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公共基礎知識真題試題含答案(2)
河南省公共基礎知識真題試題附答案(二)
1、下列不屬于“盛唐”詩人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岑參 D、王勃
2、我國現階段,不同國有企業(yè)的職工,付出同樣的勞動,獲得的勞動報酬會有所差別,這是因為( )。
A、貫徹按勞分配會使一部分企業(yè)先富起來
B、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是結合在一起的
C、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與企業(yè)的經營成果聯(lián)系在一起
D、按勞分配要貫徹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3、根據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的規(guī)定,下列構成違憲和違法的行為是( )。
A、主席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接見外國使節(jié)
B、某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本自治州的自治條例
C、國務院某部發(fā)布《關于認真學習貫徹<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的通知》
D、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對儲蓄存款利率所得減征個人所得稅
4、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的考核制度重點考核( )。
A、工作實績 B、業(yè)務技術 C、政治思想 D、工作表現
5、機關領導對發(fā)文稿批注核準發(fā)出的意見并簽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動是公文處理中的( )。
A、會商 B、簽發(fā) C、注發(fā) D、審核
6、王甲外出時在自己的住宅內安放了防衛(wèi)裝置,李乙趁王甲外出不在時撬門進入王甲的住宅后,被防衛(wèi)裝置擊為輕傷。王甲的行為是( )。
A、故意傷害罪 B、正當防衛(wèi)
C、防衛(wèi)不適時 D、民事侵權行為,不構成犯罪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史學界按照唐朝盛衰的發(fā)展軌跡,大致分為初唐(約618——713年)、盛唐(約713——766年)、中唐(約766——835年)、晚唐(約835——907年)。王勃(約650——676年)是初唐詩人,與駱賓王、楊炯、盧照鄰并稱“初唐四杰”。本題選D。
2、【答案】C。解析:在初級階段,勞動者的按勞分配的實現程度與企業(yè)的經營成果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企業(yè)效益好勞動報酬也相應較高,企業(yè)效益不好勞動報酬也較少。
3、【答案】B。解析:根據我國《憲法》百一十六條規(guī)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qū)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qū)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币虼?,民族自治地方只有當地人民代表大會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而人大會無權制定,B項說法錯誤,A、C、D說法正確。故本題答案選B。
4、【答案】A。解析: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考核的內容包括德、能、勤、績四個方面,重點考核工作實績。故本題答案為A。
5、【答案】B。解析:會商是指當公文內容涉及其他有關同級或不相隸屬機關或部門的職權范圍,需征得其同意或配合時所進行的協(xié)商活動。A項錯誤。簽發(fā)是指機關、單位領導人對已審核的文稿進行最后審定并簽署印發(fā)。B項正確。注發(fā)是批注經過領導人同意發(fā)出的公文如何印發(fā)的行為過程。C項錯誤。審核是指對公文內容進行審查核準。D項錯誤。故本題答案選B。
6、【答案】B。解析:我國《刑法》規(guī)定:“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北景钢?,甲為保護自己的住宅而設置防衛(wèi)裝置,對不法侵害人乙正在進行的盜竊行為進行了制止,造成乙負輕傷,甲的這種行為既不是防衛(wèi)不適時(假想防衛(wèi)、事后防衛(wèi)),又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即造成重大損害而成立防衛(wèi)過當,因此,應為正當防衛(wèi),B項正確。而且,正當防衛(wèi)(未過當)是一種合法行為,不成立侵權。A、C、D錯誤。故本題答案選B。
看過“河南省公共基礎知識真題試題附答案“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