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禮贊讀后感800字范文
重新閱讀《白楊禮贊》,心頭依然感動不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白楊禮贊》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白楊禮贊讀后感
最近重讀了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上一次讀它,還是讀書時候的事了。猶記得那時翻開書本散發(fā)的書墨清香和教室里朗朗的讀書聲,而現(xiàn)在,點開網(wǎng)頁已成為閱讀的最簡單的方式。
《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抗日戰(zhàn)爭正處于艱苦的相持階段,那是中國最苦難的時代,戰(zhàn)爭、紛亂、民不聊生,卻又是涌現(xiàn)出最多能人的時代,這些不世出的偉人們的成就讓后人仰望。但仔細想想,那些融入到詩畫中的苦難又是蕓蕓眾生多少的悲愴的濃縮。我們能生在一個沒有戰(zhàn)亂,安居樂業(yè)的世界里又是何等的幸運呢?
縱然王昌齡的“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言猶然在耳,人們也始終記得“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中人”的悲愴。歷史總是螺旋反復的行進,戰(zhàn)爭—和平—戰(zhàn)爭,古人用那些流傳千古的詩詞讓后人銘記著和平安定的可貴,中國人民如同白楊樹般默默的捍衛(wèi)這得來不易的和平。落后就要挨打,那本最屈辱的近代史翻過,中國人攢足了一口氣,埋頭補課,悶聲做事,用無數(shù)先烈的鮮血換來寶貴的和平,用無數(shù)前輩的汗水甚至生命拼命趕超,他們是守土安疆的戰(zhàn)士,也是立在戈壁上靜靜守衛(wèi)的白楊樹。今天的我們,踏著他們的足跡,站在他們的肩膀上,也必將繼承他們的美德,遵循他們的遺愿,奉獻我們的微薄之力來守家衛(wèi)國,為我們的子孫后代開疆辟土。
但不論是戰(zhàn)亂還是和平,由古到今,一些品質被人們贊揚著,也總有一些人在默默的堅持著。他們像每一個值得敬畏的生命體一樣,于困境之中,磨礪,成長,將苦難融進生命里,于濁濁塵世之中,譜寫生命的樂章。他們如同這白楊樹一般,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亦不乏溫和,堅強不屈與挺拔,即使環(huán)境艱難,旁人冷眼,亦不能摧毀他們這如寶石般可貴的品質和積極向上的精神。
這矗立在蒼茫的戈壁灘上那一排排筆直挺立的白楊樹,讓我想到那些為了祖國無私奉獻自己的人們,他們也是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下,隱姓埋名,默默無聞,奉獻一生,像焦裕祿、羅陽、林俊德,像那些有名的無名的為了祖國默默奉獻和犧牲著的人。那些為了祖國犧牲的老兵們,那些在各行各業(yè)敬業(yè)奉獻付出一生的人們,他們無畏的沖在第一線,如同旗幟一般鼓舞著其他的人,他們走了,但他們的精神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這種精神讓中華民族堅持到了抗戰(zhàn)的勝利,讓中國人民扛過了內外交困的年代,也將使中華民族完成偉大復興,使中華民族重回世界之巔。
這世上總有這樣的人,他們堅韌不屈,偉岸正直,心懷夢想,腳踏實地,即使環(huán)境艱難,旁人冷眼,亦無法動搖他們心中的堅持。他們是電視里有著感人事跡的英雄,也是默默無聞在我們身邊的凡人。這些凡人也許更為偉大,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也許昨天我們還與他們面對面的吃著早餐,還能記起他們兒時鬧出的笑話,他們不是那么完美,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卻無法掩蓋他們身上的善良和堅持的光芒。像數(shù)十年如一日照顧毫無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的廖月娥,像身懷六甲下水救人的彭偉平,像那些善良質樸的勤勞勇敢的普羅大眾們。
正是有了這些善良樸實的人們,我們的祖國才能如此安定團結,才能腳踏實地積極向上地不斷發(fā)展。他們是土壤,撒播真與善的種子,當這些種子生根發(fā)芽,一片一片的開花結果,那些惡意的冷眼和嘲笑也只能成為田地里少數(shù)的異類。和平和安定不僅僅是依靠邊疆的戰(zhàn)士去維護,作為祖國的一份子,同樣也在用我們的方式來保持這真與善的土壤。
那些或精彩或平凡的最質樸的中國人就在我們身邊,那些最偉大最閃亮的優(yōu)良品德就在我們身邊,由古至今,從未改變,從未動搖。那些守衛(wèi)在戈壁灘上筆直偉岸的白楊樹,他們是先烈的英靈,是祖先的傳承,是偉大的中華人民的象征,是中華民族一代代血脈相傳的最珍貴的財富。學習它、繼承它、發(fā)揚它,中華民族必將實現(xiàn)最燦爛的中國夢,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白楊禮贊讀后感
中學的時候,課本里有一篇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因為那個年齡對文章的認識基本上停留在對記敘文的理解,盡管老師費勁心思把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講解的惟妙惟肖,我依然不明白其中的深刻含義。如今,借著系統(tǒng)開展“白楊精神”大討論的活動,我又重讀了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贊》。
我生在西北,長在西北,在西北高原的土地上最常見的就是白楊樹,他們挺拔堅強的屹立在這片貧瘠卻沉淀了幾個世紀的土地上。西北的人們喜歡白楊樹那堅強和不屈服的性格。
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fā)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眱H僅幾句話就把白楊樹的外貌和精神概括的無與倫比。白楊樹表現(xiàn)出的這種昂揚向上的生命情致,這種高邁的氣概,堅韌的品質、挺拔的意志力和昂藏不彎的氣節(jié),在風雨中抖觫著堅銳的鎧甲,渾身的膽氣和臨風的氣度,無不令人蕩氣回腸,感到振奮。
茅盾先生對北方白楊的贊美,直抒胸臆,發(fā)自肺腑,他所極力推崇的一種白楊精神,歌頌的是一種回蕩在天地間的粗獷豁達的品格,把它當成西北大地一個昂昂蓬勃的生命象征。從茅盾先生汩汩流淌的文字里,我才讀懂了人活著的意義,人活著需要有一個精神的支撐點,這就是做人的尊嚴和品格。而且這種品格、尊嚴,是以高尚、正義為魂魄,以偉岸、峻拔為外形,以高聳入云、瀟灑豁達的氣概為風致,因而不怕風吹雨打,不懼冷嘲熱諷,更不在乎人情淡薄和冷遇挫折,無論什么時候,都挺直了脊梁,義不容辭的擔當著責任和使命,高擎著信念的旗幟,坦蕩無畏,茁壯成長。
重新閱讀《白楊禮贊》,心頭依然感動不已。盡管經(jīng)歷中多了無以計數(shù)的艱難和辛酸,眼目中多了如許的滄桑和悲愴,有時腳下落滿了殘枝敗葉,也有時不由自主地深陷蕭瑟和窘困之中,但是,白楊樹依然巍然矗立,直沖霄漢,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無論遭際和境遇如何,人只要具有白楊偉岸的姿態(tài)和品格,就能在任何地方,任何環(huán)境中扎根、發(fā)芽、成長,廣取雨露陽光,站立成頂天立地的形象,標致、英姿颯爽,引導著生命奔向萬里無云的碧藍晴空。
在漫天黃沙,杳無人煙的黃土高原上,挺立著一排三五棵白楊。正是這白楊樹,使荒涼的高原不再單調,試著杳無人煙的地界出現(xiàn)一絲生機。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白楊的枝、干都是筆直的,挺立的、向上的。就連它的葉子,也是一片片向上的,沒有一片斜生,更不用說倒垂了。這看出了白楊樹那種精神——積極向上、頑強、堅韌不拔。正是這種精神,使白楊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仍能堅持生長,并且生命力頑強。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在我看來,白楊的不平凡也許正來自于它的普通。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植物幾乎無法生存,但是白楊存活下來了,而且活得很普通,這就不得不讓人起敬。白楊是普通的樹,但它堅強向上,就變得不平凡。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普通的,只要我們努力、頑強拼搏,就會變得不平凡。所以,每個人都是普通的,但是我們可以活得不平凡!
白楊禮贊讀后感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矛盾大師的《白楊禮贊》,有很大感觸。
《白楊禮贊》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表面上是贊頌白楊,還贊頌了那些具有與白楊品性的人。他筆下的白楊樹,是平凡的外觀及非凡的內質的統(tǒng)一體。但白楊的意義卻不僅僅是這些,它有著更深刻的內核。白楊樹不僅僅是北方農民的象征,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這是文章的文眼,也是作者的情感落腳點,是對抗日戰(zhàn)爭中民族解放斗爭精神的歌頌。
白楊樹是極其普遍的樹,然而絕不是平凡的樹。它沒有善于觀賞的外形,在西北極其普遍,但卻力爭上游,通身筆直,一丈以內絕無橫斜逸出,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拔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口粗細罷,它卻努力向上發(fā)展,高到丈許,二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這篇文章不僅象征意義深刻獨到,描寫也十分細膩逼真,在藝術上極具感染力。作者以白楊樹象征真人真地,立意顯得很奇妙,在畫面上的形象和氣勢,既明朗又委婉。為了突出白楊樹,作者在環(huán)境描寫上頗有講究,襯托了白楊樹的壯麗挺拔的氣質和形象。
《白楊禮贊》不僅在立意方面有深層含義,即象征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質樸、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還有細膩的描寫。文章布局層層深化,圍繞謳歌白楊樹,從外形到內核各個層面深入抒發(fā),同時,開頭結尾互相呼應,強化了主題,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結合這幾個方面,《白楊禮贊》的的確確不失散文名篇和散文經(jīng)典等稱號。
白楊禮贊讀后感
在漫天黃沙,罕無人跡的黃土高原上,巍然毅立著一排三五棵白楊。在以前,我以為這是很平凡的一種樹,讀了《白楊禮贊》后,才知道它的身上有著那樣偉大而又美好的精神。
白楊是那末的普通,它筆直的站在高原之上,但是它又是那末的不普通,讓人在昏昏欲睡之際立刻清醒。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這是茅盾先生對白楊樹的評價??墒窃趧傞_始時,我并不覺得白楊有多好。從文章中我知道白楊的外表十分的好看。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它算不上美麗。因為美麗是用來形容女子的,白楊不是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正直,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在高原中唯有堅韌不拔精神才可以使生物在那里生活下來。白楊正是有了這一種精神才得以生存。如果把其他美麗的樹種在高原上,他們肯定早就死了。
白楊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也沒有盤旋的樹枝,但是它需要的不是這些。它有筆直的干,筆直的枝,有一種筆直的精神,有一個筆直的心。一個筆直的心不需要華麗的外表來裝飾,只要有一個筆直的外表就夠。但是它那種筆直的精神,必定會讓人發(fā)現(xiàn),讓人吃驚。
白楊不僅是北方農民的象征,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了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是對抗日戰(zhàn)爭中民族解放斗爭的精神的歌頌。
我們也要向白楊學習,做一個正直的人,不虛求美麗的外表,頑強不屈。
白楊禮贊讀后感
諸事繁華,如夢似幻。有時夢想跟現(xiàn)實,總是相去甚遠。人生道路坎坷,浮華塵世心自知,世人總是難免在路途上迷失了前行的方向。
行走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之上,望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的一株株,一排排的白楊樹,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缺乏屈曲盤旋的虬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類而言,那么,白楊樹實在當不起“美”之一字。然而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亦不乏溫和,堅強不屈與挺拔,使世人牢牢的記住了他的身影。
這便是茅盾先生筆下的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那樣粗細,它卻努力向上發(fā)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的凜冽。
透過那層層疊疊的樹影枝椏,我不由的想起一些人,一些事,他們像每一個值得敬畏的生命體一樣,于困境之中,磨礪,成長,將苦難融進生命里,于濁濁塵世之中,譜寫生命的樂章。
古往今來,總是不乏一些懷才不遇的文人志士。而辛棄疾,卻是一特殊的存在,由行伍出生,以武起事,而終以文為業(yè),成為一代豪放派大家。
常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由一枝羊毫軟筆寫就,而是用刀和劍刻畫而成,力透紙背,縱使時隔千年,讀時猶聞金戈鐵馬之聲。可掩藏在層層卷下的又是無人可識的酸辛長嘆。
本是想以身許國,馬革裹尸還,怎奈壯志難酬,空余一身力,一腔志,回首處,已是“可憐白發(fā)生”。四十年為臣,倒有二十年被閑置一旁,僅余的二十年中還被頻繁的調職。“君恩重,且教種芙蓉”,恨不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終只是,臨江水,登危樓,把欄桿拍遍。
命運的苦難并沒有抹去他對國家,百姓的一顆赤忱之心。做不到像陶淵明一樣淺嘗輒止,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也無法像白居易一般,亦政亦文。只能在世俗的磨礪之下,愈見堅韌,不屈不撓,不彎不折,滌去了青澀和浮躁,留下成熟的積淀。
歷史的動亂,民族的仇恨,愛恨的交織,閱歷的積淀,情感的澆筑,一股腦兒地注入詩詞,化作詩句。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整天忙碌于無聊的瑣事,像一群沒有靈魂的蒼蠅,喧鬧著,躁動著,奔波著,逐漸沉溺于人世浮華,專注于利益法則,形形色色的人在物欲橫流的社會里迷失著本性。忘卻了最早的本真,放棄了童年的堅持,于苦難之中,彎曲佝僂了脊背。
淮南為橘,淮北為枳,漂泊在人生的旅途上。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我不得不這樣來安慰自己,紆解尷尬。窘迫的境況告訴附在枝上搖擺的我們,芳草依舊遠在天涯,遙遙無期。形而上者之謂道,形而下者之謂器,我們既未得道,又未成器,曾經(jīng)的舍我其誰的理想鮮餡像湯圓一樣在空曠的世俗中滾蕩,由庸碌的塵埃一層層纏繞,漸漸變成了一個個適合社會口味的毫無個性的面團,成為祭品,鮮紅地刺目。
花開不是為了花敗,而是為了絢爛世界;人生不是等待死亡,而是為了實現(xiàn)理想和價值。我們跌倒又重新爬起,失敗又再次嘗試。不懈,堅持,是我們的座右銘。在生命的距離縮短的過程中,盡量把他無限豐富,趕不上它,至少,可以充實他,把單一的生命無限放大,讓它在你的轉身離開之后依然可以綻放光芒。
用一顆心,承載著童年的夢與期冀。滿懷著對世界最炙熱的愛,篤信著陽光下的善良和美好,堅持著對夢想的熱情??v使被現(xiàn)實推搡地困頓不堪,夢想被撕扯得支離破碎,依然堅定地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寵辱不驚地笑對人生的坎坷。
遙遙的,望見一片幽幽的樹林,兀自屹立在西北的寒風中,不彎不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