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語文課讀后感(2)
缺失的語文課讀后感篇三
在社會語文生活中,我們會遭遇說錯話或者詞不達意的尷尬,會在細致辨析一些近義詞的時候產(chǎn)生困惑,也常常在使用一些詞的時候并未真正了解這個詞的含義。《缺失的語文課》是一本比漢語字典、學術(shù)專著更加有趣的,立意彌補語文常識的書籍。在這本書里,作者從語言文字的社會使用情況出發(fā),對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將缺失的語文常識理解為字詞句辨析、近義辨析、讀音辯證、標點用法、數(shù)字用法、漢語拼音等六個維度。
由于本書意在普及語文基礎(chǔ)知識,所以沒有對字詞句、近義詞、讀音辯證等關(guān)鍵詞進行概念界定,只是在各部分分別羅列一些語言文字知識的常見誤區(qū)。
缺失之一:字詞句解析
在這里作者選取了一些他在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工作期間被問及較多的語言文字常識,比如:“畢升”還是“畢昇”,“掉頭”還是“調(diào)頭”,“祝詞”還是“祝辭”,“糗事”是指什么事?“很大型的超市”的說法是否正確,“空穴來風”怎樣理解和使用,“堂吉訶德”的寫法對嗎?作者大致是從語義和語法的角度進行分析,總體上對詞語的解釋比較到位,但對于“糗事”的解釋略顯粗糙,僅從“糗”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三種常見用法分析,缺少對詞語的整體把握。這是本章顯得不足的一個小細節(jié)。
缺失之二:近義辨析
近義詞,是指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它們在漢語中普遍存在。對近義詞的辨析應該從意義、色彩、用法三個角度進行。詞的意義存在使用范圍的不同,比如書中所舉“處處”和“到處”。“處處”和“到處”都是副詞,都表示“各個地方”的意思,但不同之處在于“處處”還可以表示“各個方面”的意思,“到處”的詞義范圍相對較小。詞義的著重點不同也是區(qū)分一些近義詞的標準,比如“備受”和“倍受”、“不止”跟“不只”、“出生”與“出身”。
缺失之三:讀音辯證
漢字的讀音存在多音字和音變現(xiàn)象,所以顯得較為復雜。細細品讀這一章能學到一些實用知識。比如,我們知道“寶藏”跟“礦藏”中“藏”的讀音不同,但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堡”是個多音字,用于地名可以讀“bǔ ”(瓦窯堡),也可以讀“bù”(五里堡、七里堡)。“場”充當量詞的時候有兩種讀音,一種是cháng,另一種是chǎng,但處于文娛、體育活動類詞語前讀三聲。
缺失之四:標點用法
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一套符號。它的作用一般是表停頓和表語氣。談起標點符號,我本身就做得不好,譬如,在寫文章的時候,給學生作文寫批語的時候,都沒有規(guī)范地書寫標點符號。書中提出了這樣一些關(guān)于標點符號的思考:句號放在引號內(nèi)還是引號外,三層書名號怎樣標示,括號中詞語末尾的標點,這些都是我曾忽視的語文常識。
缺失之五:數(shù)字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涉及年月日的寫法,“0”和“零”的不同用法,所以數(shù)字的書寫規(guī)范仍然是語文常識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缺失之六:漢語拼音
曾看過一個現(xiàn)象,在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試卷上出現(xiàn)拉丁字母的印刷體“a” “g”,使小學生不知如何答卷,也使老師摸不著頭腦。此外,“yan”到底應該怎么拼讀呢?漢語拼音韻母iou、 uei、 uen 前面拼聲母時為什么寫成iu、ui、un?漢語拼音教學存在諸如此類復雜的問題,是需要潛心學習的。
以上是我在讀了《缺失的語文課》這本書后,在理解基礎(chǔ)上對書的主體內(nèi)容的概括。站在語文課程的角度,可以將以上六方面內(nèi)容歸納為語文基礎(chǔ)知識。但語文知識的內(nèi)容比較廣泛,語文課缺失的不僅是以上所提六方面,還包括文字知識里的書寫知識:筆順、筆畫、結(jié)構(gòu);造字知識:象形、會意、形聲、假借、轉(zhuǎn)注、形聲。此外修辭知識,文體知識、文學類知識,寫作基本知識也是語文課需要涉及的重要內(nèi)容。
根據(jù)書中所舉的這些例子,并且反觀自己讀了多年的語文課,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有很多重要的語言知識沒有引進課文,沒有引進語文教學。
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關(guān)系是當下正在熱烈討論的一個話題。語文知識是形成語文能力的前提和基礎(chǔ)。學生如果有扎實的語文知識有助于快速提高語文能力,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強調(diào)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熏陶、感染,自然生成語文能力,那么效率是不高的。另一方面,語文知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感悟力。
因為缺失,所以產(chǎn)生了彌補的需要。我們應該樹立對語文知識的正確態(tài)度——視語文知識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重視語文知識的教學,不要談“語文知識”而色變,關(guān)鍵是要處理好怎么教、怎么學的問題。
猜你感興趣的:
1.缺失的語文讀后感
3.別了語文課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