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英語:親子共讀不是自主閱讀
親子共讀是“聽”英語,而不是“讀”英語。爸媽給孩子讀繪本讀物的過程可以簡單概括為——“爸媽讀、娃看圖”,孩子一邊聽爸媽的英語語音輸入、一邊在繪本插圖上尋找語義,從而在腦海中建立語音和語義間的關聯(lián)網(wǎng)絡。在這一階段不需要拼讀、認讀、跟讀等各種“讀”的介入。
何時開始“讀”
在美國,孩子通常在學前積累了5000聽說詞匯量,然后通過小學一二年級學習拼讀,兩年時間把聽力詞匯量轉化為閱讀詞匯量,從三年級開始就可以自主閱讀了(可參見《外語不好,單詞太少?》)。
但在國內(nèi),母語教學也不能放松,所以,我為超超制定的學習路線基本是這樣的:
學前重點放在英語啟蒙上,通過親子共讀、對話、插卡音箱的手段加強聽力輸入。中文方面,有大環(huán)境和幼兒園教育支撐,在家適當識字,為幼升小做準備。
入學第一年最重要的是做好幼升小過渡,適應校園生活,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語言學習上全面回歸母語,加強中文輸入,大量聽中文故事,開展中文朗讀,英語只維持一定聽力輸入量。
到二年級時,孩子對中英文的接受程度相當,達到“雙語并重”。中文方面由朗讀逐漸過渡到默讀,開始中文自主閱讀。英文方面,通過一年左右練習自然拼讀。
進入三年級,中文方面,孩子自覺進行自主閱讀。英文方面在爸媽幫助下開始練習朗讀。也就是說,真正開始“讀”英語大概是在二、三年級。
上面這張示意圖僅供參考,中英文學習進度或早或晚,還應結合孩子具體情況來制訂。
我這樣安排是出于以下考慮:
首先,學前中文方面因為有大環(huán)境,不必擔心輸入不足;英語處于弱勢,所以要人為制造一個小環(huán)境來加強英文輸入,以期實現(xiàn)“雙語并重”。學前階段如果把重心過于向中文傾斜,造成中文強勢,則孩子會排斥英文,到入學后再開始英語啟蒙,就可能遭到孩子的強烈抵觸。實踐證明,事實上,入學后再開始中文閱讀完全來得及,借助大環(huán)境和學校語文課,孩子的識字量大幅飆升,通過一段時間的朗讀練習,就可以順利過渡到自主閱讀,從而實現(xiàn)中英文學習齊頭并進。
其次,自然拼讀放在二年級,是特意和一年級學的漢語拼音錯開,以免相互干擾;同時,學好漢語拼音對自然拼讀練習也有幫助。
第三,入學前重點抓的英文學習,入學后始終比中文學習慢一個階段。中文開始認字時,英文還在加強輸入;中文開始朗讀時,英文開始學習拼讀;中文開始默讀(自主閱讀)時,英文開始朗讀。英文學習始終比中文學習慢一拍。
這也很好理解:其一,母語比第二語言更重要,學校對母語的要求更高,一二年級看圖寫話,三年級語文就要開始寫作文了,這是形勢所逼。其二,中英文同時進行同一階段練習不太合理,比如,晚上你先讓孩子朗讀一篇中文文章,接著讓他再朗讀一篇英文文章,倔強的孩子早就跳起來了,“不讀不讀,我嗓子都讀啞了!”——容易遭到孩子的反抗,因為朗讀是需要意志力付出的,并且讀錯的單詞爸媽要糾正,那么孩子還要有一定抗挫力;但是,如果中文方面孩子已由朗讀過渡到自主閱讀,完成家庭作業(yè)后,輕松讀幾頁中文故事當作消遣,基本不需要意志力付出(喜歡閱讀的孩子甚至還會讀上癮),晚上再要求進行英文朗讀練習,孩子就樂意接受了。
【(公眾號:超爸育兒經(jīng))】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