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靈公不君教案
晉靈公不君教案
《晉靈公不君》是出自《左傳》中應(yīng)用春秋筆法較明顯的一篇文章。下面是學(xué)習啦小編網(wǎng)絡(luò)整理的《晉靈公不君》優(yōu)秀的教案設(shè)計以供大家學(xué)習。
《晉靈公不君》教案:
教學(xué)目標:
1、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及句式,識記文中的名句。
2、理解趙盾、晉靈公、董狐以及武士們等形象。
3、引導(dǎo)學(xué)生了解中國古代史學(xué)的實錄精神,探究“春秋筆法”的文化內(nèi)涵。
教學(xué)重點:
1、積累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及句式,識記文中的名句。
2、理解趙盾、晉靈公、董狐以及武士們等形象。
3、晉靈公不君的表現(xiàn)。
教學(xué)難點:
引導(dǎo)學(xué)生了解中國古代史學(xué)的實錄精神,探究“春秋筆法”的文化內(nèi)涵。
一、導(dǎo)入:
春秋時的晉國有一個大臣叫趙盾,他明明沒有參與謀殺國王晉靈公的叛逆行動,滿朝文武都可以證明他的清白,但是晉國的史官董狐卻在朝堂之上,在文武朝臣面前,竟理直氣壯地告訴大家:“作為史官,我已經(jīng)寫下‘趙盾弒其君’。”此言一出,趙盾有冤難言,文武百官也愛莫能助,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們就要看看這千古奇冤倒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作品簡介:
《左傳》(《春秋》三傳之一):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
西漢初稱《左氏春秋》。后又稱《春秋左氏傳》。對“晉靈公不君”在《春秋》中只一筆帶過,但在《左傳》中,同樣寫這個史事件,就寫得有情節(jié),有人物,情節(jié)有因有果,人物有血有肉。所以《左傳》敘事有“詳而博”的特點,富有戲劇性的情節(jié),有具體的人物活動,這種敘述風格成為后世楷模。
三、整體感知:
1、指定學(xué)生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清句讀。(師板書字詞)
2、教師講解重要詞句。
3、學(xué)生參看注解理解詞句。
4、教師檢查學(xué)生對詞句的掌握情況。
第二節(jié)
一、教師檢查學(xué)生對詞句的掌握情況:
二、理解課文:
1、文章標題“晉靈公不君”,縱觀全文來看,晉靈公君“不君”反映在哪幾件事上?
(1)“厚斂以雕墻”,即向人民征收了很重的賦稅來裝飾宮墻,滿足個人的奢侈欲望。(貪婪)
(2)“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即從高臺上射彈,看大臣們?nèi)绾味惚軓椡?,以此取樂?荒.唐)
(3)“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即廚師蒸熊掌沒蒸熟,晉靈公就把他給殺了。殺了以后,還讓女人拿著畚箕走過朝堂。(殘暴)
(4)“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麑賊之。”“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嗾夫獒焉”。即不聽趙盾等大臣的勸諫,反而屢次想殺掉趙盾,甚至不惜動用猛犬。作者選取四件最有代表性的事情,讓讀者充分感到,晉靈公實在不配當君主,他的被殺完全是情理之中的是。
2、大臣們對晉靈公的勸諫,作者運用了繁簡對比的手法,試具體分析。
用繁筆寫的是士季。士季如何去見靈公,靈公如何假裝沒看見,士季向前走了三次,最后來到滴水檐下了,靈公才不得不抬眼看士季。這里,作者寫得很詳細,也很有趣,使我們對晉靈公的形象有了更深的認識。晉靈公很聰明,一看到士季,已經(jīng)知道其來意了,所以他假裝沒看見,先是躲避,等躲無可躲之時,又搶先主動認錯,以此來堵住士季的嘴。士季雖然不完全相信靈公的話,但也無法深諫了,只能以“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之類的話來勸勉一番。這是繁筆。
用簡筆寫的是趙盾。作者只寫了一句“宣子驟諫”,就是說趙盾多次上諫。至于趙盾是如何進諫的,靈公是不是又使出了假裝沒看見之類的伎倆,作者全都省略了,一切都留給讀者去想象。趙盾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按理說,應(yīng)當大書特書一番,但作者卻以簡筆入題,把大塊的筆墨放到后面。繁則極繁,簡則極簡,讓人佩服。
3、趙盾多次勸諫,晉靈公不僅不收斂,反而把趙盾視為仇敵,必欲除之而后快。于是,在接下來的兩個場景中,三個武士依次出場。試分析三個武士形象?
4、孔子說趙盾“是古之良大夫”,文章中哪些事情體現(xiàn)?
(1)“盛服將朝”,“坐而假寐”,“不忘恭敬”。
(2)看到晉靈公隨意殺人,非常憂心。多次勸諫晉靈公,希望晉靈公有所悔改,成為一個好的君主。
(3)體貼下情??吹届`輒餓病了,就給他吃的;聽說他要省下食物給家人,就給他家人也準備了一份豐盛的食品。
(4)雖然“為法受惡”,但充分尊重史官的記載。
5、如何理解趙盾的“為法受惡”?
孔子認為趙盾是國之良臣,對他寄予同情,卻又認為他背負“弒君”的罪名并不算冤枉。
晉國太史董狐的記事原則是不隱晦事實真相,評價事實的標準是當時被普遍認可的禮(宗法社會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在董狐和孔子看來,趙盾按臣道,趙盾作為晉國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應(yīng)對晉靈公之死承擔責任,所以記做“趙盾弒其君”是合乎禮法的。
但是,這種“為法受惡”模糊了事實真相,給后世造成了不必要的誤解。我們可以設(shè)想一下:假如沒有《左傳》為《春秋》所做的解釋,那我們所能見到的歷史就是“晉趙盾弒其君夷皋”。這顯然不是歷史的真相。
三、講解“春秋筆法”以及“春秋筆法”在本文中的運用。
春秋筆法,也叫“春秋書法”或“微言大義”,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歷史敘述方式和技巧。即按照一定的義例,通過選擇特定稱謂或在敘述時使用某些字眼,是非分明而又簡約、含蓄地表明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道德評判,以達到征實和勸懲的目的。
文章開篇便是“晉靈公不君”,“不君”即不行君道,秉筆直書,觀點鮮明。在敘述晉靈公的劣跡時,作者也巧妙地融入了對事件的評價。如“厚斂以雕墻”,一個“厚”字就足以表明晉靈公的貪婪,表明作者對他的痛恨。
作者列舉晉靈公不行君道的三件事后,用繁筆寫了士季進諫,他首先假裝沒看見,無法躲避時,便主動認錯,想以此來堵住士季的嘴。士季真誠進諫之后,晉靈公并沒有真心悔改,作者用簡筆“猶不改”三字刻畫晉靈公的我行我素、肆無忌憚。一個“猶”字暗示晉靈公最終被趙穿殺死完全是咎由自取。在對不行君道的晉靈公,趙盾的反應(yīng)怎樣呢?作者依然使用簡筆,依然是“微言”,“宣子驟諫”,一個“驟”字寫出了趙盾的忠誠執(zhí)著,也推動了事件的發(fā)展――“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昏君晉靈公并沒有因殺手鉏麑的自殺而反思,而是一意孤行。忠臣趙盾無疑是晉靈公的心腹大患,不除不快。晉靈公又生一計:設(shè)宴殺臣。因為這樣的宴席暗藏殺機,并不是君臣同樂之宴,所以作者并沒有與成“晉侯請趙盾酒”,也沒有寫成“晉侯宴趙盾酒”,更沒有寫成“晉侯謝趙盾酒”,而寫成“晉侯飲趙盾酒”。“飲”在古代漢語中義為“給誰喝”,“ 飲”的對象也往往是動物,如“飲馬”。 晉靈公的陰險毒辣,不言而喻。
當趙盾的車右提彌明得知晉靈公的陰謀后,提彌明快步走上堂去,以君臣之禮巧妙地把趙盾從酒桌上解救出來。關(guān)鍵時刻,提彌明“趨登”,一個“趨”字表明了提彌明的果敢機智,也人側(cè)面烘托了趙盾的知人善任。同樣,靈輒的“倒戟”報恩很好地表明了趙盾的得民心與晉靈公是千夫所指的獨夫。
對于整個事件,作者借用孔子的話作了簡明而是非分明的評價:“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良”字與“惜”字表達了作者對趙盾的贊頌與惋惜之情。對于晉靈公的死,作者認為完全是咎由自取,因此不再作累述,其言之精微,其義之深遠,令人欽佩。
《晉靈公不君》原文: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后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
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秋九月,晉候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 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斗且出。提彌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置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 日:“翳桑之餓人也。”間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fù)。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詩》曰: ‘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競乃免。”
宣子使趙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壬申,朝于武宮。
《晉靈公不君》譯文:
晉靈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賦稅來雕飾宮墻;從高臺上用彈弓射人,觀看他們躲避彈丸。廚師沒有把熊掌燉熟,就把他殺了,放置尸體在筐里,讓婦人用車載著經(jīng)過朝堂。趙盾和士季看見死人的手,便詢問其中原因,為晉靈公的做法而憂慮。他們準備規(guī)勸晉靈公,士季說:“如果您去進勸諫而國君不接納,那就沒有人接著進諫了。我請求先去規(guī)勸,不接受,您接著我去勸諫。”士季前去拜見晉靈公,往前走了三次,伏地行禮三次,到了屋檐下,晉靈公才抬頭看他,說:“我已經(jīng)知道自己的過錯了,將會改正。”士季行稽首禮回答:“人誰能不犯錯誤呢,犯了錯誤能夠改正,沒有比這更大的好事了?!对娊?jīng)》說:‘沒有人沒有開始的,很少能堅持到底。’像這樣,那么彌補過失的人就太少了。大王能夠堅持到底,則是國家的根本啊,難道只是臣子們有了依靠?!对娊?jīng)》又說:‘周宣王有了過失,只有仲山甫來彌補。’這是說能補救過失。國君能夠彌補過失,君位不會廢黜了。”
晉靈公還是不改正。趙盾多次勸諫,晉靈公把他作為禍患,便派鉏麑去刺殺趙盾。一大早就去了,只見臥室的門開著,趙盾穿戴好禮服準備上朝。時間還早,就和衣坐著打盹兒。鉏麑退了出來,感嘆地說:“時刻不忘記恭敬,百姓的靠山啊。刺殺百姓的靠山,這是不忠;背棄國君的命令,這是失信。有一樣在不忠不信中,不如去死!”鉏麑撞在槐樹上死了。
秋天九月,晉靈公請趙盾喝酒,埋伏下武士,準備殺掉趙盾。趙盾的車右提彌明發(fā)現(xiàn)了這個陰謀,快步走上殿堂,說:“臣下陪君王宴飲,超過三爵,不合禮了。”于是他扶趙盾走下殿堂。晉靈公喚猛犬來此。提彌明搏斗并打死了它。趙盾說:“拋棄人而用狗,即使兇猛又有什么用!”邊打邊退。提彌明為趙盾戰(zhàn)死了。
當初,趙盾在首山打獵,住在,看見有個叫靈輒的人病倒了,便去詢問他的病情。靈輒說:“沒吃東西已經(jīng)三天了。” 趙盾給他東西吃,他留下了一半。詢問原因,靈輒說:“我做仆人已經(jīng)三年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活著?,F(xiàn)在離家近了,請允許我把這一半留給她。”讓他把食物吃完,另外給他準備了一簞飯和肉,放在口袋里給他。不久參軍靈輒做了晉靈公的武士,今天他倒轉(zhuǎn)武器來抵擋晉靈公的武士,使得趙盾免于災(zāi)難。趙盾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回答說:“我就是翳桑的餓漢。”再問他的姓名和住處,沒有回答就退走了。趙盾自己就逃亡了。
乙丑日,趙穿在桃園進攻殺掉了晉靈公。趙盾還沒有出國境的山界就又回來了。太史董狐記載道:“趙盾弒殺了他的國君。”并且在朝廷上公布。趙盾說:“不是這樣。”董狐回答說:“您身為正卿,逃亡不出國境,回來又不討伐叛賊,不是您又是誰呢?”趙盾說:“哎!《詩經(jīng)》中說:‘由于我懷念祖國,反而自己帶來了憂患。’大概說的是我吧。”孔子說:“董狐,古代的好史官,記事的原則不隱晦。趙盾,古代的好大夫,因為原則而蒙受惡名。可惜啊,出了國境才會避罪名。”
趙盾派趙穿到周去迎接公子黑臀并把他立為國君。壬申日,公子黑臀去朝拜了武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