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tǒng)文化--政治禮儀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政治禮儀
古人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xiàn)為對月亮及星星的崇拜。所有這些具體崇拜,在達(dá)到一定數(shù)量之后,才抽象為對天的崇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
漢代稱地神為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漢代以后,不宜動土的風(fēng)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土神、谷神、社稷等。
封禪
“封禪”,專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
《史記?封禪書》正義曰:“此泰山上筑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 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這就是“封泰山”“禪梁父”(梁父是泰山下一座小山)。相傳遠(yuǎn)古在泰山舉行封禪典禮的有七十二家。歷代好大喜功的帝王多將封禪作為一代盛典,給予特別的重視。
宗廟之祭
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chǎn)物。
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古代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zhǔn)設(shè)廟。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shè)于門中左側(cè),大夫則廟左而右寢。庶民則是在寢室中灶臺旁設(shè)祖宗神位。祭祀時還要卜筮選尸,尸一般由孫輩小兒充當(dāng)。廟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長方體,祭祀時才擺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祭祀時行九拜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宗廟祭祀還有對先代帝王的祭祀,據(jù)《禮記?曲禮》記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黃帝、帝嚳、堯、舜、禹、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漢代起始修陵園,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則始創(chuàng)在京都總立歷代帝王廟。嘉靖時在北京阜成門內(nèi)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對先師先圣的祭祀
漢魏以后,以周公為先圣,孔子為先師;唐代尊孔子為先圣,顏回為先師。
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釋奠”禮(設(shè)薦俎饌酌而祭,有音樂沒有尸),作為學(xué)禮,也作為祭孔禮。
南北朝時,每年春秋兩次行釋奠禮,各地郡學(xué)也設(shè)孔、顏之廟。
明代稱孔子為“至圣先師”。
清代,盛京(遼寧沈陽)設(shè)有孔廟,定都北京后,以京師國子監(jiān)為太學(xué),立文廟,孔子稱“大成至圣文宣先師”。
曲阜的廟制、祭器、樂器及禮儀以北京太學(xué)為準(zhǔn)式。鄉(xiāng)飲酒禮是祭祀先師先圣的產(chǎn)物。
相見禮
“相見禮”是我國古禮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簡略來說,就是相互見面時的禮節(jié)。
下級向上級拜見時要行拜見禮,官員之間行揖拜禮,公、侯、駙馬相見行兩拜禮,下級居西先行拜禮,上級居?xùn)|答拜。平民相見,依長幼行禮,幼者施禮。外別行四拜禮,近別行揖禮。
古代常見的相見禮包括趨、拜、拱手、作揖、唱暗、長跪、鞠躬、寒暄、叉手等。
軍禮
軍禮是師旅操演、征伐之禮。
《周禮?春官?大宗伯》說:“以軍禮同邦國。”
這是講對待那些桀驁不馴的諸侯要用軍禮使其服從和同。軍禮包括征伐、征稅、狩獵、營建等。
朝儀
古代帝王臨朝的典禮儀式,是體現(xiàn)一代帝王之尊及典制完備情況的重要標(biāo)志,具有強(qiáng)烈的政治色彩。
各朝對朝儀都有嚴(yán)格的規(guī)定和等級區(qū)別。一般規(guī)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東為上,孤面向東以北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為上。王族在路門右側(cè),面向南以東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屬官在路門左側(cè),面向南以西為上。
朝儀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禮,禮畢退朝。后世泛稱人臣朝君之禮儀為“朝儀”。
賓禮
賓禮用于朝聘會同,是天子款待來朝會的四方諸侯和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問安的禮節(jié)儀式。
后來亦可指接待賓客的禮節(jié)。
朝聘
古代賓禮之一,為諸侯定期朝見天子的禮制。
諸侯朝見天子有三種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見天子稱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見天子為“大聘”;每隔五年親自朝見天子為“朝”。
朝覲
古代賓禮之一,為周代諸侯朝見天子的禮制。
諸侯朝見天子,“春見曰朝,秋見曰覲”,此為定期朝見。春秋兩季朝見天子,合稱為朝覲。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政治禮儀相關(guān)文章: