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畢業(yè)論文免費參考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腦技術迅速普及,其中藝術設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挺進廣告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工業(yè)設計、視頻動畫等行業(yè),它以獨特的視覺表現(xiàn)語言,促進人類藝術發(fā)展。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藝術設計畢業(yè)論文免費參考的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藝術設計畢業(yè)論文免費參考篇1
淺析藝術設計的價值
【摘要】藝術設計的設定與實踐。藝術設計是一種動態(tài)流程。藝術設計有起點,而沒有絕對的終點。藝術設計的美學價值與功能價值。
【關鍵詞】藝術設計,價值,功能
在許多關于藝術設計原動力問題的論述中,有一種認識也許是共同的,那就是“藝術設計的創(chuàng)作沖動,來自人類自身的需求”。這種需求,從根本上說就是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從藝術史的角度去觀察,人們不但能探索到人類物質文化的發(fā)展軌跡;同時也能探索到人類精神文化的發(fā)展軌跡,盡管其中還留有許多謎團尚需人們去進一步探索與詮釋。
如果我們把藝術設計的視角焦聚在物質文化層面上,人們必然關心藝術設計的創(chuàng)作能力以及對素材、材料、構形、色彩、包裝等的處理方式,也必然關心相關的藝術設計的發(fā)展思潮、造形分析以及有關的科技知識,甚至經濟領域里的運作策略。如果我們把藝術設計的視角焦聚在精神文化層面上,人們必然關心藝術設計流程中蘊涵著的豐盈的文化信息,這就必須對藝術設計的哲學觀、心理因素以及各種相關的藝術設計的發(fā)展思潮有個相當清晰的了解。物質性是藝術設計作品的載體,即它的“骨肉”;精神性是藝術設計作品的信息,即它的“氣血”。兩者統(tǒng)一在藝術設計的成體中,由于人們的藝術價值觀、藝術認識論與方法論等的不同與差異,這就表現(xiàn)在藝術設計作品的這兩個層面內涵有著種種不同的理解差異。這是完全正常的,這也是藝術設計能得以存在、發(fā)展與繁榮的某種動力源,也是對我們民族文化的先進性提供了有力的重要佐證與補充。
藝術設計的價值形態(tài)呈多樣性:如實用價值、政治價值、道德價值、經濟價值、美學價值等。藝術設計領域也應該研究出一套比較完整的、科學的價值理論體系。在眾多的價值形態(tài)里,其中最本質的無疑是它的功能價值與美學價值。這兩種價值形態(tài)(當然也可包容其他價值形態(tài))的內涵有機融洽在每個具體的藝術設計成體中。
藝術設計作品的價值并不是由其物質與精神這兩個層面的比例來決定的,而是由這兩個層面所代表的綜合價值來決定的。讓我們選擇一個比較特殊的角度來闡述這個問題。古往今來,藝術設計作品,尤其是那些經受過社會、歷史、文化藝術等側面長期檢驗、評議、鑒賞的經典精品,歷來存在著仿制。那么,這些大量存在的仿制作品有無功能價值與美學價值?仿制一幅張大千山水畫、一幀達·芬奇油畫、一紙張旭的狂草墨跡、一尊羅丹的雕塑……它們顯然也具有相對的功能價值與美學價值。
它們的價值決定于它們所存在的某個(些)特定的時空價值。學術設計的仿制品不能簡單地與街坊攤鋪假冒偽劣商品等同起來。這是兩碼事。有必要指出,對藝術設計作品的價值,評論界、鑒賞界、新聞界的評論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要絕對化。因為,輿論導向不太客觀的現(xiàn)象不是沒有。順便說一句,學校藝術設計教育,老師的過高權威,一言九鼎,或許也不是好事。重要的是,應努力提高全民正確的藝術設計的價值意識。
藝術設計作品的功能價值,應該體現(xiàn)在設計的整個流程中。提高設計流程的功能價值度,也必然相應地能提高設計成體的功能價值度,譬如南京長江大橋,雄偉壯觀,它的經濟功能價值,政治功能價值,思想教育功能價值等是不言而喻的。同時,它也是一座藝術設計的精品,幾十年來,人們行駛在大橋上,實實地,“使人忘形”,這是大橋的美學價值。這些不同的價值體現(xiàn),是那么和諧完美地統(tǒng)一在“大橋”“這一個”(黑格爾)藝術設計的精品里,時刻迸發(fā)著它那無窮的感人力量。
藝術設計獲得美學價值的根本要求,要深刻展現(xiàn)“活的靈魂”藝術設計大師們都深知表現(xiàn)“活的靈魂”在藝術設計中的作用與地位。他們從觀察生活開始,在構思設定與運作實踐的整個流程中,都著力于對“活的靈魂”的理解、刻劃與塑造。人固然有“活的靈魂”,物也有“活的靈魂”。羅丹掄起斧頭,砍去了《巴爾扎克》雕像的那雙手,這并不是說那雙手雕塑得沒有美學價值,但同巨碑式的整體雕像卻不是最好的和諧,雕像“靈魂”塑刻得還不夠鮮活。而砍去以后,整個藝術形象更其渾然一體,處處散射出“靈魂”的凝重而又鮮活的美學力量。這一斧羅丹固然砍去了一些美學價值,卻砍出了遠為豐盈的美學價值。
藝術設計是一種文化。它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物”。藝術設計的成體,不僅僅是藝術設計的物質體現(xiàn)與它們視覺再現(xiàn),也不僅僅是人們感官直接感知的物質。它更是文化意義上的“物”,是人們“領悟”的對象。藝術設計以人為本,它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影響人的生存形態(tài)、思想意識與文化素質。人們對藝術設計及其成體的相對表層的功能價值要求,比較容易認可,也較為滿足;而對藝術設計及其成體的更為深層的美學價值要求卻是多樣的、漸進的、善變的,也是較難滿足,甚至是無極限的。過去被認可、接受甚至是酷愛的東西,待之以日,時過境遷,就可能把原先認為有美學價值的藝術設計成體變得不美也沒用的物件了。人類崇尚懷舊,也追求時尚。藝術設計及其成體的功能價值與美學價值不是恒之不變而是充滿變數。這也是藝術設計文化的特點,它能創(chuàng)造文化,也能影響生活,同時也改變著自己,改變自己的價值內涵。
總之,21世紀學術設計的方向;有兩個重要的主題信息,一個是綠色、環(huán)保、生態(tài)的主題信息。江澤民同志在第四次全國環(huán)境保護會議上明確指出。“控制人的增長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是全黨和全國人民必須堅持的基本國策”。這就給我國的藝術設計的發(fā)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一個是新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主題信息,諸如計算機技術、機器人技術與信息技術等。近20年的新技術的發(fā)展常被人們比作“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傳統(tǒng)的設計手段已逐步被新技術手段所取代。而“虛擬現(xiàn)實”是電腦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信息技術的數據處理與電信這兩個主要領域又加快了結合進程。這兩個重要的主題信息,讓藝術設計界面臨了空前的挑戰(zhàn)。人們必須作出積極回應。21世紀藝術設計將擁有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也能構造一個更為燦爛輝煌的新世界。
參考文獻:
[1]趙江洪.設計學術的含義[M].湖南大學出版社.
[2]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3]楊忻葆.楊忻葆論文集[M].安徽文藝出版社.
[4]E.H.貢布里希.藝術發(fā)展史[M].范景中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
[5]美育與美術教育文集[M].嶺南美術出版社.
藝術設計畢業(yè)論文免費參考篇2
試論公共藝術設計
摘要:街道是人們生活的空間,街道公共空間是人們互相交流和休憩的重要場所。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街道公共空間也在日益受到重視,人們對于街道公共空間環(huán)境的需求已經遠遠超過單純的物質享受,街道公共空間的核心是人,因此街道公共空間景觀設計應該“以人為本”,考慮人的感受。
關鍵詞:街道;公共空間;人性化
構成城市形象的要素一般分為五類,即道路,邊沿,區(qū)域,節(jié)點和標志,道路作為第一構成要素往往是具有主導性的,其他環(huán)境構成要素都沿著它布置并且與它相聯(lián)系。因而,街道在城市中絕不僅僅是連接兩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人們公共生活的舞臺,觀光游客沿著街道觀察了城市,認識了城市,當地的居民習慣性地在街道上活動并感受著街道及其周圍環(huán)境,商業(yè)設置也大都布置于街道兩側。一個城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街道上的景觀,街道上的尺度,街道兩側建筑物的體量和風格,色彩各異的廣告牌匾和指示標牌,獨具特色的綠化,小品,設施,以及街道上穿梭的車流,或漫步或急行的人們,或駐足聊天或看熱鬧的市民……這些城市街道上的情景往往成為這座城市景觀的代表。
1 目前街道環(huán)境存在的問題
1.1 街道場所“人性化”的消失
路易斯•康說過“城市始于交流場所的公共開放空間和街道,人際交流時城市的本源”,這體現(xiàn)了大師對于場所感的認同。而在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城市中的傳統(tǒng)街道為了適應汽車及它新型交通工具的行駛而逐漸被改造,街道放寬,斷面變得復雜,沿街高樓林立,地上地下管線交叉,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的快速路,立體交叉,地鐵等新的形式。人在街道中的地位逐步讓位于汽車,摩托車等快速交通工具。而“街道”這個詞,也逐漸被“道路”所代替,由于城市人口大量聚集,城市道路上車輛擁擠,交通事故,交通污染日漸嚴重。
1.2 街道建設缺乏個性
千樓一面,千街一面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過去人們批評‘方盒子’,今天又不管城市的歷史背景,不看城市而整體風貌,又出現(xiàn)了到處模仿歐式建筑的現(xiàn)象,使得街道失去了個性。
1.3 街道景觀附屬設施的“非人性化”
結合我國許多城市中的道路交通環(huán)境現(xiàn)狀,僅僅考慮道路交通隊路面的基本要求,忽視了街道各種附屬設施的建設,如交通標志缺乏系統(tǒng)的精心設計,以及其他提供人使用的各種設施,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正常使用需要。街道照明滿足不了交通需要,步行道地面鋪裝材料耐久性差,施工質量低下,不能滿足步行者的行走要求。缺乏為殘疾人,老人,推車兒童的媽媽提供方便的無障礙設計。輔助設施嚴重缺乏,為街道上行人服務的設施,如公共車鎖,街路標牌,交通圖展示板,公共電話亭即必要的休息空間等嚴重缺乏,街道設施缺乏系統(tǒng)化,標注化設計,整體性較差,與城市面貌的改善不能同步。
2 城市街道環(huán)境的復興
城市中心區(qū)的一個重要措施積極營造以人為中心的環(huán)境和空間,以人性化的街道景觀增加城市中心區(qū)公共空間的魅力,提高城市中心區(qū)的吸引力和活力。復興被認為是新城市主義的重要舉措,并把人行系統(tǒng)視為完整的網絡,強調其連續(xù)性。為了鼓勵步行,利用安全步道,商業(yè)中心及步行街等組成的人行系統(tǒng)把各個廣場連接起來,形成連續(xù)的公共空間網絡,從而改進城區(qū)的現(xiàn)狀交通。
3 城市街道空間景觀人性化設計
城市街道可分為交通性街道,生活性街道,商業(yè)步行和其他步行用道。它們要求都有自己的景觀特性。但他們又有許多共性,即方便性,可識別性,可觀賞性,安全性,適合性。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3.1 街道綠化環(huán)境的人性化設計
3.1.1 街道綠化的作用
綠化是城市景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軟質景觀,是城市美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街道綠化的基本作用防護作用、交通組織和街道景觀三個方面的作用。行道樹是街道上最容易讓人產生深刻印象的街道特征。行道樹能對街道空間進行有效的限定和分割,能有效的改善街道品質,而且設計和實施相對簡單。在具體設計時,應該考慮到當地的氣候、城市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等方面。如羅馬的許多街道采用松樹,佛羅里達的海濱城市多栽植棕櫚樹,深圳街道上椰櫚樹則體現(xiàn)南國的風光。隔離綠帶在有條件的道路上,應當盡量以綠化的方式解決道路空間,交通組織,人車隔斷等功能要求,隔離帶易采用草坪、灌木、綠籬相結合的方式。
3.1.2街道綠化環(huán)境的人性化設計
久居都市的人們大都有向往自然、回歸自然的要求,街道空間的綠化建設的最根本的任務就是更多地把自然引入城市,讓城市的陽光更亮些、空氣更清新些、樹木更茂盛些。然而,當前各地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了一些令人焦慮的非人性化的現(xiàn)
象:城市街道越來越寬,綠化越來越少,有的街道上一棵大樹都沒有。到了夏天,這些街道由于缺少遮陽的樹木,街道環(huán)境極為惡劣。綠色環(huán)境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公共藝術品得以生長的主要載體。它不僅通過這些公共藝術品來體現(xiàn),更是憑借城市的一草一木來述說。許多城市都是以其特有的鄉(xiāng)土樹種、花卉而留給旅游者深刻的印象的。最后綠化對改善局部小氣候也有顯著的效果。
3.1.3街道鋪裝的人性化設計
人行道以行人步行舒服、方便為目的,由于場所的要求不同,所使用的表層
材料也有所差別,但防滑性是首要的。
車道鋪裝則要求所用材料應比人行道使用的材料有更大的抗壓強度和耐磨
性,市區(qū)的車行道路可以不必保持路面鋪裝的連續(xù)性,可利用凹凸、夾縫、材質
等變化豐富路面鋪裝效果。
3.1.4 街道座椅設施的人性化設計
除了那些在一定程度上是為消遣性小坐而設計的基本和輔助座位之外,還要
充分考慮到對歇息性座椅的需要,這些座椅應按照一定的間距布置到城市各處。
因為從體力上來說,大多數人能夠或樂意行走的距離是很有限的,對于大多數人
而言,在日常情況下步行四百至五百米的距離是可以接受的,對于兒童、老人和
殘疾人來說,合適的步行距離通常要短得多,所以對于人們特別是老年人坐下歇
息的處所在目前的城市建設中是迫切需要的。創(chuàng)造良好的城市或居住環(huán)境的一條
重要經驗,就是應按一定間距,比如每隔100m,設置一處合適的歇息場所。
3.1.5 街道信息識別設施的人性化設計
信息識別設施是為在城市中活動人們確定位置與方向服務的。它包括城市的地圖系統(tǒng)、道路標識系統(tǒng)等。道路標識,要使人一看就知這條路上有哪些單位許多西方發(fā)達國家,汽車擁有量很多,因為要保護舊城區(qū),所以道路都很狹窄,不過,其交通卻能做到井然流暢,做法很多,其中一個共同的特點是,道路上指路牌很多、并且還很大,而不象我們道路上多的是廣告牌、大的也是廣告牌。
3.1.6 街道服務設施的人性化設計
服務設施是為了使人們在城市中的生活更方便而設置的,主要包括垃圾箱、電話亭、用水器、售貨機等。它們的設計首先要滿足設計總則,另外還有其他的特別要求。例如電話亭的透風性、擋雨性和私密性要求,電話機放置高度需考慮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的需要;用水器應該選在城市人流密集地帶及休息場所;在交通要道節(jié)點、人群集中和自動售貨機地點附近,要適當設置垃圾箱以保持環(huán)境整潔、衛(wèi)生,設置的垃圾箱位置與距離適當,便于市民使用,垃圾箱的機能應是簡便的,特別在開啟蓋子設計方面應注意便利性、易操作性。
3.1.7 街道裝飾設施的人性化設計
街道裝飾設施主要包括雕塑、小品等以供人觀賞為主要目的的公共設施,它是賦予街道空間環(huán)境以生氣的工具,是構成空間環(huán)境的一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成濤主編的《城市環(huán)境藝術》中,把雕塑稱作是“空間的變形蟲”,它既可通過自身形體的擴充填補空間的空洞,又可通過自身的壓縮、鏤空來包容空間,增加空間的深度。按照環(huán)境張力的理論,要使一個地方的環(huán)境張力平衡,可通過調和與對比的方法,街道觀賞性設施可以在街道的空間塑造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4 結語
生活的藝術是一種技巧,而藝術的生活則是一種境界。城市公共生活應該是
優(yōu)美、愜意的環(huán)境所創(chuàng)造的。“以人為本”是人類社會經過幾千年的物質和心理實踐及付出大量沉重的代價后呼喊出的最強音,已經成為我們當今和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價值基石,也必然應該作為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所信奉的基本原則。在未來景觀設計的發(fā)展中,人性化勢必受到更廣泛的關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對環(huán)境心理學的進一步研究,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將會滲入到城市公共空間景觀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細部中。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