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術論文范文
中文學術論文范文
留存至今的民國大學課程講義是一類重要的文獻史料,其產(chǎn)生、印制、使用和其內容、體例等等,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是研究民國時期學科建構及其教育狀況,考察當時大學教學真切面貌的重要途徑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文學術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文學術論文范文一: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學內容及方法革新
摘要:綜合以上論述,筆者認為高校教師不僅肩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要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健全學生人格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歷史重任。為此,我們高職專院校的教師們應在自己的崗位和領域中不斷探索新的方法去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關鍵詞:中文系;文學教學
1古代文學課程目的與任務
古代文學課是中文系語文教育專業(yè)必修課。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首要任務當是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學歷史發(fā)展的基本面貌,通過對文學思潮、流派及作家作品的解讀,把握文學發(fā)展之流變。次之,通過對經(jīng)典古詩文作品的賞鑒以及對中國文學人物的品鑒,使學生思想和情感得以教化和熏習,審美意識確實得到提高,文化品格和人文素質皆得以提升。“中國古代文學”是一門基礎理論課,帶有一定的研究性質,但要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僅僅通過知識傳授和作業(yè)考查是不夠的,所以,無論從教學效果還是目標達成的不同方面看,都有必要設置一定數(shù)量和合理形式的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實踐教學的安排和設置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感性認識,能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理解,能引發(fā)學生對文學研究的興趣,也能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高職專院校學情分析
近幾年,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職專院校中文系學生大致有如下幾類情況:第一類是高中時成績一般,大多數(shù)學生嚴重偏科,在高中階段成績居于中下等,因此在高中階段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較少;第二類是一些學生高中階段成績較好,但由于心理素質等原因在高考中失利。這兩類學生性格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出比較內向、缺少自信等特點。因此,在高職專院校的課堂上老師與學生在溝通交流時往往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也較少和教師主動交流,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大學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已經(jīng)基本形成。雖然大學教育已經(jīng)不主要承擔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yǎng),但是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性格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這可能和社會以及家庭因素有關。大學階段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繼續(xù)再教育滲透在許多學科中,它注重潛移默化的、春風化雨式的間接的教育方式。實踐證明這樣的方式更樂于為學生所接受。古代文學課的教學就承擔著這樣一種艱巨而神圣的責任,即通過對經(jīng)典古詩文作品的賞鑒以及對中國文學人物的品鑒,使學生思想和情感得以教化和熏習,審美意識得到提高,文化品格和人文素質皆得以提升。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比較注重對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文化品格和人文素養(yǎng)只是采取潛移默化、自然而然的策略去引導。這樣做的結果可能對少數(shù)知識底蘊較豐富并且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是有效的,而多數(shù)同學可能一笑置之,收獲甚微。
3高職專院校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學內容及方法革新
基于以上情況的分析,表明??茖哟紊瞎糯膶W的教學不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方法上都應該去嘗試創(chuàng)新,以適應正在發(fā)展變化中的高校學生情況。首先,在授課中,教師可參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內容進行繁簡的安排和適度的側重,如教師可以側重那些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性格和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內容。特別是對孔子、屈原、陳子昂、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禹錫、柳宗元、李商隱、蘇軾、辛棄疾等作品的教授,可以適當改變一下側重點,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去分析他們的思想及人格品質,從而去感染和教育學生。要改變傳統(tǒng)的講授方法即先介紹生平、思想,再總結作品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最后選講一些他的重要作品的基本講授次序。而是進行一些教學設計,突出性格與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教育從而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其次,教師可以在授課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在課堂上采用討論法對以上需要側重的內容進行講授。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受到心靈的震撼,從而提升人文素養(yǎng)。下面以對劉禹錫這位作家及作品的講解為例來說明對古代文學教學內容及方法革新。教師在介紹劉禹錫的人生及詩歌內蘊時應重點放在學習作家傲視憂患、堅毅高潔的人格魅力上。教師可以先簡要介紹一下劉禹錫的生平。但是在介紹生平時要把重點放在他參與“永貞革新”及失敗被貶的遭遇以及他與柳宗元的友誼方面。
3.1通過介紹作家生平引出第一個討論的話題:真正的友誼是什么安史之亂后,李唐王朝經(jīng)濟衰落蕭條、民不聊生。順宗永貞元年,劉禹錫、柳宗元以極高的熱情一起參加了主張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團。貞元二十一年正月,順宗即位,王叔文集團當政,于永貞元年實行了變革運動———“永貞革新”。劉禹錫當時任屯田員外郎,與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同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稱為“二王劉柳”。他們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政局為之一新。因變法觸犯到宦官與藩鎮(zhèn)的利益,遭到宦官、藩鎮(zhèn)的強烈反對。是年八月順宗被迫退位,憲宗即位。九月,革新失敗,王叔文被賜死。“永貞革新”宣告失敗。劉禹錫、柳宗元開始了二十幾年的貶謫生活,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后又加貶劉禹錫為朗州司馬,加貶柳宗元為永州司馬。同時貶為遠州司馬的共八人,史稱“八司馬”。兩個人分別在朗州和永州為官十年。元和十年,柳宗元、劉禹錫等人都被重新召回京城。后因事劉禹錫再次被派到播州去做刺史。播州地方比朗州更遠更偏僻,在當時還是荒涼之地,沒有人愿意去那里為官。劉禹錫此行還要帶著八十多歲的母親。柳宗元得知這個消息后冒著獲罪的危險,柳宗元立即“請于朝,將拜疏,愿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于是改刺連州”。后柳宗元客死柳州任上,劉禹錫獲知好友柳宗元病故的消息,悲痛欲絕。劉禹錫花用全力整理柳宗元的遺作,并且多方籌資刊印,使柳宗元文集得以問世。保存了柳宗元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如:《江雪》《漁翁》《捕蛇者說》《三戒》《天對》《封建論》等。此處一定要重點介紹,以此引出第一個討論的話題:真正的友誼是什么?在同學們討論后,明確真正的友誼是由衷的信任,是永遠的無私,是發(fā)自內心的理解和從不撒謊的誠實以及不求回報的奉獻,是如劉禹錫與柳宗元這般,至真至摯。
3.2通過分析劉禹錫的詩歌創(chuàng)作引出第二個討論的話題:如何面對苦難本課第二個重點是分析劉禹錫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蘊涵的人格魅力,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去體悟劉禹錫堅毅不屈豪邁之氣概。通過向學生分析教授《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重游玄都觀絕句》、“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詞九首》其八)等詩歌,來體會劉禹錫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貶謫生活,不但沒有屈服,反而激起他更為強烈的憤懣和反抗。從這些詩歌中我們便會領悟到一種傲視憂患、獨立不移的氣概和迎接苦難、超越苦難的情懷,一種堅毅高潔的人格內蘊。其次,教師要讓劉禹錫高揚開朗樂觀之精神去感染學生,重點賞析他的《秋詞》,去體會他的樂觀精神。又如教師可以重點講解一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對此詩的分析要把重點放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兩句詩句。“沉舟”、“病樹”以自比,但不是慨嘆自己的潦倒困頓,而是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向前發(fā)展的,新陳代謝總是要繼續(xù)下去的,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fā),在乘風破浪;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欣欣向榮,至于個人困頓沉滯是算不了什么的,顯得意氣昂揚,胸次懷抱十分寬廣、豁達。全詩沉郁而不失豪放。劉禹錫又多次貶官南方,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劉禹錫常常收集民間歌謠,學習它的格調,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還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詞》、《楊柳枝詞》等,都很樸素自然、清新可愛,散發(fā)著民歌那樣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樣的寫法也形成了這些詩清新剛健、樸素、自然的風格特點,教師也可以從這些作品入手,引導學生去體會劉禹錫幾經(jīng)挫折依然自信樂觀,熱愛生活的頑強品質。通過以上分析引出第二個討論的話題:如何面對苦難?在學生討論后明確我們對待苦難要樂觀自信、勇往直前、隨遇而安、充滿希望來化解苦難,最后取得成功。希望通過討論使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苦難,把困難當成是老天給予的一份禮物,讓學生明白與困難一起同來的還有你的自信、自尊、毅力、希望。綜合以上論述,筆者認為高校教師不僅肩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要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健全學生人格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歷史重任。為此,我們高職專院校的教師們應在自己的崗位和領域中不斷探索新的方法去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參考文獻
1、中文學科的困境、機遇與突破途徑淺論于成寶; 王兆立理論界2013-11-10
2、中文學科背景下文秘專業(yè)的建設與發(fā)展——以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高武斌; 王進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6-02-15
中文學術論文范文二:包裝中文學色彩的運用研討
摘要:色彩賦予人的感受超越了對任何形體美的感知,產(chǎn)品包裝的色彩往往決定了人們對其的第一印象。因此,借助文學中的色彩語言,反思現(xiàn)今包裝中的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對于提升包裝檔次、傳承傳統(tǒng)包裝的歷史厚重感以及節(jié)日氛圍有著深刻的意義。
關鍵詞:中文學;運用研討
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即文字可以增強畫面的質感,而作為千年文化積淀的中國古代文學,不論詩詞歌賦還是小說戲劇,其中的美經(jīng)歷了歲月沉淀,更具東方的美感。這份含蓄的美感是西方無法企及或理解的,年輕的設計者往往將視覺美放在首位,把文學涵養(yǎng)的那份嬌羞內斂放置于末尾。這樣的設計成了“花瓶”,僅有形式美而缺乏內涵。中國人在童年時,身體里已經(jīng)埋下了中國文學的種子,隨時等待著發(fā)芽,只是設計師不斷獵奇的心態(tài)讓自己遺忘了感知那份東方形態(tài)的美。
將古典文學中的色彩搭配和色調應用與現(xiàn)代設計聯(lián)系起來,在平面設計領域中地產(chǎn)類海報似乎是做得最好的。大型地產(chǎn)商在推廣自己的樓盤時,時常提及空間的文化涵養(yǎng),這樣的廣告預案就是一種項目的設定。好的產(chǎn)品必定包含文化因素、文化背景以及文化體驗,處處體現(xiàn)對人的本位思考。為了讓古典文學不僅僅是隔著強化玻璃的文物古跡,而是實實在在地貼近人們的生活,滲透到設計的風格中,筆者以古典巨作《紅樓夢》為例,借助其文學內容闡述古典文學中的色彩對傳統(tǒng)包裝設計的參考價值。
曹雪芹的《紅樓夢》創(chuàng)作歷經(jīng)十載,作者以全知視角看待空間、人物的對應關系,“隨美賦彩”,文中每個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色彩感知力。隨著電腦設計中色板圖譜的使用,傳統(tǒng)色彩應用越發(fā)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很多色彩名詞已不知其顏色所指,如炎、綰、縹等。《紅樓夢》中多處提及了色彩的應用和布料編制的使用,我們熟悉的三大色調紅、黃、藍在文中各有10多種,如松花綠、秋香色、碧玉紅、藕荷等色彩名詞在電腦的色譜中已經(jīng)找尋不到。色譜的標準是由西方人制定的,時至今日,人們仍能時時接觸到中華大地上的傳統(tǒng)色彩,如每逢佳節(jié)時的傳統(tǒng)月餅包裝等。在琳瑯滿目的商品中,想鑒別商品間的差異實在很難,人們對傳統(tǒng)的色彩僅僅停留在紅配綠、紅配金的淺顯認識上,其余顏色似乎都淡出了色表。在賈寶玉的角色設定中,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時注重高度的個性化、貴族化、女性化。設計源于生活,讓人覺得角色真實可信,是在其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影響下的生命體。大觀園內空間色彩的搭配以賈寶玉所居住的“怡紅院”中的“紅”“綠”為主色調。男主角的每次出現(xiàn)也都帶有特定的亮度、彩度,如“黑色的小短辮,紅絲結束“”黑亮如漆“”金八角墜角”等,如此考究的裝扮現(xiàn)如今僅能演繹于戲曲舞臺上。
從《紅樓夢》反觀現(xiàn)今的包裝設計,如月餅等傳統(tǒng)食物的包裝缺少那份精致纖巧之美,萬千款的包裝在充斥著貨架的同時卻少了那份厚重和個性?,F(xiàn)代包裝中提倡的環(huán)保和循環(huán)利用的理念在被落實時往往擺脫不了機械設計的影響,與傳統(tǒng)包裝那份遙寄相思、禮輕情重的理念也相去甚遠,而草繩、紙袋用以包裝捆扎可謂簡約到極致,體現(xiàn)出原始質樸之美,那份莊重、沉穩(wěn)更能體現(xiàn)匠心獨運的設計之美。
文學色彩在包裝中的古為今用的常用方法有:第一,傳統(tǒng)元素風格的設計理念。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傳統(tǒng)卷云紋樣被賦予紅色,動感十足,既讓人體驗到傳統(tǒng)魅力,又在凸顯傳統(tǒng)的同時加入了現(xiàn)代的設計理念。第二,故事型設計理念。中國千年的文化給后人留下了大量美麗且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與伊索寓言、希臘神話一樣是經(jīng)典的民族精神的融合。古典詩詞中描繪佳節(jié)寄相思、以形寓意、以景抒情的文學可謂豐富多彩。第三,功能化設計理念。包裝設計從產(chǎn)生伊始即以保護商品的完整和新鮮度為其最主要的特質,拆解后的包裝如何可持續(xù)地循環(huán)使用,兼具美觀、收納的實用特質,是商家需要考慮的要素之一。第四,仿生式設計理念。如,在包裝造型中考慮到月餅的味道、形狀等因素,將包裝與花瓣、卡通、動物形象等聯(lián)系到一起,增加包裝的趣味性,同時開拓兒童和年輕人群市場。
在上述較常見的包裝設計理念中,尤其是在月餅包裝這種傳統(tǒng)意識針對性很強的設計中,超過4/5的設計源于歷史的文化積淀。我們在年復一年地誦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時,因為不同的環(huán)境、心境都會產(chǎn)生新的感受,怎樣使物品因包裝而煥發(fā)出人文價值,是每位包裝設計師應該考慮的問題。我們從傳統(tǒng)文學中可以尋覓到很多和色彩相關的文字,從孩提時“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到“百般紅紫斗芳菲”“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等等。這些文學中對色彩的描寫是最絢爛的視覺畫面,它不應僅停留在詩人的文字中或畫家的潑墨畫筆下。設計師應酣眠于古籍古典處,提煉文學中的色彩美學,重新建立中國式的華麗色系,摒棄包裝設計中的呆板與沉悶,重現(xiàn)文學的美感。中國古典文學的美與其顏色語言的靈活、豐富、貼切是分不開的。色彩賦予人的感受超越了對任何形體美的感知,產(chǎn)品包裝的色彩往往決定了人們對其的第一印象。因此,借助文學中的色彩語言,反思現(xiàn)今包裝中的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對于提升包裝檔次、傳承傳統(tǒng)包裝的歷史厚重感以及節(jié)日氛圍有著深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文學科:敢問路在何方?樓培中華讀書報2011-11-23
2、大學語文教育的學科定位與功能特性張福貴中國大學教學2014-01-15期刊13 12韓國漢語傳播研究張敬中央民族大學2013-05-01
中文學術論文范文相關文章:
3.學術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