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之修其身必先正其心
太極拳之修其身必先正其心
太極拳是中國獨有的武術,在中華武術史上已有幾百年的時間,太極拳的養(yǎng)生功效深受現(xiàn)代人喜愛,練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永葆青春,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太極拳之修其身必先正其心。歡迎閱讀!
太極拳之修其身必先正其心
太極拳是一種養(yǎng)生拳術,練習太極拳要抱著養(yǎng)生的目的練習,不能以技擊或者打人的目的學習。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知道太極拳的特點是什么。太極拳首先有一個形體動作,即外形;其次,有內在的神、意、氣。太極拳是把外在的形和內在的神、意、氣融合在一起,互相依存,成為一體的拳術。所以,我們無論是為了健身還是為了技擊練習太極拳,都離不開這兩個方面。
王宗岳的《十三勢行功歌訣》說:“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表明練習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益壽延年。這是根據(jù)時代的變遷而產(chǎn)生的練習太極拳目的的變化。到了現(xiàn)代,練習太極拳就更注重健身和修身養(yǎng)性了,技擊則變得次要。
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學習太極拳能實現(xiàn)人們健康長壽的夢想。
為了健身而練習太極拳,也是離不開《十三式行功歌訣》的指導。歌訣中說:“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在這里,“意氣神”是練習太極拳的主要方面;“骨肉”是指形體動作,則是次要的。
根據(jù)這句歌訣,我認為,練習太極拳要達到健身的目的,只要做到以下兩點就可以了。第一個就是要做到松,即放松;第二個是要做到靜,即安靜、心靜。這里的松和靜,都是在意識的指導下進行的。
為什么從健身的角度練習太極拳,要把松和靜放在首位呢?只有做到松靜,心情才能平穩(wěn),肌肉才能放松,氣血才能疏通。怎么才能放松呢?要在意念的指導下,心情不能緊張,充分放松,也就是安靜,然后肌肉、筋腱盡量放松。
習練太極拳要求心靜體松,太極拳放松的過程可緩解精神壓力,修身身體病灶,增強身體免疫能力。
放松,就是不用力,不較勁。肌肉放松了,氣血也就暢通無阻了。從中醫(yī)角度來看,生命離不開氣血運行,氣血旺盛,經(jīng)絡暢通,人就健康。所以,練習太極拳,疏通經(jīng)絡,首先要做到放松。怎么才能靜呢?靜就是心情不能過于緊張,要安靜松弛;還要意念專一,不能胡思亂想。
做到了松和靜,我們在練習太極拳時,就能有得氣的感覺。這里的“氣”不是呼吸之氣,而是內在的、在人體經(jīng)絡中游走的一種物質。這種物質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在練功的過程中感覺得到。中醫(yī)也講內氣,內氣在針灸大夫扎針時也是能感覺到的,比如你扎的穴位準確,就能感到針的沉重感;如果沒有扎到穴位,針就像扎在了棉花套上。
練太極拳如果得氣了,渾身上下都是非常舒適的。中醫(yī)認為,人離不開氣和血,氣是血之帥,血的運行是靠氣的推動進行的。所以,氣是人體內部生命的動力。人體只要氣血充盈,身體就健康。所以,練習太極拳只要做到了松靜,就能使氣血暢通,生命健旺。
做到了松靜,還要用意念導引內氣運行,帶動外形動作。拳論中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以氣運身,務令順遂。”就是要用意念引導內氣運行,同時要沉著安靜。在意念的引導下,內氣隨形體動作運行周身,遍布四梢,就能達到精、氣、神的和諧統(tǒng)一。做到這一點,人就能不急躁,神智清明,氣血流暢,從而達到固腎益腦,陶冶情操,鍛煉意志。簡而言之,這就是身心健康。
總體來看,只要做到松靜,練習太極拳就能達到一定的健身效果。松和靜是相輔相成的,是在意念的指導下進行的。
再有,我們還要注意《十三勢行功歌訣》中的另一句:“命意源頭在腰隙。”這里的命是指身體,意則是指意念;腰隙就是指腎腧穴,兩個腎腧穴中間是命門穴。命門穴屬火,兩腎屬水,水火交錯,生命旺盛。
練習太極拳時,兩腿虛實不斷轉換,腰胯帶動兩腎圍繞命門運動,達到水火交融。按照中醫(yī)理論,命門穴統(tǒng)帥周身,是一身之君。這樣鍛煉身體,使水火交替,自然能夠強壯身體。
歌訣中還說:“腹內松靜氣騰然。”這句話也道出了太極拳健身的道理。中醫(yī)認為,心屬火,腎屬水。練拳時意守丹田,腹內松靜,心火和腎水相交,就產(chǎn)生氣體,所以就出現(xiàn)了“氣騰然”的現(xiàn)象。
“氣騰然”后,內氣充盈周身,產(chǎn)生營衛(wèi)之氣,就能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另外,人體的津液也會隨著內氣進入骨髓,增大人體的骨密度。所以,常年堅持練習太極拳的人,骨密度一般都比較大。
總之,練習太極拳身法要正確,拳式要規(guī)范,還要持之以恒,自然能取得健體強身的效果。
當前,太極拳雖然非常普及,但是我認為還存在著一些弊端,影響人們健體強身的效果。
第一個是拳套太亂,很多人都編套路,各種套路很多,但是很多動作是違背太極拳理的。離開太極拳理論去編套路,就不是太極拳了。還有的東拼西湊,這個流派摘一點,那個流派摘一點,編成一個套路,這只是外形上的組合,內在是很難融合的。
太極拳形成目前的五大流派,是有其歷史淵源的,不應該混在一起。還有的把長拳的動作引入到太極拳中,這是一種倒退,因為太極拳就是從長拳演化而來的。這些現(xiàn)象當然對太極拳健身沒有好處。
第二是練習方法不正確,有人過分追求震腳、發(fā)力,特別是震腳,練習的方法不正確,就容易損傷膝關節(jié)和大腦,久而久之損害身體。
第三是為了表演得分,有一些人追求過低的架子、過高的抬腿,這些都是錯誤的,不利于身體健康。拳架的高低沒有好壞之分,關鍵看自己的身體條件。身高,當然拳架要高一些;身矮,拳架當然要低一些。不要片面地強調低架子好,高架子不好。太極拳是因人而異的。
第四是一些人在教拳過程中,過早地把氣功引進來。太極拳本身是一個導引術,也是氣功,練習時以心行氣,自自然然,不是勉強把動作和呼吸相結合。如果把動作和呼吸勉強結合,則是非常錯誤的,會造成內氣填胸、憋氣的現(xiàn)象。
第五是很多人練習太極拳貪多,他們往往會很多太極拳套路,結果是哪一個也不精,甚至都不對。這樣雖然學了很多,卻得不到很好的鍛煉效果。練習太極拳要求精,不能貪多。
第六是一些教拳的老師自己不練拳。教拳和練拳是不同的,練拳能夠養(yǎng)生保健,教拳則是耗神耗氣。如果長期教拳不練拳,自然會損害自己的身體。
第七是一些人名利心太重,這樣會影響自己的修煉,影響身心健康。一般來講,德高藝也高;德不高,藝也不高。過分追求名利,反而追求不到拳藝。
我認為,做人不能丟掉善心和理想,要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練習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修身、求真。欲修其真,先正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心正身正,自然心平氣和,身心健康。所以,孔子說:“仁者壽。”
太極拳健身方法
第一、練心靜
心情不要太激動,腦子里不要想太多,像準備休息一會兒一樣,放松。把姿勢基本擺正,各大要領粗粗的走一、兩遍——肯定到不了位,沒關系,不駝背、不挺胸、不前俯后仰就可以。有的朋友,恨不得今天練,明天就出功夫,在這里得先給潑點冷水,內家拳這東西,跟種樹一樣,得按月、年算,踏踏實實的練,一定可以成功,想一步登天,反而是欲速則不達。
第二、練松肩
想象兩臂脫臼了,掛在身上,可以輕輕左右搖晃一下身體,看看胳膊是不是那種柳枝隨風擺的感覺 這是入門第一關,把這個找好了,后面特別順,有的朋友跳過這一折,直接找腰胯,就好像想直接從一樓上三樓一樣。
練習太極拳要求全身放松,整個周身協(xié)調運動,能提高身體機能,加快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
第三、練找感覺感
首先找手沉的感覺,慢慢體會,手是不是發(fā)沉、發(fā)脹。如果沒有,繼續(xù)從松肩上找。有了手沉的感覺,就等于摸到門了,這時候應當勇猛精進,千萬別兩天打魚,三天曬網(wǎng)。
第四、練貼肩胛
手沉了以后,肩部會進一步放松,這時候要體會肩胛貼圓了沒有。這個同時會出現(xiàn)空胸圓背的狀態(tài)。剛開始貼,胸背肩會緊張,在這種狀態(tài)下,再次放松。這時候可能出現(xiàn)一系列不舒服的現(xiàn)象,那是胸背一些平時不吃勁的肌肉開始被喚醒的緣故,這時候不能怕,得積極的調,調好了,過去了,又上一層樓。抖一抖,是自然調節(jié)的好辦法。
第五、練腰腹
等空胸圓背要領固定住,而肩松手沉的感覺仍然存在的時候,開始調整命門后貼,這個時候同時會出現(xiàn)翻襠擰胯,丹田前卷。前幾步,腰就放松就行,現(xiàn)在可以動腰了。提醒初學的兄弟一點,臀是內斂的,別上翹。
太極拳運動以腰為軸,腰部在身體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常練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素質,同時還能預防疾病。
第六、練翻轉胯
胯翻到一定程度,會感覺翻不過去,這時候,適時地往下蹲一點,膝蓋有上提之意,這時候胯也翻過來了,同時會出現(xiàn)五趾抓地的現(xiàn)象。這個不多說了,以前說得太多,也沒幾個能練出來,后來不說了,有幾個特別下功夫的兄弟自己就找出來了。
看來關鍵還在一個“練”上。這個過程很長,可以每次都找一遍,但不要想一次做到位,要一步步來。呼吸不要著意,通暢就好。一旦發(fā)現(xiàn),呼吸不暢,就證明你現(xiàn)在求的要領超過你身體的負荷,應該減小強度,或者加強上一階段內容的訓練。
其實說到底就四個字“大道至簡”,戒驕戒躁,踏踏實實的練就是了。內家拳的技術體系比書法、繪畫、雜技都簡單,過去很多高手,就是農民、車夫、匠人,沒什么學歷,也練成了功夫,練出了智慧,所以大家應該有自信,每天堅持一個小時,一定可以成功。
太極拳的健身機理
第一,太極拳圓活緩慢并且動作柔和,同時要求呼吸和動作自然配合,全神貫注,在連貫練習時它強調用意念來引導動作,從而達到使全身肌肉既保持一定的勁力內蓄并且有周期的放松的效果。
第二,太極拳運動的基礎與規(guī)律在于陰陽之道,比如太極拳各招各式講究的是左右平衡,通過左右的協(xié)調配合使得人體左半身與右半身的經(jīng)絡氣血得到均衡的鍛煉從而保證了經(jīng)絡系統(tǒng)的陰陽平衡。
太極拳結合中醫(yī)原理,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快新陳代謝,恢復身體元氣,達到祛病強身的功效。
正因為太極拳運動具有的這些獨特之處,所以它對體力的恢復有極大的幫助,并且容易促進睡眠。
第三,太極拳在鍛煉時要求“以意導氣、以氣運身”,使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促使氣血通暢;在技術上太極拳要求無拘無束,松靜自然,“無使有凹凸、無使有缺陷”,“動靜作勢、純任自然”,”松腰斂臀、微微合胸”。
在運動中則調息自然呼吸順其自然,屈伸開合聽自由,行拳圓活流暢,動急則急應,動緩別緩隨,雖然動作變化萬千但精髓內涵始終如一。中醫(yī)學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人體健康的關鍵在于氣血的調和與通暢。
夜晚練太極拳對睡眠有好處,使中樞神經(jīng)興奮與抑制保持平衡,減少夜間多夢癥,還能治療神經(jīng)衰弱。
第四,太極拳強調的是慢中求動,訓練放松,在進行太極拳鍛煉時要充分理解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精髓與內涵。
太極拳講究的是剛柔并濟,天人合一,在行拳時首先心要平靜,動作看似圓潤輕緩,實則力度十足,穩(wěn)而有力,角度位置適中,無過而不及。在練習當中體會到陰陽相生,渾然天成的意境,產(chǎn)生自然而然的美感,從心靈到身體得到徹底的凈化。
第五,太極拳的動作姿勢要求身體的各個部位須保持一定的弧形或圓,便于身體各部位肌肉放松,這種身體姿勢有利于經(jīng)絡與氣血舒暢地運行,不易造成運動性的局部受擠壓而產(chǎn)生組織器官缺氧,從而使周身氣血運行流暢。
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太極拳能使氣血不通之處暢通,這樣慢性病癥狀就得到緩解或消除。
看了“太極拳之修其身必先正其心”文章的人還看了:
5.太極拳習練五字訣
6.太極拳鍛煉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