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幼蛙的管理
牛蛙體大肉肥,是世界著名的肉用型蛙類,特別是蛙腿在國際市場很暢銷,人工飼養(yǎng)牛蛙有什么方法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牛蛙怎么養(yǎng)殖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牛蛙的養(yǎng)殖方法
池塘選擇 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質無污染,環(huán)境安靜,交通便利,供電充足。
蛙池建造 每100平方米為一個大池,每個大池平均分成四個小池。池邊用40目的篩絹圍好,篩絹高出池底1米左右,篩絹底部20~30厘米埋入土中,池埂高40厘米,池坡比1∶3,水位30~40厘米,水體深度不低于20厘米。進、排水口設置在大池的對角,每個池子放4塊80厘米×40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作為牛蛙的休息臺,并用黑色遮陽網(wǎng)遮陽。
苗種放養(yǎng) 放苗前,每畝用生石灰50~75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進行消毒。清塘消毒后10天即可放苗,幼蛙放養(yǎng)前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0~20分鐘。放養(yǎng)密度:幼蛙期60~80只/平方米,成蛙期30~40只/平方米。
飼養(yǎng)管理
(1)巡池檢查。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防止牛蛙外逃,流水保證24小時不間斷,每天換水率達到300%,排水口處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來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池塘水深30~40厘米。發(fā)現(xiàn)牛蛙攝食與活動有異常及時采取措施。
(2)飼料以浮性配合飼料為主,投喂前半小時先將配合飼料用水泡濕,促使軟化膨脹。日投喂量為在池蛙總量的7%~15%,并根據(jù)氣候、水質及殘餌等情況適時調整,投喂量以半小時內吃完為宜。
(3)分級飼養(yǎng),每隔一段時間及時將規(guī)格較大的個體分級篩選,把規(guī)格相近的牛蛙調整到同一口池塘進行養(yǎng)殖。
疾病防治 苗種放養(yǎng)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殺滅敵害生物和病原體,并定時用漂白粉或強氯精全池潑灑消毒,分池后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對蛙體進行消毒,防止機械損傷。發(fā)現(xiàn)病蛙、死蛙及時挑出隔離飼養(yǎng),并適時用高濃度的漂白粉或高錳酸鉀溶液消毒。
牛蛙幼蛙的飼養(yǎng)管理
(一)幼蛙池的建造
幼蛙池可建水泥池,也可建土池,面積不易過大,盡量利用小面積的水面集約放養(yǎng)幼蛙。
水泥池可建數(shù)個,每個面積為30~50㎡,四周池壁與池底垂直,池壁高為1m。池內要留1/4的陸地,并鋪設磚,用水泥抹面。池中陸地高度為40cm。池水深度可隨幼蛙的逐漸長大而從15cm加至40cm。池內一邊設進水管,相對一邊底部設排水管。為了方便幼蛙登陸,水面應與陸地面接近,或在水面和陸地的交界處擱置木板。夏季在水泥地上方仍應搭涼棚,以免幼蛙被暴曬。隨著幼蛙的長大,幼蛙可能從池內陸地上跳出池外,所以水池上方要用網(wǎng)片蓋好。
土池培育幼蛙,面積可在30~200㎡之間,水陸面積比以l:l為好,池堤坡度為1:2.5,池的進水口與排水口之間要有一定的傾斜度,以便于池水排干。池深0.8~1.0m,保持水深0.6~0.8m。土池四周仍要設1.5m高的防逃網(wǎng),以防止幼蛙逃跑。
無論用水泥池還是土池培育幼蛙,都應用池中2/3的水面來種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蘆等,土池陸地上要栽種一些闊葉樹或花草,土池南岸仍要搭設遮蔭棚,作為夏天降溫和牛蛙隱蔽棲息之用。
(二)幼蛙池的消毒
牛蛙幼蛙是指脫離蝌蚪期后1~2月內飼養(yǎng)的小蛙,其體重一般在50g以下。牛蛙幼蛙,生長迅速,但蛙體嬌嫩,適應環(huán)境能力弱,尤其對寒冷和病害的抵抗能力更弱。用于幼蛙池消毒的藥物一般為漂白粉或生石灰,用藥量標準和消毒方法與蝌蚪池完全相同,消毒時間應于幼蛙放養(yǎng)前的7~10天進行,待消毒藥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才可放養(yǎng)幼蛙。
(三)幼蛙的放養(yǎng)
牛蛙幼蛙以活蟲為食,不吃死餌。但人工大規(guī)模養(yǎng)殖,活蟲等天然飼料無法解決,因此要想方設法馴養(yǎng)它們從幼蛙階段開始就會攝食蠶蛹、禽畜內臟和人工配合飼料等間接的靜態(tài)飼料,即平常所說的死飼料。實踐證明:牛蛙幼蛙馴食效果的好壞與其放養(yǎng)密度的高低有直接的相關關系。牛蛙幼蛙的放養(yǎng)密度宜高不宜低,每㎡幼蛙池放養(yǎng)30日齡以內的幼蛙一般為200只左右,放養(yǎng)30日齡以上的幼蛙為100~12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