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樓市走向走勢預測展望
如今樓市的市場越來越熱,買房成為了大多人的選擇,2017年的樓市走勢和走向如何呢?關于2017年樓市又有哪些新的政策和規(guī)定?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們整理的關于2017年樓市走向走勢預測展望的相關內容,希望你們會喜歡!
2017年樓市走向走勢預測展望
以廣州樓市為例:
2016年,廣州樓市共成交商品房127719套,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同比2015年(92303套)增長38.36%;在2017年頭兩個月,成交量有所下降,至于今年是否會降溫?小編不敢妄下結論,但在全國沒有更多的樓市調控政策出來之前,開發(fā)商和購房者都不會停下腳步。
廣州房價上漲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大部分項目在2016年都進行了多輪價格調整。進入新的一年,廣州房價已經17052元/平,今年會不會破2萬元的大關?拭目以待吧。
區(qū)域方面,東部和南部依然會是今年強勁的“潛力股”。據了解,其今年增城預計有29個項目,位列全市第一,其次則是南沙16個、黃埔15個??梢姡衲陿鞘羞€將被這些區(qū)域承包了!
2017年樓市展望預測
1、商鋪面臨價值重估
商鋪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提袋消費”(服裝、鞋帽、家電等)日益被網購取代,支撐商鋪價值的只剩下“體驗式消費”(餐飲、電影、培訓、溜冰場)。傳 統商業(yè)旺 區(qū)的街鋪,可能是最風險的資產,由于單價太高。此外是人口流失城市的郊區(qū)、新區(qū)的綜合體。“一鋪養(yǎng)三代”越來越艱難,“三代養(yǎng)一鋪”的悲劇隨時發(fā)作。
2、大城市的房價還有一段上漲空間
中國的城市形式完整不同于美國。我們是摞起來的城市,密度高,人口高度集中。這種趨向一旦構成,很難改動。你讓中國人過“買個牙刷也要開車10分鐘”的生活,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人口增量的城市,房價很難回落。加上錢貨幣供給量長期偏高,所以房價只能不時上漲。
3、將來將有局部將淪為鬼城或空城
將來三、四線城市人口總體將持續(xù)外流,而一、二線城市人口總體將繼續(xù)堅持流入態(tài)勢。三、四線城市目前商品住房高庫存及暢銷問題曾經較為嚴重,而其將來的人口又呈流出態(tài)勢,隨著住房供應構造性過剩問題的突出,將來將有局部新城將淪為鬼城或空城。
4、逆城市化很難呈現
很多國度在充沛城市化之后,會呈現逆城市化。也就是城里人到鄉(xiāng)村買地,建別墅。將來10到20年,中國很難呈現這種場面。由于中國人多,耕地少,土地國度一切。此外,公共資源的不平衡分配,也讓去鄉(xiāng)村寓居的人,生活不便當、不平安。
5、寫字樓跟住宅價錢將長期倒掛
在一線城市,不斷存在一種現象:同樣地段、同樣層次的住宅和寫字樓(含商務公寓),住宅更貴。為什么?緣由有三:
第一,商業(yè)物業(yè)根本上沒有學位,不能落戶口;第二,商業(yè)物業(yè)土地運用年限短;第三,管理費水電價錢高,普通不能通煤氣。
網絡時期,在家辦公、分散辦公、郊區(qū)辦公正在成為時髦,寫字樓的“剛需顏色”缺乏。一個人在辦公室,可能只需求3平米就夠用了,但對住宅面積的需求 是多多益善。將來這種現象將持續(xù),投資房地產還是要首選大城市中心區(qū)的住宅。當然,假如你希望現金流富余,就是要投資好的寫字樓。
6、方案生育政策并不會改動樓市開展大勢
全面放開二胎,這固然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利好,但還沒到足以改動整個樓市開展大勢的水平。益處還是一定有的。有經濟學家剖析說,日本和歐洲局部國度過 去的經驗標明,人口拐點到來前后,經濟危機如影隨形,首當其沖是對房地產的沖擊。從這個意義上說,二胎政策的放開,對樓市來說將猶如一場及時雨;行將終結 的人口紅利,有望因而重獲活力。
7、房地產企業(yè)將大量消亡、轉型
曾經有無數專家在說,中國樓市正在演出大流亡,流亡的道路包括:逃離三四線城市、逃出郊區(qū)、逃離高債務、逃向多元化、逃往海外。如今看來,都應驗 了。將來10年,這種趨向將持續(xù)下去,大量中小房企將被收買,轉型,或者死亡。最終,國內或許只剩下一百來家大房企,而且是多元化開展的。大量的人員,將 分開這個行業(yè)另謀出路。
2017房產稅相關政策消息
1從價計征房產稅。
1)、從價計征的房產稅,是以房產余值為計稅依據。房產稅依據房產原值一次減除10%~30%后的余值計算繳納。
2)、房產稅采用比例稅率,依照房產余值從價計征的,稅率為1。2%。
2從租計征房產稅。
1)、從租計征的房產稅,是以房屋出租取得的租金收入為計稅依據。
2)、房產稅采用比例稅率,依照房產租金收入計征的,稅率為12%。
3)、對個人按照市場價格出租的居民住房,用于居住的,暫減按4%的稅率征收房產稅。
2017年樓市走向走勢預測展望相關文章:
2017年樓市走向走勢預測展望
上一篇:2017房價下跌的城市名單有哪些
下一篇:2017年的樓市有哪些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