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山芋的文章:給山芋磕頭
學習啦:山芋在困難時期幫助過無數(shù)人脫離饑餓,給山芋磕頭感謝它的救命之恩,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給山芋磕頭》。
同鄉(xiāng)同村同學十來人相聚,年長者宴請,服務員端上來一盤“農(nóng)夫故園”——花生、玉米、山芋、黃瓜、菱角、蓮藕、芡實等土水之物簇擁而至,清新?lián)涿嫔阄度?。然而,三位同鄉(xiāng)見到山芋,居然破口大罵,歷數(shù)當年山芋難吃而不得不吃的苦難。他們說,老子現(xiàn)在見到這B東西就直冒胃酸,看都不想看,更別說吃了。三位的牢騷怪話很快被接踵而至美食美言淹沒了。大家興致勃勃地談論起今天的好日子。
無端謾罵及高談闊論之后,就開始了豪飲。所有人都知道我從不沾酒,他們給我充分的自由?;ㄉ徟很蛯嵉群芸毂粺崤蹙捉懒?,寂寞的山芋被冷落在一邊,無人問津,我端在自己面前。這是五顆黃心小山芋,綿柔軟汁,甜香四溢。在樸實憨厚的山芋面前,我的記憶慢慢閃回到故鄉(xiāng)童年。
山芋又叫紅薯、番薯、地瓜,它很像我們鄉(xiāng)下伢子一樣,有學名也有小名還有渾名綽號。山芋是家喻戶曉的作物,但它的來處卻很遙遠。相傳,山芋最早是印第安人培育的,后來輾轉(zhuǎn)傳入菲律賓。當時山芋被統(tǒng)治者視為珍品,嚴禁外傳,違者要處以死刑。四百多年前,有兩個在菲律賓經(jīng)商的中國人,冒著生命危險,將山芋藤編進竹籃和纜繩內(nèi),瞞天過海,帶回了福建老家。
多少年來,由于山芋易種易得,售價低廉,人們逐漸淡忘了它在異邦的珍貴以及引種的風險,只作為粗糧和飼料看待。只有在饑饉年代,才不得不當作主糧代為裹腹救命。
記得小時候的每年秋天,山芋收獲季節(jié),我們的父母都要選一些健碩完美的山芋珍藏起來。這樣的種子在我們鄉(xiāng)下被稱為“山芋媽”。來年春天,將山芋媽植入肥沃的泥土里,它就會很快地發(fā)芽長藤,藤條剪下來截成半尺來長,栽在土壟上,就又會長出長藤。那時農(nóng)村都是牛拉木犁,山芋的栽種別具一格,要栽在土籠一樣的逶迤土嶺上才行。我長大后,才知道,這樣做除了便于排水,擴大地表面積,更是為了土壤溫度的調(diào)節(jié)。溫差越大山芋的收成就越好。每一季的所有山芋都是春天時那幾位山芋媽媽的孩子。山芋媽媽生完孩子就化成了泥土,但她的子子孫孫會在泥土里又長成她的樣子。
山芋的葉子很好看,紅綠色橢圓形。它們像夜晚的偵察兵一樣,幾個月匍匐在地。山芋的根塊也多為橢圓體。那時候在鄉(xiāng)下,山芋渾身都是寶。山芋藤是禽畜的飼料,雞啄葉,豬吃藤,牛更愛連葉帶藤加根都全部笑納。山芋藤有時也是我們的菜肴。山芋是所有動物的糧食,也是人的美食。
山芋的收獲也很特別,首先要用鐮刀將藤蔓割走,堆到田埂邊,露出小山一樣的土嶺,再用牛拉犁,分兩邊和中間三次將山芋嶺犁開。紅黃白不同品種不同顏色的山芋躺在翻開的田地中間,千姿百態(tài)。但最終它們經(jīng)過農(nóng)民的肩挑車裝,都會聚攏到農(nóng)家小屋。山芋生熟都能吃,收漿的生山芋是我們農(nóng)家孩子的水果,煮好的熟山芋更是我們農(nóng)家孩子的蜜糖。
山芋可以下窖儲藏,可以熬成山芋糖,也可以切片、切條,曬干,做成山芋干。秋冬之際,鄉(xiāng)村的瓦屋草舍乃至田埂,都鋪滿了乳白色的山芋圓片。
我們上小學時,家家戶戶的早飯通常就是一大鍋米糠山芋。大人們天一亮就集體上工了。我們小孩子就從滾熱的濃糠里扒出幾個熟透的山芋,一路走一路吃;走到學校門口,山芋正好吃完。一路跟隨的大黃狗吃完我們?nèi)酉碌纳接笃ぃぶ险n的鈴聲打道回村。山芋干是我們最好的干糧,山芋干酒是我們父輩最好的水酒……
“喝酒,喝酒,再喝!”同伴們拼酒的高聲斷喝,喝斷了我的回憶。一群年齡相仿的人,抓住青春尾巴的最后幾根衰毛在比酒量大小。
“剛才哪幾個罵山芋的,哪幾個龜孫子罵的?!”一位朋友紅著被烈酒點燃的眼睛,像在尋找仇人。“老子現(xiàn)在也不吃山芋,但老子不敢罵它呀。當年,如果不是山芋,我們有幾個人能活到今天!”全桌子的人都沉默了。
“剛才罵山芋的,都別裝孬種。每人罰酒一大杯。以后哪個再敢罵山芋,老子就罵他七祖八代!”這個提議立即全票通過了。席間三個人乖乖地站起來,慚愧地端起玻璃酒杯,一飲而盡。不知是酒辣還是心酸,六只眼里都有了淚光:下次再罵山芋,我們就不是人養(yǎng)的。
盤子里還有最后一顆山芋,大度而飽滿地看著大家,一臉慈祥。
醉眼朦朧中,年齡最大的同學突發(fā)奇想,他很誠懇地說:“讓我們都給山芋鞠個躬吧。感謝它老人家當年的救命之恩。”
沒有一個人反對。
我恭敬地把最后一顆山芋在盤子中擺端正,把盤子輕輕地穩(wěn)穩(wěn)地放在酒店包廂的空曠地面上。
我們大家將山芋圍在中間,向它深深鞠躬。
兩個喝醉了的朋友,突然跪了下去,向山芋磕頭;三個罵山芋的人,趕緊彎下膝蓋,像山芋的葉子一樣伏貼于地,久久沒有起身……
公眾號:天府散文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學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