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提綱
地理是文科中偏向理科性質的一門學科,很多學生都會抱怨地理太難,其實只要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學好地理還是很容易的。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湘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提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湘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提綱
一、城市的空間結構
1、城市功能分區(qū)——相同的城市用地類型發(fā)生集聚
(1)商業(yè)區(qū):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交通便利,通信發(fā)達,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強。
★中心商務區(qū)(CBD):建筑密集、高樓林立、交通便捷——面積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業(yè)區(qū):一般分布在城市邊緣,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鐵路、公路經過。
(3)住宅區(qū):是城市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區(qū):一般要求環(huán)境優(yōu)美,遠離工業(yè)區(qū)和商業(yè)區(qū)。城市建設要注意保護文物古跡。
2、城市地域功能分區(qū)形成的原因:歷史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規(guī)模與地域結構、服務范圍
(1)城市規(guī)模: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2)城市地域結構模式: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小城市:地域結構的分化不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少、級別低,服務范圍小。
大城市:地域結構的分化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多、級別高,服務范圍大。
二、影響城市的區(qū)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區(qū)城市密度大(熱帶地區(qū)的城市分布在高原上是因為氣候更涼爽)。
2、氣候——氣候溫暖濕潤的地區(qū)城市密度大(溫帶、沿海地區(qū))。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運輸功能決定城市區(qū)位(兩江交匯處,過河點,河口)。
(二)社會經濟方面
1、資源:克拉瑪依(石油)、伯明翰(煤)、攀枝花(鐵)、約翰內斯堡(黃金)。
2、交通條件:沿海、沿江、沿鐵路線、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軸線。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匯合處。
★交通線的變化,會給城市發(fā)展帶來影響。(如揚州:運河通航時—興,運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軍事防衛(wèi)、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進城市的形成和壯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標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規(guī)模擴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城市化特點:①大城市發(fā)展速度超過小城市;②大城市數目不斷增多;③1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發(fā)展快?!蟪鞘谢厔?/p>
3、發(fā)達國家的城市化
(1)特點:①起步早,②水平高,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2)逆城市化的原因:①對城市環(huán)境質量的要求提高。②城市土地租金高。③鄉(xiāng)村地區(qū)和小城鎮(zhèn)基礎設施逐步完善。④農村和小城鎮(zhèn)環(huán)境質量好,土地租金低。
4、發(fā)展中國家的城市化
(1)特點:①起步晚,但發(fā)展速度快,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發(fā)展不合理,大城市化趨勢明顯。
(2)我國城市化落后于工業(yè)化。
(3)城市發(fā)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脹,中小城市發(fā)展緩慢,人口集聚于少數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規(guī)律:城市化——郊區(qū)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
1、城市化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熱島效應、雨島效應、城郊熱力環(huán)流、大氣污染嚴重。
(2)對水文的影響:對地下水——下滲量減少、地下水漏斗區(qū)范圍和深度增大。
對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匯水時間縮短,更易形成洪峰。
對水質——城市工業(yè)廢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對生物的影響:草坪和人工林品種單一;破壞生物棲息地,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2、城市化出現的問題:①環(huán)境污染,②交通堵塞,③住房緊張,④就業(yè)困難,⑤社會治安混亂。
3、解決措施:保護和改善城市環(huán)境——建立“生態(tài)城市”
①建立衛(wèi)星城,開發(fā)新區(qū),分散城市職能。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環(huán)境。擴寬主干道,建環(huán)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鐵、輕軌交通。
③保護和治理城市環(huán)境。大力加強綠化建設。
地理經緯度看圖解建議
方法一:
1、介紹:
一般的地圖上,橫緯豎經,經線連接南北兩極,緯度是與赤道平行的閉合線圈。經度最高180°,緯度最高90° 2、經度:
經度在劃分的時候,先以穿過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的經線定為0°經線,也稱為本初子午線。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因此所有的經度中,除了0°和180°經線后不用加東經或者西經外,其他的經度后一定要加上E或者W來表示經度。無論東經還是西經,越靠近本初子午線,度數越小,因此在東經地區(qū),越往東度數越大;而在西經地區(qū),越往東度數越小。
3、緯度:
緯度的劃分以赤道為0°,赤道以南為南緯,赤道以北為北緯,南北極點分別為南北緯90°(所以,緯度中只有赤道0°后面不用加南北緯,其他都必須加上N或者S)。同樣,緯度中越靠近赤道度數越低。因此,在北半球越往北度數越大,而在南半球越往北度數越小。
4、作用:
利用經緯度判斷方向 北緯度增大的方向為北,減小的方向為南;南緯度增大的方向為南,減小的方向為北. 東經度增大的方向為東,減小的方向為西;西經度增大的方向為西,減小的方向為東. 兩點不在同一經線或緯線圈,靠近北極點的在北,靠近南極點的在南.
方法二:
地理的經緯度,一般會標注東經西經南緯北緯。但某些圖中,只會標注數字而沒有具體的南北緯/東西經。
對于緯度,如果越往北數字越大,那么為北緯;這一數字在0-90之間。0°即為赤道;與之相反,越往被數字越小,那么為南緯。
對于經度的判斷,首先,如果經度越往東數字越大,那么為東經,這一數字在0-180之間;與之相反,如果越往東數字越小,那么為西經,這里可以想象一下把地球的正面給轉到對立的一面,這樣會感覺比較別扭,但應當還是可以想象的。在看經度很重要的一點還有就是0°經線和180°經線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東半球指的是西經20°向東到東經160°。
提高地理成績的小竅門
1、多看地圖,多畫地圖
想要提高高三地理成績,就要掌握好地圖。很多地理基礎差的學生一看到地圖就會恐懼、厭惡,然后就會下意識的打退堂鼓。但是想要提高地理成績,就一定要攻克地圖這個難關。地圖看的多了,即使不去刻意記背,但是大體主要的內容也都會了解,空間概念也能慢慢的培養(yǎng)起來。
2、勤于練習
地理始終是文科科目,所以理論知識的記憶還是學好地理的基礎。另外地理基礎打好之后,就要學會靈活運用知識,這才是目的。這就需要高三學生多做一些地理題,做的多了,理論知識自然就能靈活運用了。
3、歸納整理
高三學生最寶貴的就是是時間,所以,用在地理上的復習時間也不會太多。所以,在高三學習地理的時候,并不是去簡單的復習重復過的內容,而是需要高三學生以章為單位,或是以地理要素為專題,對地理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和記憶,形成屬于自己的知識網絡。
4、記好筆記
很多高三學生為了知識點全面,所以選擇同時用很多本參考書,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這樣不僅對你提高地理成績沒有幫助,反而會讓你無從下手。高三學生可以找一本自己覺得最經典的參考書來作為范本,如果是自己記的筆記就更好了,這樣比較熟悉,內容也會比較齊全。
湘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提綱相關文章:
湘教版必修二高中地理提綱





上一篇:蘇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提綱
下一篇:地理考試必修二考試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