教于本性內(nèi)心,寓德于儀禮外形??鬃觿?chuàng)立的這種基本教育理念,體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 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了德智體美、知行體用、文化技藝等的完整綜合。因此綜合性學習的價值,就在在于“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p>
《新課標》指出“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而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視野的重要途徑。我開展的“調(diào)查潁上推劇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把傳統(tǒng)的理論圣人的思想科學的貫穿在現(xiàn)代的教學活動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