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重輕罪文言文閱讀原文附答案
韓非被譽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個人之一。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重輕罪》文言文閱讀原文和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重輕罪》文言文閱讀原文
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重 輕 罪韓 非公孫鞅①之法也重輕罪。重罪者,人之所難犯也;而小過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無離其所難,此治之道。夫小過不生,大罪不至,是人無罪而亂不生也。公孫鞅曰:行刑重其輕者,輕者不至,重者不來,是謂以刑去刑也。荊南之地,麗水之中生金,人多竊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輒辜磔②于市。甚眾,壅離其水也,而人竊金不止。大罪莫重辜磔于市,猶不止者,不必得也。故今有于此曰予汝天下而殺汝身。庸人不為也。夫有天下,大利也,猶不為者,知必死。故不必得也,則雖辜磔,竊金不止;知必死,則有天下不為也。魯人燒積澤。天北風(fēng),火南倚,恐燒國。哀公懼,自將眾趣救火。左右無人,盡逐獸而火不救,乃召問仲尼。仲尼曰:夫逐獸者樂而無罰,救火者苦而無賞,此火之所以無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獸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魏惠王謂卜皮曰:子聞寡人之聲聞亦何如焉?對曰:臣聞王之慈惠也。王欣然喜曰:然則功且安至?對曰:王之功至于亡。王曰:慈惠,行善也。行之而亡,何也?卜皮對曰: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予也。不忍則不誅有過,好予則不待有功而賞。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齊國好厚葬,布帛盡于衣衾,材木盡于棺槨?;腹贾?,以告管仲,曰:布帛盡則無以為蔽,材木盡則無以為守備,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對曰:凡人之有為也,非名之,則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槨過度者戮其尸,罪夫當(dāng)喪者。夫戮死無名,罪當(dāng)喪者無利,人何故為之也?(選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
【注釋】①公孫鞅:即商鞅。 ②辜:在鬧市執(zhí)行死刑,并將尸體暴露街頭。磔(zh):分裂肢體的酷刑。
《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重輕罪》文言文閱讀題目及答案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無離其所難 離:離開
B.得而輒辜磔于市 得:捉住
C.比降北之罪 比:比照
D.罪夫當(dāng)喪者 當(dāng):主持
【答案與解析】A(離:通罹,遭受)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重罪者,人之所難犯也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
B.壅離其水也,而人竊金不止 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C.然則功且安至?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D.桓公患之,以告管仲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答案與解析】B(A前者作助詞,者也表判斷,后者作助詞,放在后置的定語后面;B都作連詞,表轉(zhuǎn)折;C前且作副詞,將、將要,后且作連詞,尚且;D前以作介詞,用、把,后以作連詞,由于、因為)
7.下列句子分別從正面或反面說明以刑去刑的做法,其中角度不同的一項是
A.知必死,則有天下不為也。
B.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獸者,比入禁之罪。
C.臣聞王之慈惠也。王之功至于亡。
D.棺槨過度者戮其尸,罪夫當(dāng)喪者。
【答案與解析】C(從反面說明)
8.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正確的一項是
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
A.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
B.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
C.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
D.事急/不及以賞救火者/盡賞之則國不足/以賞于人/請徒行罰。
【答案與解析】B。
9.把文中文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大罪莫重辜磔于市,猶不止者,不必得也。(3分)
(2)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3分)
(3)布帛盡則無以為蔽,材木盡則無以為守備,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4分)
(1)對大罪的懲罰沒有比在鬧市上分尸示眾更重的了,但偷采金子還不停止,是因為不一定被抓到。(3分。莫重(于)辜磔于市1分,者也1分,得1分)
(2)有過錯不被治罪,沒功勞卻得到獎賞,即使滅亡,不也應(yīng)當(dāng)嗎?(3分。有過不罪被動句1分,雖1分,不亦可乎1分)
(3)麻布絲綢用光了就沒有材料用來做遮體的衣服,成材的木頭用盡了就沒有材料用來構(gòu)筑防守的工事,但是人們無休止地施行厚葬,要禁止它該怎么辦?(4分。每句1分)
《韓非子·內(nèi)儲說上·重輕罪》文言文閱讀參考譯文
公孫鞅的法律是對輕罪給以重罰。重罪,是人們很難犯的,而小過失是人們?nèi)菀兹サ舻?。讓人們?nèi)サ裟侨菀追傅男∵^失,不觸犯難犯的重罪,這是治好國家的原則。小過失不發(fā)生,大罪惡不出現(xiàn),這樣就人們無罪而禍亂不生了。公孫鞅說:運用刑罰對輕罪給以重罰,輕罪就不生,重罪也不犯,這叫做用刑罰去掉刑罰。楚國南部的地方,麗水里面出產(chǎn)金子,人們大多偷采金子。對偷采金在下了禁令:抓住偷采金子的就在鬧市上施行車裂之刑并暴尸街頭。受刑的人很多,尸體堵塞阻斷了那道麗水,但是人們偷采金子不停止。對大罪的懲罰沒有比在鬧市上分尸示眾更重的了,但偷采金子還不停止,是因為不一定被抓到。所以假如現(xiàn)在有人在這里說:給你天下而殺掉你。平庸的人也不干。據(jù)有天下,是很大的好處,還不干的原因,是知道一定會死。所以如果不一定會被抓到,那么即使分尸示眾,偷采金子仍不會停止;知道一定會死,那么據(jù)有天下也不干。魯國人焚燒沼澤,天刮北風(fēng),火向南延伸,怕要燒到國都。哀公恐懼了,親自率領(lǐng)眾人督促救火。
身邊沒有人了,都追趕野獸而不去救火,就召來孔仲尼詢問。仲尼說:追趕野獸的人快樂而沒有得到處罰,救火的人辛苦而沒有得到獎賞,這就是沒人去救火的原因。哀公說:好。仲尼說:事情緊急,來不及論功行賞。救火的人都給以獎賞,那么國家財力不夠用來賞給人的,請只用刑罰。哀公說:好。于是仲尼就下令說:不救火的人,按照投降逃跑的罪懲罰,追趕野獸的人,按照擅入禁地的罪懲罰。命令下達(dá)還未傳遍,而火已經(jīng)撲滅了。魏惠王對卜皮說:你聽說我的名聲怎么樣啊?回答說:我聽說大王慈祥仁愛。魏惠王很高興地說:既然這樣,那么效果將會到什么地步?回答說:大王的功效會到亡國的地步。魏惠王說:慈祥仁愛,是做好事,做好事而滅亡,為什么呢?卜皮回答說:慈祥的人不狠心,仁愛的好施舍。
不狠心就不懲罰有過的人,好施舍就不等有功而獎賞。有過錯不被治罪,沒功勞卻得到獎賞,即使滅亡,不也應(yīng)當(dāng)嗎?齊國喜好奢侈地舉行葬禮,麻布絲綢全做了壽衣和壽被,成材的木頭都做了內(nèi)棺和外槨。桓公憂慮這種做法,把它告訴了管仲,說:麻布絲綢用光了就沒有用來做遮體衣服的材料,成材的木頭用盡了就沒有用來構(gòu)筑防守工事的材料,但是人們無休止地施行厚葬,要禁止它該怎么辦?管仲回答說:凡是人有作為,不是為名,就是為利。于是就下令說:內(nèi)棺外槨超過規(guī)定的就斬斷他的尸體,給那個主持喪禮的人治罪。斬斷尸體,他就沒有好名聲;給主持喪禮的人治罪,他就沒有好處。人們怎么還會做這種事呢?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