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帝國的文化
羅馬人對世界文化所作出的最為重要的貢獻就是保存了希臘和中東地區(qū)的文化,那么你了解古羅馬帝國的文化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關于古羅馬帝國文化的詳細資料,希望能幫助到你。
古羅馬帝國的文化
古羅馬通常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意大利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歷羅馬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于1世紀前后擴張成為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的龐大羅馬帝國。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西羅馬帝國亡于476年。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廷帝國)變?yōu)榉饨▏遥?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根據(jù)傳說,當特洛伊城遭到希臘人進攻的時候,維納斯女神的兒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隨者逃出來,沿北非西行穿過迦太基,來到羅馬。
古羅馬斗獸場
時間:公元前9世紀初
地點:在意大利半島中部
羅馬人對世界文化所作出的最為重要的貢獻就是保存了希臘和中東地區(qū)的文化成果。羅馬人在廣泛吸收四鄰各族優(yōu)秀文化成果,特別是古代希臘人的卓越文化成就的基礎上,根據(jù)本國社會、經(jīng)濟、政治發(fā)展的需要,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為世界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
根據(jù)傳說,當特洛伊城遭到希臘人進攻的時候,維納斯女神的兒子埃涅阿斯及其追隨者逃出來,沿北非西行穿過迦太基,來到羅馬。
根據(jù)現(xiàn)代的研究,意大利半島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到了新石器時代,利古里亞人從非洲經(jīng)過西班牙,法國來到意大利。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銅時代,一些講印歐語的部落從多瑙河和喀爾巴阡山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其中一支拉丁人進入拉提烏姆平原,約于前800年移至后來羅馬城所在地,居于帕拉提 烏姆等山丘。與此同時或稍后,薩賓人〔居于鄰近山丘〕。其后伊特拉斯坎人也來到這里。
前8世紀至前6世紀,希臘人向意大利南部移民,并建立城邦。公元前7世紀,以帕拉提烏姆為中心開始部落聯(lián)合過程,由單一的拉丁人部落聯(lián)合包括薩賓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3個部落組成羅馬人公社。前7世紀末至前6世紀末,羅馬人公社處于伊特拉斯坎人的統(tǒng)治之下。此時,完成了由氏族部落公社到城邦的過渡。前5世紀末,高盧人從阿爾卑斯山以北進入波河平原。這些部族經(jīng)過長期融合同化,形成了意大利人的祖先。
羅馬城市建立的日期并不確定,傳統(tǒng)認為是在公元前753年,這已經(jīng)廣泛地為考古發(fā)現(xiàn)所證實,盡管可能此前已經(jīng)有一部分人早就居住在那里。傳統(tǒng)上,羅馬人把羅馬城的建立歸功于英雄羅穆盧斯。他和他的孿生兄弟瑞摩斯是英雄埃涅阿斯的后代。
稱維納斯)的兒子,他在希臘人占領特洛伊城之后來到意大利。羅馬歷史學家提圖斯·李維這樣描述這個神話故事:這對孿生兄弟的祖父是努米托,他是羅馬東南部阿爾班山區(qū)阿爾巴國的國王。國王邪惡的兄弟阿穆利烏斯將國王驅逐出境,還讓國王唯一的女兒雷婭·西爾維婭做貞女以阻止她生兒育女(貞女是不準生育的),以防止國王的子孫報仇。但是雷婭·西爾維婭違背了他的約束,與戰(zhàn)神馬耳斯相愛并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當這對雙胞胎被遺棄在臺伯河畔時,一只母狼哺育了他們,后來又被一位牧羊人發(fā)現(xiàn),他的妻子將他們撫養(yǎng)大。長大后,這對孿生兄弟成為了綠林首領。在瑞摩斯被俘、帶給國王阿穆利烏斯后,羅穆盧斯帶領手下救出了他,并殺死了阿穆利烏斯。此時,孿生兄弟身世大白,他們的外祖父努米托恢復了王位。兄弟倆離開外祖父,在被牧羊人發(fā)現(xiàn)的地方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城市。在決定誰來做城市的主宰時,神諭告訴他們要由看到的預示成功的飛鳥來決定。瑞摩斯站在阿文廷山上看到了6只禿鷲,羅穆盧斯站在巴拉丁山上看到了12只禿鷲。后者的數(shù)字更幸運,但瑞摩斯是最先看到征兆的人。結果兄弟間發(fā)生了爭吵,羅穆盧斯最終殺死瑞摩斯,成為新城的國王。他統(tǒng)治了很長時期,死后被接納到諸神中,成為受人尊敬的戰(zhàn)神奎里納斯。
在羅馬發(fā)展為城市、建立自己的政治和文化的過程中,羅馬人仿效了其鄰近的埃特魯斯坎文明。意大利現(xiàn)存最早的文字發(fā)現(xiàn)于公元前8世紀初羅馬城附近的古代城市奧薩客棧大墓地。陶罐上刻畫的4個希臘字母表明,剛剛建立羅馬城的拉丁人在希臘人采用腓尼基字母后不久就學會使用了這種文字。羅馬早期政治是王政時代,國王掌握絕對的權力。他是大立法官、軍隊的首領、大祭祀長,其權力僅僅受到來自元老院和公民大會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議會,由不同部族首腦組成。按照憲法和傳統(tǒng)習俗,元老院有權通過或否決國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國王的立法和訴訟。公民大會由羅馬的全體男性公民構成,按照親緣關系分成30組;它授予君主行使權力,而這一點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準。
隨著羅馬權力和影響的增長,財富開始集中在少數(shù)人手中。貴族是整個社會中最富有的成員,他們控制著大部分的貿易、行政管理和軍隊,而且只有他們才能夠進入元老院或被任命和選舉為官員。平民主要是小農(nóng)場主、勞動者和手工藝者,他們占人口的大部分,在政府中卻幾乎沒有發(fā)表意見的機會。
公元前5世紀中期,正處于古代羅馬的奴隸制城邦時代,城邦經(jīng)過對外戰(zhàn)爭和人民內部長期斗爭后,經(jīng)濟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達到了較高水平,編訂《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共和時代最早的 成文法典,開始對人權加以一定保障,限制奴隸主貴族對權力的濫用和對法律的任意解釋,這部法律是羅馬法的淵源,也是羅馬的基本法。
從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法律僅限于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被稱之為公民法,形式上缺乏靈活與變通,內容上僅側重于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在關系公民財產(chǎn)問題,私法規(guī)范則不夠完善。 隨著羅馬共和國的不斷對外擴張,版圖不斷擴大,引起了經(jīng)濟貿易方面的諸多問題,通過長期的司法實踐,3世紀,形成了萬民法體系,開始注重經(jīng)濟和民事問題的解決。
3世紀以后,鑒于歷代法律的龐雜,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對帝國法律大全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編纂,完成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即《民法大全》),為調解復雜的社會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走上了法治道路,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完備的法律文獻,對后世立法影響深遠。
為了維護龐大帝國的統(tǒng)一,羅馬人需要擁有優(yōu)良的道路,這樣其軍隊才可迅速地調動布防。這正是羅馬人之所以成為古代最偉大筑路師的原因。在他們所修建的道路中,有一些至今仍在使用。
成文法典,開始對人權加以一定保障,限制奴隸主貴族對權力的濫用和對法律的任意解釋,這部法律是羅馬法的淵源,也是羅馬的基本法。
從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羅馬法律僅限于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被稱之為公民法,形式上缺乏靈活與變通,內容上僅側重于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在關系公民財產(chǎn)問題,私法規(guī)范則不夠完善。 隨著羅馬共和國的不斷對外擴張,版圖不斷擴大,引起了經(jīng)濟貿易方面的諸多問題,通過長期的司法實踐,3世紀,形成了萬民法體系,開始注重經(jīng)濟和民事問題的解決。
3世紀以后,鑒于歷代法律的龐雜,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對帝國法律大全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編纂,完成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即《民法大全》),為調解復雜的社會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走上了法治道路,這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完備的法律文獻,對后世立法影響深遠。
為了維護龐大帝國的統(tǒng)一,羅馬人需要擁有優(yōu)良的道路,這樣其軍隊才可迅速地調動布防。這正是羅馬人之所以成為古代最偉大筑路師的原因。在他們所修建的道路中,有一些至今仍在使用。
羅馬人也是偉大的工程師。他們建造了許多橋梁和引水渠,而且其中有一些至今仍被使用。羅馬人是偉大的建筑師。他們?yōu)槲覀兞粝铝酥T如凱旋門、長方形教堂以及公共澡堂之類的建筑風格。
在羅馬人的所有建筑中,最為著名的當數(shù)羅馬圓形劇場。在這個巨型的圓形劇場中,角斗士們曾經(jīng)廝殺不已。該劇場可容納4.5萬人觀看表演。這個劇場的一大部分至今仍然屹立在那里。在過去諸多世紀中,世界上許多城市都曾經(jīng)模仿過羅馬人的建筑風格。
羅馬人還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假如當初羅馬人沒有接受基督教,那么,基督教可能仍將是中東地區(qū)一種無足輕重的宗教,而如今它已是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之一。在羅馬帝國的具體歷史條件下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基督教,給整個人類特別是歐洲文化的發(fā)展打上了至為深刻的烙印。
一直到中世紀晚期之前,幾乎所有歐洲作家都使用羅馬人的語言——拉丁語,而學者們對拉丁語的使用則一直持續(xù)到18世紀。在數(shù)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時間里,拉丁語一直是羅馬天主教會所使用的唯一一種語言。如今,拉丁字母表仍通用于全世界。在歐洲,有許多種語言都是從拉丁語發(fā)展而來的,如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等。在英語中,每三個單詞中就有一個是來源于拉丁語的。
以凱撒和西塞羅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P.維吉爾、Q.賀拉斯、P.奧維德等人為代表的羅馬詩歌,以T.李維、C.塔西佗等人為代表的羅馬史學,長期以來都是世界各國學者研討的對象。
古羅馬時期女性主要穿“絲多拉”和“帕拉”。“托嘎”是古羅馬時期男性普遍穿著的外袍,托嘎的作用與古希臘的“系瑪申”相同,只是形狀不同,呈半圓狀。而且較大、較重、也較為復雜。普通人穿白色托嘎,官員、神職人員及上層社會十六歲以上的人穿帶有紫色鑲邊的托嘎,繡金紫袍則是官員將軍的禮服,也是帝王的傳統(tǒng)服裝。
在外袍里面不論男女都會穿相當于希臘“基同”的筒形衣“丘尼卡”。在丘尼卡里面還要穿襯衣丘尼卡,長及膝蓋,類似襯衫。女裝在襯衣丘尼卡外面長及腳面的筒袍“斯多拉”。裝飾在前中心的紫色寬帶紋樣“克拉維”顯示著元老院議員的等級,而騎士服裝的飾邊則較窄。女裝在領口及裙擺處常常配有刺繡。起初羅馬服裝均為本白色配以鑲邊,后期人們更喜歡多彩艷麗的服裝。
最為著名的天文學家是托勒密。他認為,太陽是圍著地球轉的。他的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但在16世紀之前,人們卻一直將之奉為真理。
我們今天使用的歷法仍然是羅馬歷。"七月"(July)和"八月"(August)這兩個月份的名稱則來自羅馬兩位偉大統(tǒng)治者的名字,即儒略·凱撒和奧古斯都·凱撒。
古代羅馬人使用文字較早,而真正的文學作品則產(chǎn)生較晚。公元前 3世紀之前,羅馬已有原始的民間文學,但這些口頭創(chuàng)作的詩歌很少保存下來。羅馬文學的發(fā)展是在統(tǒng)一意大利以及向海外擴張過程中大量接受希臘文化的影響,移植和改造希臘的詩歌、戲劇等文學形式的基礎上取得的。羅馬文化作品十分的豐厚,如喜劇作品《商人》、《吹牛的軍官》散文就西塞羅作品就留下了57篇的演講稿和800多篇書信。公元前 7世紀,羅馬人在伊特魯里亞字母(改造希臘字母而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拉丁文字母。后經(jīng)不斷完善,拉丁文字母成為其他許多民族創(chuàng)造自己文字的基礎。這是古羅馬人對世界文化的重大貢獻之一。
在哲學上也形成了多個不同的派別,不同的派別形成了不同的理論。羅馬的唯物主義哲學對宗教迷信愚弄人民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后期羅馬帝國的唯心主義哲學,提出了“太一”是世界的本源,修行的手段是禁欲和苦行,使靈魂得到凈化,達到靈魂與“太一”的合一,實現(xiàn)了向宗教神學的過渡,對基督教神學思想影響巨大,也給人類留下了睿智的智慧。
根據(jù)現(xiàn)代的研究,意大利半島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到了新石器時代,利古里亞人從非洲經(jīng)過西班牙,法國來到意大利。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銅時代,一些講印歐語的部落從多瑙河和喀爾巴千山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其中一支拉丁人進入拉提烏姆平原,約于公元前800年移至后來羅馬城所在地,居于帕拉提烏姆等山丘。與此同時或稍后,薩賓人居于鄰近山丘。其后伊特拉斯坎人也來到這里。
前8世紀至前6世紀,希臘人向意大利南部移民,并建立城邦。公元前7世紀,以帕拉提烏姆為中心開始部落聯(lián)合過程,由單一的拉丁人部落聯(lián)合包括薩賓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3個部落組成羅馬人公社。公元前7世紀末至前6世紀末,羅馬人公社處于伊特拉斯坎人的統(tǒng)治之下。此時,完成了由氏族部落公社到城邦的過渡。前5世紀末,高盧人從阿爾卑斯山以北進入波河平原。這些部族經(jīng)過長期融合同化,形成了意大利人的祖先。
古羅馬對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就是其完備的法律體系,包括市民法(僅適用于羅馬公民)、自然法(適用于所有人)和國家關系法(用于調節(jié)羅馬人與其它民族之間的關系)。從公元二至六世紀,羅馬法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補充和完善的過程,至公元534年在東羅馬帝國國王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編撰完成并頒布施行,后人稱之為《民法大全》。該法典對西方文明的影響被認為僅次于《圣經(jīng)》,其基本思想和原則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國的法律中。讀者可以從這里節(jié)選的一些條文中領略到羅馬法的博大精深,如對證據(jù)、公正、思想自由和契約精神的肯定。
任何人在缺席時不得被判罪。同樣,不得基于懷疑而懲罰任何人;……“與其判處無罪之人,不如容許罪犯逃脫懲罰。”
任何人不能僅因為思想而受懲罰。提供證據(jù)的責任在陳述事實的一方,而非否認事實的一方。
判刑時必須始終考慮罪犯的年齡與涉世不深。
武力和畏懼完全與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馳,而后者乃誠實契約之根基;容許任何此類行為都是悖逆道德的。
父親的罪名或所受的懲罰不能玷污兒子的名聲,因為每一方的命運均取決于自己的行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繼承人。
婦女不得參與任何公務;因而她們不能擔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職責,或提起訴訟,或為他人擔保,或擔任律師。未成年人也不得參與公務。
人人都應養(yǎng)育自己的后代;任何人若認為自己可以遺棄孩子,都將受到法律的懲罰。家長或監(jiān)護人如果棄自己的孩子于死地,則當孩子被他人出于同情之動機救助后,原家長或保護人根本無權得到孩子,因為任何人都無理由聲稱一個被他棄于死地的孩子依然屬于他。
世代相傳的習俗應受到尊重和服從,不得輕視,但其有效性不應凌駕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拷問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應作為首選方式。因此,首先應當求助于證據(jù);如果當事人涉嫌犯罪,則可以通過拷問迫使他供出同謀與罪行。
當幾名罪犯與同一樁案子有牽連時,對他們的審訊應從其中膽小怕事者和年幼者開始。
拷問不得施加于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
然而在涉及與王侯有關的叛國罪時,如果需要提供證詞,且為情勢所迫,則所有人都無一例外地應接受拷問。 拷問不應完全聽從原告的要求,而應本著合理與節(jié)制之原則。在涉及自由問題時,如果當事人的社會地位有爭議,則不必通過拷問來尋求真相。
古羅馬帝國的歷史發(fā)展
王政時代
公元前8世紀至前6世紀史稱王政時代。先后有7個王,氏族部落組織尚完整存在,統(tǒng)治階層包括王、元老院、庫里亞會議(羅馬稱胞族為庫里亞,每10個氏族組成一個胞族,后為百人隊會議取代)。后來又出現(xiàn)了貴族與平民之分。
第一王羅慕洛在前753年建立羅馬城。前4王是羅馬人公社的軍事首領,后3王是伊特拉斯坎人塔克文王朝的君主。公元前6世紀中葉的塞爾維烏斯·圖利烏斯改革,標志著羅馬國家的產(chǎn)生。
王政時代最后一位王高傲者塔克文暴虐無道,被憤怒的羅馬人趕走,傳說于公元前509年建立起由羅馬貴族掌權的羅馬共和國。
共和國
在共和時代的早期,平民與貴族的斗爭進行了2個世紀。百人隊會議從貴族中選出兩名執(zhí)政官行使最高行政權力,為期1年;而掌握國家實權的則是元老院。隨著貴族與平民之間對立的加深,貴族承認了平民所選的“保民官”,負責保護平民的權力不受貴族侵犯。前451年,頒布了十二銅表法,廢除了平民與貴族不能通婚的限制,這也標志著羅馬法的誕生。前326年,取消了債務奴隸制。
羅馬剛建國時,還是一個小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初開始,先后戰(zhàn)勝拉丁同盟中的一些城市和伊特拉斯坎人等近鄰,又征服了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城邦,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羅馬又發(fā)動了3次布匿戰(zhàn)爭,在前146年征服了迦太基并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前215年-前168年發(fā)動3次馬其頓戰(zhàn)爭,征服馬其頓并控制了整個希臘。又通過敘利亞戰(zhàn)爭和外交手段,控制了西亞的部分地區(qū),建成一個橫跨非洲、歐洲、亞洲,稱霸地中海的大國。 這一時期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但是也激化了社會矛盾。公元前2世紀30年代~前1世紀30年代,史稱內戰(zhàn)時代,先后爆發(fā)了西西里奴隸起義和斯巴達克起義。形成了破產(chǎn)農(nóng)民與大地主的斗爭,無權者與當權者的斗爭,騎士派與元老派的斗爭。并且在前133年至前123年期間發(fā)生了格拉古兄弟改革。公元前107年,在民主派支持下,馬略當選為執(zhí)政官并開始實行軍事改革。他推行募兵制,使大批無地或少地公民涌入軍隊。前90年,為了爭取羅馬公民權,意大利人起義,史稱同盟者戰(zhàn)爭。
前82年,貴族派支持的蘇拉率軍占領羅馬。次年,迫使公民大會選舉他為終身獨裁官,開創(chuàng)了羅馬歷史上軍事獨裁的先例。前60年,克拉蘇、凱撒、龐培秘密結盟,共同控制羅馬政局,史稱前三頭政治。前48年,尤利烏斯·愷撒先后打敗另外兩人,被宣布為終身獨裁官,集軍政大權于一身。他厲行改革,但因獨裁統(tǒng)治而招致政敵仇視,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遭貴族派陰謀分子刺殺。
凱撒死后,羅馬內戰(zhàn)又起。前43年,安東尼、李必達、屋大維公開結盟,獲得統(tǒng)治國家5年的合法權力 ,史稱后三頭政治。隨后屋大維將另外兩人打敗,于前27年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的尊號,建立元首政治。共和國宣告滅亡。羅馬從此進入羅馬帝國時代。
羅馬帝國
奧古斯都創(chuàng)建的政治制度,史稱元首制,其實就是共和名義的帝制。他在位期間,實行了一系列積極的改革,促進了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并且對外擴張,使帝國北疆達到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
奧古斯都死后,其養(yǎng)子提比略繼位,從此開創(chuàng)了皇位繼承制。從前27年開始到192年這一時期被稱為前期帝國時期,包括3個王朝:克勞狄王朝、弗拉維王朝和安東尼王朝。這一時期社會相對穩(wěn)定。安東尼王朝皇帝圖拉真(98年-117年)在位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顛,東到幼發(fā)拉底河、南有埃及、迦太基,北達萊茵河、多瑙河,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經(jīng)濟空前繁榮。
192年,安東尼王朝最后一位皇帝被殺,羅馬出現(xiàn)了近百年的混亂時期。史學家將193年塞維魯王朝建立,到235年這段時期稱為后期帝國時期。始于安東尼王朝后期的社會、經(jīng)濟和軍事危機,在公元3世紀達到空前規(guī)模,以致一些史家又劃出一個三世紀危機時期(193年~ 284年)。這一時期,戰(zhàn)亂頻仍,皇帝更迭頻繁,奴隸和隸農(nóng)的起義遍及各地,3世紀60年代在高盧開始的巴高達運動,對統(tǒng)治階層的統(tǒng)治造成很大的威脅。
284年,近衛(wèi)軍長官戴克里先由軍隊擁立做皇帝,取得帝國政權,改元首制為多米那特制(即君主制),正式采用東方君主的統(tǒng)治形式和禮儀。并實行了許多改革,史稱戴克里先改革。其后繼者君士坦丁一世廢除四帝共治制,于324年成為唯一君主,皇權得到加強。330年遷都拜占廷,更名君士坦丁堡。313年,頒布米蘭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他死后,戰(zhàn)亂又起。狄奧多西一世曾??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兩部分。
在西羅馬帝國,經(jīng)濟不斷出現(xiàn)危機,人口減少,田地荒蕪,城鄉(xiāng)蕭條。410年,西哥特人占領羅馬。452年,匈奴王阿提拉進兵意大利。455年,汪達爾人再陷羅馬城。先后建立起西哥特王國、汪達爾-阿蘭王國、勃艮第王國和東哥特王國等蠻族國家。476年9月,日耳曼人入侵,其雇傭兵首領奧多亞克廢黜最后一位君主羅慕盧斯·奧古斯圖盧斯,西羅馬帝國宣告滅亡。
東羅馬帝國一直延續(xù)至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它歷經(jīng)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以及內部的一系列社會變革 ,于7世紀左右進入封建社會。
公元前753年,傳說中的第一個王羅莫路斯始建羅馬城。公元476年9月奧古斯都被廢,西羅馬帝國覆滅。
古羅馬帝國的文化
上一篇:古羅馬帝國的起源
下一篇:古羅馬帝國的興起和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