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閱讀練習(xí)題答案:我愛水
水是生命之源,誰也離不開它。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語文《我愛水》的閱讀練習(xí)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xué)習(xí)。
《我愛水》閱讀原文:
我愛水。多少年來,生活的戲劇雖幾易布景,但我總喜歡濱水而居,為了在夢中可以聽到那清淡的柔聲,明晨啟扉,更可見到那一片照眼的清光。一灣澄明的流水,靜靜地向前滑流著,滑流著,把我的思念與憂慮都帶走了,最后只將我留在岸邊,悄然獨立,盈耳只有那琤琮微響,向我訴說一個無終結(jié)的故事。
我最喜愛的那片水,該是故都城北的什剎海了。那如一塊青玉的平靜流水,曾做了我四年的伴侶。
什剎海正位于我母校的后門,度過一道筑在溪水上的石橋,再一轉(zhuǎn)彎,便會聽見那愉快的水聲,伴著水濱青翠的樹色在歡迎來訪者了。逢著清晨無課,我總是拿了一本詩集,在水邊倘佯,那時候,正是充滿了詩意與幻夢的年紀(jì),水邊有時是“自在飛花輕似夢”的詩境,有時是“無邊絲雨細(xì)如愁”的凄涼境界,還有什么更適于少年的心靈流連徘徊?我常是將書放在身邊,雙足垂到水面,叫水上的白云,將我?guī)У接譁嘏帚皭澋幕脡衾?。我曾有一首小詩,其中兩段是?/p>
我曾持一卷詩一朵花來到你身旁,
在柳蔭里靜聽那汩汩的水響。
詩,遺忘了;花,失落了,
而今再尋不到那流走的時先。
你曾幾番入夢,同水上一片斜陽,
還有長堤上賣書老人的深色衣裳。
我曾一疊疊買去他的古書,
卻憾恨著買不去他那暮年的悲傷。
詩中“你”的稱謂,即是指什剎海,這首詩里,實在交織著無限的懷念和悵惘。
什剎海的可愛處,在于它的“變”,在于它的“常”,晴陰風(fēng)雨,春去夏來,水邊的景色不同,而它那最高度的美與宜人處,卻永遠(yuǎn)蘊藏在那一片朦朧水霧,以及瀲滟清光里,引人系戀。
當(dāng)冬天撤去了那皎白的冰雪之幕,在水面薄冰上試步的樂趣享不到了,但一片溫柔的春意,卻把整個什剎海的靈魂浸透了。不知何處傳來一聲聲鷓鴣的啼喚,像是那么遙遠(yuǎn),又像是那么逼近,聽來似是不分明,然而卻又是那般動聽,直扣人的心門。再過幾天,水邊的楊柳出了淺淺的綠痕,水堤上的泥土漸軟了,而幾場雨后,水已平了堤,時時刻刻似乎要漲溢出來,卻又似被一道神秘的邊界拘攔住了。一直在那里溶溶漾漾,如同一個殷勤的主人的手,將酒杯斟得太滿了,使每一個來游者,都想一嘗這葡萄色的瓊漿,而低吟:“呵,你新鮮的湖水,陶醉了我的心靈。”
放假的日子,水邊那塊大石,便是我露天的座位了,水聲輕柔,水光明媚,教給我無窮盡的智慧,將已逝去的,正在進(jìn)行的,將要發(fā)生的一切,緩緩地告訴了我。我就這樣坐著,聽著,想著,直到夕陽將輝煌的火炬投入水中,將對岸人家的窗子也照亮了,我才將水色水光攝錄心坎,帶了回去。
最可愛的還有那水邊新秋,北方的秋天本來是悄悄地來,比春天來得更幽俏,有一天,你一凝眸,不免驚訝水的顏色淺了,堤邊水位低了,水蓼花的顏色更深了一些,而荷葉已有一絲憔悴之態(tài)。那么,秋意便是滿了什剎海了,漸漸地,水過橋頭,有個老人在賣荷葉粥了,水面上,更有一些年輕的女孩子赤足在采鮮藕,什剎海在荷葉的搖曳中已另有一種感傷的情調(diào),但當(dāng)星光落在水面時,你已可依稀聽到詩神環(huán)佩。
島上鄉(xiāng)居,流水繞墻,每天望著這蜿蜒而去的山溪,我更懷念起什剎海了……
《我愛水》閱讀題目及答案:
14.“這首詩里,實在交織著無限的懷念和悵惘”,這里“悵惘”的含義是什么?它表達(dá)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4分)
答:第一問(2分):“悵惘”是指作者思念什剎海卻只能在夢中相見的遺憾。第二問(2分):表達(dá)了作者感傷懷舊的情緒和濃郁的鄉(xiāng)愁情結(jié)。
15.文中描述了什剎海四季變化的景色,請加以簡要概括,并說說這樣寫有什么作用。(6分) 答:概括(2分):①冬雪皎白,薄冰試步;②春天溫柔,生機(jī)盎然:③夏天明媚,夕陽輝煌;④秋意漸深,秋荷搖曳。作用(4分)①具體表現(xiàn)了什剎海景色之美;②表達(dá)了作者對什剎海的喜愛之情。
16.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但一片溫柔的春意,卻把整個什剎海的靈魂浸透了。
答:(2分)指春天來了,什剎海的水充滿了春意。
(2)當(dāng)星光落在水面時,你已可依稀聽到詩神環(huán)佩。
答:指夜晚的什剎海很美,能觸發(fā)詩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
17.文章主要寫什剎海,卻又從“我愛水”寫起,作者為什么這樣寫?請簡要分析。(8分)
答:①一開始寫“我愛水”照應(yīng)了標(biāo)題,并與文章的結(jié)尾相呼應(yīng);②一開始寫“我愛水”,可由眼前之水過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③文章的主旨是表達(dá)作者對什剎海的喜愛和思鄉(xiāng)之情,因而寫什剎海的篇幅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