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黑色的夢》的閱讀附答案
《文房四寶》+《黑色的夢》的閱讀附答案
——語文閱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大板塊。無論在考試還是在平日的積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學考試中也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為快速提高同學們的閱讀能力,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中考閱讀答案,閱讀理解答題方法,希望對同學們的語文學習有幫助。
《黑色的夢》閱讀理解題附答案
清晨,太陽醒了,像負著什么重擔似的爬上地平線。幼兒們醒了,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從睡房地出來,唧唧喳喳,蹦蹦跳跳,活像一群小麻雀。
“咦,那是啥!”不知哪個孩子發(fā)現了“新大陸”,許多孩子都跟著跑過去。原來,園里出現了一排新栽的小樹苗。樹梢還沒有長葉,剛剛萌發(fā)出幾個綠瑩瑩的小芽。
“哎,快來看,轉椅變色了。”又一聲清脆的喊聲,孩子們立刻又朝那邊跑去。果真①原先那油漆剝落的舊轉椅煥然一新,軸心是白的,底座是綠的,②小椅子是粉紅的,旋轉起來,③就像一朵朝天怒放的荷花。
小朋友們做完早操,走進教室,看見每人的桌上都擺著一本彩色的小人書,打開扉頁,上面寫著“送給祖國的花朵”,話相同,筆跡不同。④窗臺上新添了一盆盆盛開的串串紅,紅得那樣熱烈,就像一團團燃燒的火苗。
怎么一夜之間突然生出了這么美好的東西?這是誰干的?
孩子們去問老師,老師笑而不語?;蛟S值夜班的月亮知道,孩子們仰起頭,可惜月亮已經下班了?;蛟S日夜飄蕩的春風知道,可惜春風只留下一支沒有歌詞的歌。孩子們茫然了,互相猜測著:是離休的老爺爺?是紅領巾大姐姐?是愛做好事的解放軍叔叔?還是苗圃的阿姨?……其實,何必要問呢,孩子們,就當著一個美好的、色彩絢麗的夢,留在你們稚嫩的心田吧!
閱讀題:
1.用‖把文章內容分三段。
2.在文中找出一個過渡段,用“~~~~”畫上,并用“|’線把承上、啟下這兩個部分分開。
3.文中加“____”線的語句屬下面哪種描寫,把序號填在括號里。
實在事物:()
聯(lián)想:()
4.讀下面比喻句、按題意要求填空。
“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從睡房里出來,唧唧喳喳,蹦蹦跳跳,活像一群小麻雀。”
作者把____比作____,通過比喻,主要表現____。
5.幼兒園一夜之間發(fā)生了哪些美好的變化?請扼要回答。
6.作者寫本文為了贊揚什么?請選擇正確答案,在括號里打“√”。
A.贊小朋友們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B.贊苗圃阿姨為幼兒園綠化付出了許多的辛勤勞動。()
C.贊全社會對“祖國花朵”的親切關懷和精心培育。()
D.贊幼兒園一夜之間發(fā)生的變化。()
參考答案:
1.(1)清晨,太陽醒了,……(2)“咦,那是啥!”……(3)孩子們去問老師……
2.怎么一夜之間突然生出了這么多美好的東西?|這是誰干的?
3.實在事物:(①②④)聯(lián)想:(③)
4.小朋友麻雀活潑、可愛
5.舊轉椅煥然一新,每人的桌上都擺著一本彩色的小人書,窗臺上新添了一盆盆盛開的串串紅。
6.C(√)
《文房四寶》的閱讀附答案
紙、墨、筆、硯是我國傳統(tǒng)的文書工具。由于它們在運用于書畫藝術創(chuàng)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譽為“文房四寶”。而宣紙、徽墨、湖筆和端硯則又是這“四寶”中的名品。
宣紙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涇縣,曾被朝廷封為貢紙。由于它歷來集散于涇縣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紙”。宣紙蜚聲海外由來已久。在清朝嘉慶年間(公元1796~1820年),宣紙制品曾遠銷歐洲,引起許多國家重視。英國的一個貴族,竟以70個基尼金的高價,在倫敦買下了一束用宣紙扎的花。楮片(檀樹皮)和稻草是宣紙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時間,經過一百多道工序。這潔白如雪、厚薄均勻、質地堅韌的宣紙,按厚度分單宣、夾宣、三層以至四層;就吸水性能分為“生宣”和“熟宣”。“生宣”吸水性強,多用于寫意畫,工筆畫則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紙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優(yōu)點,所以我國不少古代名家的書法、繪畫真跡能夠長期保存下來。
墨,分松煙墨和油煙墨,是在煙灰中加膠調劑,而后置鐵臼里搗研制成。質量高的墨還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幾種中藥,有的還摻入黃金。這樣的墨研磨起來香氣馥郁,書寫后色澤烏艷,墨跡見水不化。古時制的墨往往有“輕膠萬杵”或“十萬杵”的字樣,意思是料精功到。徽墨的制造始于唐末。相傳河北墨工奚超帶著兒子庭珪避亂南徙,看到黃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質好,就定居在此制墨為生。以歙州古松燒煙制成的墨色澤肥膩,性質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鉆研技術,改進搗煙、和膠等方法,墨的質量具有“光澤如漆”“其堅如玉”的優(yōu)點。
文房四寶中的筆,指的是毛筆。相傳秦始皇的大將蒙恬,監(jiān)筑長城時,偶然看到城墻上粘有一撮羊毛,隨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將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國第一支毛筆。傳說后來蒙恬曾在浙江吳興縣的善璉鎮(zhèn)住過,當地人奉他為“筆祖”,在鎮(zhèn)上修建了“蒙恬祠”,并開始制造湖筆。湖筆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黃鼠狼尾毛(狼毫)經過梳、結、裝、擇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筆書寫、繪畫,落筆重壓時有腰力,提筆離紙后筆頭尖正成錐形,筆的周身圓渾飽滿,揮毫潑墨,剛柔相濟,得心應手。
端硯產于廣東肇慶市東郊端溪,據記載,問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現硯石的坑洞星羅棋布于端溪兩岸的斧柯山上。端硯的制作分采石、選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硯磨的墨經久,還極耐凍。傳說晚唐時,端州梁舉人赴京會試,時值隆冬,人家的硯臺都結了冰,只有此公硯上的墨水不凍,于是中了進士,因而人們也稱端硯為“神硯”。
閱讀題:
1.本文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四寶”中的名品各有什么特點。
2.體會本文的行文特點。
參考答案:
1.本文采用了分類說明的方法,先總說后分說,在依次介紹“文房四寶”時,介紹了歷史、產地、制作及其優(yōu)點。
宣紙:潔白如雪,厚薄均勻,質地堅韌,抗老化,不易破碎。
徽墨:色澤肥膩,性質沉重,光澤如漆,其堅如玉。
湖筆:落筆重壓時有腰力,提筆離紙后筆頭尖正成錐形,筆的周身圓渾飽滿,剛柔相濟,得心應手。
端硯:磨墨經久,耐凍。
2.說明中穿插故事的敘述,將記敘和說明有機結合,熔知識性、趣味性于一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