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2000字(2)
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2000字篇二
《中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思考》
【摘 要】近年來,中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凸顯,與此不對稱的是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遠遠做得不夠。文章分析了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特殊性,指出了目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問題;思考
一、中學生心理問題凸顯
關于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下的定義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tài),而不是沒有疾病及虛弱現(xiàn)象。”有專家斷言,隨著中國社會向市場化變革,心理問題對自身生存的威脅,將遠遠大于身體疾病,成為人們面臨的重大危機。實際上,心理問題正向不同人群蔓延,作為“八九點鐘太陽”的中學生群體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筆者在多年從教經(jīng)歷中,對此問題尤為關注,對其危害也有著深切感觸。
中學生心理問題表現(xiàn)形式呈現(xiàn)多樣性:有的感到學業(yè)壓力大、任務重,焦慮心理明顯;有的自卑孤獨,得過且過,消極厭學;有的感情脆弱,神經(jīng)過敏,迷茫糾結;有的人際關系緊張,社會交往存有明顯障礙;有的深陷網(wǎng)絡,沉迷在虛擬世界難以自拔……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諸多心理問題凸顯,對其學習、成長影響極大,相對于身體疾病,心理健康問題因其隱蔽性、滯后性、長遠性更值得社會關注。
二、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特殊性
中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具有其特殊性。
1.承受較大學習壓力
為學生減負的呼聲雖已聽了多年,但實際上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并未減輕。白天,課堂教學被安排的滿滿當當?shù)?,體育、音樂等“副課”隨意被占用;晚上,海量的練習題等待他們去做,不得不挑燈苦熬至深夜;周末,各式各樣的興趣班、輔導班擺上日程,占盡幾乎全部的業(yè)余時間。唯成績論主導下的中學教育傾力將孩子們打造成學習的機器,題海戰(zhàn)術等偏頗理念指引下的學習生活枯燥不已。孩子們疲于應付,卻又不得不順從,否則就成了另類的壞學生;家長們深有苦衷,同時倍感委屈,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誰愿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深切感受到當前中學生所面臨的與他們成長階段嚴重不符的巨大學習壓力。他們的天性被壓制、束縛,創(chuàng)新性受到制約,身心得不到全面健康發(fā)展,學習自主性較低,學習中缺乏快樂體驗。累,成了中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體驗。
2.深深烙刻著獨生子女的個性印記
目前,中學生大多身處“4—2—1”型家庭,可以說是“萬千寵愛集一身”,長期的養(yǎng)尊處優(yōu)使得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個性極其鮮明。主要心理特征表現(xiàn)為受挫能力差、叛逆心理強、不喜歡與人協(xié)調配合、占有欲強、自私等等。“草莓心”、“玻璃人”是對他們脆弱心理、不健全個性的形象表述。他們在家庭里得到百般疼愛與呵護,一旦在學校中遇到困難和挫折,而在家庭中又得不到及時、有效撫慰和補償時,就容易產生心理失衡,誘發(fā)失落、焦慮、無助等負面心理問題,進而影響到學習生活。
3.身體、情感發(fā)展處于關鍵期
中學生處于身體、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期,成長中的“青春煩惱”、“感情困惑”等等是他們成長中的痛苦拔節(jié),在這個關鍵階段,許多問題容易被放大、被擴散,如果問題得不到有效引導和處理,會進入惡性循環(huán),產生負面連帶效應。而與之相對應的是,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極差、自我調適能力匱乏,因而,不能指望他們通過自我調整實現(xiàn)“涅槃”,更不可無視其嚴重性任由發(fā)展,學校、家庭必須要做好引導、護航的角色。
4.深受網(wǎng)絡影響
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廣大中學生也正在成為活躍在網(wǎng)絡陣營的生力軍。通過網(wǎng)絡,他們每天接受著海量的信息,反應敏感甚至過激。關注新聞事件,熱衷跟帖灌水,沉迷游戲娛樂,沾染色情淫穢,網(wǎng)絡世界的紛紛擾擾、魚龍混雜,使得正處于心理發(fā)展關鍵期的中學生群體深受影響。網(wǎng)絡世界,可以成為他們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天堂,也可能成為他們虛度青春、萎靡墮落的地獄;網(wǎng)絡世界,既可能成為他們悲觀消極、自卑無助心理的安慰地,也可能成為他們偏激理念、病態(tài)思想的發(fā)酵器。
三、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
目前,中學生心理問題雖一定程度上受到人們關注,但社會各界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依然遠遠不夠。
1.認識存偏差,重視程度不夠
社會關注不夠。社會上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中學生還是小孩子,怎么會有心理問題?即使有,他們的可塑性強,隨著年齡增長,也會自然得以矯正的,無需過于擔憂。
學校等教育部門關注不夠。即使是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等,對此問題的認識也存在嚴重的不平衡性。有些單位或個人存在著諸多思想誤區(qū):要么認為心理問題是個例,具有偶然性;要么認為情感的問題,疏忽難定,無法有效杜絕;要么認為心理問題屬于個人隱私,不好介入;要么認為解鈴還須系鈴人,實際困難不解決,心理問題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家庭關注不夠。隨著年齡增長,許多學生和父母之間的交流、溝通越來越少,雙方很少有機會敞開心扉開誠布公地交流,彼此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明顯。父母對孩子的在校情況知之甚少,作為孩子也不愿主動向父母匯報。信息不對稱,溝通嚴重缺失,直接斬斷了某些心理問題被親情撫慰、感化的最后一絲可能。
2.制度不健全,難以有效防微杜漸
在心理教育方面,有些學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心理咨詢機構,開通心理咨詢熱線,舉辦心理輔導,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等。但不少或流于形式,或無法落實,或不成系統(tǒng),難以真正做到防微杜漸。究其原因,在于制度不健全,體系不完善,沒有較好的覆蓋性、持續(xù)性、動態(tài)性、系統(tǒng)性,無法有效起到監(jiān)督、預測、干預、化解的作用。這種“點狀”、“分散性”、“非系統(tǒng)性”的教育特征,有著明顯的“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被動等待”、“事后補救”的弊端。
3.方式單一化,不易產生共鳴
早在春秋時期,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理念,倡導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古希臘的蘇格拉底也指出“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這些教育心理學思想,告訴我們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引導、啟發(fā)學生,而不是簡單的單向灌輸。
關于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20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