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觀后感日記
看了《太行山上》這部電影后,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哪像以前?國家衰敗,人們吃不飽,睡不好。想了解更多相關內(nèi)容,接下來請欣賞:觀后感日記。
觀后感日記1
看這部電影之前實際上是不知道主要故事情節(jié)的,如果說純是為了羅南去的也未嘗不可,而她也沒讓我失望,依舊是能把角色演出自己味道的完美氣質(zhì)。不過這部電影倒是不甚如意。
電影講了一個天真爛漫而有一點與眾不同的十四歲少女被心理扭曲的鄰居誘殺后靈魂滯留,不愿意拋下生者,但最終放下曾經(jīng)的愛恨到達天堂的故事。
必須承認的是,這部電影的主題非?;靵y,就好像把一個故事活生生端上來了一樣,不加處理。影片涉及了很多個主題,父母家人對孩子的跨越生死的愛、連環(huán)殺人兇手作案、生死視角轉(zhuǎn)換、青春愛情故事,甚至還有一個能通靈的奇異女孩,而這些東西全都混作一團,根本沒有強調(diào)出的主題也沒有易于把握的節(jié)奏。這些題材,任取其一都可以獨當一面,這部電影卻哪個也不肯舍棄。
再來討論另外一種情況,比如說《戰(zhàn)爭與和平》,看完之后每位觀者都可能生發(fā)出不同的感慨,這個角度甚至更多,也沒有什么明顯的主題可言,但為什么這就是好的?因為這個作品當中描繪的是一個相當宏大的背景,即使作者將它描述出來也不能任意的對其發(fā)表看法或者評論,制作者的主要責任是盡可能完整地將真實的歷史背景托出,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旨在更好地表達這個背景,就好比這是珍貴的原生食材,最好就是原汁原味。但《可愛的骨頭》卻并非這樣的鴻篇巨制,顯然提及的題材都是易于引人注意的,但它們之間的組合就好像是用膠水粘起來的,機械的拼接,不僅失真而且膚淺。試想,如果要看連環(huán)殺人案,或者是愛情片,或者是靈異故事,或者是家庭生活,每一個領域都有佼佼者,誰會想到這部面面俱到的大拼盤電影?兩個小時的時長,用來講一個故事可能尚且不夠,更何況沒有規(guī)劃的分給四五個主題?況且這個連環(huán)殺手的作案方式實在是沒有什么吸引力,太俗套了。
可能劇情設計上唯一的買點就是整部影片的主要視角了——從一個已經(jīng)去世卻還留戀人間的小女孩看生者世界,看將要去向的天堂,同時也看這兩者之間的游離狀態(tài)。但是——仍然是但是——出席自己的葬禮什么的故事早就在一些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里看到過了,人間天堂之間的世界除了一些美麗的場景之外什么也沒有。Shallow.
我實際上不懂電影,所以除了《可愛的骨頭》以外,特意回避了“電影”這個詞,因為大概一切藝術作品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表達。文學、美術、音樂、電影乃至其他表現(xiàn)形式,不論手法,目的都是相似的,所以就姑且囫圇混為一談了吧。
最后點名表揚西爾莎·羅南,奧斯卡給這個與眾不同的女孩的絕對不止一個最佳女主提名。
觀后感日記2
龍門石窟,不愧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稱號,從自然特點來看,兩岸山崖之間伊河從中穿過,故古稱伊闕(PS:伊闕之戰(zhàn),戰(zhàn)國時代秦國名將白起曾在此地全殲韓魏聯(lián)軍24萬),而實地觀察其景確實頗有氣勢,又在古都洛陽南郊如同南天門一般,由此可說,“龍門”之謂,非虛言也。
至于雕刻的各種石窟,即使是我這種對佛教史、石窟建造、雕刻藝術等方面并不了解的人也同樣嘆服其數(shù)量之多、地位之重、工藝之精湛、內(nèi)容之豐富。真的是令人嘆為觀止!
龍門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時代(公元494年),之后歷經(jīng)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梢韵胍?,距今最早要有1500年之久的古代,修建營造這些石窟是十分艱難的。尤其是最為出名、最為壯觀修建于唐高宗時期(公元675年完工)堪稱龍門石窟標志的“奉先寺”(原名大盧舍那像龕),所雕佛像恢弘壯麗,卻讓人“敬而不懼”,極具美感和藝術性,稱之為栩栩如生也不為過。在沒有電鉆、雷管、炸藥、升降臺的一千多年前,這樣的工程只能是“國家工程”,是要以無數(shù)工匠付出的汗水甚至鮮血為基礎,外部要有深厚的文化環(huán)境以及大唐帝國強大的物質(zhì)實力才能實現(xiàn),故我稱之為文明結晶、盛世杰作!
香山寺,被稱作洛陽八景之冠,的確不錯,我今日也才終于知道白居易香山居士的由來(因其晚年隱居于此故自號香山居士),香山寺旁蔣介石也曾修建住宅,不得不說此地修的辦公室比南京總統(tǒng)府里的寬敞舒適,而掛的老蔣照片也多了一點。
白園是白居易的墓園,白居易之墓比白馬寺中狄仁杰(一說武后男寵薛懷義)的某梁國公之墓都要豪華。在此地也有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致敬白居易的紀念碑。日本的紀念碑是高度評價和感激白居易的,因為白居易的作品確實深刻影響和啟發(fā)了日本文學,例如在寫于十一世紀的日本第一部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中,引用白居易詩歌多達九十多次。
由此我又有兩點感想,一是如同蘇東坡所言“曹孟德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以及曹孟德之子曹丕所說“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所體現(xiàn)的,很多政治家,軍事家在當時無論權勢再如何滔天,對于千百年后都是浮云罷了。而真正能夠直擊滌蕩心靈的,還是包括文學在內(nèi)的藝術,生時并不得志的李杜、梵高還是白居易,在后世通過時間證明了他們永恒的值得為人永遠記住的價值(這其中也包括曹孟德,他同樣是位相當杰出并留有深淵影響的文學家)。二是也由此可見,中華文明對于古代整個東方世界的深刻深遠影響,這種影響是持續(xù)至今,浸潤在每個人骨子里的。所以,身為中國人的你我他們,應當具有理所應當?shù)奈幕孕?
旅行不僅僅是游歷,也是磨礪。無論大雨,還是酷暑,都為旅行帶來的極大不便,但最終我們還是克服了。王荊公曾云:“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碑斎唬⒉粷M足這些地方的就一定是奇觀,今日山路上有很多“險地”上去其實看頭也不大,但還是無一例外的都走了一遍,自然,王荊公的話也不僅僅講的旅行,更是一種在他日后敢于“與全世界作對”堅持變法體現(xiàn)出來的“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的人生境界。
觀后感日記3
周日我觀看了《上甘嶺》這部電影,它是抗美援朝的經(jīng)典影片之一??戳诉@部電影,我了解了上甘嶺的一些事情。
上甘嶺是朝鮮的一個高地,這個故事主要講了美國來攻打朝鮮,攻打上甘嶺,在上甘嶺,我軍只有一個營的兵力,美軍進行了多次沖鋒,都被我軍打退,但我軍傷亡也很大,總部讓我軍進入坑道后,敵人占領了上甘嶺,還在坑道四周建了很多碉堡,只要一出坑道就會被打死。在這緊急關頭,我軍不怕困難死死拖住敵人,最后,大部隊趕來了,使我軍奪回了上甘嶺。戰(zhàn)爭局勢轉(zhuǎn)向我軍有利方面。
看了這部電影,我知道了《上甘嶺戰(zhàn)役》,知道了這場戰(zhàn)役從1952年10月14到11月25日,歷時43天;知道了這場戰(zhàn)役美軍調(diào)集兵力6萬余人,大炮300余門,坦克170多輛,飛機3000多家,對志愿軍兩個連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傾瀉炮彈190余萬枚,炸彈5000余枚。但我志愿軍不怕困難,不怕艱險,最終取得了勝利。
在這部影片里還有一個小細節(jié),令我非常感動。由于敵人的封鎖,部隊嚴重缺水,為了保存實力,戰(zhàn)士們不得不下山去挑水,但剛裝好水就中彈了,后來師長派人歷經(jīng)艱辛送來了一些蘿卜,還專門給連長送來了兩個蘋果,連長的嘴唇雖然已干裂的像曬干的桔子皮,但還是把蘋果削成一片一片送到每位戰(zhàn)士手里。
看到這,我已熱淚盈眶,戰(zhàn)士們在那么如饑似渴的困難環(huán)境中,還不忘記自己的戰(zhàn)友,這種品德是多么高尚!此時我也明白了,同學們之間也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以后我更要珍惜這用鮮血換來的、來之不易的、和平的生活!
觀后感日記4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紅色電影——《劉胡蘭》??赐旰?,我不禁被劉胡蘭的勇氣與智慧所折服,當她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時,我不禁潸然淚下,為抗日時期又折損一位中華英雄兒女而感到惋惜。
這部影片主要介紹了年青的共產(chǎn)黨員劉胡蘭,她為了保護黨的機密和鄉(xiāng)親們的生命安全,在敵人的威逼利誘下慷慨就義,犧牲時年僅15歲。
劉胡蘭英勇就義前曾說過這樣一段話:“鄉(xiāng)親們,敵人的槍、刺刀,沒有讓我們屈服,今天我死了,以后有很多的人會替我報仇的,不要哭,不要難過,更不要低頭,我們在日本鬼子手里就沒有低過頭!國民黨反動派算什么,他們活不長的,我們的隊伍就要打過來了,我們一定會勝利的!”多么令人感動的一段話,就是因為這段話,中國站起來了千萬個“劉胡蘭”,他們與帝國主義戰(zhàn)斗到底的精神已植根在了每一位革命戰(zhàn)士的心里!他們踏著先烈的血跡,掀起了戰(zhàn)斗的狂瀾,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為了世界的和平,他們堅持不懈,絲毫不放棄抵抗。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也過不上我們現(xiàn)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好生活,他們卻毫不抱怨,可想想現(xiàn)在的我們,有多少人能夠為父母分擔家務,有多少人能夠認真學習,勤懇工作,又有多少人遇到困難和挫折從不氣餒……
劉胡蘭,一個只有15歲的文靜小女孩,表現(xiàn)出來的是對黨的事業(yè)赤膽忠心,對人民、對其他革命同志忠心愛戴,面對敵人的屠刀依然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寧死不屈,大義凜然,表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的崇高氣節(jié)。當她昂首走向敵人的屠刀時,是那么從容不迫,視死如歸。15歲,是一個花樣年華;15歲,我們還在父母身邊撒嬌、享受著無憂無慮地生活!可是,劉胡蘭卻在敵人屠刀下死去,一個美好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我們偉大的領袖主席曾為她揮筆寫到:“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是對劉胡蘭的一種贊揚!與劉胡蘭對比之下,我感覺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平時就知道向父母撒嬌、要錢,碰到一點點困難,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會垂頭喪氣,叫苦叫累……再看看當今社會上的有些人,事業(yè)失敗了或者感情受挫后,就輕率地放棄自己的生命,跳樓自殺……他們有沒有想過,這樣做不僅會對不起自己,更對不起養(yǎng)育自已的父母,真是不應該啊!
作為生長在這個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我們都是時代的幸運兒,大家被父母寵著、慣著,過著無憂無慮、幸福快樂的生活,雖然我們不用像劉胡蘭那樣要上陣殺敵,但我們可以向她學習,學習她那公正無私,做事認認真真、一絲不茍的品質(zhì);學習她不畏困難、不怕險惡的革命意志;學習她為中國的解放事業(yè)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我們一定不能辜負革命先烈們的期望,從小就要好好學習,練好本領,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奮斗!
觀后感日記5
第一遍看完嚇一跳,在李寶莉身上看到太多自己的影子:一心為家庭,為孩子,到頭來卻誰都不領情,反而厭煩的厭煩,憎恨的憎恨,自己是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說到底,還是情商的問題。刀子嘴,豆腐心,一心為整個家庭,從來沒考慮別的,換來的卻是丈夫和兒子對自己日漸的疏離。
李寶莉身上也折射出很多過得并不那么幸福的女人的影子。不會說話,不會繞彎子,不能考慮別人的感受,只會悶頭做事。可是,做再多事,也不及一句暖心的話;做再多事,也抵不過一句傷人的話。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電影的后半段,看李寶莉一個人早出晚歸,披星戴月,靠挑扁擔養(yǎng)活一家人,供孩子上學,著實心酸?!翱蓱z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李寶莉的一切,說難聽點,是咎由自取。小景勸過李寶莉:你要是不想跟他過,你就把錢財抓在手上,好聚好散,你不吃虧;你要是想跟他過,就想辦法好好留住他……可惜李寶莉沒有聽。以她的性格,她也聽不進去。即使她聽進去了,也不懂如何去做,后面碰到事情,一樣簡單粗暴,不留余地。因為她的情商對應的處事方式就是這樣,所以才有了后面的報警捉奸,馬學武跳河……
小景說:你不要拿馬學武跟劉東峰比,劉東峰本來就是稀爛,而馬學武,是被你逼到這條路上去的……是啊,跟搬家公司討價還價,不讓馬學武敬煙,不讓兒子買飲料,出發(fā)點都是好的,是為了這個家??墒?,馬學武要的,不關是一個省吃儉用,勤儉持家的妻子,他要的,更是一個,懂得尊重他的女人。可是李寶莉,始終不明白。
所以人啊,誰能過什么日子,都是自己決定的。像小景,從她勸李寶莉的話來看,她的情商絕對甩李寶莉好幾條街。如果是她來跟馬學武過日子,馬學武的結局也許就不會是跳江。所以小景與李寶莉的情商決定了一個開豪車,一個挑扁擔。
其實李寶莉也明白,所以后來馬學武跳江后,小景邀李寶莉來跟自己干時,李寶莉說,我就適合出力氣,你那些要口腦并用,勞心的事,我真的做不來。她明白她的缺點,可是她不明白,她需要改變,或者說,她不愿意,改變。
看電影第二遍的時候,理解了李寶莉為什么不愿意改變。因為,她認為自己改變不了。她的階層決定了她改變不了,她的眼界決定了她不去改變。
很多人的劣根性也在這里:對未知的恐懼,對不熟悉事務的排斥,寧愿呆在固有的,自以為的舒適圈里一直辛苦,也不愿接受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受的那在整個生命中微不足道的一點未知的苦。
所以,這就是菜農(nóng)女兒的思維,這就是菜農(nóng)女兒的眼界。沒有嘗試,就認為自己做不到。
其實在這部片子里,也可以看到教育。讓我們反思該如何去教育我們的孩子。就像小寶暴躁地對李寶莉說:“從小到大,你除了問我作業(yè)做完了沒,作業(yè)做完了沒,你還會說什么?”李寶莉愣了:“我的心是好的呀!”
是呀,你的心是好的。你什么時候的心不是好的?你那么善良,那么堅強,然而呢?你的好心,你的堅強,把你的生活弄得一團糟!所以,你也意識到了,你沒文化,你沒見識。所以,你希望兒子不要像你,你希望他能靠文化過上比你更好的日子。所以你才不停督促他做作業(yè);所以你那么辛苦,也要供他上學;所以他考了第一名,你的臉上笑開了花……
可是,孩子不光是學習就行了的?,F(xiàn)在這個社會,更多的是眼界。你見的越多,你了解的越多,你的思維就越開闊,碰到事情,你才有更多更好的解決辦法。
就像李寶莉的婚姻,如果,她不是菜農(nóng)的女兒,如果,她的成長環(huán)境不是菜市場,如果,她受更好的教育,如果,她有更開闊的眼界和思維,她的婚姻,不會走到那一步;她的半生,也不會如此辛苦……
所以,讓孩子成長得更好,更自信,勇敢,就該讓他去見識更多更廣闊的世界,擁有更開更廣闊的思維。
老祖宗教導我們,婚姻要講究“門當戶對”,是一點也沒錯的。馬學武的父母都是老師,可以說是書香門第,而李寶莉的父母是菜農(nóng),注定了他們的說話方式,處事方式都是截然不同的,注定了他們的結合不會幸?!?/p>
這個片子里,李寶莉和健健,才是一對。而馬學武,和周芬是同一類人。如果李寶莉開始就選擇和健健在一起,不會像跟馬學武在一起時有高他一等的感覺,健健也不會像馬學武一樣嫌她沒文化,沒素質(zhì),因為健健與李寶莉一樣,雖出身城市,但是同是城市最底層的一員。他們說話直接,臟話連篇,卻同樣善良,耿直,他們才是“門當戶對”。而馬學武,喝過幾年墨水,是廠辦主任,男人,都有自尊,尤其是像他這樣,靠自己努力從農(nóng)村躋身大城市的男人,更渴望有人崇拜,滿足其出身的相對卑微。
李寶莉從來沒有認識到這點,反而因著自己的卑微,找不是城里人的馬學武,來凸顯自己的優(yōu)越。所以,馬學武壓抑,憎惡,轉(zhuǎn)而投向會認同自己“好像真的是這樣耶”的周芬也就不足為怪。
也許,一個女人,以崇拜認同的眼神與語氣對待自己,馬學武在家從來沒有享受過。那一刻,他是開心的,愉悅的,甚至,幸福的。出軌周芬,也就順理成章……
可惜李寶莉直到發(fā)現(xiàn)丈夫死后沒給自己留一個字,兒子幾年不叫自己,都沒有覺悟到,是自己,造成了這整個家庭,包括自己,的不幸……
當然,這些不幸也有馬學武的責任。這個男人,太沒有擔當,太不負責任。自己一了百了,卻把那樣一個家庭的重擔,扔給一個女人,甚至絕情到遺筆都不提她一個字!這是帶著多大的怨恨,多少絕望去跳的江?
李寶莉沒有恨他,甚至來不及怨他,就挑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這就是他們的不同:一個有文化,但膽小,懦弱,一個沒文化,但堅強,勇敢,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卻因為各自的虛榮或自我滿足而結合了,最終造成了各自的悲劇……
還是那句話,婚姻需要“門當戶對”。愿天下所有未婚男女都能明白:門當戶對,頻率相同的婚姻,才是一輩子幸?;橐龅母?。
高中生觀后感日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