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探險常見風險及應對措施
高山探險會給攀登者帶來極高的“暢爽”狀態(tài),因此很多登山者會迷戀上這項運動。但同時每個參與者都應對高山探險的風險心中有數(shù),有所準備。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高山探險常見風險及應對措施,歡迎閱讀。
常見風險及應對
1.雪盲
太陽紫外線(UV)可導致角膜灼傷,UVB(短波紫外線)也是造成雪盲的元兇。雪盲一般表現(xiàn)為流淚、紅腫、痛感、針刺感、沙磨感、見光痛、頭痛、視力下降(模糊感)。
雪盲的預防
大霧、多云都無法阻擋紫外線的投射,即使在陰天或者霧天也需要佩戴上墨鏡。雪盲多發(fā)生在霧天或陰天并非由于紫外線更強而是由于攀登者的大意,感覺光線不強而降低了防護意識。
進行長時間的攀登還需要有備用雪鏡,以應對雪鏡被壓花或丟失的情況。
雪盲的治療
檢查有無異物,避免揉搓眼睛。
滴抗生素眼藥水,然后閉目休息。
可戴眼罩。
冷敷可能會有用。
需要時服用止痛藥。
至少休息24小時,24小時之后重新檢查。
若感染化膿,每天服用3-4次抗生素藥。
一般來說,輕度雪盲的患者通過6小時的治療和休息后,癥狀就可以完全消失;中度或重度雪盲患者,則需要2到4天的休息和治療后,癥狀才會消失。
2.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是在低壓、低氧環(huán)境中,人體為了保持內環(huán)境恒定而出現(xiàn)的正常生理反應。高原反應的癥狀包括頭痛、惡心、嘔吐、厭食、睡眠困難等。
預防和減輕高原反應的方法
要有積極的心態(tài),減小心理壓力,積極適應。
每天上升的海拔差不宜過大,一般一天不超過500-799米,嚴格遵循“高處活動、低處露營”的原則,上升的速度不宜過快,行程不要安排得太緊張。
要有合理的運動量,運動強度不宜過大,避免出現(xiàn)突然性、爆發(fā)性的動作。
要時刻注意防風保暖,寒冷產生的應激反應會使身體耗氧量增大,風、冷易患病,也會增加氧耗量,降低抵抗力。
要有合理的飲食結構,增加飲水量,多食維生素,避免維生素和鈣質的流失,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飲食忌油膩,忌過飽。
3.肺水腫、腦水腫
肺水腫癥狀(HAPE)
肺水腫發(fā)生前有急性及重癥高原反應,粉紅色泡沫狀痰是肺水腫的嚴重癥狀,早期肺水腫有如下的癥狀:
咳嗽伴白色泡沫痰
呼吸時氣道內有鑼音、水泡音、捻發(fā)音。
氣短
嘴唇、耳垂和指甲發(fā)紺,青紫色。
疲倦,昏睡
脈頻變快,可伴節(jié)奏不規(guī)則。
電影《垂直極限》中,被困于峭壁中的女主角,因為沒有攝入足量的飲用水,患上肺水腫??人缘耐瑫r,還咳出了粉紅色泡沫痰,靠地塞米松注射劑活命。最后獲救下撤大本營,保住一命。
腦水腫癥狀(HACE)
腦水腫癥狀包括頭痛劇烈、共濟失調、噴射狀嘔吐,之后進入昏迷狀態(tài);有的從淡漠、嗜睡直接進入昏迷狀態(tài);還可能出現(xiàn)極度倦怠、嗜睡、步態(tài)不穩(wěn)、醉酒狀、無行動能力等癥狀;還可伴隨呼吸頻率快、四肢及面部發(fā)紺、復視、尿少或尿不自主等癥狀。
預防肺水腫、腦水腫的方法
海拔上升不要太快,行程不宜太緊迫。
剛到高海拔地區(qū)運動量不要太大。
及時補充水分。
減少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藥物和其他食品的攝入。
多吃流質食品,不要油膩,不要過飽,補充能量和維生素。
注意保暖。
積極適應。
肺水腫、腦水腫的治療方法
立即下撤,不可延遲。
確定有效的方法有三種:下降海拔高度、高壓氧艙治療、氧氣治療。下降海拔高度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高壓氧艙、氧氣治療則是暫時救急方法。
藥物會有少許幫助,但不可靠。
4.凍傷
凍傷是攀登者在攀登過程中如果某個肢體部位過度暴露于低溫下,低溫導致血管和組織凍結、組織水腫、水泡、局部缺血及組織壞死。
在醫(yī)學上按照凍傷的程度把凍傷共分為4度:
Ⅰ度凍傷:亦即常見的“凍瘡”,受損在表皮層,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自覺凍傷部位熱、癢、灼痛。癥狀在數(shù)天后消失,愈不留瘢痕。
?、蚨葍鰝簜罢嫫\層,凍傷部位除紅腫外,還伴有水泡。深部可出現(xiàn)水腫,劇痛,皮膚感覺遲鈍。結痂后可痊愈
?、蠖葍鰝簜捌は陆M織,凍傷部位紅腫并有大水泡,凍傷部位皮膚出現(xiàn)黑色或紫褐色,痛感喪失。Ⅲ度凍傷會給組織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傷后除留瘢痕外,還可能有長期感覺過敏或疼痛。
Ⅳ度凍傷:傷及肌肉和骨骼。發(fā)生干性和濕性壞疽,會導致截肢。
凍傷的預防方法
凍傷多發(fā)生在手腳等肢體末端的地方。根據(jù)“選擇合適的裝備是攀登山峰的第一要素”這個原則,建議攀登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時,要選擇穿著雙層高山靴,在較冷的環(huán)境下要佩戴羽絨并指手套等。
保持身體干燥。腳比較容易出汗,一定要準備好干爽的備用襪子,每天到達營地后和出發(fā)時都需要穿上干爽的襪子。
鞋子、手套等都不能過緊,過緊會影響到血液循環(huán),增大凍傷的幾率。
不要隨意脫手套,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凍傷都是因為在攀登中手套掉落或者登頂后脫下手套拍照造成的。
缺氧會導致毛細血管收縮,使凍傷更容易發(fā)生,所以吸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凍傷發(fā)生的幾率。
凍傷的治療
判斷是否復溫:如果凍傷部位在復溫后,有可能在之后的行程中再度凍傷,則不可復溫。
外傷和行走可進一步加重凍結組織的損害。
被凍的時間越長,對凍傷部位的損害越大。
如果情況不允許現(xiàn)場復溫,則應注意保持凍傷部位的清潔、干燥,使用無菌繃帶包扎凍傷部位并服用抗生素免受感染,直到復溫。
復溫處理:如果凍傷的攀登者已經(jīng)抵達營地,且攀登隊攜帶了治療凍傷所必須的藥物,則可嘗試對其凍傷的部位復溫。復溫只需要將攀登者凍傷部位浸泡在36℃以上的溫水中即可,水溫不可高于4℃。每次20-40分鐘,每天2-3次。
復溫后處理:在完成復溫后,如果凍傷部位有傷口可以先使用消毒劑洗凈(清潔),然后使用云南白藥覆蓋整個凍傷面(保持干燥),并用紗布或繃帶包扎凍傷處。凍傷部位注意保暖防止再度凍傷。根據(jù)病情,2天換藥1次??梢宰寖鰝呐实钦呖诜惗÷宸?ibuprofen)每日3次,每次400mg。
凍傷后的注意事項:
凍傷發(fā)生后,嚴謹用雪搓和捶打凍傷部位。在凍傷的急性期,必須避免傷肢運動,防止外力損傷。急性炎癥一旦消散,應盡早活動指(趾)關節(jié),防止關節(jié)僵直,有助于肌張力的恢復。
傷口的清理最好用鹽水,而不用酒精,碘伏也比酒精好,要避免飲酒等。
當你身處高山,
持續(xù)穩(wěn)定的成功結果,
不僅需要勇氣與毅力,
更需要自知之明與謙卑。
所以,
當情況不妙時,
別讓以往的成功遮蔽你的判斷力,
收拾好裝備,安全下撤,
順利歸家才最重要。
畢竟,山總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