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國學經(jīng)典誦讀語文課教案
通過開展經(jīng)典頌讀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廣讀博覽,日積月累地增長語言文化知識,潛移默化地形成優(yōu)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分享的初中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案的相關(guān)文章,歡迎閱讀!!!!!
初中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案篇1
一、指導思想:
弘揚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加強優(yōu)秀文化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zhì),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
通過學校和家庭組織小學生誦讀、熟背詩文經(jīng)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養(yǎng)。
2、具體目標
(1)培養(yǎng)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2)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心地向善,修養(yǎng)提高。
(3)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4)培養(yǎng)小學生讀書興趣,增加歷史、地理、天文、數(shù)學、常識、文學、藝術(shù)等各方面的素養(yǎng)。
(5)引導父母子女一起誦讀,增進親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誦讀內(nèi)容
主要誦記內(nèi)容以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yōu)秀古詩文、《日有所誦》中的優(yōu)秀選文為主。(其中有:《三字經(jīng)》、《老子》、《論語》、《孟子》、《大學》等經(jīng)典的選萃;精選中外現(xiàn)、當代美文等。)以及精選的神話故事;寓言故事等篇目。分低、中、高三個階段,6年完成。
一年級: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yōu)秀古詩文10首;優(yōu)秀兒歌童謠30首。
二年級: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yōu)秀古詩文15首;《三字經(jīng)》選萃。
三年級: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yōu)秀古詩文20首;優(yōu)秀中外現(xiàn)代詩文10首;《老子》選萃。
四年級: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yōu)秀古詩文25首;現(xiàn)代詩文10首;寓言故事、神話故事十則;。
五年級:《詩經(jīng)》4首;《陋室銘》;《短歌行》;《禮記》:《學記-教學為先》、《不食嗟來之食》、《苛政猛于虎也》;《孟子》6篇;現(xiàn)代詩文10篇。
六年級:《木蘭詩》、《滿江紅》、《岳陽樓記》、《勸學》(前三節(jié))、《師說》、《大學》選萃;現(xiàn)代詩文10首。
四、教學原則和方法
1、原則
模糊性原則:不求甚解,只求熟讀成誦。
差異性原則:承認學生個體間記憶思維等的差異性。
自主性原則:允許學生在規(guī)定階段完成規(guī)定內(nèi)容外,誦讀更多的經(jīng)典,并給予相應的評價。
鼓勵性原則: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熱愛經(jīng)典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師,處處是教室”。只要有熱情,能讀拼音,就能成為一個誦讀老師。
(2)“小朋友,跟我念”--誦讀的六字真言。帶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勵全班齊念;分組念、個別念、接龍念、默念……,想方法多聽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內(nèi)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讀,而后從中獲得背誦的樂趣和成就感。
(3)每日在校讀10分鐘。在學校由老師(以語文老師為主,不限于語文老師)利用經(jīng)典誦讀課、晨間背誦。
(4)每周利用星期一的誦讀課進行賞析品誦,并結(jié)合語文學科教學時間進行評點。
(5)回家后,再由家長帶動誦讀(親子誦讀)10分鐘。
五、教學評價
采用形成性評價和跟蹤性評價的方式。依照“熟讀成誦”的特點,評價之鼓勵性質(zhì)大于測試性質(zhì)。采取“每周評價”、“每月評價”、“每學年評價”、“彈性評價”方式。
1、每周評價
評價的時間是星期二晨會。以年級為單位由年級負責人組織,全班或小組齊誦通過。
2、每月評價
評價時間是每月份的最后一個星期四的閱讀課。依托全校少先隊大隊活動,開展各種形式的誦讀活動。
3、每學年評價:采用專項考核的方法給學生定級。每學年一級,共6級。由語文教研組長組織老師考核六年級,由年級負責人組織部分優(yōu)秀學生考核其他年級,如:六年級考核五年級,以此類推。
4、彈性評價:根據(jù)學生需要、結(jié)合學?;顒娱_展適時適度評價,鼓勵學生跳級考級。(提高:為7—9級)
各級測評內(nèi)容:
一級;
1、古詩:《詠鵝》、《草》、《靜夜思》、《春曉》、《古朗月行》、《登鸛雀樓》、《清明》、《鋤禾》、《一去二三里》、《畫雞》。
2、自主背誦5篇。
二級:
1、古詩:《望廬山瀑布》、《絕句—遲日江山麗》、《
贈劉景文》、《江南春》、《憫農(nóng)——春種一粒粟》、《憶江南》、《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尋隱者不遇》、《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早發(fā)白帝城》。
2、《三字經(jīng)》從開始至“此十義,人所同”。
3、自主背誦5篇。
三級:
1、古詩:《游子吟》、《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春日》、《詠柳》、《回鄉(xiāng)偶書》、《小池》、《山行》、《竹里館》、《江雪》。
2、《老子》從“道可道”到“道法自然”。
3、自主背誦5篇。
四級:
1、古詩:《游園不值》、《樂游原》、《村居》、《春夜喜雨》、《七步詩》、《滁州西澗》、《浪淘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
2、《詩經(jīng)》(關(guān)雎)、《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云章》(第一、四、六、十四、十五、十六章)。
3、自主背誦5篇。
五級:
1、古詩:《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芙蓉樓送辛漸》、《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鹿柴》、《梅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別董大》、《贈汪倫》、《獨坐敬亭山》、《秋浦歌》、《宿建德江》、《長歌行》、《望天門山》、《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贈花卿》。
2、《論語》——《里仁-里仁為美九章》(1、5、8、9、10、14、17、24、25章)、《泰佰-任重道遠三章》(第5、7、10章)。
3、自主背誦10篇。
六級:
1、古詩:《江畔獨步尋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漁歌子》、《寒食》、《竹枝詞》、《烏衣巷》、《望洞庭》、《元日》、《泊船瓜洲》、《望湖樓醉書》、《飲湖上初晴后雨》、《春江晚景》、《題西林壁》、《夏日絕句》、《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論語》——《顏淵-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為政-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3、自主背誦10篇。
七級:
1、古詩:《示兒》、《四時田園雜興》、《題臨安邸》、《墨梅》、《石灰吟》、《竹石》、《己亥雜詩》、《送友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望》、《過零丁洋》。
2、現(xiàn)代詩文:《鴿子》、《西湖的女神》、《霧》、《等了許久的春天》、《深閉的園子》。
3、寓言故事五則:《畫蛇添足》、《狐假虎威》、《拔苗助長》、《鷸蚌相爭》、《自相矛盾》。
4、神話故事兩則:《精衛(wèi)填?!贰ⅰ犊涓钢鹑铡?。
5、自主背誦10篇。
八級:
1、古詩文:《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泊秦淮》、《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天凈沙--秋思》、《望岳》、《烏衣巷》、《初春小雨》、《賣炭翁》、《如夢令》、《西江月》。
2、現(xiàn)代詩文:《春晨》、《荷塘月色》、《斷章》、《春》、《月》。
3、寓言故事五則:《愚公移山》、《螳螂捕蟬》、《賣櫝還珠》、《曾子殺豬》、《朝三暮四》。
4、神話故事三則:《鯀禹治水》、《女媧補天》、《嫦娥奔月》。
5、自主背誦10篇。
九級:
1、現(xiàn)代詩文五篇:《生活是美好的》、《春水》、《笑》、《沙揚娜拉》。
2、《詩經(jīng)》——《子矜》、《雞鳴》、《短歌行》、《陋室銘》、《大學》第一章。。
3、自主背誦20篇。
初中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案篇2
《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華,是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們應該生生不息傳播的瑰寶。通過開展經(jīng)典頌讀活動,弘揚祖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加強優(yōu)秀文化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zhì),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廣讀博覽,日積月累地增長語言文化知識,潛移默化地形成優(yōu)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學習《笠翁對韻》、《菜根譚》。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對應,單字對、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十一字對,節(jié)奏明快,瑯瑯上口,從中可得語音、修辭的豐富知識,是訓練兒童做詩對句、掌握對偶技巧、聲韻格律的最佳啟蒙讀物。
三、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學校組織小學生誦讀、熟背詩文經(jīng)典,讓他們在一生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中華文化的熏陶和修養(yǎng)。
2、具體目標:①培養(yǎng)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②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提升學生語文水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③培養(yǎng)小學生讀書興趣,增加歷史、地理、天文、數(shù)學、常識、文學、藝術(shù)等各方面的素養(yǎng)。④通過天天頌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毅力。
四、教學措施
1、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多鼓勵、多表揚為原則,讓學生愉快地、自主地參與這項活動,并在活動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體驗成功的喜悅。
猜你喜歡:
>>>下一頁更多精彩“初中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