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與政策課程論文精選范文(2)
(三)自我意識覺醒與責任意識淡漠之間的相互制約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身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狀態(tài)的知覺和主觀評價,包含個體在社會實踐中自己對自己、自己對他人、自己對社會、自己對自然等關系的意識。當前,大學生對自我的認識不斷提高,自我意識不斷覺醒,自我體驗更加豐富。他們大部分都能通過較為客觀的標準從多方面對自我進行評價,且能較為獨立地根據(jù)自己的想法來思考和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然而,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發(fā)展還不夠成熟,當代大學生又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親屬眾星捧月般的待遇,大多喜歡追求與眾不同,標榜獨特的個性。部分大學生傾向于以自我為中心,凡事都從自我的角度去思考衡量,缺少對客觀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的冷靜思考和分析,往往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因此,當代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較為明顯,對他人和社會的責任意識較為淡漠,且經常出現(xiàn)“知行脫節(jié),知而不行”的現(xiàn)象。此外,大學生正處于由他律向自律轉變的關鍵階段,離開了父母的監(jiān)督,且在大學里自由時間較多,管理較為寬松,因此,一些大學生自律意識較差,不能把責任意識升華為內心的信念。
(四)熱衷公益活動與價值取向模糊之間的相互背離
當前,大學生參與公益活動的熱情是空前的。無論是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大型的志愿服務活動,還是助老助幼、義務支教、義務獻血、義務修車等日常志愿服務活動,到處都能看到大學生熱衷于公益活動的身影。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公益精神也深深地感染著周圍的人,無形地號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務的隊伍中。然而,在不同意識形態(tài)和多元價值文化的強烈沖擊下,在以邊緣性、顛覆性和批判性為特征的青年亞文化的深刻影響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趨于模糊。他們較為看重當前利益,無視長遠的價值目標。有的大學生從長期沉浸的虛擬開放的網絡中回到現(xiàn)實社會時,往往會出現(xiàn)與現(xiàn)實脫節(jié)、與實踐分離的現(xiàn)象,并對自己已有的傳統(tǒng)價值取向產生懷疑,表現(xiàn)出雙重或多重標準并存的價值取向,從而出現(xiàn)價值觀認識不明確、道德準則選擇不確定的狀態(tài)。此外,海量的信息使得大學生所接觸到的多為碎片化信息,而“快餐式”的閱讀模式使得大學生越來越難以整體把握社會的主導價值取向。
二、“中國夢”理想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促進作用
“中國夢”作為時代的最強音,以強大的“正能量”激勵著大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和抱負,以自身的健康成長和成才擔負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
(一)“中國夢”促使大學生確立理想信念,為其提供成才動力
遠大的理想是精神的支柱,堅定的信念是奮斗的動力。當代大學生應當以“中國夢”為指引,確立遠大而崇高的人生理想。因為崇高的理想信念能鼓舞斗志,將人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出來。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yè)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帶領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正確道路,也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3]“中國夢”作為推動中國社會發(fā)展與變革的偉大力量,把不同群體、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中國人包括全世界華人的大小不一、異彩紛呈的夢想?yún)R聚成一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給人無窮的希望和力量,也為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了動力源泉。
(二)“中國夢”讓大學生明確歷史使命,為其指明成才方向
歷史使命是一定社會賦予本階級及其政治集團和社會成員的重大任務和奮斗目標。[4]縱觀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每一代人都有其特定的歷史使命。“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是社會的夢、國家的夢,也是個人的夢,它為大學生明確了歷史使命,指明了成才方向。當代大學生成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取得巨大成就的大環(huán)境中,他們不僅“生逢其時”,能夠共享祖國繁榮發(fā)展的成果,也能通過接受高等教育獲得比其他同齡人更好的發(fā)展機會,因而他們肩上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也比其他同齡人更重。所以,大學生理應在成長成才的過程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自覺擔當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重任,努力成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敢于擔當?shù)男乱淮?/p>
(三)“中國夢”使大學生重塑價值觀念,為其凈化成才環(huán)境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復興夢,同時又是人民權利和自由得到普遍尊重的“個人夢”。大學期間是大學生社會化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可以引導和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馬克思曾指出,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當前,由于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滋長和滲透以及社會大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容易造成人們價值觀念的改變。“中國夢”賦予了當代大學生更高尚的價值意義和生命意義,指引他們克服現(xiàn)實功利主義。“中國夢”所展現(xiàn)的價值觀念一方面表現(xiàn)為民族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另一方面又表現(xiàn)為國家的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中國人判斷所從事的事業(yè)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標準。[5]“中國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實現(xiàn)這樣的價值目標需要國家、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奮斗,因此,需要大學生努力拼搏。這種價值觀能夠為大學生修正價值觀念并營造健康的成才環(huán)境。
(四)“中國夢”為大學生拓寬發(fā)展空間,為其激發(fā)成才熱情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進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而今,“中國夢”引起了全社會廣泛而強烈的共鳴,為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為大學生“個人夢”的實現(xiàn)搭建了舞臺,以強大的“正能量”激發(fā)出大學生的成才熱情。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式上,再次詳細闡釋:“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xiàn)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xiàn)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6]“中國夢”讓大學生意識到自身是“中國夢”的實踐主體,從而激發(fā)出巨大的成才熱情。在這樣的機遇面前,大學生應該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中國夢”的引領下使自己的夢想開花結果。
三、“中國夢”助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實現(xiàn)途徑
“中國夢”能夠推動大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而大學生則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強大生力軍。高校應該大力開展成長成才教育,為其搭建展現(xiàn)夢想、實現(xiàn)夢想的階梯。
(一)開展理想教育,以“強國夢”鼓舞大學生堅定信念
理想教育的實質是把社會的共同理想播種到每一個大學生的心中,使其內化為個體的理想信念,并成為其行動的內在動力。雖然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已初見成效,但是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成長環(huán)境,大學生理想教育還要與時俱進,通過引導、滲透和激勵,以“強國夢”鼓舞大學生堅定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
首先,要將“中國夢”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充實和優(yōu)化理想教育的內容。要讓大學生充分了解并銘記共產黨人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而奮斗的艱難歷程。利用“中國夢”對價值觀念的重塑功能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其次,充分利用新媒體的跨時空特性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捎蒙鷦拥膱D片、音頻、視頻等教育材料豐富現(xiàn)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充分利用微博、微信、飛信等新興媒介,加強輿論導向的監(jiān)督。再次,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加強黨團建設,充分利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黨校等有效陣地,擴大教育覆蓋面,引導更多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普通大學生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最后,要通過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如可充分發(fā)揮廣播、???、宣傳欄等輿論陣地的作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可組織演講、合唱、辯論、征文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使大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人生態(tài)度。
(二)實施責任教育,以“復興夢”激勵大學生勇?lián)厝?/p>
責任教育旨在培養(yǎng)責任主體的責任意識,使其確認、承諾并履行所承擔的職責、任務和使命。民族復興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核心,只有使當代大學生富有責任感,人人都敢于擔當時代重任,國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高校要通過責任教育,以“復興夢”引導當代大學生不斷增強民族認同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激勵大學生勇?lián)厝巍?/p>
首先,要貼近實際,確定大學生在責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打破被動服從的現(xiàn)狀。責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人的理想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給予大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自主選擇判斷的自由。這種自由度越大,其責任感就越強,因為自由選擇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承擔責任的過程。其次,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形成責任教育合力。讓大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中主動尋找自己的責任角色。只有這樣才能使其通過切身的體驗接受責任教育,主動將責任意識轉化為責任行為,并形成穩(wěn)定持久的責任行為習慣。最后,要循序漸進、層次分明地實施責任教育。責任教育的第一層次是生命責任教育,呈現(xiàn)出從愛自己到愛他人、自然、社會的遞進。第二層次是行為責任教育,要教育大學生在行為的前、中、后期以責任意識來審查、調節(jié)和評價自己的行為。[7]第三層次是成才責任教育,可稱之為“人才”的人一定是有較強的承擔責任的能力的人。最高層次是回饋責任教育,人只有在成才后自覺回饋家庭、奉獻社會,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社會價值。
(三)推動榜樣教育,以“幸福夢”感染大學生見賢思齊
榜樣教育是以優(yōu)秀、先進的典型人物為楷模,宣傳他們的先進思想、行為和優(yōu)秀品質,引導人們學習或模仿,從而受到啟發(fā)和鼓舞的一種教育活動。榜樣教育具有生動鮮明、易于效法的特點,符合大學生喜歡模仿的心理特征,能夠產生具體、直觀的感染示范效果,使其自覺學習或模仿先進楷模。榜樣是民族精神的生動詮釋,人民幸福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根本。高校要積極利用榜樣的帶動效應,使大學生見賢思齊,并在追求自己夢想的過程中產生幸福感,使其自身的需求得到滿足,找到精神寄托。
首先,要通過榜樣的力量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英雄事跡數(shù)不勝數(shù),這些榜樣將永遠激勵無數(shù)中華兒女為實現(xiàn)自己的“幸福夢”而努力奮斗??梢酝ㄟ^榜樣人物現(xiàn)身說法、觀看紀錄片等方式開展知英雄、學英雄的活動,充分利用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來感染、熏陶和激勵大學生。其次,要在學生中樹立先進典型,經常開展“校園之星”等評比活動,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榜樣營造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氛圍和輿論導向。利用榜樣的輻射作用激發(fā)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熱情,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大學生感受正能量,爭相效仿榜樣,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抱負。最后,高??梢岳?ldquo;偶像效應”,在大學生的“三觀”教育中注入偶像文化的元素來不斷提升教育效果。要遵循代表性、真實性、時代性和針對性的原則,發(fā)揮偶像的榜樣作用,以當代大學生喜歡的一些偶像的奮斗歷程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成功觀和幸福觀,用偶像成功的經歷來激勵自己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四)加強實踐教育,以“創(chuàng)新夢”激勵大學生立志躬行
實踐教育就是組織和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認識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它有兩層含義:一是加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深對理論認識的理解,并做到知行統(tǒng)一,身體力行;二是堅持投身生活實際,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從而提高思想認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高校要加強實踐教育,用“創(chuàng)新夢”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激勵當代大學生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立志躬行,不斷提高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
首先,要突出大學生在實踐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把創(chuàng)新思維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這也是胡錦濤對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提出的三點希望之一。實踐出真知,要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使其在實踐中全面發(fā)展,充分鍛煉自己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團結協(xié)作能力。其次,以實踐活動為載體,積極創(chuàng)造校內和校外的實踐機會,拓展實踐基地,鼓勵學生參加校內的社團活動和校外的企業(yè)實習。“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積極投身于“三下鄉(xiāng)”、公益活動、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中,才能使大學生全方位地了解社會,充分鍛煉其適應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最后,要積極創(chuàng)造跨學科、跨學校、跨地域的研究和交流學習機會,如協(xié)同創(chuàng)新等,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創(chuàng)新大賽、創(chuàng)業(yè)大賽和數(shù)學建模競賽等學科競賽。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讓大學生在比賽和實踐中破除思維定勢,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善于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鍛煉發(fā)散性思維,通過實踐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五)倡導自我教育,以“和諧夢”引導大學生慎獨自律
自我教育是一種自發(fā)的道德需求,自我意識成熟的受教育者把自己作為教育對象,通過自我認識、學習、調適、反思和改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達到自尊、自愛、自律的境界。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他們渴望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多樣化的發(fā)展模式下選擇自己的成長道路。高校要倡導大學生開展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促進其“知、情、意、行”相互轉化,將道德規(guī)范和正確的價值觀念等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導向。要以“和諧夢”引導大學生慎獨自律,從而使其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高度和諧,使自己的行為自覺遵守并維護社會秩序。
首先,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其自我教育的需求和動機。自我教育遵循“需求―矛盾―自我教育”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大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內在需求,認識到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之間的矛盾,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從而產生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其次,要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元認知是教育主體對自己的思維和行為的認知和監(jiān)控。元認知以意識為核心對象并對其進行認知調節(jié),培養(yǎng)元認知能力可以不斷完善個體的自我意識,從而為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和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最后,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大學生的自尊心,注重養(yǎng)成教育,引導大學生由他律走向自律。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重導輕管”,使大學生真正學會自我管理,達到“教育是為了不教育”的目的,并以“慎獨”的思想來指導自己的行動。
[參考文獻]
[1] 馮秀軍.中國夢與當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J].思想理論教育,2013(11):2125.
[2] 王強,吳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道德信仰的歷史邏輯功能[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4):2225.
[3] .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02).
[4] 孫婷婷.論大學生責任教育的時代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100102.
[5] 曲飛帆,李凌凌.淺析“中國夢”的價值觀重塑[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4(3):108110.
[6] 闡述中國夢:讓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EB/OL].(20130317)[20130918].
[7] 方益權.關于大學生責任教育內容體系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6):7478.
看過“形勢與政策課程論文精選范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