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adden》書評讀后感:花街大律所的前世今生
編者按:Skadden一書寫的是全球最大牌的證券法律師事務所之一——世達(Skadden)律師帝國的崛起之路,其中著重描寫了公司創(chuàng)始人之一Flom(name partner)。
好久不寫文,一上來起這么個八卦的名字。
前一陣子因為《Barbarians at the Gate》,被曾供職Davis Polk的師兄推薦這本書,圖書館借回來躺書桌上好多天,最近才有時間讀完。
該書作者Lincoln Caplan,為著名法律記者,從業(yè)三十余年,聲望卓著,哈佛法學院畢業(yè),文字功底有保障,行文嚴謹,又充滿細節(jié)。
Skadden一書寫的是全球最大牌的證券法律師事務所之一——世達(Skadden)律師帝國的崛起之路,其中著重描寫了公司創(chuàng)始人之一Flom(name partner)。50年代強手如云的華爾街律師界,這個初始只有4個人的小作坊,借著(hostile)takeovers大潮迅速崛起,如今已成為證券法律所屢次排名第一,1700多人的全球大所。
Skadden一書并不像Barbarians扣人心弦,一是筆者風格,二,作為一本關于華爾街并購交易大律所的傳記,并沒有寫并購案例精心動魄的各種博弈,難免遺憾。轉(zhuǎn)念想想律所也不會把客戶大案例細節(jié)曝光給外人,手把手教你如何做盡調(diào),也就釋然。
上海人有一個很形象的詞叫“有腔調(diào)”,在Skadden之前,或者說在瘋狂的七八十年代并購潮之前,華爾街律所可以說是“有腔調(diào)”,認為自己有“講道德的傳統(tǒng)have an ethical tradition” ,行業(yè)自規(guī)范不急著完成,因為 “right-thinking lawyers knew the proper thing to do and most lawyers were right-thinking.”
律師在美國歷史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50多位美國憲法的起草者中,有33位是律師。政治家林肯,杰弗遜,羅斯福等政治家也都是律師出身。商業(yè)化大潮之前,律師的形象一直是“正義”和“規(guī)則”的守護者。直至1970年,律所界才結(jié)束這種類似“兄弟會”的榮譽機制,開始接受律師事務所,跟其他行業(yè)一樣,也該接受法律的約束。
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無疑體現(xiàn)了當時律師對自己從事行業(yè)的使命感,和公正性的認同,類似正義者的自持。
Skadden四人組創(chuàng)始初期的60年底啊,只接一些老牌律所覺得沒有什么營養(yǎng),甚至不體面的業(yè)務,在“proxy fighting公司委托代理投票權”業(yè)務方面積攢了豐富經(jīng)驗,也開拓了公司高層客戶人脈。
在70年代初,并購浪潮開始的時候,置公司股東意愿于不顧的敵意收購,讓老牌華爾街律所不屑,也大多轉(zhuǎn)手將客戶推送給Skadden。Skadden在幾單過后,漸漸有了“精于敵意收購”的名聲。
這類收購對律師的工作強度上有一定的要求,收購案例的時間一般會很緊迫,日夜加班是常事。所涉及金額龐大,相應的也給律師團隊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之后幾年里這波浪潮愈演愈烈,巨額費用之下,老牌律所也開始愿意放下身段,參與競爭,此時Skadden已經(jīng)建立了reputation,成為行業(yè)翹楚。
Skadden的幾位創(chuàng)始人秉承猶太人的一貫務實傳統(tǒng),認為成功的唯一動力來自于自身的不斷努力,從不認為自己可以理所當然的獲得社么。他們對自己的律師的期待是:雄心勃勃,充滿斗志。“-Today is Friday。-Oh good, I only have two work days to go.” (今天是星期五。太好了,我只需要再工作兩天了)。
Skadden的主要領導人Flom,出生在布魯克林的猶太人家庭孩子。精確的市場敏感度,善于利于媒體公關,在業(yè)務拓展發(fā)面咄咄逼人,認為不主動招攬,業(yè)務不會自動跑上門來。這在當時矜貴的華爾街律所界,是罕見的態(tài)度。在Skadden日益發(fā)展,成為國際大所之后,這種務實的態(tài)度,隨時警惕市場的變遷,為客戶提供最細致的服務的精神,仍沒有改變。
從這個意義上,本書適合人群不只是法學院學生或者律所律師,更適合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如何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公司,尋找市場,把握機會,迅速擴張,并在增長中不忘初心,Skadden的答案,是有一位貫穿全場的Flom這樣的靈魂人物,有道理。在服務業(yè)中尤其如此。
作者: 侯子
公眾號:一個人的讀書會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