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三级在线观看免费,看黄色片子免费,色综合久,欧美在线视频看看,高潮胡言乱语对白刺激国产,伊人网成人,中文字幕亚洲一碰就硬老熟妇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生物學習方法 > 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答案解析)

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答案解析)

時間: 玉鳳862 分享

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答案解析)

  選擇什么作核心概念,怎樣實施核心概念教學,是高一生物教師需著重思考的重要問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答案解析),歡迎閱讀。

  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答案解析)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

  1.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適用于所有生物

  B.分離定律F1(Dd)產(chǎn)生的雌雄配子的數(shù)目相等

  C.豌豆雜交實驗的操作是去雄→授粉→套袋

  D.AaBb自交后代比例為9:6:1,可實現(xiàn)的條件是兩對基因獨立遺傳

  2.玉米抗病(A)對感病(a)為顯性,下列各組親本雜交,能產(chǎn)生表現(xiàn)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后代的親本組合是(  )

  A.純合抗病與純合感病 B.純合抗病與純合抗病

  C.純合感病與雜合抗病 D.雜合抗病與純合抗病

  3.按自由組合定律遺傳的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子雜交,F(xiàn)2中出現(xiàn)的性狀重組類型的個體占總數(shù)的(  )

  A. B. C. D.

  4.某動物種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個體依次占25%、50%和25%,若該種群中的aa個體沒有繁殖能力,其他個體間可以隨機交配.理論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個體的數(shù)量比為(  )

  A.4:4:1 B.3:3:1 C.1:2:0 D.1:2:1

  5.基因A、a與B、b分別控制兩對相對性狀,基因型為AaBb個體自交,其子代表現(xiàn)型最少的種類數(shù)是(  )

  A.1種 B.2種 C.3種 D.4種

  6.某男性的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了染色體數(shù)目全部不正常的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四分體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

  B.一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不正常

  C.一對同源染色體沒有發(fā)生分離

  D.一條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沒有分開

  7.從某動物產(chǎn)生的精子中提取出四個,經(jīng)測定基因型分別為AB、Ab、aB、ab,若不考慮交叉互換與基因突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這四個精子至少來自兩個精原細胞

  B.這四個精子可能來自同一個精原細胞

  C.AB、ab不可能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

  D.AB、Ab不可能來自同一個初級精母細胞

  8.如圖為雄果蠅染色體圖,據(jù)圖能得到的結論是(  )

  ①其配子中的染色體組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

 ?、谟薪z分裂后期有4個染色體組,染色體有5種不同形態(tài)

 ?、蹨p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個染色體組,染色體有5種不同形態(tài)

 ?、茉撋镞M行基因測序應選擇5條染色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將某動物的一個細胞的染色體中所有DNA鏈都用15N標記,然后將該 細胞置于不含15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經(jīng)過兩次連續(xù)分裂產(chǎn)生四個子細胞,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如果是有絲分裂,則子細胞中含15N的染色體數(shù)目有兩種且兩兩相等

  B.如果是有絲分裂,則子細胞中含15N的染色體數(shù)目都相同

  C.如果是減數(shù)分裂,則子細胞中含15N的染色體數(shù)目都相同

  D.如果是減數(shù)分裂,則子細胞中含15N的染色體數(shù)目有兩種兩兩相等

  10.如圖為某種單基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系譜圖(深色代表的個體是該遺傳病患者,其余為表現(xiàn)型正常個體).近親結婚時該遺傳病發(fā)病率較高,假定圖中第IV代的兩個個體婚配生出一個患該遺傳病子代的概率是 ,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條件是(  )

  A.Ⅱ﹣2、Ⅱ一3、Ⅲ﹣2 和Ⅲ﹣3 必須是雜合子

  B.Ⅱ﹣4、Ⅱ﹣5、Ⅳ﹣1和Ⅳ﹣2必須是雜合子

  C.Ⅱ﹣1、Ⅲ﹣1和Ⅲ一4必須是雜合子

  D.Ⅰ一2和Ⅰ一4必須是純合子

  11.某基因(14N)含有3000個堿基對,腺嘌呤占35%.若該DNA分子以15N 同位素標記的游離脫氧核甘酸為原料復制3次,再將全部復制產(chǎn)物置于試管內(nèi)離心,進行密度分層,得到結果如圖①;然后加入解旋酶再離心,得到結果如圖②.則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X層中基因只招14N標記,Y層中的基因只用15N標記

  B.W層中含15N標記的鳥嘌呤6300個

  C.W層與Z層的核苷酸數(shù)之比為3:1

  D.X層中含有的氫鍵數(shù)是Y層的3倍

  12.圖甲示骨髓細胞有絲分裂中DNA含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乙、丙示性腺細胞分裂的兩個時期的結構模式圖,a、b表示染色體片段.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據(jù)圖甲知骨髓細胞的細胞周期是20小時

  B.圖乙細胞處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時期沒有遺傳物質的復制

  C.乙、丙兩圖說明分裂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

  D.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的分離可發(fā)生在乙、丙兩圖所處的分裂時期

  13.為證明蛋白質和DNA究競哪一種是遺傳物質,赫爾希和蔡斯做了“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己知親代噬菌體已用32P標記.下列關于本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以宿主菌DNA為模 板合成子代噬菌體的核酸

  B.若要達到實驗目的,還要再設計一組用35S標記噬菌體的實驗,兩組 相互對照,都是實驗組

  C.若本組實驗上清液中出現(xiàn)放射性,一定是感染時間太長,子代噬菌體釋放造成的

  D.噬菌體的遺傳不遵循基因分離定律,而大腸桿菌的遺傳遵循基因分離定律

  14.下列有關DNA分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每個DNA片段中,游離的磷酸基因有2個

  B.DNA分子中,每個脫氧核糖分子只與1分子堿基和1分子磷酸相連

  C.含有G、C堿基對比較多的DNA分子熱穩(wěn)定性較高

  D.DNA分子中堿基排列順序不同導致DNA分子的多樣性

  15.如圖表示真核細胞內(nèi)某種分泌蛋白合成的示意圖,①②③④表示相關過程.請據(jù)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過程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間期,在細胞核內(nèi)進行;催化②過程的酶是RNA聚合酶,而②過程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B.假設a、b為mRNA的兩端,核糖體在mRNA 上的移動方向是b→a

  C.在一個細胞周期中,①所示過程只進行一次;②過程可進行多次

  D.細胞內(nèi)肽鏈合成終止是因為tRNA上出現(xiàn)了終止密碼

  16.關于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個含n個堿基的DNA分子,轉錄的mRNA分子的堿基數(shù)是 個

  B.細菌的一個基因轉錄時兩條DNA鏈可同時作為模板,提高轉錄效率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分別在DNA和RNA上

  D.在細胞周期中,mRNA的種類和含量均不斷發(fā)生變化

  17.真核生物細胞內(nèi)存在著種類繁多、長度為21﹣23個核苷酸的小分子RNA(簡稱miR),它們能與相關基因轉錄出來的mRNA互補,形成局部雙鏈.由此可以推斷這些miR抑制基因表達的分子機制是(  )

  A.阻斷rRNA裝配成核糖體 B.妨礙雙鏈DNA分子的解旋

  C.干擾tRNA識別密碼子 D.影響RNA分子的遠距離轉運

  18.下圖為遺傳的“中心法則”圖解.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⑤的過程中,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的有①②③④

  B.真核細胞中信息流動的途徑有①②③⑤

  C.③④⑤過程可發(fā)生在同一RNA病毒侵染細胞時

  D.轉基因抗蟲棉,導入棉花體內(nèi)的毒蛋白基因發(fā)揮作用要經(jīng)過①②⑤

  19.下列有關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小分子脫氧核苷酸蘊含著遺傳信息

  B.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一個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個基因

  C.一個基因含有許多個脫氧核苷酸,基因的特異性是由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的

  D.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一條染色體上含有1個成2個DNA分子

  20.非抗病水稻經(jīng)輻射獲得抗病突變體,且抗病基因與非抗病基因是一對等位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突變體若為基因突變所致,則再經(jīng)誘變不可能恢復為抗病突變型

  B.突變體若為1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則再經(jīng)誘變可恢復為非抗病型

  C.若為1條染色體的片段缺失所致,則該抗性基因一定為隱性基因

  D.抗病基因若為非抗病基因中的單個堿基對替換所致,則該抗病基因一定不能編碼肽鏈

  21.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及其研究,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多基因遺傳病是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

  B.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可能會患遺傳病

  C.在調查人類遺傳病時,一般調查單基因遺傳病

  D.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并計算發(fā)病率,以確定該病的遺傳方式

  22.黑色直毛狗的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據(jù)此表可判斷,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基因位于(  )

  表現(xiàn)型 黑色直毛 黑色卷毛 白色直毛 白色卷毛

  雌性 3 1 0 0

  雄性 3 1 3 1

  A.兩對常染色體上 B.一對性染色體上

  C.一對常染色體和X染色體上 D.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23.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的變異類型,其中圖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變異而來.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圖①②都表示易位,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的四分體時期

  B.圖③中的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

  C.圖④中的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或重復

  D.圖中4種變異能夠遺傳的是①③

  24.下列關于基因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連接酶、運載體

  B.細胞質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運載體

  C.限制酶只用于切割獲取目的基因

  D.只要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就能成功實現(xiàn)表達

  25.在超市中無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歡迎.這些無公害蔬菜在生產(chǎn)中,不使用農(nóng)藥、殺蟲劑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產(chǎn)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其結果是(  )

  A.殺蟲劑誘發(fā)了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chǎn)生,使害蟲的抗藥性增強

  B.殺蟲劑對害蟲具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害蟲的數(shù)量增加

  C.殺蟲劑能誘導害蟲分解藥物的基因大量表達

  D.害蟲全部消失,最終導致某些害蟲的物種滅絕

  26.已知細胞畸變率(%)=( )×100%.如圖表示采用不同濃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及不同處理時間對黑麥根尖細胞畸變率的影響.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秋水仙素誘發(fā)細胞發(fā)生畸變的原理是基因重組或染色體變異

  B.時間相同條件下,秋水仙素濃度與黑麥根尖細胞的畸變率成正相關

  C.濃度相同條件下,黑麥根尖細胞的畸變率與秋水仙素處理時間成正相關

  D.若要提高黑麥根尖細胞的畸變率,可采用濃度為0.15%的秋水仙素處理24h

  27.某動物的基因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只有基因A或基因B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個體交配,F(xiàn)1群體中雌雄個體相互交配,F(xiàn)2群體中A的基因頻率是(  )

  A.50% B.60% C.45% D.40%

  28.下列有關育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無子西瓜的培育,利用了染色體變異原理

  B.高產(chǎn)靑霉菌的培育,利用了基因突變原理

  C.誘變育種提高了突變率,多數(shù)表現(xiàn)出優(yōu)良性狀,利用了基因突變原理

  D.將抗蟲基因導入棉花體細胞中培育出了抗蟲棉,利用了基因重組原理

  29.下列列關于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實驗原理是低溫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不能分離

  B.制作裝片流程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C.鹽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諾氏液都可以使洋蔥根尖解離

  D.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多數(shù)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

  30.下列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倜~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誘導基因突變的結果;

 ?、诓煌蚱D的個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畚锓N的形成必須經(jīng)過生殖隔離,因此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最后階段;

 ?、茉谧匀粭l件下,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只與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有關;

  ⑤自然選擇是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

 ?、尬锓N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

  A.②③⑤ B.②⑥ C.②⑤⑥ D.④⑤⑥

  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40分)

  31.圖一表示非洲爪蟾部分染色體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像,其中有一對為性染色體;曲線圖表示爪蟾細胞內(nèi)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的變化曲線.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這些細胞可能取自于非洲爪蟾的      (器官),判斷依據(jù)是      .

  (2)曲線圖中A〜F段可表示細胞進行      分裂的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的數(shù)量變化.

  (3)圖一①〜⑤中與曲線圖中CD、HI位置相對應的細胞依次是      .

  (4)②細胞中發(fā)生的變異可能是      ,其形成的子細胞名稱是      .

  (5)若④為次級卵母細胞,其子細胞的基因型是      .

  32.下圖表示人體中某DNA片段上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①〜⑦表示物質或結構,a、b、c表示生理過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表示DNA復制的過程是      (填字母),圖中表示基因表達的過程是      (填字母).

  (2)a、b過程中堿基配對的不同點是      .

  (3)圖中⑤所運載的物質⑦的密碼子是      .

  (4)已知該DNA片段中含有白化病基因,它與正?;虻摹     〔煌瑥亩鴮е耤無法合成酪氨酸酶.

  (5)白化病體現(xiàn)了基因控制性狀途徑是      .

  33.人豆(2N=40)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請分析冋答下列有關 遺傳學問題.

  (1)某火豆品種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對S、s和M、m各控制一對相對性狀,基因S在編碼蛋白質時,控制最前端幾個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圖1所示.已知起始密碼子為AUG或GUG.

 ?、倩騍發(fā)生轉錄時,作為模板鏈的是圖1中的      鏈.若基因S的b鏈中箭頭所指堿基對G/C缺失,則該處對應的密碼子將改變?yōu)椤     ?

  ②某基因型為SsMm的植株自花傳粉,后代出現(xiàn)了4種表現(xiàn)型,在此過程中出現(xiàn)的變異類型屬于      ,其原因是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      .

  (2)大豆的高稈易倒伏(H)對矮稈抗倒伏(h)為顯性,抗病(R)對易感病(r)為顯性,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圖2表示利用品種甲(HHRR)和乙(hhrr)通過二種育種方法(I〜Ⅲ)培育優(yōu)良品種(hhRR)的過程.

  ①利用方法I培育優(yōu)良品種時,獲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為      ,這種植株由于      ,須經(jīng)誘導染色體加倍后才能用于生產(chǎn)實踐.圖2所示的三種方法(I〜Ⅲ)中,最難獲得優(yōu)良品種(hhRR)的是方法      ,其原因是      .

  ②用方法II培育優(yōu)良品種時,若將F2代的全部高稈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稈抗病植株的花粉隨機授粉,則雜交所得子代中的純合矮稈抗病植株占      .

  34.某學校一個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一項實驗來驗證孟德爾的遺傳規(guī)律.該小組用豌豆的兩對性狀做實驗.選取了黃色圓粒(黃色與圓粒都是顯性性狀,分別用 Y、R 表示)與某種豌豆作為親本雜交得到F1,并把F1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繪制成了柱形圖.請根據(jù)實驗結果討論并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你能推測出親本豌豆的表現(xiàn)型與基因型嗎?請寫出推測過程.      .

  (2)此實驗F1中的純合子占總數(shù)的      .

  (3)有同學認為子代黃色與綠色比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但圓粒與皺粒的比不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你覺得該同學的想法是否有道理?請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      .

  (4)如果市場上綠色圓粒豌豆銷售形勢很好,能利用現(xiàn)有F1中四種表現(xiàn)型豌豆獲得純合的綠色圓粒豌豆嗎?請寫出設計思路.      .

  2015-2016學年山西省臨汾一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

  1.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適用于所有生物

  B.分離定律F1(Dd)產(chǎn)生的雌雄配子的數(shù)目相等

  C.豌豆雜交實驗的操作是去雄→授粉→套袋

  D.AaBb自交后代比例為9:6:1,可實現(xiàn)的條件是兩對基因獨立遺傳

  【考點】孟德爾遺傳實驗;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

  【分析】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基因自由組合定律適用范圍:

 ?、龠m用兩對或兩對以上相對性狀的遺傳,并且非等位基因均位于不同對的同源染色體上.

 ?、诜峭慈旧w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過程中,因此只有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出現(xiàn)基因的自由組合.

 ?、郯催z傳基本定律遺傳的基因,均位于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所以,基因的分離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均是真核生物的細胞核遺傳規(guī)律.

  【解答】解:A、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適用于真核生物,A錯誤;

  B、分離定律F1(Dd)產(chǎn)生的D與d的雌或雄配子相等,但雌雄配子的數(shù)目不相等,B錯誤;

  C、豌豆雜交實驗的操作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C錯誤;

  D、AaBb自交后代比例為9:6:1,為9:3:3:1的變形,說明符合自由組合定律,可實現(xiàn)的條件是兩對基因獨立遺傳,D正確.

  故選:D.

  2.玉米抗病(A)對感病(a)為顯性,下列各組親本雜交,能產(chǎn)生表現(xiàn)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后代的親本組合是(  )

  A.純合抗病與純合感病 B.純合抗病與純合抗病

  C.純合感病與雜合抗病 D.雜合抗病與純合抗病

  【考點】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

  【分析】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玉米抗病(A)對感病(a)為顯性,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抗病玉米的基因型有AA和Aa,感病玉米的基因型為aa.

  【解答】解:A、純合抗病AA與純合感病aa的后代都是抗病Aa,A錯誤;

  B、純合抗病AA與純合抗病AA的后代都是抗病AA,B錯誤;

  C、純合感病aa與雜合抗病Aa的后代為感病aa與雜合抗病Aa,產(chǎn)生的表現(xiàn)型不同,C錯誤;

  D、雜合抗病Aa與純合抗病AA的后代都是抗病,但基因型有AA和Aa,說明能產(chǎn)生表現(xiàn)型相同而基因型不同的后代,D正確.

  故選:D.

  3.按自由組合定律遺傳的具有兩對相對性狀的純合子雜交,F(xiàn)2中出現(xiàn)的性狀重組類型的個體占總數(shù)的(  )

  A. B. C. D.

  【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

  【分析】P:AABB×aabb→F1:AaBb→F2:9A_B_:3A_bb、3aaB_、1aabb,則F2中出現(xiàn)的重組性狀為3A_bb、3aaB_,概率為 .P:AAbb×aaBB→F1:AaBb→F2:9A_B_:3A_bb、3aaB_、1aabb,則F2中出現(xiàn)的重組性狀為9A_B_、1aabb,概率為 .

  【解答】解:由題意可知,若親本為AABB和aabb,按自由組合定律遺傳,F(xiàn)2中出現(xiàn)的性狀重組的個體占總數(shù)的 ;若親本為AAbb和aaBB,按自由組合定律遺傳,F(xiàn)2中出現(xiàn)的性狀重組的個體占總數(shù)的 .

  故選:B.

  4.某動物種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個體依次占25%、50%和25%,若該種群中的aa個體沒有繁殖能力,其他個體間可以隨機交配.理論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個體的數(shù)量比為(  )

  A.4:4:1 B.3:3:1 C.1:2:0 D.1:2:1

  【考點】基因的分離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

  【分析】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

  (1)在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于1;

  (2)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該等位基因純合子的頻率+ 雜合子的頻率.

  【解答】解:AA、Aa和aa基因型的個體依次占25%、50%、25%.若該種群中的aa個體沒有繁殖能力,則具有繁殖能力的個體中,AA占 = ,Aa占 ,因此A的基因頻率為 ,a的基因頻率為 ,根據(jù)遺傳平衡定律,其他個體間可以隨機交配,后代中AA的頻率= ,Aa的頻率= ,aa的頻率為 ,因此AA:Aa:aa=4:4:1.

  故選:A.

  5.基因A、a與B、b分別控制兩對相對性狀,基因型為AaBb個體自交,其子代表現(xiàn)型最少的種類數(shù)是(  )

  A.1種 B.2種 C.3種 D.4種

  【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

  【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

  (1)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

  (2)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解答】解:根據(jù)題意可知,“基因A、a與B、b分別控制兩對相對性狀”,但是不能確定兩對等位基因的位置,如果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并且完全連鎖,后代的表現(xiàn)型就少.

  即基因型為AaBb個體自交,如果A和B基因連鎖,產(chǎn)生的配子只有AB、ab兩種,則后代基因型為1AABB、2AaBb、1aabb,即表現(xiàn)型只有2種.

  如果兩對基因位于2對同源染色體上,后代的表現(xiàn)型將出現(xiàn)四種.

  故選:B.

  6.某男性的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了染色體數(shù)目全部不正常的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四分體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

  B.一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不正常

  C.一對同源染色體沒有發(fā)生分離

  D.一條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沒有分開

  【考點】精子的形成過程.

  【分析】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同源染色體不分離,則產(chǎn)生的兩個次級精母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目全部不正常;四分體時期的交叉互換,與染色體數(shù)目的異常變化沒有關系,但對生物的遺傳有意義;一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不正常和一條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沒有分開均可能導致產(chǎn)生染色體數(shù)目一半不正常的配子.

  【解答】解:A、四分體時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導致基因重組,不會引起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A錯誤.

  B、一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不正常只會導致兩個配子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B錯誤;

  C、同源染色體沒有發(fā)生分離,初級精母細胞會產(chǎn)生兩個染色體數(shù)目不正常的次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再分裂時染色體數(shù)目不再變化,所以產(chǎn)生的配子染色體數(shù)目全部不正常,C正確;

  D、一條染色體的姐妹染色單體沒有分開只會導致兩個配子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D錯誤.

  故選:C.

  7.從某動物產(chǎn)生的精子中提取出四個,經(jīng)測定基因型分別為AB、Ab、aB、ab,若不考慮交叉互換與基因突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這四個精子至少來自兩個精原細胞

  B.這四個精子可能來自同一個精原細胞

  C.AB、ab不可能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

  D.AB、Ab不可能來自同一個初級精母細胞

  【考點】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

  【分析】已知四個精子的基因型為AB、Ab,aB、ab,說明該生物體含有基因A、a、B、b,即該生物的基因型為AaBb.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時,因為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所以一個初級精母細胞能產(chǎn)生2種基因型不同的次級精母細胞;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類似于有絲分裂,因此每個次級精母細胞產(chǎn)生2個基因型相同的精細胞.由此可見,一個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形成4個精子,但只有兩種基因型(不考慮交叉互換與基因突變).

  【解答】解:A、若不考慮交叉互換與基因突變,一個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能形成2種精子,題干中AB和ab可能來自于一個精原細胞,而Ab和aB可能來自另一個精原細胞,所以這四個精子至少來自兩個精原細胞,A正確;

  B、若不考慮交叉互換與基因突變,一個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形成4個精子,但只有兩種基因型,所以這四個精子不可能來自同一個精原細胞,B錯誤;

  C、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類似于有絲分裂,因此每個次級精母細胞能產(chǎn)生2個基因型相同的精子,所以AB、ab不可能來自同一個次級精母細胞,C正確;

  D、若不考慮交叉互換與基因突變,則來自一個初級精母細胞的兩種精子所含基因應該完全不同,所以AB,Ab不可能來自同一個初級精母細胞,D正確.

  故選:B.

  8.如圖為雄果蠅染色體圖,據(jù)圖能得到的結論是(  )

 ?、倨渑渥又械娜旧w組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

 ?、谟薪z分裂后期有4個染色體組,染色體有5種不同形態(tài)

 ?、蹨p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個染色體組,染色體有5種不同形態(tài)

  ④該生物進行基因測序應選擇5條染色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點】有絲分裂過程及其變化規(guī)律;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

  【分析】染色體組是指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它們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攜帶著控制一種生物生長發(fā)育、遺傳和變異的全部信息.染色體組的特點是不含同源染色體,不含等位基因.分析題圖:圖為雄果蠅染色體圖,含有8條染色體、5種不同形態(tài)(X、Y、Ⅱ、Ⅲ、Ⅳ)、4對同源染色體、2個染色體組(X、Ⅱ、Ⅲ、Ⅳ或Y、Ⅱ、Ⅲ、Ⅳ).

  【解答】解:①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所以該個體所形成的配子中的染色體組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①正確;

 ?、谟薪z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shù)和染色體組數(shù)都加倍,細胞中含有5種不同形態(tài)(X、Y、Ⅱ、Ⅲ、Ⅳ)的染色體,②正確;

 ?、蹨p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同源染色體分離,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個染色體組,但只有4種形態(tài)(X、Ⅱ、Ⅲ、Ⅳ或Y、Ⅱ、Ⅲ、Ⅳ),③錯誤;

 ?、茉撋镞M行基因測序應選擇5條染色體(X、Y、Ⅱ、Ⅲ、Ⅳ),④正確.

  故選:C.

  9.將某動物的一個細胞的染色體中所有DNA鏈都用15N標記,然后將該 細胞置于不含15N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經(jīng)過兩次連續(xù)分裂產(chǎn)生四個子細胞,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如果是有絲分裂,則子細胞中含15N的染色體數(shù)目有兩種且兩兩相等

  B.如果是有絲分裂,則子細胞中含15N的染色體數(shù)目都相同

  C.如果是減數(shù)分裂,則子細胞中含15N的染色體數(shù)目都相同

  D.如果是減數(shù)分裂,則子細胞中含15N的染色體數(shù)目有兩種兩兩相等

  【考點】DNA分子的復制;有絲分裂過程及其變化規(guī)律;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

  【分析】DNA復制是指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過程.DNA復制條件:模板(DNA的雙鏈)、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離的脫氧核苷酸);DNA復制特點:半保留復制.

  根據(jù)題意分析可知:由于細胞經(jīng)過兩次連續(xù)分裂產(chǎn)生四個子細胞,如果進行有絲分裂,則DNA復制2次;如果進行減數(shù)分裂,則DNA復制1次.

  【解答】解:A、如果是有絲分裂,則子細胞中含15N的染色體數(shù)目不一定相同,A錯誤;

  B、如果是有絲分裂,DNA復制二次,則子細胞中含15N的染色體數(shù)目可能有四種,且所在細胞具有偶然性,B錯誤;

  C、如果是減數(shù)分裂,則子細胞中含15N的染色體數(shù)目都相同,即都含15N的,C正確;

  D、如果是減數(shù)分裂,DNA只復制一次,每條染色體都含15N,所以子細胞中含15N的染色體數(shù)目只有一種情況,即每條染色體都含15N,D錯誤.

  故選:C.

  10.如圖為某種單基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系譜圖(深色代表的個體是該遺傳病患者,其余為表現(xiàn)型正常個體).近親結婚時該遺傳病發(fā)病率較高,假定圖中第IV代的兩個個體婚配生出一個患該遺傳病子代的概率是 ,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條件是(  )

  A.Ⅱ﹣2、Ⅱ一3、Ⅲ﹣2 和Ⅲ﹣3 必須是雜合子

  B.Ⅱ﹣4、Ⅱ﹣5、Ⅳ﹣1和Ⅳ﹣2必須是雜合子

  C.Ⅱ﹣1、Ⅲ﹣1和Ⅲ一4必須是雜合子

  D.Ⅰ一2和Ⅰ一4必須是純合子

  【考點】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分析】分析系譜圖:圖示為某種單基因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系譜圖(用A、a表示),則Ⅰ﹣1和Ⅰ﹣3的基因型均為aa,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為Aa,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為 AA、 Aa.據(jù)此答題.

  【解答】解:A、若Ⅲ﹣2和Ⅲ﹣3一定是雜合子,則無論Ⅲ﹣1和Ⅲ﹣4是同時AA或同時Aa或一個是AA另一個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 ,A錯誤;

  B、Ⅳ的兩個個體婚配,子代患病概率與II﹣5的基因型無關;若Ⅳ的兩個個體都是雜合子,則子代患病的概率是 ,B錯誤;

  C、II﹣1雜合為Aa,II﹣2為Aa,則Ⅲ﹣2是Aa的概率為 ,Ⅲ﹣1純合為AA,則Ⅳ﹣1是Aa的概率為 ;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為 AA、 Aa,若Ⅲ﹣4純合,則Ⅳ﹣2為Aa的概率為 ,所以Ⅳ代中的兩個個體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 ,與題意符合,C正確;

  D、該遺傳病為常染色體隱性,無論I﹣2和I﹣4是否純合,II﹣2、II﹣3、II﹣4、II﹣5的基因型均為Aa,D錯誤.

  故選:C.

  11.某基因(14N)含有3000個堿基對,腺嘌呤占35%.若該DNA分子以15N 同位素標記的游離脫氧核甘酸為原料復制3次,再將全部復制產(chǎn)物置于試管內(nèi)離心,進行密度分層,得到結果如圖①;然后加入解旋酶再離心,得到結果如圖②.則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X層中基因只招14N標記,Y層中的基因只用15N標記

  B.W層中含15N標記的鳥嘌呤6300個

  C.W層與Z層的核苷酸數(shù)之比為3:1

  D.X層中含有的氫鍵數(shù)是Y層的3倍

  【考點】DNA分子的復制.

  【分析】DNA復制是指以親代DNA分子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過程.DNA復制條件:模板(DNA的雙鏈)、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離的脫氧核苷酸);DNA復制過程:邊解旋邊復制;DNA復制特點:半保留復制.

  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基因中含有3000個堿基對,腺嘌呤占35%,則A=T=2100個,G=C=900個;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標記的游離脫氧核苷酸為原料復制3次,得8個DNA分子,其中2個含有14N和15N,6個只含15N.由于DNA分子為雙鏈結構,所以加入解旋酶再離心,共得到2個含有14N的DNA單鏈,14個含有15N的DNA單鏈.

  【解答】解:A、X層中的基因中含14N標記和含15N標記,Y層中的基因只含15N標記,A錯誤;

  B、W層中含15N標記的胞嘧啶=900×7=6300個,B正確;

  C、W層與Z層的核苷酸數(shù)之比為(8×2﹣2):2=7:1,C錯誤;

  D、X層中的基因中含14N標記和含15N標記,共有2個DNA分子,而Y層中的基因只含15N標記,共有6個DNA分子,所以Y層中含有的氫鍵數(shù)是X層的3倍,D錯誤.

  故選:B.

  12.圖甲示骨髓細胞有絲分裂中DNA含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圖乙、丙示性腺細胞分裂的兩個時期的結構模式圖,a、b表示染色體片段.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據(jù)圖甲知骨髓細胞的細胞周期是20小時

  B.圖乙細胞處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時期沒有遺傳物質的復制

  C.乙、丙兩圖說明分裂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

  D.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的分離可發(fā)生在乙、丙兩圖所處的分裂時期

  【考點】有絲分裂過程及其變化規(guī)律;細胞的減數(shù)分裂.

  【分析】分析甲圖:甲圖表示骨髓細胞有絲分裂中DNA含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其中Ⅰ表示間期(S期);Ⅱ表示G2期、前期、中期、后期;Ⅲ表示末期和G1期.因此骨髓細胞的細胞周期是20小時.

  分析乙圖:乙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其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應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

  分析丙圖:丙圖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已經(jīng)分裂,應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骨髓細胞的細胞周期是20小時,A正確;

  B、由以上分析可知乙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時期沒有遺傳物質的復制(遺傳物質的復制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B正確;

  C、根據(jù)乙、丙細胞中的a、b基因及染色體顏色可知分裂過程中可能發(fā)生了基因重組,C正確;

  D、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而乙、丙都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因此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的分離不可能發(fā)生在乙、丙兩圖所處的分裂時期,D錯誤.

  故選:D.

  13.為證明蛋白質和DNA究競哪一種是遺傳物質,赫爾希和蔡斯做了“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己知親代噬菌體已用32P標記.下列關于本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以宿主菌DNA為模 板合成子代噬菌體的核酸

  B.若要達到實驗目的,還要再設計一組用35S標記噬菌體的實驗,兩組 相互對照,都是實驗組

  C.若本組實驗上清液中出現(xiàn)放射性,一定是感染時間太長,子代噬菌體釋放造成的

  D.噬菌體的遺傳不遵循基因分離定律,而大腸桿菌的遺傳遵循基因分離定律

  【考點】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分析】1、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質.

  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儆?2P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溫時間過短,部分噬菌體沒有侵染到大腸桿菌細胞內(nèi),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現(xiàn)放射陡.

  b.保溫時間過長,噬菌體在大腸桿菌內(nèi)增殖后釋放子代,經(jīng)離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谟?5S標記的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攪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體蛋白質外殼吸附在細菌表面,隨細菌離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現(xiàn)少量的放射性.

  【解答】解: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以噬菌體DNA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體的核酸,A錯誤;

  B、若要達到實驗目的,還要再設計一組用35S標記噬菌體的實驗,兩組相互對照,都是實驗組,B正確;

  C、若本組實驗上清液中出現(xiàn)放射性,可能是感染時間太長,子代噬菌體釋放造成的,也有可能是感染時間太短,親代噬菌體還未來得及侵染細菌造成的,C錯誤;

  D、噬菌體和大腸桿菌的遺傳都不遵循基因分離定律,D錯誤.

  故選:B.

  14.下列有關DNA分子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每個DNA片段中,游離的磷酸基因有2個

  B.DNA分子中,每個脫氧核糖分子只與1分子堿基和1分子磷酸相連

  C.含有G、C堿基對比較多的DNA分子熱穩(wěn)定性較高

  D.DNA分子中堿基排列順序不同導致DNA分子的多樣性

  【考點】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

  【分析】DNA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是脫氧核苷酸,脫氧核苷酸由磷酸二酯鍵連接形成脫氧核苷酸鏈,DNA分子一般由2條反向、平行的脫氧核苷酸鏈組成的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基本骨架,堿基排列在內(nèi)側,兩條鏈上的堿基由氫鍵連接形成堿基對,且遵循A與T配對、G與C配對的堿基互補配對原則;DNA分子中,千變?nèi)f化的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決定了DNA分子的多樣性,每個DNA分子的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是特定的,構成了DNA分子的特異性.

  【解答】解:A、DNA分子由2條鏈組成,每個DNA片段中,游離的磷酸基團有2個,A正確;

  B、DNA分子中大多數(shù)個脫氧核糖與2個磷酸相連,B錯誤;

  C、G、C堿基對氫3個氫鍵連接形成,A、T堿基對由2個氫鍵連接形成,因此含有G、C堿基對比較多的DNA分子熱穩(wěn)定性較高,C正確;

  D、DNA分子的多樣性主要是由DNA分子中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多樣性決定的,D正確.

  故選:B.

  15.如圖表示真核細胞內(nèi)某種分泌蛋白合成的示意圖,①②③④表示相關過程.請據(jù)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過程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間期,在細胞核內(nèi)進行;催化②過程的酶是RNA聚合酶,而②過程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

  B.假設a、b為mRNA的兩端,核糖體在mRNA 上的移動方向是b→a

  C.在一個細胞周期中,①所示過程只進行一次;②過程可進行多次

  D.細胞內(nèi)肽鏈合成終止是因為tRNA上出現(xiàn)了終止密碼

  【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①表示DNA自我復制,②表示轉錄,即在細胞核內(nèi),以DNA一條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RNA的過程;③表示翻譯,在核糖體中以mRNA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以tRNA為轉運工具、以細胞質里游離的氨基酸為原料合成蛋白質的過程.

  【解答】解;A、①過程表示DNA自我復制,發(fā)生在細胞分裂間期,催化②過程轉錄的酶是RNA聚合酶,轉錄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A錯誤;

  B、由題圖知,b位置肽鏈長,a位置肽鏈短,因此核糖體在mRNA上的移動方向是a→b,B錯誤;

  C、在一個細胞周期中,①所示過程即DNA分子復制只進行一次;②過程及轉錄可進行多次,C正確;

  D、胞內(nèi)肽鏈合成終止是因為mRNA上出現(xiàn)了終止密碼,D錯誤.

  故選:C.

  16.關于基因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一個含n個堿基的DNA分子,轉錄的mRNA分子的堿基數(shù)是 個

  B.細菌的一個基因轉錄時兩條DNA鏈可同時作為模板,提高轉錄效率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分別在DNA和RNA上

  D.在細胞周期中,mRNA的種類和含量均不斷發(fā)生變化

  【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分析】1、基因包括編碼區(qū)和非編碼區(qū),其中編碼區(qū)能轉錄形成mRNA,而非編碼區(qū)不能轉錄形成mRNA.

  2、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是基因編碼區(qū)上游的啟動子.轉錄過程是以DNA分子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不具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不不進行轉錄.

  【解答】解:A、基因包括編碼區(qū)和非編碼區(qū),其中編碼區(qū)能轉錄形成mRNA,而非編碼區(qū)不能轉錄形成mRNA,因此一個含n個堿基的DNA分子,轉錄的mRNA分子的堿基數(shù)小于 個,A錯誤;

  B、轉錄過程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形成mRNA的過程,B錯誤;

  C、DNA復制和轉錄均以DNA為模板,故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結合位點都在DNA上,C錯誤;

  D、在細胞周期的不同時期基因選擇表達,故mRNA的種類和含量均不斷發(fā)生變化,D正確.

  故選:D.

  17.真核生物細胞內(nèi)存在著種類繁多、長度為21﹣23個核苷酸的小分子RNA(簡稱miR),它們能與相關基因轉錄出來的mRNA互補,形成局部雙鏈.由此可以推斷這些miR抑制基因表達的分子機制是(  )

  A.阻斷rRNA裝配成核糖體 B.妨礙雙鏈DNA分子的解旋

  C.干擾tRNA識別密碼子 D.影響RNA分子的遠距離轉運

  【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分析】已知miR是長度為21﹣23個核苷酸的小分子RNA,其可以與相關基因轉錄出來的mRNA互補,形成局部雙鏈.

  【解答】解:A、根據(jù)題意分析已知,miR是與相關基因轉錄出來的mRNA互補,形成局部雙鏈的,與rRNA裝配成核糖體無關,A錯誤;

  B、根據(jù)題意分析已知,miR是與相關基因轉錄出來的mRNA互補,并沒有與雙鏈DNA分子互補,所以不會妨礙雙鏈DNA分子的解旋,B錯誤;

  C、根據(jù)題意分析已知,miR是與相關基因轉錄出來的mRNA互補,則mRNA就無法與核糖體結合,也就無法與tRNA配對了,C正確;

  D、根據(jù)題意分析,miR是與相關基因轉錄出來的mRNA互補,只是阻止了mRNA發(fā)揮作用,并不能影響RNA分子的遠距離轉運,D錯誤.

  故選:C.

  18.下圖為遺傳的“中心法則”圖解.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①〜⑤的過程中,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的有①②③④

  B.真核細胞中信息流動的途徑有①②③⑤

  C.③④⑤過程可發(fā)生在同一RNA病毒侵染細胞時

  D.轉基因抗蟲棉,導入棉花體內(nèi)的毒蛋白基因發(fā)揮作用要經(jīng)過①②⑤

  【考點】中心法則及其發(fā)展.

  【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圖示為生物的中心法則圖解,其中①為DNA分子復制過程,②為轉錄過程,③為逆轉錄過程,④為RNA分子復制過程,⑤為翻譯過程.逆轉錄和RNA的復制過程只發(fā)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細胞中.

  【解答】解:A、中心法則的內(nèi)容中都可以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A錯誤;

  B、真核細胞中信息流動的途徑有①②⑤,B錯誤;

  C、③和④不能發(fā)生在同一病毒侵染細胞時,C錯誤;

  D、導入棉花體內(nèi)的毒蛋白基因的傳遞和表達過程為: ,即經(jīng)過圖中①②⑤三個過程,D正確.

  故選:D.

  19.下列有關染色體、DNA、基因、脫氧核苷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小分子脫氧核苷酸蘊含著遺傳信息

  B.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一個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個基因

  C.一個基因含有許多個脫氧核苷酸,基因的特異性是由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的

  D.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一條染色體上含有1個成2個DNA分子

  【考點】脫氧核苷酸序列與遺傳信息的關系;基因和遺傳信息的關系.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

  2、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基因在染色體上,并且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

  3、基因與DNA的關系: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4、基因和性狀的關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

  5、基因和脫氧核苷酸的關系:每個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

  6、基因和遺傳信息的關系:基因中的脫氧核苷酸(堿基對)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例如:豌豆的高莖基因D和矮莖基因d含有不同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

  【解答】解:A、遺傳信息是指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A錯誤;

  B、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一個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個基因,B正確;

  C、一個基因含有許多個脫氧核苷酸,基因的特異性是由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決定的,C正確;

  D、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一條染色體上含有1個成2個DNA分子,D正確.

  故選:A.

  20.非抗病水稻經(jīng)輻射獲得抗病突變體,且抗病基因與非抗病基因是一對等位基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突變體若為基因突變所致,則再經(jīng)誘變不可能恢復為抗病突變型

  B.突變體若為1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則再經(jīng)誘變可恢復為非抗病型

  C.若為1條染色體的片段缺失所致,則該抗性基因一定為隱性基因

  D.抗病基因若為非抗病基因中的單個堿基對替換所致,則該抗病基因一定不能編碼肽鏈

  【考點】誘變育種.

  【分析】有關基因突變,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基因突變是指基因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

  2、基因突變的類型:自發(fā)突變和人工誘變.

  3、基因突變的特點: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低頻性(個體的基因突變率低,但種群中個體數(shù),其突變率較高)、隨機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基因突變的意義: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chǎn)生的途徑;基因突變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

  【解答】解:A、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敏感基因可以突變成為抗性基因,抗性基因也可以突變?yōu)槊舾谢?,A錯誤;

  B、突變體若為一對同源染色體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即該部位的基因已經(jīng)缺失,則再經(jīng)誘變也不可恢復為敏感型,B錯誤;

  C、除草劑敏感型的大豆經(jīng)輻射獲得抗性突變體,突變體若為一條染色體片段缺失所致,則缺失片段中含有敏感基因,說明該抗性基因一定為隱性基因,C正確;

  D、抗性基因若為敏感基因中的單個堿基對替換所致,若替換部位轉錄形成的密碼子變?yōu)榻K止密碼子,則該抗性基因編碼的肽鏈長度變短,D錯誤.

  故選:C.

  21.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及其研究,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多基因遺傳病是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

  B.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可能會患遺傳病

  C.在調查人類遺傳病時,一般調查單基因遺傳病

  D.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并計算發(fā)病率,以確定該病的遺傳方式

  【考點】常見的人類遺傳病;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危害;人類遺傳病的監(jiān)測和預防.

  【分析】1、人類遺傳病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p>

  (1)單基因遺傳病包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如并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如抗維生素D佝僂病);

  (2)多基因遺傳病是由多對等位基因異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包括染色體結構異常遺傳病(如貓叫綜合征)和染色體數(shù)目異常遺傳病(如21三體綜合征).

  2、調查人類遺傳病時,最好選取群體中發(fā)病率相對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調查的是遺傳病的發(fā)病率,則應在群體中抽樣調查,選取的樣本要足夠的多,且要隨機取樣;若調查的是遺傳病的遺傳方式,則應以患者家庭為單位進行調查,然后畫出系譜圖,再判斷遺傳方式.

  【解答】解:A、多基因遺傳病是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A正確;

  B、不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可能會患遺傳病,如染色體異常遺傳病,B正確;

  C、在調查人類遺傳病時,一般調查發(fā)病率較高的單基因遺傳病,C正確;

  D、在人群中隨機抽樣調查并計算發(fā)病率,但調查遺傳方式需要在患者家系中進行,D錯誤.

  故選:D.

  22.黑色直毛狗的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據(jù)此表可判斷,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兩對基因位于(  )

  表現(xiàn)型 黑色直毛 黑色卷毛 白色直毛 白色卷毛

  雌性 3 1 0 0

  雄性 3 1 3 1

  A.兩對常染色體上 B.一對性染色體上

  C.一對常染色體和X染色體上 D.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

  【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表分析可知:雌性個體中,黑色:白色=1:0,直毛:卷毛=3:1;雄性個體中,黑色:白色=1:1,直毛:卷毛=3:1.

  【解答】解:黑色直毛狗的雌雄個體相互交配,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雌性個體中,黑色:白色=1:0,直毛:卷毛=3:1;雄性個體中,黑色:白色=1:1,直毛:卷毛=3:1,說明體色的表現(xiàn)型有性別差異,而毛型的表現(xiàn)型沒有性別差異.因此控制體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控制毛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故選:C.

  23.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不同的變異類型,其中圖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變異而來.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圖①②都表示易位,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的四分體時期

  B.圖③中的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

  C.圖④中的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缺失或重復

  D.圖中4種變異能夠遺傳的是①③

  【考點】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基因突變的特征.

  【分析】根據(jù)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

  圖①發(fā)生在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片段的互換,屬于交叉互換,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時期;

  圖②發(fā)生在非同源染色體之間染色體片段的互換,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

  圖③為基因中堿基對的缺失,屬于基因突變;

  圖④中彎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體上沒有配對的片段,可能是發(fā)生了染色體結構的缺失或重復.明確知識點,梳理相關知識,分析題圖,根據(jù)選項描述結合基礎知識做出判斷.

  【解答】解:A、圖①的交叉互換發(fā)生在同源染色體間,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四分體時期,屬于基因重組;圖②的交換發(fā)生在非同源染色體間,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A錯誤;

  B、圖③的堿基對發(fā)生缺失,屬于基因突變,B錯誤;

  C、圖④中彎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體上沒有配對的片段,上面的一條染色體比下面的長,可能是上面的染色體重復了一段,或下面的染色體缺失了一段,C正確;

  D、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都是可遺傳的變異,所以圖中4種變異都能夠遺傳,D錯誤.

  故選:C.

  24.下列關于基因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連接酶、運載體

  B.細胞質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運載體

  C.限制酶只用于切割獲取目的基因

  D.只要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就能成功實現(xiàn)表達

  【考點】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

  【分析】1、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某種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條鏈中特定部位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斷裂.

  (2)DNA連接酶:連接的是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

  (3)運載體:常用的運載體:質粒、噬菌體的衍生物、動植物病毒.

  2、基因工程技術的基本步驟:

  (1)目的基因的獲?。悍椒ㄓ袕幕蛭膸熘蝎@取、利用PCR技術擴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驟,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等.

  (3)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根據(jù)受體細胞不同,導入的方法也不一樣.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的方法有農(nóng)桿菌轉化法、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法;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的方法是感受態(tài)細胞法.

  (4)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分子水平上的檢測:①檢測轉基因生物染色體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雜交技術;②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分子雜交技術;③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抗原﹣抗體雜交技術.個體水平上的鑒定:抗蟲鑒定、抗病鑒定、活性鑒定等.

  【解答】解:A、基因工程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連接酶,運載體是基因工程的工具,但不是工具酶,A錯誤;

  B、細菌質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運載體,B正確;

  C、限制酶用于切割獲取目的基因和構建基因表達載體,C錯誤;

  D、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不能說明其成功實現(xiàn)表達,D錯誤.

  故選:B.

  25.在超市中無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歡迎.這些無公害蔬菜在生產(chǎn)中,不使用農(nóng)藥、殺蟲劑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產(chǎn)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其結果是(  )

  A.殺蟲劑誘發(fā)了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chǎn)生,使害蟲的抗藥性增強

  B.殺蟲劑對害蟲具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害蟲的數(shù)量增加

  C.殺蟲劑能誘導害蟲分解藥物的基因大量表達

  D.害蟲全部消失,最終導致某些害蟲的物種滅絕

  【考點】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

  【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害蟲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減弱的原因.解答時可以從自然選擇和抗藥性形成的過程方面來切入.達爾文把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遺傳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首先害蟲的抗藥性存在著變異.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使用農(nóng)藥時,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這叫不適者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叫適者生存.活下來的抗藥性強的害蟲,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藥性強,有的抗藥性弱,在使用農(nóng)藥時,又把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抗藥性強的害蟲活下來.這樣經(jīng)過若干代的反復選擇.最終活下來的害蟲大多是抗藥性強的害蟲.在使用同等劑量的農(nóng)藥時,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殺蟲作用,導致農(nóng)藥的滅蟲的效果越來越差.因此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后,害蟲的抗藥性增強,殺蟲效果減弱的原因是殺蟲劑對害蟲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強的害蟲被保留了下來.

  【解答】解:A、害蟲的群體本身就有一些個體因為突變而具有抗藥性,故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chǎn)生不是殺蟲劑秀發(fā)的結果,是本來就存在的,A錯誤;

  B、當使用某種殺蟲劑后,絕大多數(shù)害蟲被殺死,少數(shù)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生存下來并繁殖;抗藥性害蟲大量繁殖后,再用該種殺蟲劑,會有比以前更多的個體生存下來.因此,殺蟲劑對害蟲起到一個定向選擇的作用,B正確;

  C、使用殺蟲劑后害蟲不死,不是因為殺蟲劑能誘導害蟲分解藥物的基因大量表達,而是因為在殺蟲劑的選擇作用下能存活的都是抗藥性的個體,C錯誤;

  D、害蟲全部消失,它所在的位置會被生態(tài)系統(tǒng)其他營養(yǎng)級的生物代替,不會導致某些害蟲的物種滅絕,D錯誤.

  故選:B.

  26.已知細胞畸變率(%)=( )×100%.如圖表示采用不同濃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及不同處理時間對黑麥根尖細胞畸變率的影響.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秋水仙素誘發(fā)細胞發(fā)生畸變的原理是基因重組或染色體變異

  B.時間相同條件下,秋水仙素濃度與黑麥根尖細胞的畸變率成正相關

  C.濃度相同條件下,黑麥根尖細胞的畸變率與秋水仙素處理時間成正相關

  D.若要提高黑麥根尖細胞的畸變率,可采用濃度為0.15%的秋水仙素處理24h

  【考點】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異.

  【分析】秋水仙素能夠抑制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體的形成,導致細胞不能正常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梳理相關知識點,根據(jù)選項描述結合基礎知識做出判斷.

  【解答】解:A、秋水仙素誘發(fā)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其原理是染色體變異,A錯誤;

  B、根據(jù)曲線圖可知,時間相同條件下,在一定濃度秋水仙素范圍內(nèi),黑麥根尖細胞的畸變率與之成正相關,當超過一定范圍,黑麥根尖細胞的畸變率與之成反相關,B錯誤;

  C、不同濃度的秋水仙素,黑麥根尖細胞的畸變率與秋水仙素處理時間關系不同,C錯誤;

  D、濃度為0.15%的秋水仙素處理24h,黑麥根尖細胞的畸變率最高,D正確.

  故選:D.

  27.某動物的基因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只有基因A或基因B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個體交配,F(xiàn)1群體中雌雄個體相互交配,F(xiàn)2群體中A的基因頻率是(  )

  A.50% B.60% C.45% D.40%

  【考點】基因頻率的變化.

  【分析】根據(jù)基因頻率的概念:某基因占種群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即為該基因的基因頻率,所以首先要計算F2群體中存活個體各種基因型的比率,然后計算A的基因頻率.

  【解答】解析:結合題意可知,表現(xiàn)性為A_bb或aaB_的個體胚胎致死,故后代個體不存在該種基因型.當AABB和aabb個體交配,F(xiàn)1的基因型為AaBb,全部存活,當F1雌雄個體相互交配,F(xiàn)2代應該出現(xiàn)的表型中 A_bb和 aaB_的個體胚胎致死,則存活的F2個體表型只有9A_B_:1aab,即基因型有 的A_B_與 的aabb,在A_B_中,AA個體占其中的 ,占總數(shù)的 ,Aa個體占中的 ,占后代總數(shù)的 ,因此,F(xiàn)2個體中AA:Aa:aa=3:6:1,根據(jù)基因頻率的定義可計算A的頻率= =60%.

  故選:B

  28.下列有關育種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無子西瓜的培育,利用了染色體變異原理

  B.高產(chǎn)靑霉菌的培育,利用了基因突變原理

  C.誘變育種提高了突變率,多數(shù)表現(xiàn)出優(yōu)良性狀,利用了基因突變原理

  D.將抗蟲基因導入棉花體細胞中培育出了抗蟲棉,利用了基因重組原理

  【考點】誘變育種;雜交育種;生物變異的應用;轉基因技術.

  【分析】四種育種方法的比較如下表:

  雜交育種 誘變育種 單倍體育種 多倍體育種

  方法 雜交→自交→選優(yōu) 輻射誘變、激光誘變、化學藥劑處理 花藥離體培養(yǎng)、秋水仙素誘導加倍 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組 基因突變 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先成倍減少,再加倍,得到純種) 染色體變異(染色體組成倍增加)

  【解答】解:A、無子西瓜的培育屬于多倍體育種,利用了染色體變異原理,A正確;

  B、高產(chǎn)靑霉菌的培育屬于誘變育種,利用了基因突變原理,B正確;

  C、基因突變具有多害屬于少利性和不定向性,誘變育種提高了突變率,但有利變異的個體往往不多,只有少數(shù)表現(xiàn)出優(yōu)良性狀,C錯誤;

  D、將抗蟲基因導入棉花體細胞中培育出了抗蟲棉屬于基因工程育種,利用了基因重組原理,D正確.

  故選:C.

  29.下列列關于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實驗原理是低溫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不能分離

  B.制作裝片流程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C.鹽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諾氏液都可以使洋蔥根尖解離

  D.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多數(shù)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發(fā)生改變

  【考點】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實驗.

  【分析】1、低溫誘導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實驗的原理:低溫能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子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

  2、該實驗的步驟為選材→固定→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3、該實驗采用的試劑有卡諾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紅染液(染色),體積分數(shù)為15%的鹽酸溶液和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溶液(解離).

  【解答】解:A、實驗原理是低溫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子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A錯誤;

  B、制作裝片流程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B正確;

  C、鹽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蔥根尖解離,卡諾氏液適用于一般植物組織和細胞的固定,C錯誤;

  D、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大多數(shù)細胞處于間期,且處于分裂期的細胞中也只有少數(shù)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D錯誤.

  故選:B.

  30.下列列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倜~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誘導基因突變的結果;

 ?、诓煌蚱D的個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可相同,也可不同;

 ?、畚锓N的形成必須經(jīng)過生殖隔離,因此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最后階段;

 ?、茉谧匀粭l件下,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只與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有關;

 ?、葑匀贿x擇是通過作用于個體而影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

 ?、尬锓N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

  A.②③⑤ B.②⑥ C.②⑤⑥ D.④⑤⑥

  【考點】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分析】1、現(xiàn)代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通過隔離形成新的物種.

  2、影響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因素有突變、自然選擇、遷入和遷出、遺傳漂變等.

  【解答】解:①盲魚眼睛的退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基因突變是自發(fā)的,與環(huán)境無關,①錯誤;

 ?、诓煌蛐偷膫€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可相同,也可不同,如AA和Aa的適應性相同,Aa和aa的適應性不同,②正確;

 ?、凵掣綦x的形成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是新物種形成的最后階段,③正確;

 ?、芊N群基因頻率的變化除了與環(huán)境的選擇作用有關,還與突變、遷入和遷出、遺傳漂變等有關,④錯誤;

 ?、葑匀贿x擇是通過作用于個體使其生存或淘汰近而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⑤正確;

 ?、尬锓N之間的共同進化是通過物種間的生存斗爭或種間互助實現(xiàn)的,⑥錯誤.

  故選:A.

  二、解答題(共4小題,滿分40分)

  31.圖一表示非洲爪蟾部分染色體處于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像,其中有一對為性染色體;曲線圖表示爪蟾細胞內(nèi)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的變化曲線.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這些細胞可能取自于非洲爪蟾的 卵巢 (器官),判斷依據(jù)是 性染色體形態(tài)相同且既有有絲分裂又有減數(shù)分裂 .

  (2)曲線圖中A〜F段可表示細胞進行 有絲分裂 分裂的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的數(shù)量變化.

  (3)圖一①〜⑤中與曲線圖中CD、HI位置相對應的細胞依次是?、酆廷冖堋?

  (4)②細胞中發(fā)生的變異可能是 交叉互換 ,其形成的子細胞名稱是 (第二)極體 .

  (5)若④為次級卵母細胞,其子細胞的基因型是 aXb或bXa .

  【考點】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和DNA的規(guī)律性變化;減數(shù)第一、二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分析】分析圖一:圖中①為有絲分裂中期,②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為有絲分裂后期,④為有絲分裂中期,⑤為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

  分析圖二:由于有絲分裂過程中始終存在同源染色體,因此圖乙中ABCDE屬于有絲分裂;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結束后同源染色體分離,減二時期中不存在同源染色體,因此FGHI屬于減數(shù)分裂.

  【解答】解:(1)圖示細胞中的性染色體形態(tài)相同,說明該個體為雌性,又因為圖示細胞中既有有絲分裂又有減數(shù)分裂,因此這些細胞可能取自于非洲爪蟾的卵巢.

  (2)由以上分析可知,曲線圖中A〜F段可表示細胞進行有絲分裂的同源染色體對數(shù)的數(shù)量變化.

  (3)曲線圖中CD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對應于圖一中③;HI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對應于圖一中的②④.

  (4)由①細胞中的基因組成可知該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②細胞中分開的姐妹染色單體上有等位基因A和a,發(fā)生的變異可能是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②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細胞質均等分裂,稱為第一極體,其形成的子細胞名稱是(第二)極體.

  (5)根據(jù)①細胞中基因與染色體的對應關系可知,若④為次級卵母細胞,其子細胞的基因型是aXb或bXa.

  故答案為:

  (1)卵巢 性染色體形態(tài)相同且既有有絲分裂又有減數(shù)分裂

  (2)有絲

  (3)③和②④

  (4)交叉互換 (第二)極體

  (5)aXb或bXa

  32.下圖表示人體中某DNA片段上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①〜⑦表示物質或結構,a、b、c表示生理過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表示DNA復制的過程是 a (填字母),圖中表示基因表達的過程是 b、c (填字母).

  (2)a、b過程中堿基配對的不同點是 a過程中A與T配對,而b過程中A與U配對 .

  (3)圖中⑤所運載的物質⑦的密碼子是 UUC .

  (4)已知該DNA片段中含有白化病基因,它與正?;虻摹A基序列 不同,從而導致c無法合成酪氨酸酶.

  (5)白化病體現(xiàn)了基因控制性狀途徑是 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間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

  【考點】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

  【分析】分析題圖可知,a表示DNA復制,b表示轉錄,c表示翻譯,其中①表示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DNA,②表示mRNA,③表示核糖體,④表示多肽,⑤表示tRNA,⑥表示兩對同源染色體上的DNA,⑦表示氨基酸.

  【解答】解:(1)圖中表示DNA復制的過程是a,圖中表示基因表達的過程是b轉錄和c翻譯.

  (2)aDNA復制、b轉錄過程中堿基配對的不同點是a過程中A與T配對,而b過程中A與U配對.

  (3)圖中⑤tRNA上的反密碼子為AAG,根據(jù)堿基互補配對原則,⑦的密碼子是UUC.

  (4)白化病基因是正?;蛲蛔?堿基對的替換)而來的,已知該DNA片段中含有白化病基因,它與正?;虻膲A基序列不同,從而導致c無法合成酪氨酸酶.

  (5)白化病體現(xiàn)了基因控制性狀途徑是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間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故答案為:

  (1)a b、c

  (2)a過程中A與T配對,而b過程中A與U配對

  (3)UUC

  (4)堿基序列

  (5)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間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33.人豆(2N=40)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請分析冋答下列有關 遺傳學問題.

  (1)某火豆品種2號染色體上的基因對S、s和M、m各控制一對相對性狀,基因S在編碼蛋白質時,控制最前端幾個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圖1所示.已知起始密碼子為AUG或GUG.

 ?、倩騍發(fā)生轉錄時,作為模板鏈的是圖1中的 b 鏈.若基因S的b鏈中箭頭所指堿基對G/C缺失,則該處對應的密碼子將改變?yōu)椤UU .

 ?、谀郴蛐蜑镾sMm的植株自花傳粉,后代出現(xiàn)了4種表現(xiàn)型,在此過程中出現(xiàn)的變異類型屬于 基因重組 ,其原因是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 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了交叉互換 .

  (2)大豆的高稈易倒伏(H)對矮稈抗倒伏(h)為顯性,抗病(R)對易感病(r)為顯性,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圖2表示利用品種甲(HHRR)和乙(hhrr)通過二種育種方法(I〜Ⅲ)培育優(yōu)良品種(hhRR)的過程.

  ①利用方法I培育優(yōu)良品種時,獲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為 花藥離體培養(yǎng) ,這種植株由于 長勢弱小且高度不育 ,須經(jīng)誘導染色體加倍后才能用于生產(chǎn)實踐.圖2所示的三種方法(I〜Ⅲ)中,最難獲得優(yōu)良品種(hhRR)的是方法?、蟆。湓蚴恰』蛲蛔冾l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 .

 ?、谟梅椒↖I培育優(yōu)良品種時,若將F2代的全部高稈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稈抗病植株的花粉隨機授粉,則雜交所得子代中的純合矮稈抗病植株占   .

  【考點】基因的自由組合規(guī)律的實質及應用;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生物變異的應用.

  【分析】1、分析題圖1:該圖是基因的部分結構,已知起始密碼子為AUG或GUG,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轉錄起始密碼子的模板鏈是TAC或CAC,分析基因中的a鏈和b鏈,兩條鏈都不含有CAC,b鏈中含有TAC,因此轉錄的模板鏈是b鏈;如果箭頭所指堿基對G/C缺失,則模板鏈中的該堿基序列由CA TAC GTT CAG AGG變成CA TAC GTT CAA GG,因此該處對應的密碼子將由GUC改變?yōu)?GUU.

  2、分析圖2:該圖是幾種育種方法,其中Ⅰ是單倍體育種,原理是染色體變異;Ⅱ是雜交育種,原理是基因重組;Ⅲ是誘變育種,原理是基因突變.

  【解答】解:(1)①起始密碼子為AUG或GUG,則轉錄起始密碼子的模板鏈是TAC或CAC,分析基因中的a鏈和b鏈,ATC位于b鏈,因此轉錄的模板鏈是b鏈;基因S的b鏈中箭頭所指堿基對G/C缺失,轉錄形成的mRNA該該處順延一個堿基,該處的密碼子變成GUU.

 ?、谟深}意知,S、s和M、m各控制一對相對性狀,且同位于2號染色體上,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如果基因型為SsMm的植株自花傳粉,后代出現(xiàn)了4種表現(xiàn)型,最可能的原因是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了交叉互換,該變異屬于基因重組中的交叉互換型.

  (2)①Ⅰ是單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過程中獲取單倍體植株hR常用的方法是花藥(花粉)離體培養(yǎng);由于單倍體長勢弱小而且高度不育,須經(jīng)誘導染色體加倍后才能用于生產(chǎn)實踐;由于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頻性,采用方法Ⅲ最難獲得優(yōu)良品種(hhRR).

  ②基因型為HhRr的植株自交獲得子代,子代高稈抗病植株H_R_(HHRR:HHRr:HhRR:HhRr=1:2:2:4),產(chǎn)生的卵細胞的基因型是HR:Hr:hR:hr=4:2:2:1,F(xiàn)2代矮稈抗病植株的基因型是hhRR:hhRr=1:2,產(chǎn)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R:hr=2:1,二者雜交,子代中的純合矮稈抗病植株占的比例是hhRR= × = .

  故答案為:

  (1)①b GUU

 ?、诨蛑亟M 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了交叉互換

  (2)①花藥離體培養(yǎng) 長勢弱小且高度不育Ⅲ基因突變頻率很低而且是不定向的

  ②

  34.某學校一個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一項實驗來驗證孟德爾的遺傳規(guī)律.該小組用豌豆的兩對性狀做實驗.選取了黃色圓粒(黃色與圓粒都是顯性性狀,分別用 Y、R 表示)與某種豌豆作為親本雜交得到F1,并把F1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繪制成了柱形圖.請根據(jù)實驗結果討論并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你能推測出親本豌豆的表現(xiàn)型與基因型嗎?請寫出推測過程. 能 根據(jù)基因的分離定律,單獨分析一對基因傳遞情況,子代中黃色與綠色分離比為3:1,則親本的基因型為Yy×Yy,圓粒與皺粒分離比為1:1,則親本的基因型為Rr×rr,所以親本的基因型為YyRr×Yyrr,表現(xiàn)型是黃色圓粒、黃色皺?!?

  (2)此實驗F1中的純合子占總數(shù)的   .

  (3)有同學認為子代黃色與綠色比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但圓粒與皺粒的比不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你覺得該同學的想法是否有道理?請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 沒有道理.如果將F1的黃色圓粒自交,則后代的圓粒與皺粒的比應該是3:1,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 .

  (4)如果市場上綠色圓粒豌豆銷售形勢很好,能利用現(xiàn)有F1中四種表現(xiàn)型豌豆獲得純合的綠色圓粒豌豆嗎?請寫出設計思路. 能.將F1中綠圓豌豆(yyRr)自交,淘汰綠色皺粒,再連續(xù)自交并選擇,直到不發(fā)生性狀分離為止 .

  【考點】單因子和雙因子雜交實驗.

  【分析】1、先根據(jù)雜交后代表現(xiàn)型繪出的柱形圖,用分解組合法,通過子代的表現(xiàn)型基因比例推出親本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然后根據(jù)親本基因型用正推法進行解答(1)、(2)

  2、回憶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內(nèi)容和實質及基因自由組合定律在育種中的應用解答(3)、(4).

  【解答】解;(1)分析題圖可知,雜交后代中黃色與綠色分離比為3:1,則親本的基因型為Yy×Yy;圓粒與皺粒分離比為1:1,則親本的基因型為Rr×rr,所以親本的基因型為YyRr×Yyrr,表現(xiàn)型是黃色圓粒、黃色皺粒.

  (2)由于親本基因型為YyRr×Yyrr,Yy×Yy→純合子的比例是YY+yy= ,Rr×rr→純合子的比例是rr= ,因此此實驗F1中的純合子占總數(shù)的 .

  (3)柱形圖中圓粒:皺粒=1:1,不能根據(jù)此比例推斷圓粒與皺粒的比不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如果將F1的黃色圓粒自交,則后代的圓粒與皺粒的比應該是3:1,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

  (4)將F1中綠圓豌豆的基因型為yyRr,將F1中綠圓豌豆自交,淘汰綠色皺粒,再連續(xù)自交并選擇,直到不發(fā)生性狀分離即可獲得純合的綠色圓粒豌豆.

  故答案為:

  (1)能.根據(jù)基因的分離定律,單獨分析一對基因傳遞情況,子代中黃色與綠色分離比為3:1,則親本的基因型為Yy×Yy,圓粒與皺粒分離比為1:1,則親本的基因型為Rr×rr,所以親本的基因型為YyRr×Yyrr,表現(xiàn)型是黃色圓粒、黃色皺粒

  (2)

  (3)沒有道理.如果將F1的黃色圓粒自交,則后代的圓粒與皺粒的比應該是3:1,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

  (4)能.將F1中綠圓豌豆(yyRr)自交,淘汰綠色皺粒,再連續(xù)自交并選擇,直到不發(fā)生性狀分離為止

看了高一(下)期末生物試卷(答案解析)的人還看了:

1.高一下學期生物復習試題(含答案)

2.高一生物考試試卷分析

3.2016年高一上冊生物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4.2016高一生物期末考試試題卷

5.2016年高一上冊生物期末試題

6.高一生物必修1期末考試試題

7.高一生物細胞器同步測試題及解析

8.2015-2016學年高一生物期中考檢測題

9.高一生物細胞核復習試題及答案

10.高一生物必修二期末模擬試題

2166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