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將士抗戰(zhàn)語錄
中國抗日將士抗戰(zhàn)語錄
1.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
遙想當年,千萬好兒郎,金戈鐵馬,躍馬揚鞭,救國于危難之際,寧死不做亡國奴!至今念之,熱血沸騰!
2“.小日本,我操你十八代祖宗!”
一個抗聯(lián)戰(zhàn)士被日本鬼子執(zhí)行死刑前,面無懼色,高呼此言。
3“.......如果戰(zhàn)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1937年,蘆溝橋事變后,蔣介石如是說,其言悲壯!
4.“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進去,你填過了,我就自己填進去!”
臺兒莊戰(zhàn)役最激烈之時,第2集團軍的三個師基本打光,司令長官孫連仲對池峰城下達反攻命令。
5.“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1943年國民政府的征兵口號。短短數(shù)月,十萬大中學生投筆從戎,舍家為國。參加第二次緬戰(zhàn),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大小700余戰(zhàn),斃傷敵十萬余人。
6.“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活埋。今后都這么辦。”
1943年10月,第二次緬戰(zhàn),中國遠征軍38師師長孫立人厭惡的皺皺眉頭,對參謀下達處理日軍俘虜?shù)拿睢?/p>
7.“我是中國人哪,不能做這樣的事情。如果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那我們中國就完了。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1940年2月,饑寒交迫是楊靖宇將軍對勸他投降的村民說。后因漢奸出賣,將軍戰(zhàn)死沙場。
將軍是連死后都令日本人敬畏的人,據(jù)偽[[協(xié)和]]雜志報道,日軍確認真的殺死的是楊靖宇后“一點快感也沒有”,反而“嗚嗚的哭了起來”。
8.“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師部,扼守一屋,做最后抵抗,誓死為止,并祝勝利。”
1943年,常德會戰(zhàn)最慘烈之時,57 師師長余程萬率殘部據(jù)守西南一角,明知援軍已不能至,在一片焦土上向司令長官孫連仲發(fā)去電報,孫當下淚下如雨。
9.“那時候,我已經(jīng)死了。在這場戰(zhàn)爭中,軍人大概都是要死的。”
一位軍人,在表達了中國必將取得勝利的確信后,回答記者“那么勝利后,你打算做什么?”的提問時如是說。
10.“敵未出國土之前議和即漢奸”
華僑代表陳嘉庚在國民參政議會上提出的“十一字議案”
11.“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
遠征軍黃景升出征前說。
12.“人死留名豹留皮,斷頭不做降將軍”
桂林保衛(wèi)戰(zhàn)中壯烈犧牲的131師師長闞維庸絕筆
13.“何以對國家?何以對民族?寧做戰(zhàn)死鬼,不做亡國奴。”
宋哲元語
14.“每次飛機起飛的時候,我都當作最后的飛行。與日本人作戰(zhàn),我從來沒想過回來。”
第四航空大隊第21 中隊飛行員陳懷民在武漢“4.29空戰(zhàn)”中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諾言。放棄跳傘逃生的機會,撞向撲來的敵機,與日軍吹噓的“紅武士”高橋憲同歸于盡。
15.“現(xiàn)孤軍奮戰(zhàn),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yǎng)育。為國戰(zhàn)死,事極光榮。”
1942年初,赴緬參戰(zhàn)的戴安瀾將軍在東瓜保衛(wèi)戰(zhàn)前留給妻子的遺書。后在孟關激戰(zhàn)中以身殉國,終年38歲。
16.“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吉鴻昌語。
17.“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
1941年2月,李家鈺在靈寶在四川省各界抗戰(zhàn)前線慰問團面前奮筆急書。
18.“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它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于亡于區(qū)區(qū)三島倭寇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張自忠----抗日第一名將
19.“它奶奶個熊,老子非要逮住那個小日本鬼子,割了他的雞巴,卷著大蔥。就著蒜坨,奸著日本女人,喝著二兩小酒..”
張自忠的口頭禪
20.“我生國亡,我死國存”
武漢會戰(zhàn)前,陳誠在戶口要塞炮臺視察,發(fā)表戰(zhàn)前宣言。
21.“川軍出川抗戰(zhàn),戰(zhàn)而勝,凱旋而歸,戰(zhàn)如不勝,決心裹尸以還。”
“我們是踏著先烈們的血跡前進的,后方的人民,要勇敢的踏著我們的血跡而來。”
1927年9月5日,鄧錫侯在四川萬人“各界民眾歡送出川抗敵將士大會”上慷慨激言。
22.“我馬占山心意以決,就是要和日本拼命!要是我打錯了,給國家惹下亂子來了,你們把我的頭割下來,送但中央領罪。”
時任黑龍江代主席兼軍事總指揮的馬占山,面對部分下屬的軟弱,拍案而起。表示“一息尚存,決不敢使尺寸之地淪為異族”。
23.“如果議和,廣西軍隊將單獨抗戰(zhàn)。”
1939年蔣介石命令杜石山到香港跟日本人談判求和,作為緩兵之計,桂系全體將士群情激憤。李宗仁在第五戰(zhàn)區(qū)對外如是宣稱。
以下是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