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提升我國稅制的國際競爭力:基于對外貿易的視角
時間:
若木1由 分享
[摘要]稅制競爭力是對稅收競爭研究的延續(xù)、拓展和提升。然而,貨物貿易的出口退稅不徹底、政策頻繁調整、服務貿易不能出口退稅、稅制的國際協(xié)調能力亟待加強等原因,嚴重制約了我國對外貿易稅制的競爭力。因此,應以提高稅制競爭力為目標,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稅制的科學發(fā)展,從統(tǒng)一營業(yè)稅與增值稅、完善出口退稅制度和加強稅制的國際協(xié)調能力三個方面著手進行改革。
[關鍵詞]稅制競爭力;國際競爭力;對外貿易;貿易稅制;稅收協(xié)調
一、稅制競爭力研究述評
隨著1986年美國減稅改革所帶動的世界性減稅風潮,稅收競爭現(xiàn)象在全球普遍涌現(xiàn)且呈愈演愈烈之勢。對于這種經濟全球化下各國競相減稅的發(fā)展態(tài)勢,國內外皆有豐富的研究成果,在此不再贅述。近年來,又出現(xiàn)了與稅收競爭相關的一個概念——稅制競爭力,十分值得關注。在國外,一些政府、研究機構和學者已經做了相關研究,如2002年新加坡的減稅改革引起了香港政府對其稅制競爭力影響的關注。美國國會研究中心CR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于2006年發(fā)布了《稅收與國際競爭力》研究報告,認為稅收從三個方面影響著美國的國際競爭力。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近年連續(xù)發(fā)布關于稅制競爭力的調查報告(KPMG Tax Competitiveness Survey),通過一些指標分析各國稅制競爭力的強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發(fā)布年度《稅制競爭力晴雨表》,以追蹤各國稅制改革動態(tài)。自2005年開始,加拿大的C.D.Howe Institute由多倫多大學教授、該研究所研究員Jack M.Mintz執(zhí)筆,于每年9月發(fā)布一份關于81個國家(地區(qū))的公司稅制競爭力比較研究報告,主要通過宏觀稅負、資本有效邊際稅率等指標分析加拿大等國的稅制競爭力。但從上述研究報告來看,無論是政府、社會中介機構,還是高校研究機構,其實都沒有對什么是稅制競爭力進行明確的界定。從報告的具體內容來看,有的側重于一國稅制對國際經濟資源的吸引力方面,以低稅負(重點是公司所得稅)與其它國家競爭;有的側重于稅收制度與政策對其國家競爭力的具體影響;有的側重稅制改革的公平、合理、簡化等方面。因此,關于稅制競爭力,無論是概念本身的內涵與外延,還是具體的評價,國際上尚未形成共識。
國內關于“稅制競爭力”的研究相對較少,代表性的有:龔輝文(2004)較早地提出了稅制競爭力的概念,將其定義為“稅制吸引國際經濟資源和促進國內企業(yè)和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他認為,從宏觀層面,稅制競爭力是政府制度競爭力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從微觀層面,稅制競爭力將直接轉化為本國產品的價格競爭力。靳東升、龔輝文(2008)指出,“廣義地講,稅制競爭力是指一國稅制能夠促進本國經濟在國際經濟競爭中具有比較優(yōu)勢,從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能力。狹義地講,稅制競爭力主要是指一國政府運用稅收制度和政策吸引國際經濟資源和促進本國企業(yè)和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他們還提出影響一國稅制競爭力的因素主要有稅制的公平合理程度、稅負水平、稅收優(yōu)惠方式與優(yōu)惠程度、出口退稅政策、稅收管理水平和國際稅收協(xié)調水平6個方面,并提出一些具體的評價指標以對我國現(xiàn)行稅制競爭力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黃炎(2009)認為,“稅制的競爭力不僅僅來源于降低稅率或是提供稅收優(yōu)惠政策,而是涉及稅制的一些基本方面。”但沒有就此展開具體分析。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稅制競爭力”的出現(xiàn)是對“稅收競爭”的延續(xù)、拓展和提升。如果說稅收競爭主要是通過運用一些稅收減免優(yōu)惠政策來吸引外資和外國稅基,則利弊皆有。多年來在國際上也一直存在關于“反對有害稅收競爭”的紛爭。而“稅制競爭力”的提出,一方面,把稅收競爭拓展到更廣的視野。有競爭力的稅制不應限于吸引外資,還要促進本國企業(yè)和產品及勞務參與國際競爭,即運用稅收手段來促進本國參與貿易自由化與投資全球化。另一方面,把稅收競爭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如果說傳統(tǒng)的稅收競爭主要是停留在一些政策層面的問題,如降低所得稅稅率、提供某些稅收優(yōu)惠等,那么有競爭力的稅制已上升到制度層面,強調通過稅制的整體優(yōu)化設計來促進國家競爭力的提高。
[關鍵詞]稅制競爭力;國際競爭力;對外貿易;貿易稅制;稅收協(xié)調
一、稅制競爭力研究述評
隨著1986年美國減稅改革所帶動的世界性減稅風潮,稅收競爭現(xiàn)象在全球普遍涌現(xiàn)且呈愈演愈烈之勢。對于這種經濟全球化下各國競相減稅的發(fā)展態(tài)勢,國內外皆有豐富的研究成果,在此不再贅述。近年來,又出現(xiàn)了與稅收競爭相關的一個概念——稅制競爭力,十分值得關注。在國外,一些政府、研究機構和學者已經做了相關研究,如2002年新加坡的減稅改革引起了香港政府對其稅制競爭力影響的關注。美國國會研究中心CRS(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于2006年發(fā)布了《稅收與國際競爭力》研究報告,認為稅收從三個方面影響著美國的國際競爭力。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近年連續(xù)發(fā)布關于稅制競爭力的調查報告(KPMG Tax Competitiveness Survey),通過一些指標分析各國稅制競爭力的強弱。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自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發(fā)布年度《稅制競爭力晴雨表》,以追蹤各國稅制改革動態(tài)。自2005年開始,加拿大的C.D.Howe Institute由多倫多大學教授、該研究所研究員Jack M.Mintz執(zhí)筆,于每年9月發(fā)布一份關于81個國家(地區(qū))的公司稅制競爭力比較研究報告,主要通過宏觀稅負、資本有效邊際稅率等指標分析加拿大等國的稅制競爭力。但從上述研究報告來看,無論是政府、社會中介機構,還是高校研究機構,其實都沒有對什么是稅制競爭力進行明確的界定。從報告的具體內容來看,有的側重于一國稅制對國際經濟資源的吸引力方面,以低稅負(重點是公司所得稅)與其它國家競爭;有的側重于稅收制度與政策對其國家競爭力的具體影響;有的側重稅制改革的公平、合理、簡化等方面。因此,關于稅制競爭力,無論是概念本身的內涵與外延,還是具體的評價,國際上尚未形成共識。
國內關于“稅制競爭力”的研究相對較少,代表性的有:龔輝文(2004)較早地提出了稅制競爭力的概念,將其定義為“稅制吸引國際經濟資源和促進國內企業(yè)和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他認為,從宏觀層面,稅制競爭力是政府制度競爭力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從微觀層面,稅制競爭力將直接轉化為本國產品的價格競爭力。靳東升、龔輝文(2008)指出,“廣義地講,稅制競爭力是指一國稅制能夠促進本國經濟在國際經濟競爭中具有比較優(yōu)勢,從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能力。狹義地講,稅制競爭力主要是指一國政府運用稅收制度和政策吸引國際經濟資源和促進本國企業(yè)和產品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他們還提出影響一國稅制競爭力的因素主要有稅制的公平合理程度、稅負水平、稅收優(yōu)惠方式與優(yōu)惠程度、出口退稅政策、稅收管理水平和國際稅收協(xié)調水平6個方面,并提出一些具體的評價指標以對我國現(xiàn)行稅制競爭力進行綜合性的評價。黃炎(2009)認為,“稅制的競爭力不僅僅來源于降低稅率或是提供稅收優(yōu)惠政策,而是涉及稅制的一些基本方面。”但沒有就此展開具體分析。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稅制競爭力”的出現(xiàn)是對“稅收競爭”的延續(xù)、拓展和提升。如果說稅收競爭主要是通過運用一些稅收減免優(yōu)惠政策來吸引外資和外國稅基,則利弊皆有。多年來在國際上也一直存在關于“反對有害稅收競爭”的紛爭。而“稅制競爭力”的提出,一方面,把稅收競爭拓展到更廣的視野。有競爭力的稅制不應限于吸引外資,還要促進本國企業(yè)和產品及勞務參與國際競爭,即運用稅收手段來促進本國參與貿易自由化與投資全球化。另一方面,把稅收競爭提升到了更高的層次。如果說傳統(tǒng)的稅收競爭主要是停留在一些政策層面的問題,如降低所得稅稅率、提供某些稅收優(yōu)惠等,那么有競爭力的稅制已上升到制度層面,強調通過稅制的整體優(yōu)化設計來促進國家競爭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