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音樂大師莫扎特簡介
莫扎特不是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但他的確是一個音樂天才。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xì)了解下吧。
莫扎特人物簡介
沃爾夫?qū)?middot;阿瑪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35歲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dāng)時所有的音樂類型。莫扎特不僅是古典音樂的杰出大師,更是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的音樂天才,有“音樂神童”的美譽。他也是第一位公開脫離保護人的自由作曲家,使其人格備受后世音樂家敬仰。
人物生平
身世背景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生于奧地利的薩爾茨堡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原籍是德國,他的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宮廷天主教樂團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親安娜·瑪麗亞·莫札特也熱衷于音樂并會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七。
初露鋒芒
1760年,4歲的莫扎特跟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學(xué)習(xí)鋼琴并開始作曲。
1762年,6歲的莫扎特在父親的帶領(lǐng)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試驗性的巡回演出。
1763年6月至1773年3月,莫扎特與父親先后到德國、法國、英國、荷蘭、意大利等國進行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這次演出讓莫扎特對當(dāng)時最先進的意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器樂等體裁都有了認(rèn)識,還結(jié)實了J.C.巴赫、G.B.馬蒂尼、G.B.薩馬蒂尼等作曲家并學(xué)習(xí)到他們的作曲技術(shù),這時的作品已經(jīng)顯示莫扎特創(chuàng)作體裁的廣泛性和他對歌劇創(chuàng)作的興趣。
漸漸成熟
1773年底,莫扎特與父親返回薩爾茨堡。此時的莫扎特對自己卑微的奴仆樂師地位感到不滿,為了爭取人身與創(chuàng)作的自由,他經(jīng)過激烈的斗爭,終于在1777年9月獲得大主教的同意,又隨母親進行了兩年的旅行演出。為了另謀職位,以便永遠(yuǎn)離開薩爾茨堡,他先后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學(xué)、演出,進一步加深了對不平等制度的認(rèn)識和體會。在曼海姆時,他得到一些市民音樂家的幫助與同情,并接觸到當(dāng)時歐洲重要的曼海姆樂派,聽到第一流管弦樂隊的演奏。
1778年5月,莫扎特抵達巴黎,由于母親病逝,加上未能謀到職位,于是在1779年1月返回薩爾茨堡。這一時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創(chuàng)作了2首長笛協(xié)奏曲、1首雙簧管協(xié)奏曲、7首鋼琴小提琴奏鳴曲、3首鋼琴奏鳴曲,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樂派的影響。
1780年,莫扎特完成歌劇《伊多梅紐》。這一時期莫扎特的作品嚴(yán)謹(jǐn),在內(nèi)容上反映了當(dāng)時狂飆運動思潮的影響,在形式上出現(xiàn)了新的要素,如奏鳴曲式第一樂章的呈示部,出現(xiàn)了與第一主題相對比的第二(或更多的)主題在再現(xiàn)部中,常常改換主題出現(xiàn)的次序,有時對主題材料也進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處理,在第一、二樂章間,有了強烈的力度對比,這些手法,增強了他的音樂作品的戲劇性,使“古典奏鳴曲式”進一步形成。
維也納時期
1781年6月,莫扎特再也無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辭職,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公開擺脫宮廷束縛的音樂家,到維也納謀生,之后他雖然名義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實際上仍然無力抗?fàn)幏饨ㄉ鐣λ膲浩?。生活的磨難對他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維也納的10年,成為他創(chuàng)作中最重要的10年。
1782年7月,莫扎特創(chuàng)作的《后宮誘逃》在維也納布爾格劇院首演。
1784年,他參加了共濟會,對它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有強烈共鳴,并在這種思想的啟示下創(chuàng)作新型作品。
1785年,一度倒閉了的維也納民俗歌劇院開始恢復(fù),莫扎特有了從事歌劇創(chuàng)作的機會,創(chuàng)作了一部喜劇型歌劇《劇院經(jīng)理》。
1786年,創(chuàng)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1787年,莫扎特完成歌劇《唐璜》。
1790年1月,莫扎特的歌劇《女人心》上演。
1791年,莫扎特創(chuàng)作歌劇《蒂托的仁慈》但未獲成功。9月,完成最后一部歌劇《魔笛》。之后莫扎特開始創(chuàng)作大型宗教音樂作品《安魂曲》,于12月5日0時55分《安魂曲》還未完成莫扎特就離奇死亡,享年35歲,入葬于維也納。
莫扎特小夜曲
G大調(diào)弦樂小夜曲,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87年8月24日在維也納完成,并以最時髦的德文用語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該曲是十八世紀(jì)中葉器樂小夜曲的典范。該曲最早為弦樂合奏,后被改編為弦樂五重奏和弦樂四重奏,尤以弦樂四重奏最為流行,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歡迎的一首。
莫扎特的作品
主要代表作有:歌劇22部;以《費加羅的婚禮》(The Marriage of Figaro)、《唐璜》、《魔笛》最為著名;交響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響曲最為著名;鋼琴協(xié)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鋼琴協(xié)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xié)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協(xié)奏曲最為著名。
莫扎特效應(yīng)
所謂“莫扎特效應(yīng)”是指“莫扎特的音樂可以作為胎教音樂,可以提高孩子智商”,這是上個世紀(jì)九十年代初美國科學(xué)家的研究結(jié)論,商家即群起炒作,但其實這樣籠統(tǒng)的論斷是會誤導(dǎo)人的。因為莫扎特的創(chuàng)作主題豐富、風(fēng)格多樣,他的音樂也有很多表現(xiàn)激越強烈的感情,或憂傷或狂熱或悲壯,這樣風(fēng)格的音樂就算是天才之作也不適宜選作胎教音樂的。
莫扎特安魂曲
安魂曲其實也是彌撒曲的一個分支,主要是指羅馬天主教用于超度亡靈的特殊彌撒,安魂曲的唱詞與普通彌撒基本相同,但省略了榮耀經(jīng)(Gloria)與信經(jīng)(Credo),增加了“震怒之日”(Dies irae)。之所以稱為安魂曲,是因為唱詞的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開頭,第一句是“主啊,請賜予他們永恒的安息”。安魂曲這個名詞在音樂上接受的人比較多,而教會一般將其翻譯為追思曲。
社會評價
莫扎特不是一個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但他的確是一個音樂天才。(安德魯·莫勞夫奇克評)
莫扎特是一個天分極高的藝術(shù)家,在西方音樂史中,他被毫無疑問地公認(rèn)為是音樂界的曠世奇才。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范,他對歐洲音樂的發(fā)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dāng)時所有的音樂類型。他譜出的協(xié)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游曲后來成為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大眾文藝》評)
在公眾的尊重和愛慕方面,莫扎特的地位在其他作曲家中無出其右;他是西方音樂史上公認(rèn)的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與海頓、貝多芬一起將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成就推向頂峰,他以當(dāng)時所有的音樂體裁進行創(chuàng)作,而且無一不是出類拔萃;他的趣味、他對形式的駕馭自如。雖然他只在人世間停留了短暫的35年,但卻為人類留下了極其豐富和寶貴的音樂文化遺產(chǎn)。(《不列顛百科全書》莫扎特專欄)
莫扎特的音樂是生活的畫像,但那是美化了的生活。旋律盡管是精神的反映,但它必須取悅于精神,而不傷及肉體或損害聽覺。所以,在莫扎特那里,音樂是生活和諧的表達。不僅他的歌劇,而且他所有的作品都是如此。他的音樂,無論看起來如何,總是指向心靈而非智力,并且始終在表達情感或激情,但絕無令人不快或唐突的激情。(羅曼·羅蘭評)
看過奧地利音樂大師莫扎特簡介的人還看了:
1.莫扎特出生在哪里
3.莫扎特課外書
5.莫扎特的簡介
6.莫扎特的勵志故事
7.莫扎特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