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評職稱論文
教師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一位溫和心細的人,對學生就像對自已的孩子一樣,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了中小學教師評職稱論文,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中小學教師評職稱論文篇一
教師教育的發(fā)展
[摘要]目前,我國教師教育正在向開放化體系轉變,在這一過程中,綜合院校和師范院校在教師教育上各自顯現出獨特的優(yōu)勢,同時也暴露出各自相應的問題。為了更好地開辦教師教育,在正確分析與解決問題的同時,社會應通過繼續(xù)提高教師地位、嚴格執(zhí)行教師資格制度等相關策略保證和提高教師隊伍質量。
[關鍵詞]教師教育教師地位教師資格制度
[作者簡介]劉普(1972-),女,河北曲陽人,石家莊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河北石家莊050035)張淑芳(1963-),女,北京人,保定學院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張熙君(1963-),男,河北保定人,保定學院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心理學。(河北保定071000)
[課題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guī)劃2006年度課題“教師教育模式改革與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06100003)
[中圖分類號]G4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7-0052-02
一、教師教育模式的發(fā)展背景
教師教育模式應與一定歷史時期社會發(fā)展對教育的需求相適應,尤其與經濟、教育的地位和教師待遇等特定國情相適應。我國的師范教育始于甲午戰(zhàn)爭以后,當時“朝野人士,深感國事陵夷,民智落后,群議變法興學,以雪恥圖強”①,于是,1896年梁啟超在《時務報》發(fā)表了《變法通議·論師范》。文章對新、舊學堂教師狀況進行了分析,指出當時“府州縣學、書院和蒙館等傳統(tǒng)學校的教師都是一些不通六藝、不讀四史的人,更不了解西學的最基本常識”,而新式學堂中聘請的外國教習,又存在諸多弊端。因此,他認為,中國急需普遍設立中、西學兼習的新式學堂,不能依靠上述兩類人,“根本的解決辦法是設立師范學校,培養(yǎng)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師。”②主張自辦師范學堂,“以師范學堂之生徒,為小學之教習;以小學生徒之成就,驗師范學堂之成績。”③1897年盛宣懷在創(chuàng)辦南洋公學時,設師范院,開始了我國的師范教育。
師范教育在創(chuàng)建之初,主要參照日本的做法,在學校設置、課程安排、經費來源、招生對象及畢業(yè)生分配等方面都由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當時的學校是獨立設置的,這種獨立設置強調了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重視對教師的專門培養(yǎng),滿足了當時社會發(fā)展對教師的需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目前在師資數量的需求上有所緩和,對教師質量的要求日益突出,當今社會需要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人才,這種社會發(fā)展狀況對教師教育模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次從法律角度確定了教師的地位。1995年12月12日國務院又頒布了《教師資格條例》,要求成為教師的人至少要獲得七種被承認的資格證書中的一種。1999年6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鼓勵綜合性高等學校和非師范類高等學校參與培養(yǎng)、培訓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自此,綜合大學開始嘗試辦師范教育,師范院校也紛紛開設高職專業(yè),向綜合大學靠攏。這樣,中國的教師教育由獨立體系走向了開放、綜合化體系。
二、綜合院校與師范院校在教師教育上的優(yōu)勢與問題(一)綜合院校教師培養(yǎng)的優(yōu)勢與問題
1.綜合院校舉辦教師教育的優(yōu)勢。一是學科門類多,教育資源豐富,有利于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二是學術水平較高,有利于提高師范生的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三是師資力量相對雄厚,有利于為教師教育專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新的生長點;四是具有較強的內部調節(jié)功能,舉辦教師教育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能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調整專業(yè)設置和辦學規(guī)模;五是大學的社會聲譽有利于吸引優(yōu)秀生源,提高教師教育的質量。④綜合院校在學科基礎和知識背景及學術氛圍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有利于復合型教師、科研型教師及某些特殊專業(yè)教師的培養(yǎng)。
2.綜合院校教師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一是綜合院校不具備教師培養(yǎng)的經驗。教師的職業(yè)特色決定了教師的素質,教師的素質制約著教師培養(yǎng)。教師的勞動既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教育的科學性要求教師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該是大寫的“T”型,即在專業(yè)知識上要精、深,在其他文化知識上要廣、博。教育的藝術性要求教師的天賦、靈感和創(chuàng)造性。教育是解放的藝術、發(fā)現的藝術、激勵的藝術,教師需要解放每一個學生的思想,發(fā)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激勵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創(chuàng)造欲望。目前,綜合院校還欠缺實踐經驗和教育技能嫻熟的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專職教師。二是綜合院校對教師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通過合并發(fā)展起來的綜合大學,改革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學校的辦學層次和在全國的綜合排名,因而建多少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多少博士點、碩士點等,才是學校關注的重點”⑤。由師專合校升格而建的地方綜合院校,有些因定位不準或急功近利,盲目發(fā)展高職專業(yè),不僅在專業(yè)設置上,高職專業(yè)的數量超過了師范專業(yè),而且?guī)煼秾I(yè)的課程安排不僅沒有保留或更加突出原有的師范特色,反而對教師教育必備的課程進行了壓縮,這樣一來,這些院校不但沒有秉承師范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且會因為失去原有的辦學優(yōu)勢使教師教育專業(yè)在多元競爭格局中喪失競爭力。三是綜合大學在招生和畢業(yè)生去向上處于兩難境地。一般而言,綜合大學的生源都比較好,能達到綜合大學錄取分數的考生一般不會報師范專業(yè),師范專業(yè)在綜合大學的地位不會像其他專業(yè)那樣高,這樣,一方面綜合大學的師范生會因地位不高抬不起頭,另一方面仍以綜合大學生自居,不甘愿當老師。⑥因此,雖然綜合院校開始辦師范專業(yè),仍“難以從根本上改變‘二流’中學畢業(yè)生報師范、‘二流’師范畢業(yè)生當中小學教師的基本現狀”⑦。
(二)師范院校在當今多元競爭中格局中教師教育優(yōu)勢與問題
1.師范院校在教師教育上的優(yōu)勢。一是多年承辦師范教育積淀的深厚底蘊,是師范院校在多元競爭格局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與基礎教育的緊密結合,是師范院校的立校之本;三是具有專業(yè)的教師教育師資,這是師范院校教師教育的有力保障。
2.師范院校教師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一是雖然大部分師范院校是在繼續(xù)保持或發(fā)展教師教育特色的基礎上,按社會需求開辦相應的高職專業(yè),但也有部分師范院校在改革大潮中迷失方向,以犧牲原有的優(yōu)勢為代價盲目發(fā)展高職專業(yè),結果導致目標定位混亂、特色喪失、優(yōu)勢不再、師范生的競爭力下降、高職生的競爭力更弱等現狀。這集中表現在能夠體現教師專業(yè)特色的課程設置薄弱,除了各類相關知識體系陳舊、課程壓縮外,各級領導還將主要精力和資金投入到高職專業(yè)的建設和發(fā)展上,忽視了教師素質專業(yè)課,造成自上而下的對教師教育課程的懈怠。“檢驗師范大學綜合發(fā)展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應該是教師教育和教育學科的地位是否更加鞏固,教育研究水平和政策服務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培養(yǎng)出來的教師和學科人才是否得到社會認可,學術實力和辦學聲譽是否得到提升,對國家和地方教師教育和高師院校發(fā)展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是否得到發(fā)揮。”⑧因此,師范院校在向綜合大學轉型的過程中,不能以犧牲自己原有的優(yōu)勢為代價,而應在鞏固原有的教師教育和教育學科地位的基礎上,通過學科整合和理念創(chuàng)新使自己的特色更加突出,從而提高自己在多元格局中的競爭力。二是師范院校的教育改革滯后于中小學教育改革。師范院校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遠遠跟不上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步伐,師范院校是為中小學培養(yǎng)師資的,是為基礎教育服務的,是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指南針和風向標。但就目前現狀來看,師范院校的教育理念及培養(yǎng)目標不能很好地適應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師范院校的畢業(yè)生在真正進入中小學后“在教育理念方面并無明顯優(yōu)勢”⑨。這主要是因為師范院校“關于教師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課程,關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課程,關于教育評價、教育管理以及如何指導學生學習等多方面的課程”⑩設置不足,以至于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在面對中小學教育實際以及在新的教育形勢下,不能體現出其應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優(yōu)勢。三是師范院校的教育實習環(huán)節(jié)形同虛設。教育實習是教師的必經之路,是從學生過渡為教師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教育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的有力保障。但就目前來看,師范院校的教育實習環(huán)節(jié)形同虛設,根本不能真正起到實習的作用,有的學生甚至根本沒有站講臺的機會,更不可能通過實習使所學的教育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也更談不上通過實習使教育技能得到提高。
三、促進教師教育發(fā)展的策略(一)提高教師地位,改善教師待遇
列寧認為,提高教師地位,改善教師的物質待遇,是建設教師大軍、提高整個社會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他曾經指出:“不提高人民教師的地位,就談不上任何文化,既談不上無產階級文化,甚至也談不上資產階級文化。”因此,他強調指出“應當把我國人民教師提高到從未有過的,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沒有也不可能有的崇高地位”。在現代社會里,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造就人才對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們要重視教育、重視教師、提高教師待遇、改善教師生存和生活條件以吸引高素質的人才從事教育事業(yè),從而提高全民素質,使民族興旺發(fā)達,使國家繁榮富強。1978年4月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不但學生應該尊重教師,整個社會都應該尊重教師。”最近幾年,我國教師的地位有所提高,教師的待遇有所改善?!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征求意見稿在經費保障內容中明確提出,2012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要達到4%,教師工資可高于公務員。由此可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的作用及教師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教師教育會隨著教師地位的提高而得到相應提高,當教師的待遇真正高于公務員時,教師專業(yè)會吸引大批高素質的學生,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二流’中學畢業(yè)生報師范、‘二流’師范畢業(yè)生當中小學教師的基本現狀”。
(二)嚴格執(zhí)行教師資格制度
教師資格是國家對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人員最基本的要求,它規(guī)定著從事教師工作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我國自1993年之后相繼頒發(fā)了《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和《〈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體系,為保證教師質量奠定了基礎。一般而言,教師資格考試分兩步走:一是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普通話等教師必備知識的考試,上述三科考試合格后再參加認定如說課、試講、體檢等。教師資格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條件要求,是教師質量的最低標準。教師的工作關乎國家的興衰、全民的整體素質,甚至是人類未來的發(fā)展,保證教師質量,就是保證人類的未來。因此,應嚴格執(zhí)行并進一步完善教師資格制度,以確保教師質量。
(三)綜合院校和師范院校在教師教育上應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教師教育專業(yè)
1.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專業(yè)設置,強化能力培養(yǎng)。在教師教育由封閉走向開放的新時代,各類教師培養(yǎng)機構應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優(yōu)化與整合課程設置,豐富與更新知識結構,完善與提高能力培養(yǎng)。知識與能力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古時候,只有“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才能勝任教師,現代社會發(fā)展更加迅速,知識激增,信息爆炸,創(chuàng)新不斷,對教師的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認為教學是把自己儲存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的過程。現在,這一說法已經不恰當了,教師的教學不是灌輸,而是啟發(fā),知識不是從教師傳遞給學生,而是把打開知識寶藏的鑰匙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發(fā)現。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就要有源源流動的活水,這就對教師的知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得真正“活到老,學到老”。因此,各類教師教育的學校和機構需要更新理念,在豐富與完善知識結構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說知識是勝任教師的前提,能力則是勝任教師的保障。教師需要多種能力,尤其是當今社會,專業(yè)化的教師需要擁有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各種能力,因此,教師教育學?;驒C構需要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等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
2.落實與加強教育實習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通過教師的指導與幫助,真正提高教育實踐能力,同時也為同學之間的互相學習提供了機會。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與道德修養(yǎng),解放學生的思想,開闊學生的視野,堅定學生的教育信念,激勵學生的教育熱情,端正學生的態(tài)度,為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做足準備,為未來的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社會的發(fā)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注釋]
①③湯才伯.廖世承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453,453.
?、趯O培青.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37.
?、堍輫姥?非師范院校教師教育的困境與超越——全國非師范院校教師教育協(xié)作會首屆年會述要[J].教師教育研究,2005(4):76,76.
⑥石歐.契機還是危機:當前高師教育的幾個現實問題[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5):10.
⑦陳永明.教師教育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52.
⑧鐘秉林.論師范大學的發(fā)展與教師教育的改革——以北京師范大學的改革探索為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6.
⑨⑩耿文俠,馮春明.綜合院校與師范院校畢業(yè)生從教狀況比較[J].教育評論,2004(21):21,21.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77,678.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中小學教師評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