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技巧與邏輯基礎
語言技巧與邏輯基礎
語言是建立在邏輯基礎之上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語言技巧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語言技巧01
模糊法
我們講話追求明確清晰,但是事無絕對,有時候模糊的表達可以更好的傳遞信息。有時表達得過于明確反而不得體,不策略,不能表達準確。
例:就中國臺灣可以簡稱“臺灣海峽二岸的中國人民”。這樣“中美上海聯(lián)合公告”就沒有漏洞了。還有老師上課的時候明知道是誰在講話但是老師一般都說“有的同學講話”,其目的就是即提醒了講話的同學不要講話,也給講話的同學留了面子。這也是一種模糊技巧。
語言技巧02
矛盾法
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但是又有一定的哲理。如“有些人活著,但是他已經死了;有些人已經死了,但是他仍然活著。”這就是一種矛盾表達法。雖然看似矛盾,但是其實并不矛盾,因為有一定的邏輯基礎——活著和死了并不是指同一方面,一個是指生理上的,一個是心理上的。
例1:法國總統(tǒng)競選辯論中,一年輕人與前辯論的時候,總是稱之為“閣下”,隱隱一直暗示提醒觀眾對方是前。對方越來越惱火,終于忍不住說:“現(xiàn)在是總統(tǒng)競選辯論,雙方都是平等的,請不要再這樣叫。”“知道了,閣下。”年輕人答道,知道,其實是知道他這樣的稱呼已經起到效果(提醒選民與自己對方不過是一個;讓對方惱怒自亂陣腳)了,所以還繼續(xù)叫對方“閣下”。之后觀眾都笑了起來,最后年輕人成功的當上了總統(tǒng)。
例2:一小孩很可憐,每天臟兮兮的到處亂跑,見到什么都拿來啃,看起來已經餓了很久了,并且還沒人管。有人說,他是一個父母雙全的孤兒。父母雙全和孤兒看似矛盾,但是其實他有父母,所以進不了孤兒院什么的,但是父母不管他,使他與孤兒無異。所以才叫做父母雙全的孤兒。
語言技巧03
我站在世界地圖面前,讓我想起了這個世界原來是一個整體,但是由于地殼變動,慢慢變成現(xiàn)在這個四分五裂的樣子,但是,這仍然還是一個完整的地球?,F(xiàn)在,人類仍然不能說是一個整體,是我們自己分割了自己。
暗換法:暗換法有時候會被用錯,例如老師班會上說:“由于上個學期沒勞動,所以這個學期開學就要去參加公益勞動,人類就是在勞動中前進的!……”這里其實就偷換了概念,前后的勞動其實不是一個勞動,公益勞動只是體力上的勞動而已,而讓人類前進的勞動不僅是體力勞動,還有腦力的勞動。雖然在這里這樣說并不影響表達,但是偷換了概念。
例:在一個新聞發(fā)布會上一個中國的女作家對中國共產黨的評論中很有褒獎的意思。于是某外國記者提問:“你對中國的感覺如何?”(女作家其實并非共產黨員)女作家回答道:“我的丈夫是共產黨員,我和我丈夫的感情非常好,至今沒有離婚的跡象,感情深厚。”
語言技巧04
形式邏輯上有個充足理由律
1、在論證某種觀點為正確的觀點的時候,需要有充足的理由作為論據。
2、給出的論據是真實的。
3、真實的理由要能推導出論點(真實的論據與論點能互相推導)。如果有時候故意違反理由律,但是有足夠的邏輯理由支撐的話,那就算是一種語言技巧了(即應急理由法)。
例1:一個女作家嫁給了一個考古學家,采訪她的時候記者問“為什么要嫁給一個考古學家”,她答道:“女人最好的丈夫其實就是考古學家,因為越老他越喜歡。”
例2:一個飛機降落的時候出了一點小問題,導致顛簸不已,但是最后還是安全降落了。降
落后乘客們紛紛往外擠。這時一個剛睡醒的乘客睜開眼睛看到乘客們都往外擠,不明所以,于是問空姐發(fā)生了什么事,空姐靈機一動答道:“機場外有一片椰林,乘客們都忙著去撿椰子。”其他往外擠的乘客聽到以后不禁笑了起來,氣氛一下得到了緩解,人們也不那么擠了。最后那個空姐還受到了航空公司的表揚。
語言技巧05
含蓄法不直接地說出來,用另外一中說法委婉地表達出來。如:一班長很喜歡指手畫腳,同學們都很煩他,于是就不聽他指揮?;貋戆嚅L無奈去告訴給了班主任說同學不聽指揮沒辦法干活。班主任聽說以后去看了現(xiàn)場,并且了解了一下情況,最后說:“我知道問題在哪里了,班長喜歡用祈使句!”同學們都笑了起來,班長愣了一下隨后也明白了自己的錯誤。
語言技巧06
幽默法
有幽默感是一個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素質,同時也是人不可少的素質之一,幽默法用得好的話有時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成效。幽默法就是把話說得更加的幽默讓人更好明白,同時營造幽默的氛圍。常用以打破尷尬的僵局。
語言技巧07
歸謬法
一種間接反駁別人的方法。反駁一個人之前,先假定別人的觀點是正確的,然后在根據別人的思路,跟著別人的“腳印”走,最后推理出一個連別人也沒法相信的荒謬結果,從而達到反駁的效果。其實這是一種將對方錯誤之處放大,之后用對方的觀點反駁對方的方法。此法更適合演講等。
例1:一個信佛的老太太看到一個小伙子要殺雞,于是上前勸說,說應該慈悲為懷不要殺生,今世如果殺了什么,那么下輩子也會變成什么。小伙子聞言,說道:“嗯,既然會遭到報應,殺什么變什么的話,那么我下輩子還想當人,而且還是向您一樣的好人,那么我是不是應該殺了您呢?”并且對老太太舉起了刀。老太太無話可說,只能走開,并且再也不敢管閑事了。 例2:朗寧在競選加拿大的州長的時候,對方想要詆毀他,說:“我得到資料說你是在中國出生的,是吃中國奶媽的奶長大的,(朗寧的父母當時在中國工作)所以你沒有加拿大血統(tǒng),按照法律你沒有資格參加競選。”朗寧答道:“沒錯,我我在中國出生,吃中國奶媽的奶長大,但是我也得到資料說,你小時候是吃牛奶長大的,那么你有牛的血統(tǒng),我們這里是人的競選,你更加沒有資格參加了。”朗寧就再也放大了對方的荒謬之處,漂亮的反擊了對方。
語言技巧08
預設法
預設,指的是言語交談中,交談雙方語義中所暗含的,為雙方共同認可的“無爭議信息”。 語言傳遞的明顯告知信息(即未知一方通過已知一方的告知才知道的信息)是以語言中包含的共知性信息為背景參照而得以被理解的。如:A對B說:“請停車。”這句話傳遞告知性信息是A請求B把車停一停,而這句話的共知信息是:有一輛車;車正在開;是B在開車;車是可以停的等等這些共知信息就叫這句話的預設。
預設法是指有意利用話語中的預設信息來誘導對方作出符合說話人意愿的行為反應的語言技巧。
例1:羅斯福在當總統(tǒng)以前曾經在海軍擔任要職,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向他打聽海軍要在加勒比的一個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神秘的壓低聲音問道:“你呢個保密嗎?”朋友鄭重的回答“能!”“那么,我也能。”羅斯福笑著說。
羅斯福的問題中其實包含了一個預設“這件事情是應該保密的”在羅斯福的誘導下,他的朋友毫無察覺地鉆進了了羅斯福用預設信息設下的圈套。朋友的回答等于他承認了這件事情是應該保密的,所以羅斯福無需再說什么,只用贊同的語氣支持了朋友的判斷, 十分巧妙而幽默地制止了他的朋友繼續(xù)打聽此事。
對別人話語中的預設小心,人們往往理所當然的都認可了的信息,利用這種心理定勢,在說話的時候不動聲色地加入對方并沒有明確認可的預設信息,就有可能使對方在心理定勢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并沒有明確認可的預設信息認可下來。在進行推銷的時候這種語言技巧有特殊的誘導性。
例2:一家小吃店想要增加銷量,于是請來了專家,專家進店觀察了一會以后發(fā)現(xiàn)服務員一般都是問客人“要不要加„„(雞蛋或者其他輔食)”,于是專家提了個建議,把“要不要加„„”改成“要一個還是二個„„?”。把要不要改成少還是多。果然,如此一來銷售量馬上就提升上去了。
預設法除了可以用于誘導以外,還可以用來向對方委婉地揭示某種情況或表示某種要求。如對一個借了你的書卻忘記還的人可以說:“上次你借去的書看完了嗎?”用預設信息“你借了我的書”來提醒對方歸還。又如:你已經是一個結了婚的人,但是有某個女孩明顯對你動了情,于是假如她在提出去你家的時候,你可以說:“我妻子燒得一手好菜,歡迎你來品嘗。”等等。
正確運用預設法的邏輯要求是:話語中所隱含的預設信息應該是對對方無害的,并且是對方可能認可的,否則其實驗的手法就不是一種有利于公關溝通的積極手法,而是一種語言錯誤或者是用心不良的語言陰謀。當對方話語中包含著不真實或自己不認可的預設時,應根據預設的理論去進行有效的指正或者反駁。既然問題出在話語的預設上,就要針對對方的預設進行反駁。
語言邏輯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