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心教學隨筆(2)
關于愛心教學隨筆篇三
童心是老師的源泉。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這可能是在教育上取得一定成績的重要原因。樂于保持一顆童心,善于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一個兒童,這不但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zhì)之一,而且是教師對學生產(chǎn)生真誠情感的心理基礎——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甚至把意義視為師愛之源。雖然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在年齡上與學生拉開距離,但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學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
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童心意味著具有兒童的思維,只有兒童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學會“兒童思維”教師才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
教師的童心意味著兒童般的純真,童心表現(xiàn)為純樸、真誠、自然、率直,而這些也應是人民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品質(zhì)。生活閱歷賦予我們成熟,社會經(jīng)驗賦予我們陳述,文化知識賦予我們修養(yǎng),人生挫折賦予我們機智,但是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追求,對假、丑、惡的毫不妥協(xié),火熱的激情,正直的情懷,永遠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面對學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誠實。真誠只能用真誠喚起,正直只能以正直鑄造。正因為如此,盧梭在《愛彌兒》中告戒教育者,不要在教天真無邪的孩子分辨善惡時,自己就充當了引誘的魔鬼。
愛心是教師的基本條件,素質(zhì)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卻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做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是為了達到某中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情感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
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熱愛他們的喜怒哀樂,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這是我們感染學生的人格魅力。
愛心和童心,是我們教育事業(yè)永不言敗的前提和保證。
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僅僅是對自己所直接教的學生的愛,還包括所有的——外班的,其他年級的,甚至是外校的學生的愛。
關于教育中的愛心,無論怎樣強調(diào)都是不過分的。但關鍵是如何理解這顆愛心。教育中真摯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乃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因為教育,不僅意味著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識能力水平,同時意味著按文明社會與他人交往的準則規(guī)范人的行為,即通常所說的“養(yǎng)成教育”這種養(yǎng)成教育帶有某種強制性。這種良好文明習慣的強制性,與我們現(xiàn)在反對的思想專制不是一回事。作為社會人,不遵循起碼的公共規(guī)則與秩序很難與人交往。同時,在一個集體中,一個人違紀必然妨礙其他更多人學習。這樣為了尊重多數(shù)人學習的權利,有時不得不對違紀者以必要的懲罰。凡是離開了嚴格要求,遷就和縱容學生的“愛”絕不是我們所提倡的真愛。
關于愛心教學隨筆相關文章:
1.愛心隨筆3篇
4.關愛孩子教師隨筆
5.大班品德教育隨筆
7.關愛差生教師隨筆
10.幼兒園教育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