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感恩教育論文
感恩,一種偉大的人文精神,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影響源遠流長。無論在宗教、倫理、文學、教育等領域,都能感受到它的思想之光。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中學生感恩教育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學生感恩教育論文篇1
淺談初中生的感恩教育
【摘要】學會感恩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針對當前感恩教育缺失的現(xiàn)象,學校要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以活動為載體,創(chuàng)設感恩教育氛圍,示范引領學生感恩,創(chuàng)設活動實踐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社會,創(chuàng)導感恩先行的校園美景。
【關鍵詞】感恩;德育教育;感恩教育;情感世界;情感體驗;感動
當前學生中獨生子女偏多,他們感情淡薄、以自我為中心的現(xiàn)象日益突出。他們面對親人的愛護,朋友的關心,老師的關懷,陌生人的幫助,覺得這些本來就是應該賦予他的,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
(一)一年多了,每周一至周五早7:40,學校拐角處總是出現(xiàn)這么一幕:一位年近40的穿著樸素時或沾些泥土的略顯笨拙的男人,略帶幾絲顫巍地小心翼翼地將自行車停穩(wěn),后座上的女孩兒麻利地跳下車,“真是丟死人了,以后不要你這破自行車送了,快給我走!”緊跟著頭也不回地飛快地逃離現(xiàn)場;那個男人支吾著欲言又止,直到女孩兒在視野中消失,才推著自行車先是走到稍平的路段,然后蹬著自行車沿原路返回。
(二)母親節(jié)前夕的主題班會上,老師要求學生采用講故事的方式來為自己媽媽慶祝節(jié)日。學生們先是一臉驚奇,然后交頭接耳地竊竊私語著??粗鴮W生們臉上那種茫然的神情,老師有些激動,微笑著說:“同學們,我們今天就暢所欲言好嗎?我們每天都在媽媽的愛中長大,誰來說說你的媽媽是怎樣愛你的?媽媽做的哪些事讓你感動?”學生更加茫然,有一個在小聲嘟囔著:“沒覺得誰愛我們,也沒覺得有什么感動的地方。”老師有些驚訝,接著循循善誘道:“你們看,媽媽每天除了工作,還要給你們洗衣、做飯,你生病了還要衣不解帶地在旁邊照顧你,爸爸忙著掙錢養(yǎng)家,頂著各種壓力,多不容易啊!他們多愛你們呀……”不想有學生漠然地說:“那算什么呀!誰讓他們當了爸爸媽媽呢?他們做的都是應該的,照顧我們是他們的責任,等我做了爸爸媽媽肯定也會像他們這樣啊。難道這就是愛嗎?那樣的話,愛也太平淡了吧,哪有偉大之處啊!”老師震驚!
如今,在很多學生的情感世界里,逐漸喪失了“感動”功能,“感恩”已經成為一個盲區(qū)。而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家教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對感恩教育的正確理解,表現(xiàn)為兩種傾向:一是父母總是會一廂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認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當然的。家長沒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過程中是否讓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個別家庭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錯了,就開始訴說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過這種方法強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實恰恰相反,這給孩子造成了心理負擔,它暗示了“我付出給你,你要償還”,這樣孩子就算回報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會以“形式對形式”來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頭腦中就不存在,覺得只是一種任務。
(二)學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應該是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關心和幫助他人;才會勤奮學習、真愛自己;才能學會包容,贏得真愛、贏得友誼,才會擁有快樂、擁有幸福;才會明白事理更快長大,擁有美好的未來。不可否認,在不少學校,不管是在教學上,還是思想認識上,往往以文化課為主導方向,對德育教育重視不夠,往往說得多,做得少,對學生缺乏情感體驗,也就導致了學生對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感同身受,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顯著。
(三)缺乏感恩氛圍。
要使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首先要讓孩子處于感恩的人文氛圍中,讓他們感受周圍的人是如何對世界、對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將影響他們自身形成這一品質。而現(xiàn)在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學校,我們的社會沒有為孩子營造感恩這樣的氛圍。甚至家長、老師經常在不經意間表達、宣泄了對生活、對社會及對他人太多的不滿和埋怨,以至于孩子對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缺乏了解,更別說是感恩了。
根據(jù)當前感恩教育缺失的現(xiàn)象,我校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對全體學生實施感恩教育。我們的感恩教育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感恩,并回歸現(xiàn)實生活,從點滴做起,在生活中實踐感恩。
(一)創(chuàng)設感恩教育氛圍
要使學生學會感恩,樹立感恩意識是前提,要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所獲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常言道:“百善孝為先”。何謂“孝”?“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孔子亦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由此可見,“孝”在中國傳統(tǒng)道德范疇中已處于一個至高的地位,并在民族文化視閾內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我們以此形成感恩意識,教會學生感恩。首先,我們打造“孝文化”,在校園內懸掛24孝圖,讓學生從孝子的事例中吸取營養(yǎng),學會感恩。為了推動感恩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我們還邀請了國內著名感恩勵志教育專家趙一博先生,來校給全校師生和家長做感恩勵志教育報告會。正是這次報告會,引發(fā)了全體與會人員發(fā)自肺腑的情真意切的原始人性,不自主地相擁而泣。
(二)示范引領學生感恩
要讓學生學會“感恩”,其實就是讓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這就離不開成人的示范作用,作為老師和父母必須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當孩子接受了別人的幫助時,教師和家長要示范孩子對別人表達感激之情。當孩子們受到這種影響,感謝他人的善行時,第一反應常常是今后自己也應該這樣做,這就給孩子一種行為上的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愛別人、幫助別人。在家長會上,我們要求家長,無論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別忘了帶上孩子去看望雙方的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間要相互尊重、關愛和體貼,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影響、感染孩子。作為教師,要為人師表,要關心、尊重、理解學生,敬重同事,謙虛友善,互相幫助,要在一言一行中給學生貫穿感恩思想,久而久之孩子會在這樣的氛圍下,不自覺地表達自己的愛與關心。 (三)創(chuàng)設活動實踐感恩。
要讓孩子學會感恩,作為教育者要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
1、感謝父母養(yǎng)育之恩: 感激父母賜予生命,感激父母辛勤養(yǎng)育之恩情――孝敬父母。
2、感謝老師培育之恩: 感激老師知識導航,感激老師精心培育之恩情――尊敬師長。
3、感謝同學幫助之恩:感激同學團結互助,感激同學幫扶共進之恩情――關愛同學。
通過活動,使學生感悟到:父母養(yǎng)育了我們,我們應該感謝父母;老師給了我們知識,提高了我們的能力,我們應該感謝老師;他人關心幫助了我們,我們應該感謝他人。從而讓他們樹立起責任意識,以積極的心態(tài)完成學習任務。
感恩教育必須以學生由內而外的“內省”為突破口,將感恩思想中“內省”的自我發(fā)展要求在學生內心中激發(fā)出來,變“要我學好”到“我要學好”,找回學生內心人性的東西,真正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的發(fā)展。開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讓學生經常站在別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去想別人之所想,哀別人之所哀,急他人之所急,樂他人之所樂,積極學會體驗他人的內心世界和內心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體諒他人,原諒他人,同情他人,幫助他人,愛護他人,從而形成學生的道德感。這樣,教育就不會停留在靠紀律制度來強迫維持,而是從學生的心理流淌出,使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上升到心靈的自覺要求和對生活的熱愛。因此,我們在培養(yǎng)學生自信、自立、自主、百折不撓品格的同時,對他們開展感恩社會、感恩父母、感恩老師的感恩教育,對樹立正確的人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感恩是一種美好的感情,學會感恩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受人恩惠,真情回報的感恩是一種責任,是一種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一種和諧共享的人文。社會的進步是建立在感恩、善念、包容、奉獻的基礎上――悠悠赤子心,濃濃感恩情。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努力營造感恩的環(huán)境,才能讓學生從小領悟感恩的道理,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成為德才兼?zhèn)涞臈澚褐?。就讓《感恩的心》永遠在學校唱響,讓全體師生懷揣一顆感恩之心,永存那份濃濃的幸福和感動,感恩永遠,美麗人生。
參考文獻
[1] 周勇 論德育教育的敘事方式[J], 《思想、理論、教育》,2004年版。
[2] 劉慧 生命敘事的道德教育價值[J],《思想、理論、教育》,2004年版。
[3] [蘇]蘇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譯:《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年版。
[4] 魯潔、王逢賢主編:《德育新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 檀傳寶著:《學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6] 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開明出版社,1999年版。
>>>下頁帶來更多的中學生感恩教育論文
中學生感恩教育論文
上一篇:感恩教育參考論文
下一篇:感恩教育德育論文代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