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教育與心理健康論文(2)
幼教教育與心理健康論文篇二
《游戲實踐法在幼教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游戲實踐法是一種類游戲式的教學方法,其在心理學教學中的運用為心理學教學的發(fā)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并使之成為能夠激發(fā)師范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有效手段,這也將為師范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鋪平道路。
關鍵詞:游戲實踐法;心理學;感官刺激教學;體驗式教學;情景式教學
在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對所學課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會達到較高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認為游戲實踐法在心理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所謂游戲實踐法,就是將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授課方法運用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將演示法、體驗法、觀察法、反思法、講授法、發(fā)現(xiàn)法、討論法等多形態(tài)教學方法有機結合,以類游戲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輕松、易于學習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親身體驗,使課堂真正的“活”起來。筆者將在以下內容著重論述游戲實踐法在心理學教學中運用的具體方法。
一、 感官刺激教學
感官刺激教學是游戲實踐法中的一種教學手段,其主要指多媒體教學。多媒體動畫對于心理學教學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多媒體課件運用,使學生產(chǎn)生極大的學習興趣。例如,關于人格中性格的講解,如何能使學生對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最顯著的心理特征,即性格在人格中起著核心作用更好地理解,教師可以將不同類型的人格和性格進行對比放映,通過可愛的多媒體動畫人物表現(xiàn)不同性格的人所體現(xiàn)的不同人格魅力,讓學生通過動畫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出同類性格對應的人格,深刻體會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最顯著的心理特征,從而達到對知識點更好的理解記憶。再如,在講解人的心理發(fā)展的影響因素時,教師可以通過對《傷仲永》動畫故事的放映來教學,“從人的兩種基本屬性出發(fā),結合人的心理活動的能動性特點,利用具體的事例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正確理解各影響因素在人的心理發(fā)展中所起的作用”,說明遺傳素質與人的發(fā)展之間是可能而不是必然的關系,并結合傷仲永故事的分析,深刻認識到遺傳素質和后天發(fā)展的相互關系,使學生明白個人后天的努力具有更重要的影響,正確認識遺傳素質在人發(fā)展中的影響作用,從而認識到個體的勤奮學習是人的智力發(fā)展與內在個性品質兩者的決定性因素,證實了人的心理是一種能動的反映,天資較差仍然可以通過不懈的努力獲得成功。
二、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是游戲實踐法的教學方法之一。所謂體驗式教學,是與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同,不是將學生置于被動的接受地位,而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使學生能夠通過親身觀察、視聽、操作等方法產(chǎn)生較為直觀的感受,通過過程性的經(jīng)歷實踐達到對所學知識更深化的理解與領悟,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對課堂內容記憶深刻,能夠活學活用。
操作感受法是體驗式教學的基礎。操作感受法就是讓學生親自操作,發(fā)現(xiàn)并認同課堂教學內容的方法,在趣味的過程中對心理學知識進行驗證與體會。例如,遺忘規(guī)律的學習,教師可事先準備好多組不同類型的單詞卡片或數(shù)字卡片,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遺忘規(guī)律的時間,將不同組別的單詞卡片或數(shù)字卡片在不同時間發(fā)給各組同學進行記憶。記憶之后進行其他課堂內容的講解,把握好時間,讓學生在遺忘規(guī)律曲線的幾個特定時間說出之前卡片上的內容,并通過及時復習和對比實驗,使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記憶與遺忘的規(guī)律,對遺忘規(guī)律充滿好奇心與認同感。
演示教學法與操作感受法有著異曲同工之效,也是體驗式教學方法之一。學生具有善于表現(xiàn)自我的天性,通過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當堂編排劇情性小故事,將心理學的原理、概念巧妙編排在一起,使每個學生都能夠集思廣益,對課堂知識進行積極的思考與分析,加之自身對內容的理解,注入真實的情感,使學生既充滿新鮮感,又很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使劇情更切合實際,教師也可做出一些提示,從而為學生提供借鑒,便于其發(fā)散思維。演示教學法為學生進行主動、自主的學習提供了更好的展示平臺,從而也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對心理學的認知能力。
三、情景式教學
情景式教學也是游戲實踐法的教學方法之一。對于師范生的心理學教學,要時刻考慮到學生未來的就業(yè)方向,那么,培養(yǎng)學生對心理學事件的理解與分析能力顯得十分重要,這關乎到學生畢業(yè)后成為教師是否能對中小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具備對一些事件合理、巧妙處理的能力,能否成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老師,從而保證所在班的中小學生在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下學習與生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討論分析法是鍛煉師范生對中小學生心理發(fā)展分析能力的較好手段,同時,學生可以在討論中注入自己的情感,身臨其境地分析事件發(fā)生者的心理感受,這樣可以很好地引發(fā)學生學習心理學的興趣,這種討論分析也是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教學方法,學生不僅體會到心理學學習的樂趣,而且也提高了對心理學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討論分析的事件,可以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收集,學生可以以前后桌為討論小組到中小學進行實地調研,訪談中小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經(jīng)過教師總結梳理之后,將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有價值的案例進行集中討論,讓學生充分思考,發(fā)表見解,鍛煉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一課中的一則案例:一小學生記憶力很好,將課本后習題的答案全部背下來,在每次課前小考中都得滿分,當老師發(fā)現(xiàn)這一“秘密”時,對該學生的行為當眾給予了揭露,極大地損害了該同學的自尊心,使該學生失去了學習積極性,并變得抑郁不愛講話。當教師提出“如果你是老師怎樣做?”的問題之后,學生們反應強烈,各抒己見,認識到了個別對待原則與尊重和理解原則的重要性,對心理輔導的含義、教育與心理發(fā)展的關系,以及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的原則也均有了更深的理解與體會。
(作者單位:湛江市幼兒師范學校)
參考文獻:
[1]張永發(fā).心理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與維持[J].現(xiàn)代閱讀,2011,(2).
[2]謝慶良.論教學質量與大學生學習興趣的關聯(lián)性[J].江蘇高教,2006,(6).
[3]提東.心理學教舉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J].張家口大學學報,2005,(1).
幼教教育與心理健康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