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初中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困境與對策
時間:
唐偉君1由 分享
論文關鍵詞:初中語文 名著閱讀 困境與對策
論文摘 要:閱讀名著,是學生吸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提升自身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結合初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的現(xiàn)狀,積極探索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的教學方式和有效途徑。
初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初中語文作為基礎語文教育,其最核心的教學任務之一,就是讓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開拓視野,提高文學欣賞能力,陶冶情操,進而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完善的人格。但是從當前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情況上看,閱讀教學效率較低,學生閱讀名著的能力和意愿也不是很突出。而在大眾文化的沖擊下,新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語境對傳統(tǒng)語文教育尤其是閱讀教學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語文教師應該擔負起教師的光榮使命和職責,要勇敢地面對這一挑戰(zhàn),并勇敢地承擔起傳承優(yōu)秀文化、建構學生人格、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人文教育重任。而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是讓學生吸取人類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華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文學名著,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完成語文教育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下面,筆者對當前初中名著閱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存在的困境
文學名著是中華民族文明發(fā)展的積淀,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閱讀文學名著是初中生學習語文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提高文學素養(yǎng)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當前初中生的文學名著閱讀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在教學上還存在一些困難。
1.重視程度不足,閱讀量不夠。意識是思想的先導。人們只有在意識的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但是當前的文學名著閱讀教學存在這樣的狀況,即教師重視程度不足,學生閱讀量不夠。這是當前初中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初中生的名著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影響到了初中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的質量,對學生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畢竟,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文學名著閱讀并沒有成為考試的重點,課文對文學名著的收錄只是一些章節(jié)和片段,無論是量還是度,都是不夠的。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足,就使得文學名著閱讀教學變得無足輕重,部分教師甚至都忽略掉了文學名著閱讀的教學,而只是以課本的文本閱讀教學為主。
2.閱讀能力有限,理解模式化。閱讀是為了擴充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個人的素養(yǎng)。初中生的文學名著閱讀也是如此,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知識和文學素養(yǎng)。但是,前提是學生的閱讀理解必須透徹,必須能夠正確把握文本的內涵,必須能夠吸取其中的文學和文化精神的內涵,否則閱讀就不會起到任何效果。同時,在閱讀理解的問題上,初中生也必須具有個性化的理解,必須要經(jīng)過個人經(jīng)驗的建構,這樣才能夠將人類的文明、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轉化為自身的知識。但是,當前的初中生在閱讀文學名著時,其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都是模式化的,都是機械地、被動地接受教師或者他人的觀點,這必然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產(chǎn)生消極影響。
二、解決的對策
針對這些問題,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文學名著閱讀教學時,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筆者從自身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提出以下對策:
1.教師轉變角色,將名著閱讀教學常態(tài)化。我們知道,初中生的學習任務是比較繁重的,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生很難有專門的時間來閱讀文學名著,教師也不可能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于文學名著的閱讀教學。畢竟,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累,有大量的文學名著,在初中教育階段,教師不可能進行大量的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但是,如前所述,文學名著閱讀是必須進行的。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即不應該以文學講述者的身份出現(xiàn),而是以閱讀導師的身份出現(xiàn),從對文學名著的解讀,轉變到對文學名著的介紹,讓學生在教師的介紹之下,對文學名著產(chǎn)生興趣,然后讓學生在課后自己進行閱讀。而這樣的方式應該是要常態(tài)化的,不是一兩次課后作業(yè)能完成的。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可以通過每周一個問題設置的形式,如:關羽為什么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火燒赤壁對三國局勢的影響是什么,等等。同時,將文學名著的閱讀和作文寫作聯(lián)系起來,可以讓學生寫讀后感、讀書筆記等,以此加強學生日常對文學名著的閱讀量。
2.發(fā)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倡導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不是為了向學生解讀文本,不是為了向學生講述文學名著的內容,更不是講述文學名著那些經(jīng)典的故事情節(jié)。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一個根本要求,就是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我們的教育向來提倡因材施教,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我們教師教學要關注的。特別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個性理解的能力,也就成了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教師應該發(fā)展學生的獨立閱讀和理解能力,避免閱讀方式和理解方式的機械化和模式化。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水滸傳》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引導學生,讓學生理解小說中的“英雄好漢”是否真的符合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英雄觀,是否符合“正義”的化身的標準。學生在認可梁山好漢的造反精神的同時,也要反思他們也有濫殺無辜,甚至吃人肉這樣野蠻的行徑。這些理解都需要學生個人的把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是“盛贊英雄”,這不利于學生客觀地看待小說人物和社會背景。
三、結束語
文學的力量是強大的。閱讀文學名著,是學生不斷吸取文化和文學精髓的主要途徑,是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勇往直前面對人生的原動力,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人格的源泉。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文學名著的閱讀時,一定要注意處理好學生閱讀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積極調整教學策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余應源主編.語文教育學.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2.王尚文主編.語文教學對話論.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3.趙志偉編著.舊文重讀大家談語文教育.上海:華師大出版社,2007年9月.
論文摘 要:閱讀名著,是學生吸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提升自身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結合初中語文文學名著閱讀的現(xiàn)狀,積極探索初中語文名著閱讀的教學方式和有效途徑。
初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初中語文作為基礎語文教育,其最核心的教學任務之一,就是讓學生通過廣泛的閱讀,開拓視野,提高文學欣賞能力,陶冶情操,進而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完善的人格。但是從當前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情況上看,閱讀教學效率較低,學生閱讀名著的能力和意愿也不是很突出。而在大眾文化的沖擊下,新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語境對傳統(tǒng)語文教育尤其是閱讀教學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語文教師應該擔負起教師的光榮使命和職責,要勇敢地面對這一挑戰(zhàn),并勇敢地承擔起傳承優(yōu)秀文化、建構學生人格、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的人文教育重任。而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是讓學生吸取人類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華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文學名著,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完成語文教育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下面,筆者對當前初中名著閱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存在的困境
文學名著是中華民族文明發(fā)展的積淀,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閱讀文學名著是初中生學習語文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提高文學素養(yǎng)和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當前初中生的文學名著閱讀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在教學上還存在一些困難。
1.重視程度不足,閱讀量不夠。意識是思想的先導。人們只有在意識的指引下,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但是當前的文學名著閱讀教學存在這樣的狀況,即教師重視程度不足,學生閱讀量不夠。這是當前初中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初中生的名著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影響到了初中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的質量,對學生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畢竟,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文學名著閱讀并沒有成為考試的重點,課文對文學名著的收錄只是一些章節(jié)和片段,無論是量還是度,都是不夠的。而教師的重視程度不足,就使得文學名著閱讀教學變得無足輕重,部分教師甚至都忽略掉了文學名著閱讀的教學,而只是以課本的文本閱讀教學為主。
2.閱讀能力有限,理解模式化。閱讀是為了擴充視野,增長知識,提高個人的素養(yǎng)。初中生的文學名著閱讀也是如此,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知識和文學素養(yǎng)。但是,前提是學生的閱讀理解必須透徹,必須能夠正確把握文本的內涵,必須能夠吸取其中的文學和文化精神的內涵,否則閱讀就不會起到任何效果。同時,在閱讀理解的問題上,初中生也必須具有個性化的理解,必須要經(jīng)過個人經(jīng)驗的建構,這樣才能夠將人類的文明、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轉化為自身的知識。但是,當前的初中生在閱讀文學名著時,其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都是模式化的,都是機械地、被動地接受教師或者他人的觀點,這必然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產(chǎn)生消極影響。
二、解決的對策
針對這些問題,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文學名著閱讀教學時,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筆者從自身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提出以下對策:
1.教師轉變角色,將名著閱讀教學常態(tài)化。我們知道,初中生的學習任務是比較繁重的,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生很難有專門的時間來閱讀文學名著,教師也不可能將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于文學名著的閱讀教學。畢竟,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積累,有大量的文學名著,在初中教育階段,教師不可能進行大量的文學名著閱讀教學。但是,如前所述,文學名著閱讀是必須進行的。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即不應該以文學講述者的身份出現(xiàn),而是以閱讀導師的身份出現(xiàn),從對文學名著的解讀,轉變到對文學名著的介紹,讓學生在教師的介紹之下,對文學名著產(chǎn)生興趣,然后讓學生在課后自己進行閱讀。而這樣的方式應該是要常態(tài)化的,不是一兩次課后作業(yè)能完成的。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的時候,可以通過每周一個問題設置的形式,如:關羽為什么在華容道放走曹操、火燒赤壁對三國局勢的影響是什么,等等。同時,將文學名著的閱讀和作文寫作聯(lián)系起來,可以讓學生寫讀后感、讀書筆記等,以此加強學生日常對文學名著的閱讀量。
2.發(fā)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倡導個性化閱讀。閱讀教學,不是為了向學生解讀文本,不是為了向學生講述文學名著的內容,更不是講述文學名著那些經(jīng)典的故事情節(jié)。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一個根本要求,就是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我們的教育向來提倡因材施教,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我們教師教學要關注的。特別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個性理解的能力,也就成了文學名著閱讀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教師應該發(fā)展學生的獨立閱讀和理解能力,避免閱讀方式和理解方式的機械化和模式化。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水滸傳》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引導學生,讓學生理解小說中的“英雄好漢”是否真的符合中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英雄觀,是否符合“正義”的化身的標準。學生在認可梁山好漢的造反精神的同時,也要反思他們也有濫殺無辜,甚至吃人肉這樣野蠻的行徑。這些理解都需要學生個人的把握,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都是“盛贊英雄”,這不利于學生客觀地看待小說人物和社會背景。
三、結束語
文學的力量是強大的。閱讀文學名著,是學生不斷吸取文化和文學精髓的主要途徑,是激發(fā)學生積極向上、勇往直前面對人生的原動力,是培養(yǎng)學生高尚人格的源泉。初中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文學名著的閱讀時,一定要注意處理好學生閱讀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積極調整教學策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余應源主編.語文教育學.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2.王尚文主編.語文教學對話論.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3.趙志偉編著.舊文重讀大家談語文教育.上海:華師大出版社,200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