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語文全真模擬預測試卷十
高考模擬試題可以讓學生熟悉高考題型,為高考做準備;可以有效發(fā)現自己知識薄弱的地方,有利于填補空白;總結出高考出題類型及規(guī)律,有利于重點復習。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2017年高考語文全真模擬預測試卷,僅供大家參考!
2017年高考語文全真模擬預測試卷試題
第Ⅰ卷 (閱讀題,共70分)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1—3題。(9分)
跪拜:從表達禮敬到自示卑賤
吳 鉤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跪禮的涵義在唐宋之際發(fā)生了重大的嬗變。唐宋之前,中國是沒有椅子的,只有一種叫做“胡床”的坐具,是貴族才使用的奢侈品。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是席地而坐。我們現在熟悉的高型坐具,如交椅、靠背椅、高凳等,都是在宋代才開始普及開來的。唐代時雖然已出現椅子,但應用不廣,只限于貴族與士大夫家庭。
高型坐具的出現,改寫了中國傳統(tǒng)的禮儀方式。在席地而坐的先秦時代,中國人通行跪拜禮,跪拜是自然而然的,因為正規(guī)的坐姿就是雙膝跪席,跪禮不過是挺直上身,再配上手部與頭部的動作,如作揖、稽首、頓首,以表示對對 方的尊敬,而對方也須還禮答謝。這個時候的跪拜禮并沒有包含尊卑之意,臣拜君,君也拜臣。跪拜只是相互表達禮敬與尊重。
秦漢以降,君臣之間方有尊卑之別,體現在禮儀上,臣拜君,君不再回拜,但尚要起身答謝。到椅子出現之后,中國人席地而坐的習慣發(fā)生改變,跪拜的動作更是帶上了強烈的尊卑色彩——從椅子上到地上跪拜對方,顯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
也因此,除了“天地君師親”,宋人基本上不用跪禮,迎別待客一般都是用揖遜、叉手之禮。宋朝臣對君,當然也有需要隆重行跪拜禮的時候,但那通常都是在極莊重的場合與儀典上,如每年元旦、冬至日舉行的大朝會、三年一次的郊祀大禮,自然是極盡繁文縟節(jié)。至于君臣日常見面禮儀,當是揖拜之禮。
從元朝開始,帶屈辱、卑賤性質的跪禮才推行開,清廷更是變本加厲,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眾臣也必須跪著聽訓。至此,跪禮原來所包含的向對方表達禮敬與尊重之意已經淡化,而下跪者自我示卑、示賤之意則日益凸顯出來。
從宋至清,跪禮的變遷,不過是時代精神蛻變的投影而已。如果比較宋代與清代的精神風貌,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宋代士臣敢振言告誡皇帝:“天下者,中國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萬姓、三軍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至于廷爭面折之事,更是不勝枚舉。而清代的士大夫已經全無宋人風骨,竟以獲得在圣上之前自稱“奴才”的待遇為榮。
士大夫已是如此,草民更不用說了。宋代的平民見官,盡管也講尊卑有序,但大體上還可以維持尊嚴,見多識廣的京城之民,更是不畏官長,常抓著官府的短處不放,跟官長爭長短,也不給官長好面色看,急了就寫檢舉信,或者到京師的直訴法院——登聞鼓院控告。而清代的平民,不但見官得先跪拜叩頭,老百姓向衙門呈交訴狀稟詞,都以“蟻”或“蟻民”自稱,官府稱呼其治下小民,也直接叫“蟻”。人民在官府面前表現得如此卑賤,只怕是前所未見的。 古人說,“禮者,時為大”。禮儀的應用,還是以順應時宜為第一要義。基于此,支持對跪拜禮的恢復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有刪改)
1.下列具體語境中的跪拜禮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南宋覆滅后,文天祥被元人俘至大都,文天祥向蒙元丞相博羅只長揖不跪拜,既表現他不向敵人屈服的民族氣節(jié),又體現了中國文化基本的待人禮節(jié)。
B.當前古裝戲從漢宮劇到清宮戲,朝臣見到天子一律伏在地上叩頭三呼萬歲,君主高高在上巋然不動,這是違背跪拜禮的傳統(tǒng)的。
C.《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當元妃鳳輦到榮國府門前,賈母、賈政、王夫人等一律跪拜叩頭,起身迎元妃入堂后,元妃再請賈母上座,拜見祖母,這是先行君臣之禮,再行家族之禮。
D.西漢的張禹,曾是漢成帝的授業(yè)師,后任宰相,治理出西漢后期少有的中興盛世。致仕家居后病重,成帝親自探望,并在張禹床前行跪拜之禮,表現成帝對功臣的體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3分)
A.在先秦時代,跪拜是人際之間通行的禮儀,就是正常的坐姿,表示對對方的尊敬,而對方也須還禮答謝,因此沒 有尊卑之別。
B.唐宋之前中國沒有椅子,人們都是席地而坐,從宋代開始,椅子從貴族、士大夫家庭走向平民家庭流行開來。
C.宋朝君臣之間除了極莊重的場合與儀典, 臣子對君王才實行跪拜禮,一般日常見面只是行揖拜之禮。
D.宋朝大臣敢于告誡君王天下非君王一人之天下,敢于當面指責君王過錯,而清朝大臣已經由臣變奴,甚至以獲得在圣上之前自稱“奴才”的待遇為榮。
3.下列對具體情境中的跪拜禮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元朝以后直至清朝,跪拜禮由過去表示對對方的禮敬與尊重之意漸漸變成君王現實威嚴或者臣子自我示卑、示賤之意。
B.秦漢以后直至唐宋,跪拜禮漸漸由人與人之間正常禮節(jié)交往帶上了強烈的尊卑色彩,這體現了時代精神的蛻變。
C.宋代百姓在官員面前大體上能保持自身尊嚴,更是不畏官員,敢于跟官員較長論短,甚至向上一級部門申訴,而清朝百姓見官須跪拜叩頭并自稱“蟻”或“蟻民”。
D.在跪拜已含有強烈的尊卑含義之后,人們從下跪的動作自然而然地就會聯系到“屈辱”“卑賤”,這時候再來提倡回復跪禮,肯定是不合時宜的。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張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穎悟絕倫。舉茂材,異等,知昆山縣。趙元昊且叛,為嫚①書來,規(guī)得譴絕以激使其眾。方平請:“順適其意,使未有以發(fā),得歲月之頃,以其間選將厲士,堅城除器,必勝之道也。”時天下全盛,皆謂其論出姑息,決計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為:“入寇巢穴之守必虛,宜卷甲而趨之。”宰相呂夷簡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邊,四路以稟復失事機,劉平等覆師,主帥皆坐譴。元昊既臣,而與契丹有隙,來請絕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強敵,非計也。宜賜元昊詔,使之審處,但嫌隙朝除,則封冊暮下。如此,于西、北為兩得矣。”時韙其謀。徒益州。未至,或扇言儂智高在南詔,將入寇,攝守亟調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驚擾。朝廷聞之,發(fā)陜西步騎兵仗,絡繹往戍蜀。詔趣方平行許以便宜從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歸他役盡罷適上元張燈城門三夕不閉蜀人遂安。方西鄙用兵,兩蜀多所調發(fā),方平為奏免橫賦四十萬。又建言:“國家都陳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國耳。兵恃食,食恃漕運,以汴為主,利盡南海。天圣已前,歲調民浚之。其后,淺妄者爭以裁減役費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喪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稱善,悉如其說行之。未幾,以工部尚書帥秦州。諜告夏人將壓境,方平料簡士馬,聲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論其輕舉,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輕舉?寇之不得至,有備故也。倘罪之,后之邊臣,將不敢為先事之備矣。”王安石弛銅禁,奸民日銷錢為器,錢日耗。方平極論其害,請詰安石:“舉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元佑六年,薨,年八十五。
(節(jié)選自《宋史∙張方平傳》)
【注】①嫚:輕慢。 2羌:指西夏,即趙元昊。3料簡:挑選。
4.對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詔趣方平/行許以便宜從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歸/他役盡罷/適上元張燈/城門三夕不閉/蜀人遂安。
B.詔趣方平行/許以便宜從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歸/他役盡罷/適上元/張燈城門三夕/不閉/蜀人遂安。
C.詔趣方平行/許以便宜從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歸/他役盡罷/適上元張燈/城門三夕不閉/蜀人遂安。
D.詔趣方平/行許以便/宜從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歸/他役盡罷/適上元/張燈城門三夕/不閉/蜀人遂安。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茂材”,又作“茂才”,西漢時原作“秀才”,到東漢時因避光武帝劉秀的諱而改為“茂才”。
B.“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一鄙,后引申為邊邑、邊境。
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唐開皇二年始建立,掌管各項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政令。
D.薨是古人對身故的一種說法,本稱諸侯之死,后世也稱皇帝的高級嬪妃、皇子、公主、貴族或官員之死。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方平是南京人,年輕時極為聰明,考中科舉茂材,評為特別優(yōu)異的等級,后來歷任多種官職,在任上多有出色的表現。
B.張方平很有戰(zhàn)略眼光。他認為一旦宋朝斷絕與契丹往來,就會因小失大,給宋朝外樹強敵。只有讓西夏與契丹之間明爭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兩面得利。
C.張方平頭腦冷靜,善用謀略。有人煽動說儂智高將要入侵,益州大亂。張方平卻不為所惑,他路遇征調前來戍守的軍隊就讓他們回去,并停止其他勞役,適逢上元節(jié)日,他又讓城門三天不關,最終安定了人心。
D.張方平能未雨綢繆。他敏銳地意識到國家在陳留建都,弊端是沒有山川等險要地形可以憑恃,只能靠重兵來立國,而軍隊依靠糧食,糧食又主要依靠漕運,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7.把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其后,淺妄者爭以裁減役費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喪丘山也。” (5分)
(2)倘罪之,后之邊臣,將不敢為先事之備矣。(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
入黃溪聞猿①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江上聞猿
雍裕之②
楓岸月斜明,猿啼旅夢驚。愁多腸易斷,不待第三聲。
注:①此詩作于永貞革新失敗后作者被貶永州之時。②雍裕之:數舉進士不第,飄零四方。
8.請簡要賞析《人黃溪聞猿》前兩句是如何來表現思想感情的的。(6分)
9.兩首詩都寫了聞猿后產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認為哪一首詩的愁思更濃重?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離騷》中多用比興手法,屈原以自己用荷裝飾的衣著來比自己的美德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出師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明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無意于功名利祿。
(3)李白《蜀道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太陽神的神話故事和上下對舉的方式寫出了蜀道的高峻難行。
乙 選考題
請從11、12兩題中選定其中—題作答。并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所選題目對應的題號方框涂黑,閱卷時按所涂題號進行評分;多涂、多答,按歷涂的首題進行評分;不涂,按本選考題的首題進行評分。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救人
三石
我覺得還是應該再采訪一下他。
一件如初夏的信江水一般溫暖的事情。
沿信江河往上,拐過森林公園,便沒有那么熱鬧了,冷冷清清的,只有幾個好靜的人散步游玩。然而一個失戀的女孩,卻打破了這里的清靜。
她跳進了信江河。
開始的時候,幾個散步的人并沒有注意到什么不對,只有他,從女孩整齊的衣裝中感覺到,女孩絕對不是下水游泳。
于是,他跳了下去,跳進了信江河。當然,在跳進水的一剎那,他沒有忘記呼喊一聲“快來人哪,有人落水了”。
可他不會水,或者說是水性極差的那種,他在水中撲騰著,眼見要沉入水底,更別說救女孩了。好在他入水前的那一聲呼喊,引來了一對散步的戀人,他們沖了過來,先后跳進了信江河。
戀人中的男孩將失戀的女孩救了上來。而讓他沒有面子的是,戀人中的女孩費盡力氣,將足有70公斤的他打撈上岸。
次日的晚報刊登了這則暖人的新聞。
這新聞便是我采寫的。
而我想,是否能為這則新聞做一個后續(xù)報道?
之所以會有這個想法,原因種種,但他的特殊身份應該是其中之一。
他是個不小的領導,在當地算得上是號人物。他應該不會水,一個不會水的領導,為什么會在第一時間毫不猶豫地下水救人?是什么促使他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答案或許只有他能告訴我。
在他那間寬敞氣派的辦公室,我再次見到了他。
他并不想接受我的采訪,態(tài)度很堅決,直到我退而求其次,表明只是想解答一下內心的疑問,同時還動用了他的一位老領導的關系——他的這位老領導恰巧是我的長輩,他才勉為其難。
所以,我至今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正式采訪。
事情的經過極為簡單,沒有必要過多贅述,我只是直接表達內心的疑問。
“是的,我不會水。”他很坦然地說,“我是西北人,老家一片黃土高坡,只有幾個小溝小渠,最深的時候也不會過腰,所以我從沒有學過游泳,典型的旱鴨子。”
“可你一點兒都不會水,怎么沒有絲毫猶豫便跳進水中去救人?初夏的信江河,水流湍急,難道你就一點兒沒有考慮自身安危嗎?”
“誰說我沒有猶豫?”
“你猶豫了嗎?”
“我當然猶豫了,只不過時間很短,也就幾秒或者十幾秒吧。”
我點了點頭,贊賞地說:“你猶豫了,說明你考慮了后果,在這種情形下,你仍然義無反顧下水救人,我覺得更加高尚。”
他笑了。
不知為什么,他的笑給我一種無可奈何的感覺。所以我問:“你為什么這么笑?”
他沉默了,沒有立即回答。
于是我追問:“你為什么不回答?”
他仍沒有回答,卻反問我:“你覺得在當時的情況下,我除了下水救人,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嗎?”
“你為什么這么說?說一句你可能不愛聽的話,你的選擇可能是最糟糕的選擇,原本人家只需要救那女孩便可以了,因為你貿然下水救人,救援的人還得救你。”
他又沉默了。過了好一會兒,他嘆了口氣,又搖了搖頭,眼睛看著別處,說:“其實,我下水不是為了救人,我是救我自己。”
我瞪大了眼睛,表情絕對云里霧里。
他繼續(xù)說:“你知道,在這個不大的城市里,我也算是個知名人士了,認識我的人不少。那天散步的時候,一路上有不少人跟我打招呼,當時的情況是,如果我不果斷下水救人,以我的身份,事后肯定會有閑言碎語,指責、謾罵可能會鋪天蓋地。所以,雖然我不會水,雖然我也有些猶豫,但只能跳下去。至于跳下去之后怎樣,那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說完這段話,他又笑了,卻是苦笑。
我恍然。雖然潛意識中也認為他的這種想法多少有點兒道理,但我還是表示了不同意見,我說:“你不會水,這是能夠解釋清楚的,我想公眾也是能夠理解的。”
“解釋?你認為我有解釋的機會嗎?有人會相信我的解釋嗎?”他的語氣咄咄逼人。
“萬一,我是說萬一,在場的人都不會游泳,即使會游泳,也不能保證一定能將你救上來,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說到這兒,我頓住了,但我想他能明白我的意思。
果然,他盯著我,一字一頓地說:“我明白你的意思,跳下去,我可能被水淹死;問題是,如果不跳,我可能被唾沫淹死。”
時值初夏,我竟然打了個寒噤。
(1)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 】【 】
A.“我”采寫了這則暖人的新聞并希望做后續(xù)報道是因為“我”天真無知。
B.“他”多次拒絕“我”的后續(xù)采訪,直到“我”動用“他”的一個老領導的關系才勉強同意解答“我”的疑問,是因為“他”想保持自己在大眾眼中的美好形象。
C.小說結尾寫的我竟然打了個寒噤是因為“我”為“他”近乎冷漠無情的理智行為感到震驚。
D.小說多處前設伏筆,后予呼應。這使小說的情節(jié)發(fā)展更為嚴謹合理。前因后果分明。
E.小說中的人物語言,與一般的敘述緊緊相連,這使小說在形式上顯得很簡潔,但又沒有影響文意的表達。
(2)小說中的“他”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3)小說采用第一人稱來敘述,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4)小說的標題是“救人”,請你結合全文談談以此為題的理由。(8分)
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材料一
本報訊(華商晨報 掌中沈陽客戶端記者 溫琳琳)2014央視收視領跑者《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改版升級,重裝歸來!明晚,2015第三屆聽寫大會首場復賽將在央視科教頻道播出。
第一期節(jié)目中,廣東、湖南、甘肅、西藏四個地區(qū)的代表隊率先登場,而遼寧代表隊將在復賽第五場登場亮相。今年代表遼寧參賽的分別是來自沈陽市第七中學的林楚喬、趙海帆、鄒喜同、路宜蕾和孫浩軼。他們將和河北隊、廣西隊、臺灣隊同場競賽。
一支筆,一個寫字板,一個個方塊字。作為一檔競賽類節(jié)目,“漢聽”在誕生之初,以其樸實無華的形式吸引了觀眾,喚醒了公眾對母語久違的情感,迅速成為“現象級”節(jié)目。一年之后,“漢聽”在保持“現象范兒”之余,面臨著許多問題需要解答。一個核心的問題是:我們?yōu)槭裁磿歼@個題?
為了準備考題,節(jié)目題庫組的專家和老師們精選了兩千多個字詞備用。“大車無輗(ní)”的“輗”字是2015年的考點字。原文出自《論語》的一段話。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車、小車沒有了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它靠什么行走呢?”“輗”的意思是牛車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
總導演關正文認為,原文有趣,例句就會被激活;例句有趣,字詞就會被激活。觀眾接收到的,就不再是生冷的字詞,而是歷經千年積淀的、鮮活的前人智慧,以及為了更好感知這種智慧,我們需要克服的語詞障礙。再難的字詞,也因此有了道理,有了趣味,有了傳播的價值。
在往屆的漢聽大會里,成人聽寫團一直是關注的焦點。2013年首屆漢聽大會組建的成人聽寫體驗團,10位成人選手里只有3人書寫正確簡單的“癩蛤蟆”一詞;2014年成人聽寫體驗團擴容至100人,成員來自各個行業(yè),結果成人的書寫正確率依然令人汗顏,也因此引起全社會對民眾普遍的漢語語詞水平的反思與審視。
今年的漢聽大會,國內主流媒體組建現場媒體競賽團,他們能否為成人挽回顏面,值得期待。
(有刪改)
材料二
盡管總導演關正文一直在強調,節(jié)目的創(chuàng)意初衷并不是因為出現了所謂的“漢字危機”,也絕不是要扮演在鍵盤中拯救漢字的英雄,漢字書寫能力還談不上危機,然而記者在走訪中卻發(fā)現,大多數語言專家還是對目前漢字書寫能力的退化憂心忡忡。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學部委員江藍生告訴記者:“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對外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發(fā)生了一些扭曲。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對漢語,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忽視和輕視。”在她看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之所以影響巨大,是因為其創(chuàng)意有著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國家語委的一項調查顯示:65%以上的大學生將超過四分之一的時間用在了外語的學習上。一些博士生導師也反映:能寫出文從字順、邏輯清通論文的碩士、博士并不多,更別提錯別字問題了。
對于這種狀況,語言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陸儉明表示,我們習慣了用鍵盤打字,手寫的幾率勢必就會相對減少,這就出現了提筆忘字的情況。但是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數碼產品的使用是一個潮流,而且還要進一步發(fā)展,不可逆轉。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李宇明教授對這一進程持開明態(tài)度:“信息化時代一定會讓我們民族的文化煥發(fā)青春,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以后提筆忘字的現象恐怕會越來越多,不管我們愿意不愿意看到。由于信息化時代的特點,我們認的字以后可能會多一些,但會寫的字卻越來越少。這個情況在日本已經出現了。”
而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漢語言文學博士后酈波說:“我個人認為危機已經來了。從新文化運動以來有好幾次漢字危機,我覺得都是技術層面的,不是根本問題。因為從語言學角度來講,影響語言文化發(fā)展最關鍵的是民族生存狀態(tài)。我們現在鍵盤錄入和語音錄入使得大家提筆忘字,其實是對母語情感的淡化。世界歷史上所有文明的衰亡都伴隨著她們文字的消亡,伴隨著對母語情感的淡化,這是文化層面的危機。它短時間可能體現不出來,但是放在幾十年甚至一兩百年的時間里,它的弊端可以體現出來。所以在這個歷史的當口,我覺得做《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是有意義的,不管后面路有多么艱難,我們相信一句話:這種事我們不做誰來做?現在不做何時做?”
(選自新華網,有刪改)
這似乎是一個兩難的境遇。總導演關正文認為用傳統(tǒng)思維解決漢字書寫能力退化問題一定無解,你不應該也不可能限制一個民族盡情享受人類科技進步、文明進步的成果,你甚至都不能呼吁大家減少使用新的書寫工具。而且書寫工具只會變得越來越便捷,你現在敲一個字,電腦可以聯想提供幾個詞語的選擇,將來一定可以提供更多詞語甚至短句的選擇,也許十年之后你就不必再敲擊鍵盤,只要出聲甚至只要想到一個字,剩下的事電腦就給你辦了。要讓我們的民族保持漢字手寫能力,就必須有創(chuàng)新的方式?!稘h字聽寫大會》希望成為這種創(chuàng)新的一種嘗試。如果五十年之后它還有今天這樣的影響力,郡時候它就是每年一度的全民親近漢字的節(jié)日,而不僅僅是一個節(jié)目。
在中央電視臺副總編輯李挺看來,這種創(chuàng)新的求解,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必然表現:“這說明我們的漢字,我們的中華文明,有著良好的、健康的基因。”《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所引發(fā)的效應,是我們文化的自信,也是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漢字書寫在現實境遇面前具有強大的自我修復功能的體現。正是這種健康的基因使中華文明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始終保持進步和先進性。
《通用規(guī)范漢字表》研制組組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寧說,一個社會的文化訴求是我們能寫好字的關鍵。搞“兩彈一星”的專家,他們搞一輩子科技,也能寫得一手好字,沒有提筆忘字。我們的社會要有文化訴求,要有文化素養(yǎng),大家要熱愛自己的文化,讓這種文化修養(yǎng)、文化訴求走到全民層面上是寫好漢字的關鍵。
(選自新華網,有刪改)
(1)閱讀材料一,概括第四段在文本中的作用,并簡要分析。(5分)
(2)閱讀材料二,漢語言文學博士后酈波說的話有哪幾層意思?請簡要回答。(6分)
(3)比較材料二和材料三,簡要說明這兩個材料的側重點有哪些不同。(6分)
(4)教授陸儉明說:“我們習慣了用鍵盤打字,手寫的幾率勢必就會相對減少,這就出現了提筆忘字的情況。”請結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談談如何應對這種現象。(8分)
第Ⅱ卷 (表達題,共80分)
13.下列各中,加點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澳大利亞在國際戰(zhàn)略上跟隨美國亦步亦趨,難免遭受恐怖組織的報復,那樣澳大利亞將首當其沖成為“替罪羊”。
B.數天前,孫藝在萬般無奈之下賣光了中國中車的股票,這位有著20多年股齡的老股民,被波動的股市折磨得心勞日拙。
C.奧運火炬在南通傳遞時,熱情的市民紛紛到大街上去觀看火炬接力的盛況,很多居民小區(qū)都十室九空了。
D.陽春三月,桃紅柳綠,蜂飛蝶舞,春意闌珊,徜徉于美麗的田野村落,無處不充溢著大自然那盎然的生機和活力。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朝鮮藝術家這次來華表演的歌劇《紅樓夢》,受到了中國觀眾的熱烈歡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B.《尚書》記載,東方的夷人部落民風淳樸,人們好讓不爭且取予有度,因此這個部落被稱為“君子之國”。
C.據西藏自治區(qū)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在自治區(qū)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為271.6萬人。
D.隨著大運會的日益臨近,深圳隨處可見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運會已成為展現志愿者風采的廣闊舞臺。
15.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們都稱之為朋友。朋友有很多種,就好像一棵樹上的葉子,一片葉子就是一個朋友。時光流逝,夏去秋來,一些葉子會離我們而去,還有一些葉子會陪伴我們許多季節(jié)。
①有些人只是與我們短暫相處②他們能讓我們感到幸福③在人生的旅途中④共同見證潮起潮落⑤有些人會與我們并肩而行⑥我們會邂逅許多人
A.③①⑤⑥④② B.⑥③②⑤④①
C.③⑥②①⑤④ D.⑥⑤④①③②
16.下面是一段尋找鋼筆的文字,請指出其中的錯別字、語病、不得體之處并改正。(6分)
尋物啟示
本人不慎在校內于昨天傍晚丟失一支英雄牌鋼筆,拾到者馬上交給高三(1)班王大鵬,謝謝。
王大鵬
2016年5月5日
17.請根據豐子愷先生的《姊妹》這幅畫,圍繞“讀”描寫一個場景。要求:①想像合理②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③不超過80字。(5分)
18.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3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fā)布了《中國在家上學研究報告(2013)》,稱中國內地在家上學群體規(guī)模大約為1.8萬人。目前,在國內實踐最為活躍的地區(qū)是廣東,其人數是排第二位的浙江的三倍以上,遠遠高于其他地區(qū)的實踐者總數。面對這個數據,有不少人議論說:
甲:這些孩子不是不上學,只是選擇另外的方式接受教育。
乙:如今的中小學教育應該認真反思,要辦怎樣的教育。
丙:孩子在家學習如何獲得除了文化知識之外的能力。
請根據閱讀材料后的感悟和思考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點擊下一頁與您分享>>>>>2017年高考語文全真模擬預測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