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師職稱論文
語文教師應該是魅力無限、光芒四射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了語文教師職稱論文,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語文教師職稱論文篇一
語文教師魅力無限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5-0-01
一個熱衷于語文教學的教師,一定深諳如何使語文學習成為學生向往的路徑。在學生心目中,語文教師應該是魅力無限、光芒四射的。當其來到教室和學生們在一起時,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孩子們的中心,具有無限的引力。這種魅力,如果用“定格”手法形容,就像清代劉鶚《明湖居聽書》中描繪的說書藝人王小玉一樣,往臺上一站,眼睛向臺下一盼,“滿園子便雅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響!”很顯然,這種“魅力”是一種內在的功力,是一種深蘊在骨髓和細胞的氣質,它能產生一種極大的吸引力,對他人產生深刻的影響。以我十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判斷,語文教師的魅力主要由以下幾種因素構成。
一、強烈的親近力
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磁場,讓學生感到你可親、可敬從而使他們“愛屋及烏”,把語文學習當作是一種幸福,當作一種快樂。要做到這點,首先教師要平視學生,也就是把學生放到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而不能居高臨下。一個悶熱的下午,學生昏昏欲睡,我想讓學生讀課文提提神。我說:“大家注意,開始讀課文了,是你們讀還是我讀?”想不到學生齊聲說:“你讀。”我一愣,學生則笑起來。我沒有板臉孔,我讀就我讀吧,于是振振有聲了一陣,我說:“同學們,我吃力了,怎么辦?”學生說:“那我們讀吧。”一口氣便讀到底了,讀罷,士氣大增。其次要尊重學生。無論是課堂評價用語、作文講評還是布置課后作業(yè),教師一定要研究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因為這樣可以引發(fā)學生主動探求的樂趣。第三,要學會傾聽。課堂教學中,師生要進行情感的交流。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能不會很快領會教材、教師的用意,常常要東拉西扯繞彎子,這時,教師要有耐心,不要輕易地打斷學生,要盡可能地點撥引導;而討論時,學生的想法可能與教師的不一致,此時教師就要敢于放棄,只要學生的說法能自圓其說就行。比如學《小橘燈》時,就文章是什么體裁,學生發(fā)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說是小說,因為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三要素樣樣俱全;有的說是散文,因為本文重在抒發(fā)作者的某種感受,一股強烈的感情貫穿作品的始終,動人心魄,并不以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人物的栩栩如生為特點;有的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堅持說是記敘文,作者真實地記敘了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意在告訴讀者一些什么,并不以文藝手法和筆調為目的。對這些看法,我都表示肯定,因為我想,學生的理解都能自圓其說,至于到底是什么體裁,已無足輕重。第四,要學會賞識。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長處,揚其所長,通過賞識其某一方面的素質,促成其其他素質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對學生的思想火花也要抱欣賞的態(tài)度,不能輕易扼殺。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中有一句話:“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這里,“橫”字妙在何處?比較好的理解是:橫是平躺的形象,遠遠看去死氣沉沉,沒有一些向上的景象,與“蕭索”、荒涼的意境十分和諧。有一個學生說,那時的房子比較低矮,小說中的“我”又是在低于地面的河中,這樣看遠處的房子,所以給人“橫”的感覺。說明魯迅很客觀,用詞很準確。學生的這種理解雖淺了點,但善于動腦筋,有自己獨特思考,值得肯定。
二、非常的鑒賞力
這里說的鑒賞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鑒賞力,而是要有在細微處見不平凡,平常處見奇崛,枯燥處見生動,精妙處見新穎的非常功力。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于平常處見奇崛,于不起眼的細微之處悟出作者的匠心,從而帶領學生沉浸到美的氛圍之中,品味語詞的芳醇。唐代孟浩然的詩《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清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按照詩歌“起承轉合”的結構,寫田園的景色和朋友的友誼,字面淺顯,平淡無奇。但大家知道,孟浩然的詩是“淡到看不見詩”(聞一多語),是“語淡而味不薄(清代沈德潛語),我們教師的本領就是要在清淡中品深情。邀客者不講排場,不設盛宴,簡簡單單,隨隨便便,被邀者也不客套,一請就到,我們悟出什么?不只是兩人性格隨和,更讓人感到交誼深厚,家釀美酒,不求酩酊,但求盡情,指點青山綠水,議論桑麻長勢,洋溢的是農家樂趣,全無俗人的你吹我捧、官場的爾虞我詐,多么醇厚,多么淳樸!主客分別,說一些“再來”的慣用語,這是主人的邀請,又是客人的心愿,多么默契,多么隨便,是共同的志趣使其投緣,還是對社會的失望使其真正融入自然,這個中滋味,雋永悠長,讓人久久品味。這樣一咀嚼,學生便會充分領悟到課文之美,進而把學習語文當作一種向往。
三、敏銳的創(chuàng)新力
無論是研讀課文,還是上活動課,教師都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覺、情感去體悟,給學生一個自由自在的創(chuàng)新空間。當學生在語文學習時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見,有了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獨特領悟,也便會對語文學習欣欣不已了。舉個簡單例子,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篇非常優(yōu)美的散文,我們教師也都把它視為散文精品,與學生一起欣賞其遣詞造句的精當、畫面描繪的生動、結構安排的嚴密。在一次語文課上,一個學生說:“老師,《春》的結尾我感到有點不對勁。‘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這說得不錯。‘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這也不錯??杉热皇峭尥蕖⑿」媚?,怎么就忽然有了這么一句‘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娃娃和小姑娘一下子有了‘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是不是大突然了,而且‘鐵一般’似乎也不是春天的特征,而應該是夏天才對,再說作為文章的結句,前文并沒有著墨于‘力’的描寫,這一句出來,真是飛天之石。”當時一聽,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是啊,教了這么多遍《春》,我都是把這篇文章當作經典,從來就沒有半點對它的異議。今天學生提出這個問題,還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但這是名篇啊,于是我便找出種種理由說這句話的妙處,什么結句收束有力啦,什么前文有突出力量的,如“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等等,但不管怎么說,學生總不信服,我心里也不踏實。后來一想,學生有這種感悟,就讓他去感悟吧,也無傷對課文的理解。這件事給我的觸動很大:語文教師應該是很瀟灑的,他應該具有一種創(chuàng)新的品質,不死搬教條,不因循守舊,只有具備這種素質才能把語文課上活了,上生動了,上得學生們向往它了。
四、獨特的誘導力
語文教學要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因為教師的任何努力,只有化作學生的內在動力和自覺行動才有意義。為此,我們語文教師必須作些努力:
1、讓學生做他們能夠做的事。一是每篇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讓學生根據各人的實際把不懂的弄懂,為什么要不管對象一視同仁地要去識幾個同樣的字、釋幾個同樣的意?二是板書。它是可以顯示學習成果的,應該讓學生去提煉,這樣,既可以正字練字,又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三是整理作者的檔案。四是為課文整理內容提要。一篇課文,學生要掌握些什么內容,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梳理。如果他們理解得不到位、不正確,可通過教師的教學進行修正、補充。這樣,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人意識,又在訓練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五是學生作業(yè)由學生自己去改。讓學生改作業(yè),歷來是個有爭議的話題。贊成者說可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反對者說不改作業(yè)是極不負責任的表現。但是有些現象倒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比如,有的學生字寫錯了,教師改出來讓學生訂正,但他仍然要寫錯,老師一急,罰抄50遍,按理不會再寫錯,可是事實并非如此。何以這樣頑固?再比如學生作文水平怎樣提高?是教師改出來的嗎?不是,是讀出來的,是寫出來的。當然,不改作文是不負責任。怎樣負責?作文前,提出要求,像字數啦、選材啦、結構啦、表達方式啦,然后讓學生寫,寫好以后,先自改,看是否符合要求,再互改,互相挑剔。最后,師生共同評點。
2、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我在單元教學中,非常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一單元5篇課文,我一般精講一二篇,因為名篇、重點篇目還是需要教師帶學生去細細咀嚼品味的。比如像《岳陽樓記》這樣的經典作品,沒有教師的精講,學生很難體會到文章的精妙;還有三四篇,則十分注重給學生自學的機會。一篇文章學什么,由學生討論了確定;目標定好后,怎樣完成任務,我跟學生一起設計學習活動。
總而言之,學語文,不能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應讓他們感到意趣盎然,不斷有新的領悟,不斷有新的熏染,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的向往。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語文教師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