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的基本介紹
斯巴達是古代希臘城邦之一,史稱拉凱達伊蒙。位于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拉科尼亞。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斯巴達的基本介紹,希望你喜歡。
斯巴達的歷史沿革
斯巴達人在征服拉哥尼亞的過程中,把原有的居民變成奴隸,稱作希洛人。公元前8世紀,斯巴達人又向鄰邦美塞尼亞發(fā)動長達10年的戰(zhàn)爭,最后征服了美塞尼亞,將多數(shù)美塞尼亞人變成奴隸,并為希洛人。希洛人被固定在土地上,從事艱苦的農(nóng)業(yè)勞動,每年將一半以上的收獲繳給奴隸主,自己 過著半饑半飽、牛馬不如的生活。[3]
有一首詩中寫道: 像驢子似地背著無可忍受的負擔,
他們受著暴力的壓迫;
從勤苦耕作中得來的果實,
一半要送進主人的倉屋。
斯巴達人經(jīng)常對外發(fā)動戰(zhàn)爭,因此希洛人的軍役負擔十分沉重。希波戰(zhàn)爭期間,斯巴達人一次就征發(fā)了3.5萬希洛人隨軍出征。他們被迫去打頭陣,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敵方的虛實,削減敵方的戰(zhàn)斗力。
斯巴達的國家形成
斯巴達城邦位于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的拉哥尼亞。約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一批由阿卡亞人組成的希臘部落來到了伯羅奔尼撒。公元前二千年代中葉,阿卡亞人在拉哥尼亞建立了一些城市,當時拉哥尼亞各城市處于邁錫尼國家統(tǒng)治之下。公元前1100年左右,另一批由多利亞人組成的希臘部落從希臘半島北部侵入了伯羅奔尼撒,其中的一支進入拉哥尼亞,毀滅了邁錫尼時代的城市文明。進入拉哥尼亞的多利亞人分為三個部落,還處于原始社會末期。他們在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9世紀,由五個村落聯(lián)成一個新的政治中心,這就是多利亞人的斯巴達城。它名之為城,實際上既沒有城墻,也沒有像樣的街道。居住在這一帶的多利亞人,稱為斯巴達人。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730年斯巴達人逐漸征服了拉哥尼亞地區(qū),迫使被征服的居民向其納貢,這些被征服者居住在斯巴達人的周圍,稱作皮里阿西人(意為周圍地區(qū)的居民)。后來居住在南部沿海希洛斯城的被征服者不堪斯巴達人的壓迫而發(fā)動了起義。斯巴達人將起義者鎮(zhèn)壓下去之后,將他們變?yōu)榕`,稱之為希洛人。公元前8世紀中葉,由于斯巴達人本身社會分化加劇和人口增加,為了解決土地不足,斯巴達人一方面向外殖民,另一方面侵入美塞尼亞,史稱第一次美塞尼亞戰(zhàn)爭(約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720年)。結果,斯巴達人占領了整個美塞尼亞,把其居民也變成希洛人。把侵占的土地在斯巴達人與皮里阿西人之間分配,斯巴達人分得平原的土地,皮里阿西人分得山區(qū)土地。約公元前640年至公元前620年,美塞尼亞人不堪奴役與壓迫舉行起義(史稱第二次美塞尼亞戰(zhàn)爭),雖然給斯巴達人以沉重打擊,最后還是失敗了。
斯巴達的武裝起義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希洛人忍受不了斯巴達人的殘酷剝削和野蠻暴行,經(jīng)常舉行武裝起義。再加上希洛人在數(shù)量上比斯巴達史詩中記載:“長官們時常派遣大批最謹慎的青年戰(zhàn)士下鄉(xiāng),他們只帶著短劍和一些必需品。在白天,他們分散隱蔽在偏僻的地方,殺死他們所能捉到的每一個希洛人。有時,他們也來到希洛人正在勞動的田地里,殺死其中最強壯最優(yōu)秀者”。 在斯巴達和雅典的一次戰(zhàn)爭中,2000希洛人立下戰(zhàn)功,斯巴達人答應給他們自由,把他們帶到大廟中給神謝恩。但他們被埋伏在大廟中的奴隸主屠殺了。希洛人作為所有斯巴達人的公共財產(chǎn),個別斯巴達人無權買賣希洛人,但可以任意傷害希洛人。在節(jié)日里,斯巴達人常用烈酒灌醉希洛人,把他們拖到公共場所肆意侮辱。
希洛人即使沒有過錯,每年也要被鞭笞一次,目的是要希洛人記住自己的奴隸身份。為了維持對希洛人的壓迫與剝削,鎮(zhèn)壓希洛人的反抗,斯巴達人需要一只強壯的軍隊。斯巴達人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政治制度,整個社會過著軍事化的生活,孩子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軍事訓練。為了防止斯巴達人內(nèi)部貧富分化,斯巴達人不許從事工商業(yè),不用金銀做貨幣,而用價值低廉的鐵幣。斯巴達人除了軍事外,不得從事其它生計。斯巴達人崇尚武力精神,整個斯巴達社會等于是個管理嚴格的大軍營。斯巴達的嬰兒呱呱落地時,就抱到長老那里接受檢查,如果長老認為他不健康,他就被拋到荒山野外的棄嬰場去;母親用烈酒給嬰兒洗澡,如果他抽風或失去知覺,這就證明他體質(zhì)不堅強,任他死去,因為他不可能成長為良好的戰(zhàn)士。男孩子7歲前,由雙親撫養(yǎng)。父母從小就注意培養(yǎng)他們不愛哭、不挑食、不吵鬧、不怕黑暗、不怕孤獨的習慣。7歲后的男孩,被編入團隊過集體的軍事生活。他們要求對首領絕對服從,要求增強勇氣、體力和殘忍性,他們練習跑步、擲鐵餅、拳擊、擊劍和毆斗等。為了訓練孩子的服從性和忍耐性,他們每年在節(jié)日敬神時都要被皮鞭鞭撻一次。他們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點般落下,但不許求饒,不許喊叫,甚至不許出聲。
斯巴達的征服過程
正是國家逐漸形成的過程。原來已經(jīng)解體的氏族制度,在征服過程中解體得更加迅速了,結果斯巴達人的部落管理機構轉化為鎮(zhèn)壓被征服者的暴力機關。到公元前7世紀,斯巴達國家的基本體制大致上已經(jīng)形成。按古代希臘人的傳說,斯巴達社會和政治體制的確立出之于來庫古的改革。
公元前6世紀中葉起,斯巴達逐步與伯羅奔尼撒半島大多數(shù)城邦組成伯羅奔尼撒同盟,成為希臘一個城邦集團的領袖。憑借這個同盟,斯巴達經(jīng)常干涉雅典等邦內(nèi)政。公元前5世紀初,它沒有派兵支援小亞細亞希臘城邦反對波斯的起義。公元前480和前479年,斯巴達人在波希戰(zhàn)爭中曾任希臘諸邦盟軍統(tǒng)帥,與雅典等邦聯(lián)合反對波斯的侵略。此后,隨著提洛同盟的建立和雅典勢力的增長,斯巴達與雅典的矛盾日趨尖銳。
公元前 464年大地震后,黑勞士乘機起義,為了挽救危局,斯巴達一度求助于雅典。公元前404年,在波斯的幫助下,斯巴達打敗雅典,成為延續(xù)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的勝利者和全希臘的霸主。它的暴虐統(tǒng)治很快引起各城邦的不滿和反抗。公元前4~前3世紀與雅典、忒拜、科林斯長期角逐,漸失優(yōu)勢。斯巴達公民內(nèi)部貧富分化加速,失去土地和公民權者日增,“平等者公社”趨于瓦解,公民兵日益削弱。公元前371年斯巴達入侵希臘城邦忒拜,大敗,國王戰(zhàn)死。隨后美塞尼亞獨立,伯羅奔尼撒同盟解體。公元前 3世紀后期,斯巴達的社會矛盾尤為激烈,亞基斯四世和克萊奧梅涅斯三世改革相繼以失敗告終。公元前 192年,斯巴達僭主納比斯被殺,斯巴達被迫加入阿哈伊亞同盟,實際失去了獨立。羅馬帝國征服伯羅奔尼撒半島后,公元396年斯巴達城為哥特人所毀。繼而拜占庭入,以荷馬史詩中的拉凱達伊蒙稱此地?,F(xiàn)為希臘南部城市。在伯羅奔尼撒半島,埃夫羅塔斯河右岸。人口1.4萬(1981)。是尤羅萊姆平原的工農(nóng)業(yè)中心,水果、谷物、橄欖油、葡萄酒等貿(mào)易甚盛。
斯巴達的基本介紹相關文章:
斯巴達的基本介紹
上一篇:希臘城邦的基本介紹
下一篇:希臘化時代的基本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