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英譯漢翻譯速度
作為考研英語中公認難度最高的科目,翻譯一直以來都是令廣大考生為之頭痛的問題。而如何能熟練掌握翻譯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迅速地將繁雜的英文轉(zhuǎn)換成可表述和理解的中文,便成為了考生需要面對的第一難題。
如何提升英譯漢翻譯速度
在對英漢兩種語言的差別的基礎學習中,我們了解到英語這種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英語語法“形式”上的制約。英文以主謂為架構(gòu)來完成英語句子核心含義的表達功能。具體地說,英文有五種簡單句型,即:
主語+謂語+賓語【S-V-O】
主語+系語+表語【S-V-P】
主語+謂語+雙賓語【S-V-oO】(直接賓語加間接賓語)
主語+謂語+復合賓語【S-V-OC】(賓語加賓語補足語)
主語+謂語【SV】
由此看來,英語的句子通常具備這“三分”的結(jié)構(gòu)。唯一“二分”的主謂結(jié)構(gòu),通常也會加上狀語。所以我們極少會看見“Birds fly.”之類的句子。雖然其主謂完整,在語法上是正確的句子,但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會加上狀語,如:Birds fly in the sky.等。因此,從應用的角度來講,SV結(jié)構(gòu)的句型也可以當成“三分”的句式。
而漢語中,類似英語這樣的“三分”完整的句子并不多見。通常,漢語受到遠古先人“陰陽對立”、“天人合一”、“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等思想的影響,非常講究偶數(shù)對仗。從詩詞到對聯(lián)、從成語到修辭、從行文邏輯的起承轉(zhuǎn)合到遣詞造句的駢句相對,中文喜歡以“二分”的詞句來表述思想。如:中文經(jīng)常說“甲乙丙丁”、“張三李四”等,而不會說“甲乙丙”或只說“張三”,就是這種邏輯的體現(xiàn)。
因此,我們在翻譯英語句子的時候,應該根據(jù)其輸出語(Target Language),即漢語的特點,進行適當?shù)木涫秸{(diào)整,以滿足中國讀者閱讀時的心理期待。否則完全按照英文的句式特點生搬硬套,極有可能造成翻譯速度緩慢、譯文晦澀難懂甚至譯文不知所云的現(xiàn)象。如在2006年上半年,互聯(lián)網(wǎng)上某翻譯論壇曾經(jīng)對某個翻譯員的譯文進行分析和批判,當時某位翻譯的譯文如下:
原文: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to which the works will be connected and associated, will be supplied on request of the bidder who shall be responsible for obtaining and determining all applicable knowledge relevant to the works.
某翻譯的譯文:機件將要被連接到的系統(tǒng)特征的可用信息將應負責獲得和確定所有與機件相關的可應用知識的投標人的要求被提供。
我們暫且不必理會英語的原文,單這句“忠實地”“翻譯”了原文的中文,想必也沒有人能讀得懂。因此可見,按照英文句式結(jié)構(gòu),不加處理地翻譯原文,其結(jié)果是多么可怕!
筆者曾在某考研翻譯基礎班留過一篇翻譯作業(yè)。英文文章比較簡單,但很多同學的譯文卻是漏洞百出。
They bought newspapers to read about the lives of their favorite stars.
他們買報紙來看有關他們的喜愛的明星的生活的報道。
——選自SZ同學第一次作業(yè)譯文。
上面的英文句子是典型的“三分”結(jié)構(gòu),英語簡單句各個部分成分齊全。而這位同學的譯文顯然照搬了英文的“三分”結(jié)構(gòu),也把漢語的譯文寫成了“一句話統(tǒng)統(tǒng)說盡”的“大而全”,極其蹩腳,可讀性差。而如將原文在翻譯時斷為符合中國人表達習慣的“二分”表達,其流暢性會好很多。因此,筆者當時對這位同學的作業(yè)評語是:
【“……喜愛的明星的生活的報道”。中文的前置定語不像英文的后置定語或定語從句,可以無限拉長和嵌套。建議改為:“人們買來報紙,了解自己最喜愛的明星們的生活。”】
另:
The movie business started about 1911 and grew fast.
電影業(yè)大約開始于1911年并且以迅猛的發(fā)展速度。
——選自LR同學第一次作業(yè)譯文
筆者評語:
【非常不像中文。寫完后沒有通讀檢查。(尤其是“迅猛的發(fā)展速度”)此外,about沒有翻譯出來,屬于漏譯。改為:電影業(yè)始于1911年前后,并隨之迅猛發(fā)展?!?/p>
再如:
The dirty old house is an offense to everyone who lives in the street.
原譯:那座很臟的老房子是對所有的住在那條街上的人們的冒犯。
改譯:那座老房子很臟,住在那條街上的人都很討厭它。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能夠明顯的發(fā)現(xiàn),后面的譯文比前面的譯文更容易讀懂,更容易讓讀者抓住譯文的要點,而不是原譯那種讓人讀后還要費力思索其含義的歐化中文表達。
在翻譯考研真題的過程中,要對英文的“三分”句型,尤其是存在定語從句等復雜修飾成分的句子進行大膽的拆解和重組,并在翻譯定語從句引導詞的時候,使用重復先行詞、省略先行詞等翻譯技巧,把英文的長句轉(zhuǎn)化為中文的短句,以提高翻譯的速度和譯文可讀性。
如:
Over the years, tools and technology themselves as a source of fundamental innovation have largely been ignored by historians and philosophers of science. (1994年第73題)
原譯:本身作為根本創(chuàng)新源泉的工具和技術(shù)多年以來很大程度上被歷史學家和科學思想家們忽視了。
這個譯文是可以算是正確的翻譯。但不是好的中文句子,可讀性一般。而且從應試的角度來講,考生在氣氛如此緊張的考場上,很難熟練無誤地、沒有遺漏地、一次性寫出如此長句,這就勢必要浪費一些時間來進行如何堆砌中文詞匯的費心思索和揣摩。而且,由于中文句子非常長,很容易在翻譯的過程中遺漏原文要點,造成失分現(xiàn)象,而且在考試時間非常有限的情況下不易檢查出(建議考研翻譯題目的完成時間在20分鐘左右)。因此,在了解漢語的“二分”特點之后,我們應大膽地將原文斷句。
改譯:多年來,作為根本性創(chuàng)新源泉的工具和技術(shù)本身,其很大程度上為史學家和科學思想家們所忽略。
再如:
Galileo's greatest glory was that in 1609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turn the newly invented telescope on the heavens to prove that the planets revolve around the sun rather than around the Earth. (1994年74題)
原譯:伽利略的最偉大的光輝是1609年的時候他成了用新發(fā)明的望遠鏡來觀察天空以便證實行星是圍繞太陽轉(zhuǎn)的而不是圍繞地球轉(zhuǎn)的第一人。
改譯:伽利略最偉大的成就在于:在1609年,他是第一個用新發(fā)明的望遠鏡來觀察天空的人,以便證實行星圍繞太陽旋轉(zhuǎn)而非圍繞地球旋轉(zhuǎn)。
再如最新的2007年考研翻譯真題:
In fact, it is difficult to see how journalists who do not have a clear grasp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Canadian Constitution can do a competent job on political stories.(2007年49題)
原譯:事實上,要想明白那些沒有清晰領會加拿大憲法的基本特征的新聞記者如何能夠勝任政治新聞報道工作非常困難。
類似這樣的句子,雖然涵蓋了原句的所有要點,但并非一個地道的中文句子,也不是一個非常容易讓評閱者迅速抓住翻譯得分要點的句子。通常,任何一個超過30個字的中文句子(甚至像原譯中一個分句45個字!),都可能會讓中國人讀后“窒息”。
改譯:事實上,我們難以想象:那些對加拿大憲法基本特征沒有清晰領會的記者們,他們?nèi)绾文軌騽偃握涡侣劦膱蟮拦ぷ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