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節(jié)氣的含義及傳統(tǒng)習俗
夏至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持續(xù)的高溫使人體的氣血運行越發(fā)旺盛,引進會歲汗液的排泄而有所損耗。夏至時節(jié),由于天氣越來越熱,人體適當的出汗也就再正常不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南闹凉?jié)氣的含義及傳統(tǒng)習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定的節(jié)氣之一。在每年陽歷的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度時,為夏至日。按照《恪遵憲度抄本》上的說法:“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日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時間到達極限,在我國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14小時左右,越往北越長。如海南的??谑羞@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初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鳴;三候半夏生。”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麇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夏至過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xù)積蓄,并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qū)的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
過了夏至,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農業(yè)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qū)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jié)。這時,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變?yōu)槲鞫鄸|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30年來,華南西部6月下旬出現大范圍洪澇的次數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做好防洪準備。夏至節(jié)氣是華南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jié)氣,往后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yè)豐收,在這些地區(qū)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jié)”、“夏至節(jié)”,這一節(jié)氣是很受人們重視的一個節(jié)日,期間的民俗活動也是豐富多彩。
每到夏至時節(jié),很多地方的人們都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
《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癘疫、荒年與饑餓死亡?!妒酚?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毕闹磷鳛楣糯?jié)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jié)’,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遼史》),清朝又是“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
(《清嘉錄》)。
1、夏至面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話,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qū)的重要習俗。
關于這天為什么要吃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和說法。
(1)象征夏至這天的白晝時間最長用面條的長比擬夏至的長晝時間,正如我們在過生日的時候也吃面。為的是取一個好彩頭。夏至以后,正午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因此,我國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那一線不剛剛好是面條的寬度嗎?
(2)預示三伏天的來臨這是因為夏至雖然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一般來說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后大約再過二三十天,就會進入“三伏天”,三伏天才是夏天最熱的時期,吃涼面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的含義,所以在膠州地區(qū),也稱這天的面條為“入伏面”。
(3)夏至新麥登場要嘗新夏至時節(jié),華北、華東小麥主產區(qū)因為溫度較高,農作物生長旺盛,在夏至前當季的新麥就已經成熟,用新收割的麥子磨面搟面條,所以夏至食面也有嘗新的意思。不過也有直接煮新麥粒吃的,山東龍口、萊陽一帶煮新麥粒吃,孩子們用麥秸編一個精致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游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2、吃雞蛋,治苦夏
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冥伏,第四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總稱伏日。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3、給牛改善伙食
夏至這天,山東臨沂地區(qū)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干活,不淌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p>
4、夏至吃狗肉
在嶺南地區(qū),有喜吃狗肉之習,俗語說:“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夏至殺狗補身,使當天的狗無處藏身,但不能在家宰殺,要在野外加工。
關于吃狗肉這一習俗,民間有一種說法,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御瘟疫等?!俺粤讼闹凉罚黠L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于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當然,夏至吃狗肉,也應適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腸胃病。
而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于戰(zhàn)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辟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后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
立夏和夏至的區(qū)別有哪些
立夏 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農歷的立夏。“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贝藭r,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
夏至 在6月21日或22日;表示炎熱將至,該日晝最長,夜最短
立夏與夏至時間上的區(qū)別
立夏時節(jié)太陽位于黃經45度,一般為每年的新歷5月5日至7日交節(jié),今年的立夏是5月5日;而夏至時太陽是位于黃經90度,時間為6月21至22日交節(jié)。
立夏與夏至氣候上的區(qū)別
立夏時節(jié),因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開始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頭。這段時間,正當盆地收獲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別要注意多變天氣的影響。晴天要及時搶收,雨天應抓緊栽插,連陰雨天氣須提防小春收獲物生芽、霉爛,還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溫對早稻的危害。
夏至時節(jié),是盆地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jié)氣,往后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yè)豐收,在這些地區(qū),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還有個別雨量大的平原地區(qū)要做好預防洪災的措施,及時的了解未來幾天的天氣變化,對于農作物要及時收割。
夏至節(jié)氣的含義及傳統(tǒng)習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