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錢穆的簡介
錢穆是一代國學大師,他一生有上百部的作品,錢穆作品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都有著巨大的影響。錢穆一生為故國招魂的史學大師,他在學術(shù)研究中堅持歷史是可以融會貫通的,他的學術(shù)成果彌補了中國歷史上的空白,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國學大師錢穆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學大師錢穆的簡介
錢穆(1895—1990)現(xiàn)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江蘇無錫人,漢族,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云,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九歲入私塾,1912年輟學后自學,任教于家鄉(xiāng)的中小學。1930年因發(fā)表《劉向、劉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后歷任北京大學、西南聯(lián)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教授。
錢穆居北平八年,授課于燕京大學、北大等名校,并在清華、北師大兼課,與學術(shù)界友人時相切磋??箲?zhàn)軍興,輾轉(zhuǎn)任教于西南聯(lián)大、武漢、華西、齊魯、四川各大學。撰寫《國史大綱》,采取綿延的觀點了解歷史之流,堅持國人必對國史具有溫情和敬意,以激發(fā)對本國歷史文化愛惜保護之熱情與摯意,闡揚民族文化史觀,被公推為中國通史最佳著作。1949年秋,出任香港亞洲文商學院院長。1950年,在香港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使流亡學生得以弦歌不輟,因辦學有成,獲香港政府尊崇,于1955年獲香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1960年應(yīng)邀講學于美國耶魯大學,獲贈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1965年正式卸任新亞書院校長,應(yīng)聘馬來亞大學任教。1967年10月,錢穆應(yīng)蔣介石之邀,以歸國學人的身份自港返臺,筑素書樓于臺北市士林區(qū)外雙溪,1968年膺選中研院院士。晚年專致于講學與著述,雖目力日弱仍隨時提出新觀點,賴夫人誦讀整理出版,謙稱為《晚學盲言》。
謝世后,家人將其骨灰散入茫茫太湖,以示歸家。
中國學術(shù)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后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國學大師錢穆的事跡
“東南財富地,江浙文人藪”,錢穆的故鄉(xiāng)在江南水鄉(xiāng)無錫的七房橋。父親錢承沛考中秀才后,因體弱多病,無意科名,但對兩個兒子卻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讀書入仕。錢穆7歲那年,被送到私塾讀書。12歲時,41歲的父親撒手塵世。孤兒寡母,家境貧困不堪。母親寧愿忍受孤苦,也不讓孩子輟學,她說:“我當遵先夫遺志,為錢家保留幾顆讀書的種子……”于是錢穆得以繼續(xù)就讀。
無錫蕩口鎮(zhèn)果育學校,是辛亥革命前無錫開風氣之先的一所典型的新式學校。學校師資力量極佳,既有深厚舊學根底的宿儒,又有從海外學成歸來具有新思想的學人。當時的體操教師是21歲的錢伯圭,曾就讀于上海南洋公學,思想激進,系當時的革命黨人。他見錢穆聰敏早慧,就問他:“聽說你能讀《三國演義》?”錢穆作了肯定的回答。老師便借此教誨道:“此等書以后不要再讀。此書一開首就有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治一亂之類的話,此乃中國歷史走上了錯路,故有此態(tài)。如今歐洲英、法諸國,合了便不再分,治了便不再亂。我們當向他們學習。”此番話給年僅十歲的錢穆以極大的震動,日后他在回憶此事時說:“此后讀書,伯圭師言常在心中。東西方文化孰得孰失,孰優(yōu)孰劣……余之一生亦被困在此一問題內(nèi)。”
1907年,他升入常州府中學堂。學校首任舍監(jiān)為人和藹友善,對學生循循善誘,深受大家的喜愛。后來換了新舍監(jiān)陳士辛,教學生修身課,與學生相處不好。錢穆所在的四年級在年終大考前,全年級集體提議,請求校方對明年的課程作些改動,要求減去修身課,增加希臘文課等。學生公推錢穆等五人為代表與校長商談,又以集體退學相要挾,結(jié)果均為校方拒絕。錢穆作為學生代表,性格倔強,于是拒考,填退學書,自動退學。
在這次事件的五位代表中,除錢穆外,還有兩位后來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一位是創(chuàng)辦《國故》月刊的常州張壽昆;另一位是江陰的劉壽彭,即“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大名鼎鼎的劉半農(nóng);還有兩位分別是校長的三弟以及比錢穆低兩個年級的瞿秋白。
錢穆因鬧事退學,回到了七房橋老家。由于錢穆國文和歷史的成績?yōu)橥瑢W之最,年齡又是最小,所以,校長屠元博雖將他除名,但對這位年幼倔強、聰敏伶俐的學生卻很欣賞,他推薦錢穆到南京鐘英中學就讀。
國學大師錢穆的精神
1949年,國共兩黨經(jīng)過四年內(nèi)戰(zhàn),勝負即將分曉的前夕,錢穆托言春假旅行,不攜書稿,只身南下廣州;秋季,又隨廣州華僑大學一同移遷香港。錢穆作為一名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奉為圭臬的儒者,對于發(fā)源蘇俄的馬列主義理論極為排斥,因此遠走他鄉(xiāng)。但同時,他對國家仍抱有深沉的愛,他所熱愛的,是那個具有千年文明的故國,而非此一新國。
因此,錢穆到達香港后,即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今并于香港中文大學),收留戰(zhàn)亂流離的學生。錢穆秉承了中國傳統(tǒng)知識份子經(jīng)世救國的抱負,他坦言:
我創(chuàng)辦新亞的動機,是因為當初從大陸出來,見到許多流亡青年,到處彷徨,走投無路,又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到臺灣來;而我覺得自己是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怎忍眼看他們失學。同時,也覺得自己只有這一條適當?shù)穆房梢宰?。雖然沒有一點把握,但始終認定這是一件應(yīng)當做的事。
余英時曾是新亞書院早期的學生,他目睹了錢師當年創(chuàng)辦新亞的艱辛與不易,更是對老師充滿了敬重。在余英時的記憶中,永遠留下了這樣一幕:
有一年的暑假,香港奇熱,他(錢穆)又犯了嚴重的胃潰瘍,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一間空教室的地上養(yǎng)病。我去看他,心里真感到為他難受。我問他,有什么事要我?guī)湍阕鰡?他說:我想讀王陽明的文集。我便去商務(wù)印書館給他買了一部來。我回來的時候,他仍然是一個人躺在教室的地上,似乎新亞書院全是空的。
錢穆這種精神的傳播已不僅僅限于香港,更是遠播至美國、歐洲等地,先后在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講課和講演。在耶魯大學講課結(jié)束時被授予該校名譽博士學位。后又去哥倫比亞大學為“丁龍講座”作演講。在美國停留七個月后,他應(yīng)邀去英國訪問,參觀了牛津、劍橋大學。從英國到法國、意大利,最后回到香港。因而,錢穆精神由錢穆的門下弟子更為發(fā)揚光大。
國學大師錢穆的簡介相關(guān)文章:
1.一代國學大師錢穆
國學大師錢穆的簡介
上一篇:國學大師馬一浮的簡介
下一篇:國學大師錢穆生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