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賞析方面的論文(2)
電影賞析方面的論文篇4
試談電影《親愛的》鏡頭語言的情感性分析
一、電影鏡頭語言
鏡頭語言一般是指由攝影機拍攝出來的畫面能看出拍攝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這也是“鏡頭語言”的獨特之處。
作者對電影鏡頭語言的理解是導演將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通過攝影機鏡頭呈現(xiàn),攝影機以鏡頭為載體,同時通過鏡頭自身形式表達將信息傳遞給觀眾的一種語言交流形式。即鏡頭表現(xiàn)出的不僅僅是畫面內(nèi)容,同時鏡頭通過自身在景別、運動與剪輯上的變化,以一種更完美的方式將電影傳遞給觀眾,讓觀眾隨著鏡頭的內(nèi)容而發(fā)生情感的變化。對于這種概念,人們簡稱為“我的鏡頭會說話”。
電影《親愛的》聚焦于一個失蹤的孩子,和兩個家庭展開的“領養(yǎng)”風暴。導演在這部電影中設計了亂鏡頭、搖鏡頭、特寫、空鏡頭、長鏡頭等。每一個鏡頭都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每一個鏡頭都表達了導演的真實情感。
二、《親愛的》情感性鏡頭解析
一部電影無論它的內(nèi)涵多么豐富、思想多么深邃,它的鏡頭畫面效果都是評價一部片子好壞的不可忽略的因素。電影《親愛的》主要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拼命尋找被拐的孩子以及養(yǎng)育被拐孩子的農(nóng)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斗爭的故事。影片的故事看似簡單,卻也復雜;結尾簡單并埋下伏筆,冥冥中隱藏著難以掙脫的黑暗。
(一)亂鏡頭――為悲劇埋下伏筆
影片的開頭,鏡頭向我們展現(xiàn)的是密密麻麻的舊電線、破舊的房、凌亂的城中村、略低于視線穿行而過的車輪,這些雜亂的鏡頭令人印象深刻,畫面布局不干凈,但是就在動靜結合當中你總是能發(fā)現(xiàn)主角。這些都寓意著離婚的主人公田文軍的生活死氣沉沉,唯有與兒子在一起時他才能得到快樂和安心。
這些亂鏡頭運用的非常真實,也為劇情的發(fā)展做了很好的鋪墊。在舊電線上的紅繩掉落的那一刻也意味著后面悲劇的發(fā)生。導演的厲害之處就在于他能知道觀眾想要看什么,他就能給觀眾設置什么樣的鏡頭。這些看似平靜安詳?shù)溺R頭仿佛就在等著后面孩子失蹤這個悲劇的爆發(fā),觀眾看了這些鏡頭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二)留白鏡頭――情感的爆發(fā)
在丟失孩子的互助大會上,面對韓總說:“請魯曉娟分享一下。”此時一陣沉默,沉默是最難演的,而且在影片開頭,可以看出她是那么渴望說話并會爭論的女人,這一刻她沉默了。在這里,導演并沒有給魯曉娟特寫鏡頭,卻特地設置了一個留白鏡頭。畫面里也沒有周圍人多余的面部特寫和臺詞,但是空氣中存在的那種張力,直到魯曉娟突然出聲而崩裂。
留白鏡頭作為一種重要的電影鏡頭語言,不僅在敘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還常常被賦予作品的某種理念。導演在影片中設置的留白鏡頭就是要魯曉娟內(nèi)心情緒的烘托。最后,魯曉娟哭著說:“對不起,孩子是我弄丟的。”這種內(nèi)疚感與之前在派出所打田文軍耳光形成一種人物沖突,而這一刻的爆發(fā)才是痛苦的爆發(fā)。
(三)轉(zhuǎn)鏡頭――站在危險之上的愛
在李紅琴家的小孩得救后被送到深圳的一福利院,李紅琴為了孩子只身從安徽農(nóng)村來到深圳,在與福利院人商量未妥后出現(xiàn)了下面一個讓人流淚的鏡頭:李紅琴從外面爬到窗戶上去見屋里面的小孩,鏡頭先從門內(nèi)照,平和安詳,再照出去,原來這平淡的見面是建立在這么危險之上。這種鏡頭的沖擊感給觀眾一種心靈上的震撼,觀眾的哭點也會隨著李紅琴與小孩四目相對時達到巔峰。影片中的主題“二次拐賣”道德與法律的矛盾也隨著這一幕的出現(xiàn)也漸漸顯示出來。
這一處主要播了兩個鏡頭,分別是屋里和屋外。屋里是中景,而屋外是遠景,導演在此刻想要讓觀眾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愿把天災人禍留給我,只給你這香氣”這句話也在李紅琴身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四)長鏡頭――平靜卻又復雜
影片最后,當李紅琴為了留在深圳看她的兩個“孩子”,執(zhí)著的她最后找來律師高夏,在高夏的幫助下,眼看就要爭取到吉芳撫養(yǎng)權的李紅琴,卻在體檢時意外查出自己懷孕。狹長空曠的醫(yī)院走廊里,李紅琴只能孤獨地擁抱自己。一位母親的無奈和一個女人的無助,在這一刻蔓延開來。
這一個長鏡頭足足用了39s,景深越拉越遠,觀眾的情緒也被帶動得越來越濃。這樣一個始料未及的結尾卻引發(fā)了觀眾的思考。在這39秒的長鏡頭里,李紅琴和觀眾的心里也發(fā)生了變化:李紅琴終于明白丈夫把不能生育的責任推給了她、那兩個注入她全部愛的孩子又離開了她,她成為了整部影片最可憐的人;觀眾在明白李紅琴為什么能懷孕時,也在想后面的劇情會是什么。導演設計了一個干凈利落的結尾,會有人提出:已經(jīng)結束了?我還以為剛開始。這也是導演的精明之處,剩下的內(nèi)容靠觀眾自行想象。
三、總結
本文以熱門話題電影《親愛的》為背景,分析了電影藝術最重要的表述手段――電影鏡頭語言。這部電影表現(xiàn)了陳可辛導演所擅長的電影鏡頭語言,觀眾也在觀影之后對社會現(xiàn)狀進行思考。
電影賞析方面的論文篇5
試論電影《荒野獵人》重要人物形象和主題分析
一、《荒野獵人》背景分析
19世紀初,大量白人拓荒者涌入美國中西部,也就是蘇族人的聚居地。白人所到之處砍伐森林,獵殺野獸,嚴重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更是威脅到蘇族人的生存。于是蘇族人奮起反抗,雙方爆發(fā)了達科他戰(zhàn)爭、紅云戰(zhàn)爭和黑山戰(zhàn)爭。憑借過人箭術和熟悉當?shù)氐匦蔚膬?yōu)勢,蘇族人也有幾次大獲全勝,無數(shù)白人在戰(zhàn)爭中死于非命。但因武器落后和更多白人源源不斷的涌入,蘇族人家園被毀,最后蘇族部落被迫在羅賓遜堡與白人簽訂了居留地協(xié)議,此后不得四處遷徙,美洲平原的馬背文化和神秘的西部處女地,也很快湮沒于歷史長河之中?!痘囊矮C人》的故事,就是這段歷史中的一段插曲。(見圖1)
二、故事情節(jié)簡介
《荒野獵人》講述的是以白人侵入蘇族領地為背景的復仇故事。主角格拉斯和他的一伙同伴入侵蘇族領地,大量獵殺動物以獲得皮草,遭到蘇族人的襲擊,死傷過半,被迫乘船撤離,為了躲避蘇族人的追趕,后又棄船上岸。格拉斯在獨自出行時誤入狗熊領地,受到護崽心切的母熊攻擊。格拉斯被母熊撕扯、摔打、咬傷,弄得傷痕累累,然而格拉斯最終頑強抵抗、殺死了母熊,后被趕來的白人首領所救。當時他們所經(jīng)之地大雪封山、天寒地凍、崖壁陡峭、一行人幾近陷入絕境。同伴們帶著格拉斯這樣一個垂危之人極大地增加了死亡風險。因此白人首領便在族人中招募能夠陪護格拉斯之人,以減輕集體葬身山谷的風險,并承諾回到白人聚居地后重賞陪護之人。
格拉斯的兒子霍克自愿留下,吉姆?布里杰和菲茨杰拉德也要求留下。但菲茨杰拉德留下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得到賞金,為貪圖省事他試圖將格拉斯捂死,被霍克發(fā)現(xiàn)后他又殘忍將后者殺死,并欺騙布里杰將格拉斯留在了荒野之中。在被菲茨杰拉德拋棄之后,身負重傷的格拉斯爬出墳墓,將火藥敷在被母熊劃破的喉嚨處,點燃火藥以粘合傷口。在極度饑餓時他生吃活魚和動物內(nèi)臟以求生存。在被里族人追殺之際,他潛入激流抱木求生。后在騎馬逃生途中墜入懸崖,他的馬跌落致死,他卻僥幸活了下來。然而暴風雪襲來,風雪交加中他似乎難逃一死,為求生存,他刨空死馬內(nèi)臟,躲入其腹中取暖。暴風雪停息,他再次逃離死神。后來他在無邊的暗夜中游蕩,與一位波尼族人邂逅,又遇極端惡劣天氣,他傷口復發(fā)、被波尼族人藏入臨時搭建的窩棚而得救。后來波尼族人被敵人吊死。格拉斯風餐露宿、歷經(jīng)磨難,終于回到白人聚居地、為兒子復了仇。
三、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格拉斯是影片的主角,他勇敢、剛毅、堅強。無論是在與身體龐大的母熊搏斗之時,還是在身負重傷、又被杰茨菲拉德落井下石之際,又或是在被敵追殺、潛入刺骨冰河幾欲喪生之間,格拉斯都不曾放棄生的希望,而是沖破重重磨難,最終回到白人聚居地。
菲茨杰拉德在影片中是第一反派角色,他貪婪、自私、殘忍,為了一己私利,可以不擇手段。為了得到賞金,他主動要求留下來“照顧”格拉斯。當族人走遠,他便露出本來面目,殺死霍克、誘騙布里杰一起拋棄了格拉斯,在回到白人聚居區(qū)后,他竟然聲稱已經(jīng)將格拉斯安葬,并厚顏無恥、毫無負罪感地領取了賞金。在得知格拉斯安全歸來時,自知無法交代,便偷偷逃走了。當亨利陪同格拉斯在雪野中找尋他時,他又將亨利殘忍殺害。最后,與格拉斯搏斗中他身負重傷,被趕來的蘇族人殺死,可謂咎由自取。
布里杰具有雙重性格。他既具有正義的一面、對于傷者、弱者擁有天然的同情心,又具有懦弱的一面。他主動答應陪伴重傷的格拉斯。在菲茨杰拉德軟硬兼施的誘騙之下,他幾經(jīng)猶豫離開了格拉斯,跟隨菲茨杰拉德逃出荒野。當首領給他賞金的時候,由于心存愧疚,他沒有收取賞金,但同時對菲茨杰拉德的滿嘴謊言流露出厭惡、憤恨的情緒,但由于軟弱的性格,他并沒有拆穿前者,而是選擇了隱忍。
波尼族男人溫暖、善良,與他同行的族人都被殺害之后,他與格拉斯邂逅,并為他提供食物。在風暴中,格拉斯倒下時,波尼族男人燃起篝火、烤熱石頭、搭建帳篷、用土方為他治療、用熊皮將他包裹。他用盡全力與大自然的肆虐相拼,只為挽救一顆與他一樣受傷的靈魂。波尼族男人的存為影片增添了一抹人性溫暖的亮色。
最后要談到的人是白人首領亨利。 亨利權衡利弊、審時度勢,具有正義、公道的一面,但不夠明察。他拯救了被母熊襲擊的格拉斯。當時格拉斯身負重傷,他們所經(jīng)之地被積雪覆蓋,懸崖陡峭難行,天氣又惡劣異常,亨利擔心格拉斯成為大家的負累,經(jīng)過權衡決定留下幾人照顧格拉斯,以便讓其余人輕裝突圍。然而他所托非人,最終使格拉斯陷入更危險的境地。當格拉斯平安歸來,他得知菲茨杰拉德的惡行后暴怒不已,決定要抓到菲茨杰拉德對其施以重罰,然而他再一次低估了菲茨杰拉德的自私和殘忍,最終被后者殺死。雖然亨利的命運最終以悲劇告終,但他的存在同樣使我們對人性懷有了新的希望。
四、主題探析:生存、復仇以及對愛的呼喚
影片的第一主題是生存,因為生存的欲望支配著影片中的每一個人。白人們侵入蘇族領地是為了更好的生存,蘇族人的反抗也是為了生存。當白人們帶著奄奄一息的格拉斯艱難地在雪野中尋找出路時,為了避免全體死亡的命運,他們最終拋棄了格拉斯。菲茨杰拉德為了早一日走出深山,竟然決定殺死格拉斯,把生的希望留給自己,把死的命運留給別人。為了生存他可以不擇手段。多次身陷絕境的格拉斯對于生的渴望更是震撼人心。在電影的開頭,閃現(xiàn)格拉斯一家三口在一起的畫面,同時傳來一個女人的旁白:“As long as you can still grab a breath, you fight, keep breathing.”那是他妻子的聲音,每次格拉斯接近死亡時那聲音都會響起,呼喚著他,叮囑他要努力活著。而格拉斯也正是這樣做的。為了生存下來,他拼盡了全力、用盡了智慧。格拉斯對于生的渴望如此強烈,似乎在告訴人們,生存才是大自然第一法則。那個波尼族男人,為了生存不得不獨自一人去尋找族人,一個人在荒野中游蕩,身陷野狼的包圍。蘇族人也不例外,在他們短暫的歷史中一直都在為了生存而遷徙,為了生存而戰(zhàn)斗。
影片的第二大主題是復仇。驅(qū)使格拉斯逃離荒野的,除了生存的欲望之外,還有復仇的決心。格拉斯從墳墓中爬出,找到兒子的尸體,躺在兒子身邊,臉上寫滿哀傷,正是復仇的決心,才令他戰(zhàn)勝這哀傷而繼續(xù)前行。與波尼族人同行時,在無數(shù)寒冷的黑夜里,他們升起的微弱火苗,是他們復仇的希望,永不磨滅,甚至超越了對生的渴望。尤其是在格拉斯不顧安危,拒絕亨利要他修養(yǎng)的建議,決心親自找到菲茨杰拉德,為兒子復仇的舉動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原始部落酋長由于失去了女兒,眼神里寫滿仇恨與憤怒。最后酋長的人馬與格拉斯正面相遇,格拉斯將遍體鱗傷的菲茨杰拉德推向他們,他們便殺死了與格拉斯共同的仇敵,這同樣是為了他的女兒復仇。
影片的第三大主題是對愛的呼喚。由于充滿了殺戮的場面,影片整個基調(diào)是灰暗、殘酷的,因此愛在其中是非常稀缺的元素。然而格拉斯內(nèi)心深處對愛的渴望非常強烈,這種愛有夫妻之愛、也有父子間親情之愛。數(shù)次在生命即將游離而去時,他夢到與妻子深情對視、夢到妻子飄浮在空中,風中傳來妻子的話語,“只要你尚有一絲呼吸,你就不能放棄,要戰(zhàn)斗下去。”可見無論面臨何種苦難,他與妻子間美好的感情對他都是一種安慰與支撐。正因如此,他才歷經(jīng)磨難卻沒有倒下??墒钱斔瓿蓮统鸬哪且豢?,死去妻子的幻象漸漸在他眼前消失,愛子已逝去,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說,無論如何他的兒子都永遠回不來了,所以身受重傷的格拉斯頹然倒地死去。生命力如此強大的一個人,為何在一切磨難看似都將離他遠去的時刻死去?他的死也許不僅是身受重傷而死,更重要的原因是此時的他在人世間已經(jīng)沒有了愛的寄托,已經(jīng)生無可戀。因此,對于愛的呼喚成為影片的第三大主題。
五、結語
總之,影片《荒野獵人》以19世紀初大量白人涌入北美拓荒為背景,講述了其間發(fā)生的一個復仇故事。拓荒獵人的到來讓原住民流離失所,打破了這里的寧靜,抹殺了人們對自然的崇敬、摧毀了這里古老的文化。影片中所充斥的各種殺戮畫面、水牛的累累白骨、土著人的尸體,以及復仇者雙方間為了生存而發(fā)生的泣血故事,都讓人無法輕松,引發(fā)著我們重新思考文明的實質(zhì)。
猜你喜歡:
3.電影賞析論文范文
4.電影賞析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