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作文讀《文化苦旅》有感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堪稱當代文學的藝術瑰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化苦旅》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
《文化苦旅》讀后感
這本書太豐厚了,以致于我讀完這本書好幾天,卻遲遲不能落筆寫下點什么。
對于一個在閱讀上半路出家,幾乎人到中年才開始大量閱讀的人來說,我沒有讀過及要讀的書實在太多,恨不得時間停止流動,好滿足那顆如饑似渴讀書的靈魂。每個人的人生遭際有別,此刻能夠自由自在閱讀,對于我來說生命已足夠幸福滿足。
余秋雨老師的《文化苦旅》于1992首次出版以來,便為他贏得了無數的光環(huán)和數之不盡的麻煩。正是譽滿天下,“謗”亦滿身。看看豆瓣里大伙兒對這本書自出版以來持續(xù)連綿至今褒貶不一的評論,就足見這書之火熱程度了。
我沒有讀過舊版,現在讀到是余秋雨老師自己修訂后的新版。沒有讀過,也就無從對比。同時本著一顆對文字虔誠之心,亦也不受眾說紛紜的影響,只一心一意讀我書寫我感。
第一次讀《文化苦旅》,對于我來說,這些文字給我首先是驚艷。驚艷于這飛揚的文采。書里那些磅礴大氣的句子,修辭運用之精準,營造出句段的氣勢與美感,讓我深深歡喜。就如《陽關雪》中寫到“如雨的馬蹄,如雷的吶喊,如注的熱血。中原慈母的白發(fā),江南春閨的遙望,湖湘稚兒的夜哭。故鄉(xiāng)柳蔭下的訣別,將軍咆哮時的怒目,丟盔棄甲后的軍旗。”這一連串的排比短句,使文字有了熱烈的生命,讀著眼前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一幅塞外沙場畫面。寫字手法之變化靈動,從開篇到結尾讀來,一直使我驚嘆不已。其次,就是別人模仿不來的,余秋雨老師豐厚的知識,堅實的腳步,寓歷史文化情懷于散文的能力。每一篇章,在這些美妙的文字里,將我們一步步引入歷史文化長河中,引領我們去觸摸歷史,思考現代文明的建設。
新版《文化苦旅》有三部分,包括“中國之旅”、“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不管寫哪一部分,其中都滲入了余秋雨老師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警醒與思考以及對人生的哲思。我隨這些文字了解世界文明歷史和中國文明歷史的同時,也領悟到一些生活的智慧。
對于我來說,這本書不是一次就能完全讀懂的書,它需要也值得我再次或再再次去細細研讀,才能真正吸收到其中的精髓。
讀這本書,無疑是我一次豐厚的歷史文化和文明的旅行。
讀《文化苦旅》有感
在《文化苦旅》中,作者游歷中國各地,追尋古人足跡,體會著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歷程。這些文章,是游記,也是中國文化史。此書通過中國大陸的自然景物描寫一代中國人心靈的糾結。以悲憫情懷書寫傳統文化中的各種癥結,盡管也難以找到完美的答案,但給人以厚重、以滄桑,以震撼、以啟迪。每一個景點都帶給作者不同的感觸和震撼,用干凈漂亮的白話文字,來描述中國深沉的文化,以及抒發(fā)自我的情感。他觸碰到中國幾千年的文化,見證自己國家一路走來深刻的歷史痕跡。其中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歷史、文化散文,散點論述,探尋文化;另一部分是回憶散文。
在《文化苦旅》中,從多個層面截取了歷史的真實和生活的真實,將萬千物象信手拈來,栩栩如生地付諸于筆端,展現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風土人情、歷史人文、萬里河川,無一不可入題?!蛾栮P雪》、《道士塔》兩文,描寫了漠漠黃沙彌漫下,黃河文明的興衰,從寂寥曠遠中,將積淀千年的歷史進行了真實的還原;《白發(fā)蘇州》和《江南小鎮(zhèn)》等,展示了江南水鄉(xiāng)小橋流水人家的那種典雅柔媚的文化底蘊,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江南文化的那種婉約和清新,同時將世態(tài)人情演繹得形神兼具。有對西湖、陽關、柳侯祠、莫高窟的生動描述,有對王安石、李白、蘇東坡、柳宗元等書卷氣息濃郁的文人墨客的敬仰;甚或還有江南名妓蘇小小、“亦仙亦妖”的白娘子、遁入空門的李叔同等等。
在歷史長河中,尋找到人類穿越時空的情感結合點,選取的內容題材又緊扣現代人極其關注并能建立感情聯系的事件和人物,并賦予人生命運的關注和終極體驗?!兑购酱分?,有著恢弘壯闊的意識流程,從明朝張岱的《夜航船》聯想到現實中的夜航船,最后又聯想到故鄉(xiāng)山腰破廟木魚聲,由篤篤聲掀起的“思想狂瀾”,想起回鄉(xiāng)光耀門庭的暴發(fā)戶、乘船外出謀生的山民、漸漸氣派的船老大,繼而切入張岱《夜航船序》的逸事,再巧妙的將“夜航船文化”切入,最后一一引入豐子愷、周作人、魯迅等幾位上了“吾鄉(xiāng)”文化夜航船的文學大師,終篇是由祖母關于篤篤聲的爭論貫穿,筆鋒輕靈老道、于浮光掠影中蘊含著諸多的深邃沉郁。
作者有詩人的激情、哲學家的睿智、小說家的神思、學者的淵博、藝術家的深致,于是,他便調動自己的這些主體修養(yǎng)和創(chuàng)造能力,隨宜而用地將它們用于自己的散文創(chuàng)作之中。這些努力,我們從余秋雨的有詩意、有情節(jié)、有畫境、有哲理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來。《道士塔》用小說家的筆法給我們刻畫出了王圓箓這么一個愚昧、麻木、呆鈍、卑微的中國文化的罪人,作者在一些地方借助小說家的推想,用細致的描寫、具體的情節(jié)、生動的場面及心理分析方法,把這場文化悲劇的過程寫得具體可感,扣人心弦。
文化是物景的伸拓,人是文化的伸拓,于是,著落點便只有一個,那就是“人”。而余秋雨也其實是借物景寫文化,借文化寫人的文化心理結構。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堪稱當代文學的藝術瑰寶,他從史學家和文人的角度出發(fā),深刻探究社會問題,挖掘文人人格、觀察文化走向、透析社會現象。這部文學著作,充分的展現了余秋雨深刻的文化感悟力、深厚的史學功底和淵博的文學知識,他憑借著超凡的藝術表現力,寄情于山水風物,深刻的揭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對人生的真諦和文化靈魂孜孜以求的探索。
讀《文化苦旅》有感
天寒夜夢臺風來,落霜墻角陰心間。這種歷史風格,不囂張也不冷清,一切都在無聲之中淡漠,在看似平靜中凄涼。伴隨著余秋雨先生的足跡,我愈書行。不知天一閣,你是否安好。
文化的命運交錯,你曾記得有一個叫范欽的年輕書生,將你充實,將你覆滿筆墨清香。那一刻,你便有了生命,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生命的氣息,跳躍不息。也許,這就是書籍的力量吧,穿越千古而不朽,用看似無情的文字告訴你人世間無數的恩恩怨怨和靈韻成章??v然世間的一切氣息都隨風飄散了,但文字依然可以永留于世,終可傳千古。
但水火無情,脆弱的文明,被風卷殘云,支離破碎,散落一地,正如余秋雨老師在書中那如泣如訴的呼喚:“上天,可憐可憐中國和中國的文化吧!”
你只是單一的,迷離的望著遠方,似乎在等著,等你的主人,等你那些丟失的記憶和沿襲上百年的痕跡。一切的一切,你都默默記著,似乎那時的你,才是真正的你,才是最美的你。一代文化良知在被喚醒,思考著你存在的真諦。
而你,似乎在哭泣。
天一閣!
歷史的辛酸,伴著淚水,在你空蕩的閣樓中盤旋。時光不能永恒,這里寫滿了屈辱抗爭,這里寫滿了悲哀華殤。這里終是憑借穿越上百年的風骨靈韻得以留存。且問你存在的憑據是什么,也許你存在的憑據就在歷史長河中,就在那些不知去向的書籍中,就在范家人世世代代充滿希望的目光中。輕輕腳步,踏上你飽經風霜的樓梯,不知道你,天一閣,是否會想起那個叫范欽的書生呢?
任思緒在風雨中恣意飛揚吧!也許這才是你今生的解脫。
因為你早已經忘卻,那歷史中沉淀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