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英語上冊電子課本
部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英語上冊電子課本(完整)
目前,全國使用的小學語文教材共13個版本。按教育部的規(guī)定,教材的使用選擇權在學校手中,通常一個地區(qū)會選擇一樣的教材版本。以下是小編匯總關于部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英語上冊電子課本的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部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英語上冊電子課本
在線閱讀請點擊鏈接查看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眾號【5068教學資料】,關注后對話框回復【1】獲取四年級語文、四年級數學、四年級英語電子課本資源。
人教版教材亮點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開放而富有活力。從一年級下冊開始,每個“語文園地”里都有“我的發(fā)現”欄目,不斷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fā)現,引導他們自主發(fā)現學習方法。
如一年級下冊的“語文園地四”,兩個小伙伴正在對話:“我發(fā)現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關。”“我發(fā)現……”教材通過這種引導合作學習的方式,啟發(fā)學生發(fā)現偏旁往往與字義有關。
部編版課本和人教版課本的區(qū)別
1、編寫單位不同
人教版即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簡稱為人教版。小學到高中都有這個版本的教材,也是大多學校所用的教材。
部編本即“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的簡稱。部編本教材由教育部組織編寫,在2017年9月全國中小學(小學和初中)開始全新啟用部編版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3科課本。“部編本”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名著導讀”等多個版塊,把課外閱讀也納入教學體制。
2、課文順序有所調整
對比人教版課本,經典課文仍然存在,但順序做了很大地調整;
3、部編版更加注重基礎知識
部編教材更加注重基礎的掌握與積累,如果人教版要求孩子學寫8個字,那么部編教材會要求學寫16個字;
4、部編版課本更加“現代性”
部編版的教材在選取課文、習題設計和課后練習作業(yè)等方面都更加貼近當代中小學生的“語文生活”,更加具備“現代化”的氣息。
5、部編版古詩文的比重有所增加
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由60篇增加到70。
6、部編版增加了課外閱讀書目
最明顯的是初中階段名著閱讀已經是必考內容,并有指定書目;小學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課外閱讀要求;
提高小學四年級英語學習的技巧
英語學不好的原因
1.缺乏語感
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直覺。一個人講話像不像英語或一篇文章寫得像不像英文,我們能直接覺察到,這就是語感。語感不是天生的,是在學習中逐步培養(yǎng)并加強的,閱讀材料上如果沒有一定量的積累,就難以建立起語感,而沒有語感,讀起文章來就很費勁,盡管每個語法都明白,每個單詞都認識,但仍然不能從整體上欣賞、把握一篇文章。
2.缺乏文化背景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極深的文化底蘊。沒有語言文化背景,英語學習者就不能真正完全讀懂外國文獻(尤其是社會科學類)、順暢地與外國朋友交流,就是因為不了解英語的習俗文化、思維文化及歷史文化,存在著詞匯、修飾、習用語等方面的阻礙。而文化背景的獲取,最理想、最地道的方法還是通過大量閱讀各種文章 (著作),通過天長日久的積累,從而消除文化上的隔膜。
3.不適應語言風格
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獨特的風格,例如英語中大量地運用被動句,而漢語則習慣用主動形式來表達,如果一個學習者只從理論層面上認識到這一點而沒有大量的閱讀實踐,那么他在閱讀過程中就不適應于這種風格,總試圖首先用母語思維方式對內容進行“轉換”,這樣的讀書效率顯然是不高的,講出來的英語也是母語式的。
具體怎樣閱讀,讀什么呢?
1、精泛并舉,范圍要廣。
對于比較精彩的文章,要仔細咀嚼,不但要借助于詞典等工具,對其中的主要詞語、句型、語法進行透徹地分析,還要細細揣摸文章的組織結構及它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這也就要求精讀選擇的分量不要大,重在“精”。所謂“泛”,就是大面積地閱讀,在能理解文章內容的前提下,進行廣泛涉獵,不必求甚解,只求擴大眼界:社會科學、歷史、地理、藝術、風土人情、科學技術等都可作為閱讀范圍。這樣,既培養(yǎng)了語感,又增加了文化背景知識,達到扎扎實實提高英語水平的目的。
2、盡可能地讀原著文章(著作)。
開始直接讀原著,會有較大難度,可以首先閱讀幾本簡寫的小說或故事、英美文學名著,這類簡讀本因保持原作的風格,文字也多出處在原文,可以增加感性認識,培養(yǎng)并增強語感,再逐漸過渡到讀原著,因為原著才是真正的“英語”,通過閱讀它,才進入了地道的英語世界,對語匯、語法、句型及文化背景等的理解和掌握才有了生機。反觀目前國內市面上的一些“閱讀訓練”材料,更多是漢譯英的文字,一則內容熟悉,二則譯文受漢語影響,不利于真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3、要持之以恒。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從掌握到熟練運用需要一個過程,就像一個人不可能通過三五天的好吃猛吃,就長得膀大腰圓一樣,對英語的學習也貴在堅持。有人算過,閱讀水平中等的人,讀一般的書,每天讀15分鐘,一年就可以讀到20本書。每個人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如30分鐘)來閱讀。只有通過“細水長流”,才能在英語的學習中取得質的飛躍。當有一天你讀國外名著就像讀《西游記》一樣輕松時,那不是你用某個“技巧”取得的,而是你 “滴水穿石”的結果,此時,制約英語水平提高的“瓶頸”才算真正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