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民族的茶文化介紹
中華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質(zhì)文化層面,還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層次。唐代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中國各民族的茶文化介紹,一起來看看。
中國各民族的茶文化介紹
佤旗《苦茶》 其煮法是在大砂罐中一次放500克茶葉,一直煮到罐中剩下三五口茶水為止。然后等茶涼到一定溫度,一口氣喝下。茶水苦澀難忍,但喝完之后確讓人回味無窮。
壯族《甜茶》是壯族人民的傳統(tǒng)飲品,有很多講究的茶禮。壯族男青年第一次到姑娘家相親時,姑娘就給他敬一杯茶。如果茶中放有糖,男青年飲“甜茶”,就表明姑娘同意了;如果沒放糖,則表示不同意。這種表達的方式,很特別,很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
白族“烤茶” 云南大理白族人常以“烤茶”招待貴賓。有賓朋來訪時,主人就把從山上采回的鮮茶放在砂罐里,邊烤邊搖,待茶葉烤到發(fā)出清香并泛黃時,便用沸水沖入砂罐里,再稍煮片刻。茶煮成后便倒入瓷盅,雙手舉杯,敬給客人。
藏族“酥油茶” 其做法:把茶磚切開搗碎,加適量的水煮沸后濾出茶渣,調(diào)入食用酥油,茶汁和酥油就混合成乳白色的“酥油茶”。每有賓客來訪,全家在帳蓬外恭候,待客人進帳坐定后,女主人即雙手緩緩捧上酥油茶敬給來賓,使客人有賓至如歸之感。
蒙古旗“奶茶” 蒙古族每天離不開茶,除飲紅茶外,幾乎都有飲奶茶的習慣。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凈水,燒開后,沖入放有茶末的凈壺或鍋,慢火煮2—3分鐘,再將鮮奶和鹽對入,燒開即可。蒙古族的奶茶有時還要加黃油、奶皮子、炒米等,其味芳香、成爽可口,是含有多種營養(yǎng)成分的滋補飲料。他們甚至認為,三天不吃飯菜可以,但一天不飲奶茶不行。蒙古族還喜歡將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實、葉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風味各異,有的還能防病治病。
彝族“腌茶” 這是云南山區(qū)的部分彝族同胞喜愛的一種“茶”。將采下的鮮茶放入灰泥缸中,邊放邊壓,直到壓滿,最后用重蓋子壓緊,數(shù)月后,即制成味道獨特的“腌茶”。
中國各民族的茶文化特點
中國茶文化一般來說,有社會性、廣泛性、民族性、區(qū)域性和傳承性5大特征.
從其民族性來說,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茶俗。蒙古族的咸奶茶,維吾爾的奶茶和香茶、藏族酥油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佤族的鹽茶,主要是用茶作食,重在茶食相融;傣族的竹筒香茶、回族的罐罐茶等,主要追求的是精神享受,重在飲茶情趣。盡管各民族的茶俗有所不同,但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凡有客人進門,不管是否要喝茶,主人敬茶少不了的,比敬茶往往認為是不禮貌的。因為客來敬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人民重情好客的禮儀。從世界范圍看,各國的茶道、茶藝、茶禮、茶俗,在飲茶的統(tǒng)一性下都清晰地表現(xiàn)出其民族性的區(qū)別。如日本茶道的宗教色彩(特別是禪宗)很濃,并形成嚴密的組織形式,茶道的表演也非常嚴格,甚至煩瑣,對日本民眾日常飲茶的普及沒有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受漢文化影響較深,習慣清飲烏龍、普洱、花茶,茶俗與我國南方相仿或相近;非洲地區(qū)各民族飲茶習俗則以西北非的薄菏糖茶為代表,煮薄菏糖茶有一套程序和專用茶具,所用茶葉主要是我國珍眉、珠茶等高擋綠茶;歐美地區(qū)各民族的飲茶茶俗則以英國的英式飲茶法為代表等。
從其區(qū)域性來說,“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地廣人多,由于受歷史文化、生活環(huán)境、社會風情以至地理氣候、物質(zhì)資源、經(jīng)濟條件、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影響,呈現(xiàn)出明顯的區(qū)域性的特點。如對茶葉的需求,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是相對一致的南方人喜飲綠茶,北方人崇尚花茶,福建、廣東、臺灣人欣賞烏龍茶等。這些都是茶文化區(qū)域性的表現(xiàn)。
從其傳承性來說,茶文化本身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的社會性、廣泛性、民族性、區(qū)域性決定了茶對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具有傳承性的特點,成為中華文化形成、延續(xù)和發(fā)展的重要載體。例如,在當代特別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茶文化作為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和推崇,作為傳統(tǒng)文化重要載體的茶文化也隨時代的發(fā)展而融入現(xiàn)代文化理念和時代新元素。
中國各民族的茶文化介紹相關(guān)文章:
1.各地的茶文化介紹
3.中國茶文化的簡介
4.中國茶文化歷史
5.中國茶道文化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